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1999~2008年上海市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存在主要问题,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8年上海市产科工作情况报表及上海市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登记表的相关资料。结果:①1999~2008年上海市共死亡早期新生儿2336例,死亡率为2.00‰,其中本市户籍死亡率1.27‰、非本市户籍死亡率2.86‰。②本市户籍第一位死因为严重畸形占26.56%,其后依次为早产、产时窒息、宫内窘迫及肺透明膜病;非本市户籍第一位死因为早产占19.75%,其后依次为严重畸形、产时窒息、肺透明膜病及宫内窘迫。③本市户籍早期新生儿前后5年死因顺位的主要变化为"产时窒息"明显下降,后5年的死亡构成较前5年下降53.61%,而死亡专率下降77.78%。非本市户籍的死因顺位主要变化为"宫内窘迫"由第5位上升到第4位,死亡构成较前5年上升6.52%,死亡专率下降44.00%。结论: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围产期保健管理,并针对产前诊断、早产管理、新生儿窒息复苏等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卫生行政综合干预措施,促进新生儿复苏项目实施,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对2011-2013年项目开展以来卫生行政行为干预前后的围产儿死因序位变化情况、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早期新生儿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浙江全省围产儿死亡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和新生儿出生窒息发生率逐年下降。其中出生窒息死亡率由2011年的59.25∕10万下降为2013年的40.93∕10万;7天内新生儿死亡率由2.54‰下降为2.11‰;围产儿死亡率由9.23‰下降为8.41‰。结论卫生行政行为干预是促进项目实施、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2005~2008年上海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丽萍  许厚琴  秦敏  李芬  金辉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44-4846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2005~2008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了解上海市围产儿死亡及其评审工作的现状,为探索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健全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上海市围产儿全部死亡个案及评审资料。结果:①上海市围产儿死亡率5.38‰,其中本市户籍2.95‰,非本市户籍73.00‰。②围产儿死亡中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61.88%、7.92%和30.20%,死胎构成比保持在61.00%,死胎构成比较稳定,死产构成比从2005年的9.08%下降到2008年的7.06%,早期新生儿死亡构成比从2005年的29.18%上升到2008年的31.90%。除了本市户籍者中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略有上升外,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③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不明原因、严重畸形、优生引产、胎盘早剥和早产儿。④评审结果:区级评审的围产儿死亡中Ⅰ、Ⅱ类死亡者占16.66%,而早期新生儿死亡中的Ⅰ、Ⅱ类死亡占26.25%。区级评审有争议的典型案例经过市级复评审,结果升级的占50.60%。结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需要加强出生缺陷一、二级预防和提高新生儿抢救能力,此外需要规范和提高围产儿死亡评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1993~2002年10年新生儿窒息死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禾  沈汝 《中国妇幼保健》2003,18(12):733-734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主要原因 ,降低新生儿窒息及由此产生的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对北京市 1993~ 2 0 0 2年 60 83 0 6例活产儿中 93 3例因新生儿窒息造成的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从 1993年的 2 9.0 1‰下降到 2 0 0 2年的 2 3 .73‰ ,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从 1993年的 1.84‰下降到 2 0 0 2年的 1.0 2‰。农村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1.81‰ )显著高于城市 (1.2 6‰ ) ;低出生体重儿 (2 5.79‰ )显著高于非低出生体重儿 (0 .82‰ ) ;早产儿 (2 2 .51‰ )明显高于非早产儿 (0 .93‰ ) ;双 (多 )胎新生儿 (16.53‰ )明显高于单胎 (1.41‰ ) ;产妇无系统保健的新生儿 (3 .67‰ )显著高于产妇有系统保健的新生儿 (0 .77‰ ) ;高危因素的产妇的新生儿 (7.71‰ )显著高于无高危因素的产妇的新生儿 (1.14‰ )。结论 :认真做好围产保健 ,加强产前检查及高危胎儿监护 ,积极处理和预防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997~2005年渭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胜娟  张爱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2):1667-1669
目的:掌握渭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1997~2005年渭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年来,渭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997年的47.80‰,下降到2005年的20.74‰(χ2=89.45,P<0.001);婴儿死亡率由1997年的41.86‰下降到2005年的18.73‰(χ2=74.34,P<0.001);新生儿死亡率由1997年的33.50‰下降到2005年的16.34‰(χ2=50.27,P<0.001),均具有极显著差异。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5位:出生窒息、先天畸形、肺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结论:加强孕期及围产儿保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积极开展产前诊断,减少先天畸形;控制感染性疾病;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儿童意外死亡。  相似文献   

6.
锡山市妇幼保健所发挥全市业务指导功能,狠抓基层新生儿窒息防治工作,制定工作规范,加强业务培训,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加强依法管理力度,有效地降低了全市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死亡率,从而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中重度窒息的发生率从1994年20.03‰下降至1999年12.46‰,围产儿死亡率从1994年的17.71‰下降到1999年的9.69‰,窒息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构成比从1994年的25.33%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法复苏的效果,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方法:以《新编新生儿窒息复苏》为培训教材,全院妇产科、儿科医务人员为培训对象,从2006年1~12月进行系统培训,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培训前后2005年、2007年出生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效果。结果: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005年为9.56%,2007年为3.83%,培训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1);②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2005年为87.34%,2007年为98.56%,培训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P<0.01);③新生儿窒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5年为86.71%,2007年为59.42%,培训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P<0.01);④新生儿窒息死亡率,2005年为10.13%,2007年为1.45%,培训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5)。结论:新法复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有效方法,熟练掌握复苏技术是关键所在,重视复苏后处理是减少及减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全市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中如何采取持续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培训效果,为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第5版为基础,案例引导结合复苏技术的理论及操作关键点制定复苏演练流程。以医院为单位进行培训及操作演练,组成产儿合作参赛团队参加每年度全市新生儿复苏技能操作模拟竞赛。根据实施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的不同方式分为两个阶段,前5年(2005-2009年)和后5年(2010-2014年),并对培训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培训第1年和第5年新生儿复苏技能考核,操作的规范率由74.07%上升到92.59%,新生儿复苏关键技术的规范性得到明显提高。产儿合作由77.78%上升到100.00%(χ~2=18.65,P=0.00)、胎粪吸引由29.63%上升到88.89%(χ~2=19.64,P=0.00)、ABCD复苏顺序由62.96%上升到92.59%(χ~2=6.86,P=0.01)、气管插管由70.37%上升到92.59%(χ~2=4.42,P=0.04),肾上腺素的应用由70.37%上升到92.59%(χ~2=4.42,P=0.04)。2014年与2005年相比,中山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死亡率及病死率分别下降48.98%、75.23%、25.77%。前后5年对比:窒息发生率由2.01%下降到1.26%(χ~2=477.18,P=0.00);窒息死亡率由0.72‰下降到0.33‰(χ~2=39.35,P=0.00);窒息病死率由3.57%下降到2.65%(χ~2=6.00,P=0.01)。结论案例引导培训演练、操作模拟竞赛巩固知识技能可有效调动围产工作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复苏知识技能掌握的规范性,促进产儿合作,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3-2012年中山市新生儿死亡情况,为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2年中山市产科质量情况报表及新生儿死亡登记的相关资料。结果 1)2003-2012年中山市活产数为453 925例,新生儿死亡1 463例,死亡率为3.22‰,其中早期新生儿死亡669例,死亡率为1.47‰;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率的45.73%;2)前三位死因依次:窒息295例(20.16%)、早产低出生体重293例(20%)、先天异常194例(13.26%),其中先天性心脏病88例(6.02%);3)中山市近十年早产发生率为4.10%;窒息发生率为1.77%。前后5年对比:中山市新生儿死亡率由4.04‰下降到2.41‰;早产发生率由3.66%上升到4.34%,早产死亡率由0.77‰下降到0.50‰;出生窒息率由2.34 %下降到1.42 %,窒息死亡率由0.91‰下降到0.42‰;出生缺陷死亡率由0.56‰下降到0.30‰;4)对2007-2011年中山市围产儿死亡中43例(12.13%)足月儿“产时重度窒息”个案评审,其中羊水污染者34例(62.79%)。结论 建立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导,妇幼保健系统、医疗管理部门、临床科室紧密配合的机制,完善产前、产时母婴监护措施,加强对基层围产工作者技能的培训,重点控制早期新生儿死亡,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许厚琴  秦敏  杜莉  于津  金辉  朱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6):5150-5152
目的:分析上海市围产儿死亡现状,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改进围产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8年上海市全部围产儿死亡个案及评审资料。结果:①1999~2008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6.0‰,从1999年的7.3‰下降至2008年的4.8‰。其中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率从4.9‰下降到2.8‰,非本市户籍者从14.9‰下降至6.3‰。②围产儿死因前5位依次为原因不明(13.8%)、严重畸形(12.8%)、早产儿(6.7%)、宫内窘迫(6.5%)和脐带缠绕(5.7%)。③非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者高危孕妇比例高(49.1%)、高龄产妇多(12.0%)、经产妇多(45.7%)、无产前检查者多(47.6%)。④评审结果显示,可以避免死亡占2.6%、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占16.4%、不可避免死亡占81.0%。结论:上海市围产儿死亡率较低,但仍有下降空间。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减少畸形和早产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兰州市城关区2005~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亡原因,为降低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2005~2010年兰州市城关区447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2010年兰州市城关区活产数为55 868例,新生儿死亡356例,婴儿死亡40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447例,死亡率分别为6.37‰、7.30‰、8.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最高和最低的年份分别为2007年和2010年。兰州市城关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三位依次是新生儿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其他新生儿疾病。结论:城关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仍以新生儿和婴儿死亡为主,积极做好孕期和儿童保健宣传工作,提高保健意识及质量,是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最终减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推广新生儿复苏技术,探讨复苏管理要点,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2年北京市朝阳区23家助产机构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建立高危儿转诊网络。 结果 全区新生儿窒息率由3.40%降低到1.01%,围产儿死亡率由10.22‰降低到5.76‰;分析三个级别助产机构新生儿窒息率,2012年与2008年比较,一级和民营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新生儿窒息率的降幅分别为69.53%、42.08%、51.48%。 结论 建立培训基地,政府主导,建立长效机制,注重基层医院培训与管理是降低全区新生儿窒息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李杰  苗秀芳  张兆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5076-5077
目的:推广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方法,探讨复苏管理要点,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北京市朝阳区19家助产机构推广新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建立高危儿转诊网络。结果:全区新生儿窒息率由3.40%降低到2.22%,围产儿死亡率由10.22‰降低到7.93‰;分析2008年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和民营医院3个级别助产机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2.02%、1.87%、3.38%。结论:建立培训基地,定期复训,将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纳入产科质量管理,行政干预,注重基层医院培训与管理是降低全区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掌握松江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死亡年龄的变化趋势,探讨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2009年松江区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005~2009年松江区活产总数58 505例,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64‰、5.56‰和7.49‰;②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为意外死亡、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③儿童死亡主要发生在婴儿期;④非本市户籍儿童意外死亡数高于本市户籍儿童。结论:应加强孕期、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减少早产儿发生,降低窒息发生率,加强对外来儿童及其家长意外伤害预防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妇幼保健意识,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Huo K, Zhao Y, Feng H, Yao M, Sävman K, Wang X, Zhu C. Mortality rates of children aged under five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2004–2008. Paediatric and Perinatal Epidemiology 2010. To analyse the mortality rates, causes of death and trends over time in children aged under five years in Henan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preventive advice to attempt to decrease the mortality rates of these children,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analysing the vital statistics data from 2004 to 2008 from the annual repor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 Henan. The early neonatal (<7 days), neonatal (<28 days), infant (<1 year) and children under‐five mortality rates were calculated for each year. The child mortality rates decreased in all age groups (early neonatal, neonatal, infants and children <5 years) from 2004 (7.44‰, 9.81‰, 12.08‰ and 14.04‰, respectively) to 2008 (4.86‰, 5.50‰, 7.08‰ and 8.81‰, respectively). The changes were more pronounced in the rural areas. However, child mortality remained higher in the rural areas (5.00‰, 5.62‰, 7.22‰ and 9.06‰) than urban areas (3.98‰, 4.74‰, 6.21‰ and 7.30‰). Infants and neonates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deaths in the under‐fives (84.5% and 67.9%). The first fiv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the under‐fives were: disorders relating to short gestation and low birthweight, birth asphyxia, congenital anomalies, accidents and pneumonia.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varied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Reducing early newborn death, especially in the rural areas, is a key step to further decreasing mortality in the under‐five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erinatal care to prevent preterm birth and congenital anomali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生儿窒息死亡综合干预的效果 ,探讨新生儿窒息群体防治工作的切入点。方法 :实施广西综合性妇幼卫生保健项目的 7个贫困山区县采取强化政府行为 ,增加资金和设备投入 ,规范妇幼卫生管理和保健服务 ,加强县乡级新生儿窒息复苏术和孕产期保健适宜技术培训 ,实行医疗扶贫救助等措施。结果 :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由1995年的 6 .93‰降至 2 0 0 0年的 3.5 0‰ ,降幅 49.74%;救活了 17844人窒息新生儿 ;其发生率由 12 .6 1%降至 9.37%,降低了 2 6 .19%;孕期保健率提高了 35 .70个百分点 ,住院分娩率提高了 11.0 4个百分点 ,高危住院分娩率提高 6 .18个百分点 ;Topsis法评价结果 ,2 0 0 0年新生儿窒息、孕产妇保健质量最优 ( Ci=0 .840 8) ;单因素相关分析 ,孕期保健与新生儿窒息发生高度负相关 ( r=- 0 .946 ,P<0 .0 0 5 )。结论 :实行政府领导下的综合性干预措施 ,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 ,是新生儿窒息群体保健一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白银市2003~2010年婴儿死亡的调查统计资料,对婴儿死亡率的变化及其主要死因进行统计分析,为确定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与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利用全市5个县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2003~2010年儿童死亡监测资料中婴儿死亡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0年来全市婴儿死亡率下降明显,但农村婴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2003~2008年婴儿前3位死因顺位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其中肺炎、早产低出生体重死亡率下降明显,出生窒息死亡率下降不明显,2009~2010年婴儿前3位死因顺位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等出生缺陷死因顺位上升。婴儿死亡构成中,新生儿占84.60%,其中早期新生儿占69.57%。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婴儿乃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应加大对农村及边远贫困地区的妇幼卫生投入,加强农村三级妇幼卫生网络和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城乡间协调发展;重视先天异常的预防、提高其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