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谈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的思路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的理论根据1 .1 中医理论认为血瘀征存在于肿瘤的全过程 中医认为肿瘤患者存在血瘀征 ,表现为舌质紫暗、病理性肿块、固定性疼痛、出血、血管异常、脉象及血液流变学改变 [1] 。血瘀是肿瘤形成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 ,而且出现在各个病理阶段 [2 ] ,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1 .2 血液高凝状态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 目前认为 ,在肿瘤的血行转移中 ,形成包括癌细胞在内的微血栓是癌细胞得以着床和增生的条件。否则循环中的癌细胞难以形成转移灶 ,且易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变形死亡。肿瘤患者体内存在的高凝状态 ,…  相似文献   

2.
血管新生是恶性肿瘤进展、侵袭和转移的关键途径,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血瘀证"与肿瘤血管新生在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疾病进展方面存在本质联系。因此,活血化瘀与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存在"异曲同工"之妙。从血瘀证与肿瘤血管新生的理论基础、活血化瘀中药单体与复方的实验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血管新生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法抗肿瘤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医药理论认为血瘀是肿瘤形成发展的一个主要病理机制之一 ,而且见之于肿瘤病程的各个阶段 〔1〕;现代研究也证实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表现为高凝、高粘状态 ,并有外周微循环障碍〔2 ,3〕。血瘀证与肿瘤密切相关 ,活血化瘀法在抗肿瘤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作用机理主要在于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 ,抗突变作用 ,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诱导分化 ,能减弱血小板凝集 ,可以使癌细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粘附、聚集、种植 ,从而减少转移 ,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能影响微循环 ,增加血管通透性 ,以改善瘤组织局部的缺氧状态 ,提高放化疗敏感性 ,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临床研究发现多数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多呈高凝状态,随着疾病发展,可继发纤溶系统亢进、血小板减少等而引发癌症患者多系统、多部位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而局部多可表现为舌质暗、瘀斑瘀点、舌下脉络紫滞等,本文将综述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临床辨证为血瘀证的优势特征,并提出相关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5.
归纳和总结活血化瘀中药应用于调节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机制,活血化瘀中药在调节肿瘤微环境方面可以通过调节微环境高凝状态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和间质高压抑制缺氧诱导因子表达从而对肿瘤血管的生成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对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趋化因子等的影响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高凝状态与血瘀证相关性及中医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瘀证是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候,以病理性肿块、面黯消瘦、舌质紫暗、舌下脉络青紫、脉涩或结代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伴发的高凝状态密切相关.本文从血液高凝状态的角度探讨了肿瘤血瘀证与血流变学、微循环障碍、血凝状态、肿瘤的增殖和转移的关系,并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确定了益气活血的治疗原则及防治对策,以期有效改善肿瘤血瘀证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几种活血化瘀中药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变形性、凝固性、粘滞性以及心脏、血管粘弹性的科学。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也是中药研究的重要观测内容,特别是在中医血瘀证及活血化瘀药物的药理研究中有重要意义。影响血液流变学的中药很多,兹列举以下几种。 1 丹参 丹参能显著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Ⅱ相释放功能,使血栓形成素(TXA2)释放减少,且能对抗凝血,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栓形成。丹参的这种抗凝作用可能是启动了多种凝血因子,发生在血液凝固过程的第三阶段。丹参能强有力地使纤维蛋白原裂解为FDP,其促纤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纤溶酶…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表现为视网膜微小血管瘤形成、出血、增生。根据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血瘀证的诊断标准,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的病理变化是糖尿病血瘀证的特性反映之一。近年来通过对糖尿病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和血小板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伴有血瘀证的患者血液均有高凝倾向,提示糖  相似文献   

9.
固本祛瘀Ⅰ号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研究观察了癌症患者的气虚血瘀证及固本祛瘀Ⅰ号配合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充变学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虚血瘀证普遍存在于癌症患者中,且化疗使气虚血瘀证出现率增高;气虚血瘀证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及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益气活血法配合化疗不仅能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化疗完成率,而且能够改变血液高凝状态,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及血液高凝状态与肿瘤的复发转移有关,故认为本方将有可能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如莪术、姜黄和延胡索等通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恶性肿瘤的内环境,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尤其在抗肿瘤转移方面具有优势,但其有效成分(挥发油等)多存在稳定性差、吸收困难和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严重影响了该类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已使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拓展了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临床使用.本文针对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以及对常用的莪术、姜黄、虎杖等3种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新型制剂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类抗肿瘤中药新剂型的研发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俞璐  张秋娟 《天津中医药》2022,39(8):999-1004
中医在缺血性脑疾病的防治中素有内在优势。中医认为,痰瘀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同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对其发病产生重要影响,痰瘀互结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机关键;现代研究认为,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异常和炎症反应是与痰瘀相关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因此,痰瘀同治法以其独特作用优势,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古今文献,将围绕痰瘀同治法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机制理论与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 :对 1995年 1~ 12月资料完整的41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切除标本分别进行溃疡病变部位及非溃疡区域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并与祖国医学理论的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溃疡处的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溃疡区域 ,并具有显著动脉血管管腔的瘀血、毛细血管增生和毛细血管瘀血 ,与非溃疡区比较均有明显意义。结论 :揭示了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血瘀证认识的病理组织学基础。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采用活血化瘀治疗的意义在于逆转其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使血流通畅 ,聚积减少 ,血管再通 ,供血增加 ,血瘀的病理改变得以改善 ,从治本上完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风病血瘀病机及早期活血化瘀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南方  谭峰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668-1669
血瘀是中风关键致病因素,不同程度存在于各型中风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活血化瘀是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实践及研究证实,早期活血化瘀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27例血瘀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临床血液流变学观察,证实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含量和血液粘滞度呈现正相关性,其主要成因是由于PGI_2/T×A_2比率失调,及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聚集升高等而导致血液粘度增高,因此推断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可以起到调脂作用,其原理可能是应用活血化瘀法恢复脾肾功能,改善血液粘度,使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抑制和吸收或增加他们的排泄和分解.临床应用自制心脑宁胶囊对血瘀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疗,证实有良好的调脂效果.从临床和实验室推断“心脑宁”胶囊治疗机制可能是作用于血细胞及纤维蛋白原,起到抑制凝血、激活纤溶,从而改善病人血液粘度.达到降低LDL-ch,升高HDL-ch效果.  相似文献   

15.
探讨痰瘀互结、痰瘀同治与缺血性中风治疗机制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3年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文献,探讨了痰瘀互结、痰瘀同治与缺血性中风治疗机制的相关性,认为痰瘀互阻是缺血性中风病病理基础中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确立的痰瘀同治法则通过作用于血管及血液流变学、脂质代谢、炎症介质及免疫反应等方面,成为缺血性中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门波  陈建设 《辽宁中医杂志》2010,(12):2439-2440
血瘀证是妇科常见的证候,见于多种妇科疾病中。《金匮要略》中记载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多种妇科疾病,对妇科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临床中师仲景之法,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癥积、闭经、月经失调、产后腹痛等病证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制作主要有根据血瘀证病因病机制作如外伤致瘀、热毒因瘀、气滞血瘀、离经之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阳虚血瘀、血虚(脾虚)血瘀、自然衰老血瘀证的动物模型和根据血瘀证研究中发现的病理生理异常制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探讨活血化瘀在恶性肿瘤辨治中的应用方法。认为恶性肿瘤之病理变化与血瘀状态及瘀血产物密切相关,临证运用活血化瘀法,当与病机相应,重成瘀之因;与病程相应,明瘀成之时;与病位相应,知生瘀之处;与病理产物相应,晓瘀生之度。活血方药之用,以扶正为先,以正本清源为治;化瘀治法之用,中病即止,时时养血,以防瘀血再生。  相似文献   

19.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单纯从某一病机论治通常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李海松教授临床经验丰富,指出精室具有易虚易瘀的重要特征,所以慢性前列腺炎也应当从瘀、虚论治。其中,瘀既是核心病机又是病理产物,可以分为络脉瘀阻、因郁致瘀、痰湿致瘀、因火致瘀; 虚为基本病机和病理趋势,可分为肾气亏虚和脾气亏虚。瘀和虚二者关系紧密,相互作用,从瘀、虚论治慢性前列腺炎拓宽了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血尿是肾炎的主要特征之一,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导师马晓燕教授认为,肾炎血尿当从"瘀"论治,在临床上根据病因灵活遣方用药,治疗肾炎血尿往往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