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临床研究同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随访到的46例,平均随访2.5年,植骨融合按Moon观察标准为主,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进行评价。结果 胸腰椎后凸畸形全部矫正(P<0.01)。平均12d下床活动。术后3个月骨性融合率60%;6个月骨性融合率90%。31例并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3级(Frankel分级);结核治愈率98%。结论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地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可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起唐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下腰椎结核患者8例。男3例,女5例;年龄26~57岁,平均35岁。结核病灶累及部位:L3~L41例,L4~L54例,L5~S11例,L3~L51例,L4~S11例。所有患者均行改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手术并配合规范抗结核治疗。对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植骨融合及角度丢失等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4例获12个月以上随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全身症状及局部疼痛消失,无内固定松动。植骨融合依照Bridwell等评价标准:Ⅰ级2例,Ⅱ级2例。结论改良前路病灶清除治疗下腰椎治疗结核具有显露充分,病灶清除彻底,损伤相对较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起唐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下腰椎结核患者8例。男3例,女5例;年龄2657岁,平均35岁。结核病灶累及部位:L3~L41例,L4~L54例,L5~S11例,L3~L51例,L4~S11例。所有患者均行改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手术并配合规范抗结核治疗。对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植骨融合及角度丢失等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4例获12个月以上随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全身症状及局部疼痛消失,无内固定松动。植骨融合依照Bridwell等评价标准:Ⅰ级2例,Ⅱ级2例。结论改良前路病灶清除治疗下腰椎治疗结核具有显露充分,病灶清除彻底,损伤相对较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1991年 2月至 1999年 10月 ,我们行手术治疗儿童脊柱结核 6 2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5例 ,女 2 7例 ;年龄 14个月至 13岁 ;病程 16天至 2年。病变位于颈椎 1例 ,胸椎 2 6例 ,胸腰椎 7例 ,腰椎 2 8例。病变 1~ 2节 5例 ,3~ 5节 5例 ,其中 1例为T6、T7、  相似文献   

5.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复杂病例比率的增加为治疗带来了更多困难.近10年来,虽然我国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因为临床认识的不统一,导致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不一致,重手术轻化疗现象较为严重.内固定技术对维护和重建脊柱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使用过度的情况,不规范治疗导致术后复发甚至致残.笔者就我国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在一定程度上统一认识,全面提高脊柱结核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36例,其中颈椎4例、胸椎13例、腰椎19例。均采用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痨治疗12~16个月。结果术后随访1—5a,切口均一期愈合,椎间植骨融合好,脊柱结核无复发。结论采用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病变组织清除彻底,脊柱稳定性好,结核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单纯脓肿清除治疗脊柱结核11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纯脓肿清除引流术治疗脊柱结核合并腰大肌脓肿及流注脓肿的方法、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12例脊柱结核病人在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支持下,用局麻或氯胺酮全麻。小切口单纯行寒性脓肿清除术,清除脓液、干酪及肉芽组织,同时局部脓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术后低位放置脓腔引流管。结果 脓肿清除术后患者结核中毒症状明显好转,102例一期治愈,5例术后形成脓腔积液,3例术后瘘管形成,2例术后复发行第二次手术。结论 小切口单纯脓肿清除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脓肿能很好地清除干净,对脓肿毒性反应强、体质差不能耐受大手术、或骨性病灶破坏轻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减小了手术风险及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1996年,我们对350例脊柱结核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84例,女166例。年龄12~69岁,平均41岁。病史1个月至8年。病灶位于颈椎5例(1.4%),胸椎106例(30.3%),胸腰椎40例(11.4%),腰椎135例(39%),椎体附件4例(1.1%)。其中合并截瘫30例(颈椎结核2例,胸椎结核24例,胸腰段结核4例),肺结核30例(胸椎结核22例,腰椎结核8例)。2 手术入路及术式 5例颈椎结核中,2例经颈椎前侧入路行病灶清除(1例同时行颅骨牵引),2例经后路行椎板减压并颅骨牵引术,1例单纯行颅骨牵引术。胸椎结核经胸腔入路病灶清除98例,经胸膜外(包括肋骨横突切除)病灶清除8例,其中同时行椎间髂骨植骨3例,应用带蒂肋骨椎间植骨2例。胸腰段脊柱结核经一侧肾切口清除病灶。腰椎结核行改良倒八字切口病灶清除。椎体附件结核经后正中切口病灶清除。脊柱结核合并截瘫者行前侧减压18例,侧前方减压8例,全椎板切除减压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4年收治的手术治疗失败的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病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颈胸椎3例,胸椎19例,胸腰椎10例。累及椎体数1-8个,平均4.5个;第一次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间0-9个月不等;由前路开胸减压手术17例。肋骨横突切除侧后方减压15例:术后22例给予抗结核治疗。其中术后16例病人截瘫有所改善(短期改善9例,3个月改善3例,6个月改善4例)。17例截瘫没有改善;2例损伤脊髓截瘫加重;另术后合并瘘管形成6例,继发肺结核1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脊髓本身结核1例。全身结核瘫状明显伴有高热4例。结果23例选择前路开胸病清减压手术。同时给予植骨,其中9侧行钛板内固定:5例行侧后方经胸廓胸膜外减压术,2例行单纯瘘管搔刮病灶清除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其中22倒截瘫完全恢复,6例部分恢复;另脊柱结核完全治愈。结论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治疗失败的原因为:抗结核治疗不合理;合并它处结核:多椎体结核;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不合理;手术减压范围不够以及脊髓神经结核和脊髓受压变性等情况。成功的关键是:在有效的抗结核化疗基础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手术途径,彻底地减除病灶对脊髓的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儿童胸椎结核的疗效。 方法 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儿童胸椎结核35例,其中有13例合并不同程度瘫痪,1例合并尿潴留。术后随访1~7年,平均3.5年,对患者局部病灶有无复发、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的近期和远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35例患者均得到结核病临床治愈,未发现复发;13例合并不同程度瘫痪者下肢肌力均提高1~3级;1例尿潴留患者于术后5个月恢复排尿功能;35例患者术前平均后凸Cobb角为42°(20°~55°),术后近期平均为22°(5°~38°),术后随访1~7年(平均3.5年),后凸Cobb角仍平均为22°(5°~40°),其中17例于术后2~3年取出内固定。 结论 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开胸病灶清除治疗儿童胸椎结核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彻底,提供肋骨植骨,重建脊柱稳定性,有效矫正后凸畸形,预防远期后凸畸形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短节段脊柱结核合并结核性脓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外科收治的74例短节段脊柱结核合并结核性脓胸患者.术前给予异烟肼(0.40 g静脉滴注,1次/d)、利福平(0.45 g/0.60 g口服,1次/d)、阿米卡星(0.40g静脉滴注,1次/d)、吡嗪酰胺(0.50 g口服,3次/d)或乙胺丁醇(0.75g口服,1次/d)治疗,至少2~4周以上,同时口服保肝药物治疗(复方甘草酸苷胶囊,2粒口服,3次/d).行经胸同侧胸膜纤维板剥脱、脓胸病灶清除术,然后再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手术均一期完成.结果 74例患者病灶均临床治愈,未复发,6例患者术后形成皮肤窦道,经过异烟肼纱条多次换药,后均愈合.74例患者术后1~6周胸背部疼痛基本消失.结论 对于短节段脊柱结核合并结核性脓胸的患者,抗结核治疗至少2~4周后,尽早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大部分可以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2.
《中国防痨杂志》2005,27(5):307-309,T0002
目的 临床研究同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随访到的46例,平均随访2.5年,植骨融合按Moon观察标准为主,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进行评价.结果 胸腰椎后凸畸形全部矫正(P<0.01).平均12 d下床活动.术后3个月骨性融合率60%;6个月骨性融合率90%.31例并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3级(Frankel分级);结核治愈率98%.结论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地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可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13.
耐药结核病是目前结核病治疗领域的难点,脊柱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病,耐药问题严重影响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本专家共识简要介绍了耐药脊柱结核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指出耐药脊柱结核的诊断标准和方法;提出了抗结核治疗方案制定,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建议;对耐药脊柱结核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短程化疗在单节段脊柱结核前路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56例,男28例,女28例,年龄21~85岁。病变节段:颈椎2例,胸椎21例,腰椎28例、腰骶椎5例。术前均给予短程化疗方案,常规给予H-R-Z-E抗结核治疗方案,用药时间1~10d,平均(6.90±1.35)d,待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有所改善,全身一般情况能耐受手术时实施手术治疗,动态观察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疼痛缓解情况、神经恢复情况、骨融合情况、脊柱结核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56例患者中,早期伤口不愈合1例,经伤口常规换药后愈合;窦道形成1例,行窦道搔刮术后,伤口愈合,其余54例伤口一期甲级愈合。术后3周ESR[(20.96±7.97)mm/1h]较术前[(40.74±14.35)mm/1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98,P=0.000);术后3周CRP[(27.57±8.98)mg/L]较术前[(45.83±9.57)m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07,P=0.000);术后3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3(2,4)分]较术前[6(6,8)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43,P=0.000);并发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29例,至末次随访时2例B级患者1例改善为D级,1例改善为E级;10例C级患者改善为E级8例,D级2例;17例D级患者均改善为E级。术中结核病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44.6%(25/56),其中单耐药脊柱结核阳性率为1.8%(1/56),耐多药脊柱结核阳性率为3.6%(2/56),多耐药脊柱结核阳性率为1.8%(1/56)。术后4~11个月56例患者椎体间植骨按照Bridwell标准达到Ⅰ级率为91.1%(51/56),Ⅱ级率为8.9%(5/56)。 结论: 对于有适应证的脊柱结核,采取术前短程化疗后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28例,获得随访21例,男14例,女7例,其中胸5、6椎体结核1例,胸6、7椎体结核3例,胸7、8椎体结核3例,胸9、10椎体结核 2例,胸10、11椎体结核4例,胸11、12椎体结核2例;胸6、7、8椎体结核1例,胸7、8、9椎体结核3例,胸9、10、11椎体结核2例;根据术前、术后随访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矫正和植骨融合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10个月至7年,Frankel分级,术前B级1例,C级5例,D级6例,E级9例;末次随访时D级4例,E级17例。VAS评分术前平均为(6.29±1.27)分,术后1周平均为(2.81±0.87)分,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24±0.89)分。术前测量患者的Cobb角平均为(19.81±11.08)°,术后1周平均为(3.81±2.77)°,末次随访时平均为(4.52±3.23)°;21例患者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5~11个月,平均(6.93±1.33)个月,至末次随访未发现内固定钉棒系统松动、脱落及断裂。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解除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LTB-S”分类法在耐多药肺结核手术适应证方面的价值,以减少肺结核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医疗费用。 方法 以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结核病分册》为依据,建立一套简单实用的“LTB-S”最佳手术时机判断系统,将耐多药肺结核外科手术患者分为Ⅰ类(绝对手术适应证)、Ⅱ类(相对手术适应证)、Ⅲ类(无手术适应证)。同时选择现有的已手术的27例肺结核手术患者进行验证分析。 结果 27例患者中,Ⅰ类8例,Ⅱ类17例,Ⅲ类2例,符合“LTB-S”最佳手术时机判断原则的Ⅰ类患者无并发症发生,Ⅱ类和Ⅲ类患者各出现2例手术并发症,其中Ⅲ类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00%(2/2)。随访4个月至12年,2例Ⅲ类患者未治愈,其余患者均治愈。 结论 LTB-S判断系统有助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最佳手术适应症的判断,具有实用的临床价值,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和分析脊柱结核并发艾滋病(AIDS)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骨结核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并发AIDS的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5~74岁,平均(38.0±14.0)岁。对16例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以及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并发症发生及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以下简称“ASIA分级”)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术中出血量261~340ml,平均(300.5±30.0)ml;手术时间154~176min,平均(162.5±7.4)min;引流管放置时间4.9~7.1d,平均(6.2±0.8)d。伤口Ⅰ期愈合14例,Ⅱ期愈合2例。5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脓肿置管引流术,4例患者选择单纯前路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术,2例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术+髂骨取骨植骨,5例患者行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内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术。14例患者采用6H-R-Z-E-Lfx/12H-R-E方案治疗,直至疗程结束;2例患者对利福平、异烟肼耐药,调整用药方案为6Z-E-Lfx-Am-Pto-Pa/12~18Z-E-Pto-Pa,至最终疗程结束。16例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36个月,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无并发症出现,10例患者植骨Ⅰ级融合,5例Ⅱ级融合,1例Ⅲ级融合。ASIA分级由C级改善至D级者4例,D级改善至E级者6例,B级改善至D级者2例。结论 对于脊柱结核并发AIDS患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使患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初步探讨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方法 总结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资料完整的经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或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开始治疗时选择保守方法治疗的5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结果.54例患者采用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方式,需要在标准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症状缓解情况、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调整.抗结核治疗时间9~18个月,服药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影像学检查判断病灶愈合、脊椎生理曲度改变情况,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根据疗效情况调整治疗疗程.随访时间1.5~5.5年,平均(3.0±0.8)年.结果 54例患者中49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病灶愈合,其中45例局部疼痛消失,4例轻微背痛,不需服用止痛药物;49例患者中的32例X线或CT片显示椎间骨性融合,17例显示纤维愈合;49例脊柱局部后凸角度平均增加(5.5±0.8)°;47例ESR、CRP下降至正常范围(正常标准:男性ESR<15 mm/1 h,女性<20 mm/1 h;CRP<5 μg/L);18例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减量或停用抗结核药物等治疗恢复正常.54例患者中5例分别因为治疗期间疼痛加重、出现神经损害症状或后凸畸形明显加重而选择手术治疗.结论 对于局部疼痛不严重、不伴畸形或神经损害、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脊柱结核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外固定治疗腕关节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32例腕关节结核患者,其中17例实施常规腕关节病灶清除术治疗,作为对照组;15例实施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外固定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量表)评分、生命质量量表(QOL)评分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 (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8% (10/17);VAS评分为(1.21±0.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0.49)分;并发症发生率为6.7% (1/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 (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06,P=0.024;t=15.08,P<0.001;χ 2=4.75,P=0.029)。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QOL评分为(50.14±3.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01±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7,P=0.000)。 结论 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外固定术可有效改善腕关节结核患者腕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