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对全自动Bactec MGIT960(MGIT960)系统与改良罗氏(L-J)培养方法 2者在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中的优越性。 方法 按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碧迪项目辽宁工作方案要求和国际标准WS288-2009《肺结核诊断标准》纳入临床病例。本实验共纳入病例435例,其中男性319例,女性116例,平均年龄52.3岁(10~86岁)。上述每份病例标本均分别进行痰液涂片抗酸染色(萋-尼法)镜检,L-J固体培养和MGIT960系统液体培养。培养阳性者分别进行一线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IF)、链霉素(STR)和乙胺丁醇(EMB)的L-J法药敏试验(比例法)和MGIT960药敏试验;分别计算出抗酸染色镜检与MGIT960和L-J培养的符合率; L-J培养和MGIT960培养阳性检出率;L-J和MGIT960两种培养方法药敏试验所需的培养时间及符合率等。 结果MGIT960培养法和L-J培养法与痰涂片镜检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0.8%(187/206)和89.3%(184/206);MGIT960与L-J结果符合率92.8%(219/236);MGIT960和L-J平均培养时间分别为9.5 d和31.5 d;MGIT960和L-J一线药物INH、RIF、STR和EMB敏感性试验的符合率分别为92.7%、95.9%、91.8%和97.3%。 结论 全自动MGIT960系统培养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L-J培养法,报告时间平均缩短至9.5-d,该系统是目前最为理想的快速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使用BACTECTM MGIT960进行分枝杆菌培养时,仪器报告结果为阴性的MGIT960培养管中颗粒的性质及成因。 方法 收集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进行分枝杆菌培养的标本中31份仪器报告阴性但有颗粒形成的培养管,分别对颗粒性物质进行抗酸染色、罗氏培养和BACTECTM MGIT960传代培养。对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选择8株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低细菌载量接种试验来分析颗粒形成的原因,包括2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3株蟾蜍分枝杆菌和3株胞内分枝杆菌,每株将1个麦氏浓度的菌悬液用生理盐水连续稀释至10-5、 10-6、10-7、 10-8 倍,各接种到2支培养管。 结果 31份仪器报告阴性但有颗粒形成的培养管,有29份经再次传代培养后获得阳性培养结果,其中24份(24/29)用颗粒直接涂片后进行显微镜抗酸杆菌检查结果为阳性。29份培养阳性的菌株包括7株蟾蜍分枝杆菌,4株胞内分枝杆菌和18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接种量为10-6、10-7、 10-8 浓度的蟾蜍分枝杆菌培养管中均有颗粒形成,阳性比例分别为4/6、5/6、6/6。 结论 BACTECTM MGIT960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时,仪器报告阴性的MGIT960培养管中颗粒多为活的分枝杆菌;BACTECTM MGIT960系统颗粒的形成与低细菌载量有关,颗粒形成也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主要集中在蟾蜍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和分析使用绝对浓度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时不同报告时间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 2010年1-6月笔者收集采用绝对浓度法于37℃含INH的L-J培养基上培养4周时无菌落生长、时间延长至6周后才生长的13株菌株(含药培养基延迟生长菌株).这些菌株来源于11例结核病患者(2例患者的菌株在低浓度和高浓度INH时均有菌落生长);同时收集这11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敏感株作为对照菌株,共计24株菌株.进行比例法药敏试验和PCR菌种鉴定,并利用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ycobacterium interspersed repetitive unit,MIRU)和结核分枝杆菌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并选择对照菌株和含药培养基延迟生长菌株MRIU分型不同的3株菌株进行人工模拟不同浓度INH时混合的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进行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观察不同报告时间(4周和6周)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4株菌株经PCR鉴定均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比例法药敏试验中13株含药培养基延迟生长菌株均对INH耐药,11株对照菌株均对INH敏感.3例患者的对照菌株和含药培养基延迟生长菌株Spoligotying分型属于不同型别,分别为北京基因型和T2型、北京基因型和H3型、北京基因型和T2型.人工混合感染的3株菌株比例(临床株:H37Rv)小于1∶128时可能会出现4周无菌落生长而6周有菌落生长的结果.结论 对药物敏感性不同的结核分枝杆菌造成的混合感染,当耐药菌株的比例较低时,可能造成不同报告时间药敏试验结果不一致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应用超声分散比浊法处理的BACTEC MGIT 960(简称"MGIT 960")培养阳性的液体培养物菌液标本用于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的价值。方法搜集2018年1—12月西安市胸科医院经MGIT 960液体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标本,共计1086份。其中,818份菌液标本进行MGIT 960液体药敏试验,包括MGIT 960推荐方法处理的菌液标本100份、超声分散比浊法处理的菌液标本718份;268份菌液标本进行比例法药敏试验,包括采用传统磨菌法处理的菌液标本30份、超声分散比浊法处理的菌液标本238份。与传统菌液标本处理方法比较,分析超声分散比浊法处理后的菌液标本用于MGIT 960液体药敏试验和比例法药敏试验的效果。结果超声分散比浊法处理后的0.6~1.0麦氏单位菌液标本进行MGIT 960液体药敏试验报告结果的时间主要集中在8~10 d,而MGIT 960法处理后的菌液标本报告结果时间则较均匀分布在5~14 d。浊度为0.6、0.7、0.8、0.9、1.0麦氏单位菌液标本系统检测X200(标本活菌量少)报告率[分别为0.00%、0.00%、0.00%、0.72%(1/138)、1.31%(2/153)]均低于MGIT 960菌液处理法[11.00%(11/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41、9.94、12.43、12.79、11.28,P值均<0.01)。进行二线抗结核药物比例法药敏试验时,增菌6~7 d后,应用超声分散比浊法处理的菌液标本基本可以达到目标浊度,而传统磨菌法处理的标本在增菌第7天时仅有80%达到目标浊度。应用超声分散比浊法处理后的浊度为0.7、0.8、0.9、1.0麦氏单位的菌液标本,药敏试验成功率分别为82.61%(19/23)、82.69%(43/52)、94.00%(47/50)、96.00%(48/50),与传统磨菌法处理的菌液标本药敏试验成功率[83.33%(25/30)]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0.01、2.37、3.77,P值均>0.05)。结论应用超声分散比浊法处理MGIT 960液体培养阳性的菌液标本,可提高MGIT 960液体药敏试验成功率,缩短比例法药敏试验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菌株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为耐多药结核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全国2007-2008年耐药基线调查收集的菌株中选取2008年4-7月期间耐药基线调查点收集的126株MDR菌株,对其进行2种一线抗结核药物(链霉素和乙胺丁醇)和7种二线抗结核药物(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和对氨基水杨酸)的敏感性进行检测,分析对不同药物耐药率以及交叉耐药的情况。结果一线药物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总体耐药率分别为73.0%(92/126)和58.7%(74/126);对于二线药物,氧氟沙星和乙硫异烟胺耐药率最高,分别为25.4%(32/126)和23.0%(29/126);其次为卡那霉素和环丝氨酸,其耐药率分别为17.5%(22/126)和13.5%(17/126);最后为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和对氨基水杨酸,其耐药率均为3.2%(4/126)。初治患者对卡那霉素(χ2=20.025,P<0.01)和环丝氨酸(χ2=6.558,P=0.017)的耐药率(卡那霉素: 20/60, 33.3%; 环丝氨酸: 13/60,21.7%)显著高于复治患者(卡那霉素: 2/66, 3.0%; 环丝氨酸: 4/66,6.1%)。此外,卡那霉素和卷曲霉素,乙硫异烟胺和丙硫异烟胺间均存在单向交叉耐药,在对卷曲霉素耐药的4株中,有3株同时对卡那霉素耐药;4株对丙硫异烟胺耐药菌株均同时对乙硫异烟胺耐药。结论我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二线抗结核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特别是氧氟沙星和乙硫异烟胺,这对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实施带来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广州市181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行药物敏感度试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第一线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中国防痨协会制定的《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对2009-2011年来自广州市胸科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以及少部分院外单位在实验室中从痰液、支气管冲洗液、胸腹腔积液、尿液以及咽拭子等样品培养出的14 095株分枝杆菌进行菌型鉴定,对确认为NTM的实验菌株3264株,选择没有混合感染的株种1819株采用临床上常用的一、二线药物(包括INH、RFP、S、EMB、Am、Clr、Lfx、Mfx、环丙沙星(CIP)、力克菲蒺、Rfb、Pto和Cm共计13种药物)进行敏感度试验。 结果 非结核分枝杆菌对INH和力克菲蒺耐药率达96.15%(1749/1819)和95.41%(1248/1308);其他依次为S 76.25%(1387/1819)、Pto 73.94%(817/1105)、Lfx 72.94%(954/1308)、RFP 72.51%(1319/1819)、EMB 70.42%(1281/1819)、Mfx 65.29%(854/1308)、CIP 60.13%(543/903)、Rfb 56.87%(236/415)和Cm 50.50%(102/202);而Clr和Am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率为88.17%(1163/1319)和67.73%(892/1317)。 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具有高度的原始耐受性,而大环内酯类的Clr和氨基糖甙类的Am则对非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能,因而对实验室中分离出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有必要进行药物敏感度试验。  相似文献   

7.
噬菌体法同时检测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噬菌体检测技术(PhaB)同时快速检测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可能性,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aB同时测定139株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对链霉素(S)、异烟肼(H)、利福平(R)和乙胺丁醇(E)的耐药性,并与Bactec-960药敏结果比较,对两法检测结果不符的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 PhaB检测S、H、R、E药敏结果与Bactec-960药敏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1%、99.3%、95.7%和95.0%.如以Bactec-960药敏结果为判断标准,则PhaB检测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PPV、NPV)及准确性分别为90.0%、99.1%、96.4%、98.2%和97.1%;检测H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及准确性为97.9%、98.9%、97.9%、98.9%和95.0%;检测R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及准确性为86.2%、97.3%、89.3%、96.4%和95.0%;检测E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及准确性为81.0%、97.5%、85.0%、96.6%和95.0%.共有13株菌株19个药敏结果PhaB与Bactec-960检测结果不符.MIC检测结果有12株18个药敏结果支持PhaB结果,1株1个药敏结果支持Bactec-960结果.结论 PhB同时检测S、H、R、E药敏结果与Bactec-960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MTB耐药性的快速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二线抗结核药物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调查各级结防机构、结核病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二线抗结核药物(second-line anti-tuberculosis drugs, SLD)的使用情况,为国家进一步制定合理使用SLD的相关政策提供资料。 方法 采用分层目的 抽样,按照我国东、中、西的地理位置分布,东、中、西部各抽取4个省,共抽取12个省,各省所有地市和县都参与调查。对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结核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下总称为“医疗、结防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调查4-782个机构,72.6%的机构使用了SLD。省市县乡各级医疗、结防机构,使用SLD的比例依次降低,分别为:省级87.0%,地市级83.4%,县区级72.0%,乡镇级70.3%。不同类型的机构使用SLD的比例也不相同,结核病防治所设在结核、胸、肺科医院以及定点医院(98.7%)、结核病医院和有结核病科的专科病院(100%)、综合医院(99.4%)较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CDC”)内设结核病防治所(科)较低(22.9%)。不同的SLD使用的比例也不相同,丁胺卡那霉素(49.6%)、氧氟沙星(42.3%)、 左氧氟沙星(66.2%)和 环丙沙星(39.5%)使用的比例较高。仅有92家(1.9%)医疗、结防机构做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影响SLD使用的因素有:地区、机构类型、是否有结核病门诊和病房、结核病床位数、是否做痰涂片、是否做痰培养(P均<0.001)和患者涂阳率(P<0.05)等。药物敏感性试验不是使用SLD的影响因素(P=0.771)。 结论 SLD在各级结防、医疗机构使用很普遍,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机构以及不同SLD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而药物敏感性试验很少开展。国家应制定有关合理使用SLD的政策,促进SLD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北京市北京基因型MTB的流行风险因素及其与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各区县MTB菌阳临床株1140例,采用比例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方法鉴定北京基因型与非北京基因型MTB;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140株MTB临床分离株中,北京基因型941株(82.5%),非北京基因型199株;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男性663例(70.5%),非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男性124例(6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OR(95%CI):1.442(1.048~1.985)];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流动人口441例(46.9%),非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流动人口78例(3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OR(95%CI):1.368(1.001~1.869)];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年龄≥65岁的患者129例(13.7%),非北京基因型菌株来源的患者中40例(20.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OR(95%CI):0.631(0.426~0.936)];北京基因型菌株中对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fx)、阿米卡星(Amikacin,Am)、卷曲霉素(Capreomycin,Cm)、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PAS)的耐药率分别为5.5%(52/941)、1.3%(12/941)、3.2%(30/941)和3.0%(28/941),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对以上4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10.6%(21/199)、8.5%(17/199)、12.6%(25/199)和11.6%(23/199),二者对4种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北京基因型菌株中耐多药(MDR)菌株58株(6.2%),非北京基因型菌株中MDR菌株19株(9.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基因型MTB在北京广泛流行且在男性人群和流动人口中的比例较高;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相比,北京基因型菌株对Lfx、Am、Cm及PAS的耐药率低,但MDR-TB患者的比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Bactec-MGIT 960检测的518株结核分枝杆菌,分析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数据行x2检验。结果518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全敏感168株,占32.44%;耐药350株,占67.56%;单耐药72株,占13.90%;耐两种药24株,占4.63%;耐三种及以上药254株,占49.03%。217株为耐多药菌株,占所有病例的41.89%。65株为广泛耐药菌株,占所有病例的12.55%,占耐多药菌的29.95%。在一线药物中,耐异烟肼有278株,耐药率达53.67%;二线药物中,耐氧氟沙星有206株,耐药率达39.77%。433例复治患者任一药物耐药率、耐多药率和广泛耐药率分别为72.05%、46.42%和13.86%,均高于初治患者的44.70%、18.82%和5.88%(x2 =24.253,x2=22.229,x2=4.117,均P<0.01)。结论 上海地区结核病专科医院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的耐药率高,且耐多药与广泛耐药率也较高,在复治患者中耐药情况更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滨州地区耐多药病例菌株耐二线药物状况。方法采用绝对浓度法,对确定的41例耐多药菌株进行二线抗结核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41例MDR-TB中,耐KM为14.6%,耐AMK为9.8%,耐LFX为7.3%,耐CPM为4.9%,65.9%的耐多药菌株对二线药物均敏感,XDR-TB占2.4%。结论耐多药病例做二线药物药敏试验,对于制定合理的个体治疗方案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手工MGIT液体培养系统(manual mycobacteria growth indicator tube system, M-MGIT)检测分枝杆菌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门诊初诊患者526例,收集首次痰标本526份,分别对同份标本进行罗氏(Lowenstein-Jensen,L-J)固体培养、全自动BACTEC MGIT 960 系统培养(A-MGIT)和M-MGIT系统培养,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26份标本中,3种分离培养方法共分离出261株分枝杆菌菌株,检出率为49.6%;M-MGIT法、A-MGIT法和L-J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7%(256/526)、49.0%(258/526)和41.3%(217/526)。M-MGIT和A-MGIT培养法检出率均高于L-J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4、6.45,P值均<0.05),但M-MGIT和A-MGIT培养法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M-MGIT法、A-MGIT法和L-J法阳性菌株平均报告时间分别为13d[(13±6)d]、12d[(12±6)d]和24d[(24±9)d],M-MGIT和A-MGIT法阳性报告时间明显短于L-J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84、18.32,P值均<0.05),M-MGIT和A-MGIT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P>0.05)。M-MGIT法、A-MGIT法和L-J法污染率分别为4.6%(24/526)、4.9%(26/526)和4.1%(43/1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P>0.05)。结论M-MGIT液体培养系统能快速检测分枝杆菌,检出率高,阳性报告时间短,成本低廉,适合基层结核病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全球耐药结核病疫情依旧严峻,我国尤甚,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表型检测在耐药结核病的诊断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本综述论述了近年来多种表型药敏检测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讨论汇总了各种药敏试验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各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及实验室根据不同需求选择药敏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标准和方法检测结构分支杆菌耐药性的结果。方法 对158株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支杆菌同时采和我国现行标准绝对浓度法、WHO/IUATLD推荐标准1%比例法和绝对浓度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 WHO/IUATLD规定的耐一标准检测的耐药离为53.8%(85/158),我国现行标准检测结果为50.0%(79/158)(P〉0.05,差异无显著性)。WHO/IUATLD规定的耐药性标准检测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微孔板法在一线抗结核药物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6月西安市胸科医院经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法)培养阳性的1086份标本,选择其中经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且同时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行MGIT 960 法和微孔板法药敏试验的331份菌液,分析两种试验方法的检测情况;并以MGIT 960法为标准,评估微孔板法药敏试验的检测效能,对结果不一致的菌液以熔解曲线法检测耐药基因予以核实。结果 以MGIT 960法为标准,微孔板法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4种药品的敏感度、特异度、Kappa值分别为88.7%(63/71)、100.0%(260/260)、0.93,93.9%(77/82)、98.8%(246/249)、0.94,93.8%(45/48)、99.6%(282/283)、0.95,66.7%(14/21)、99.0%(307/310)、0.72。微孔板法与MGIT 960法检测4种药品耐药性结果不一致者分别为链霉素10份、异烟肼8份、利福平6份、乙胺丁醇16份。经熔解曲线耐药基因分析后,结果显示微孔板法为中敏、MGIT 960法为耐药者10份(3.0%,10/33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均为突变,分别为链霉素2份、利福平2份、乙胺丁醇6份;而微孔板法为中敏、MGIT 960法为敏感仅乙胺丁醇1份(0.3%,1/33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为突变;微孔板法为敏感、MGIT 960法为耐药者23份(6.9%,23/33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为野生型10份(分别为链霉素6份、异烟肼4份)、突变型13份(分别为链霉素2份、异烟肼1份、利福平3份、乙胺丁醇7份);微孔板法为耐药、MGIT 960法为敏感者6份(1.8%,6/33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为野生型3份(分别为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各1份)、突变型3份(分别为异烟肼2份、乙胺丁醇1份)。结论 微孔板法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检测操作简便,与MGIT 960法一致性高,且可检测出低浓度耐药情况,可作为临床选择药物及使用剂量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