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前路病椎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经脊柱前路结核病灶清除的同时植骨内固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以及对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8月采用脊柱前路病椎切除加植骨 ,并采用Orion或Z plate钢板进行椎体固定。共治疗 12例脊柱结核 ,观察植骨融合及矫正畸形情况和结核病灶愈合情况。结果 经平均 10个月的随访 ,12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 ,植骨与受骨区全部骨性融合 ,融合时间平均为 5 8个月 ,后凸矫正角度平均 16°。全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本方法可经脊柱前路作较彻底的病灶清除 ,并较好地进行脊柱矫形和椎管减压 ,完成脊柱稳定性重建 ,有利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和脊柱结核治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结核合并有巨大寒性脓肿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的疗效.方法对1999-01~2005-12间收治的22例胸腰椎结核合并有巨大寒性脓病例,采用同期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22例脊柱结核患者均治愈,症状消失,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5~7个月,后凸矫正率达80%.结论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后路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与植骨可同期进行,能有效地稳定病椎,部分矫正畸形,消灭病灶,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36例,其中颈椎4例、胸椎13例、腰椎19例。均采用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痨治疗12~16个月。结果术后随访1—5a,切口均一期愈合,椎间植骨融合好,脊柱结核无复发。结论采用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病变组织清除彻底,脊柱稳定性好,结核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4.
李庆涛  徐光辉  侯斌  李涛  吕明 《山东医药》2006,46(18):68-69
对14例胸腰椎结核施行患者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2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胸腰椎结核全部治愈,脊髓功能损害逐渐恢复,脊柱后突畸形得以矫正。认为本术式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短节段脊柱结核合并结核性脓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外科收治的74例短节段脊柱结核合并结核性脓胸患者.术前给予异烟肼(0.40 g静脉滴注,1次/d)、利福平(0.45 g/0.60 g口服,1次/d)、阿米卡星(0.40g静脉滴注,1次/d)、吡嗪酰胺(0.50 g口服,3次/d)或乙胺丁醇(0.75g口服,1次/d)治疗,至少2~4周以上,同时口服保肝药物治疗(复方甘草酸苷胶囊,2粒口服,3次/d).行经胸同侧胸膜纤维板剥脱、脓胸病灶清除术,然后再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手术均一期完成.结果 74例患者病灶均临床治愈,未复发,6例患者术后形成皮肤窦道,经过异烟肼纱条多次换药,后均愈合.74例患者术后1~6周胸背部疼痛基本消失.结论 对于短节段脊柱结核合并结核性脓胸的患者,抗结核治疗至少2~4周后,尽早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大部分可以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 2004年3月收治的53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的疗效,其中有37例接受手术治疗(21例接受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并后路内固定,16例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患者正规抗结核药物化疗9~12个月。结果术后4周37例手术患者腰骶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6周34例患者体质量明显增加,血红细胞沉降率趋于正常。有36例患者术后12个月病灶治愈,1例患者病灶不愈合伴内固定松动。单节段植骨融合时间平均4.7个月,双节段平均6.3个月。结论腰骶段结核前路清除病灶和植骨不困难,但内固定安放困难,需联合后路内固定才能保证植骨块的稳定。后路手术能够清除局限于椎间盘和椎管内的病灶,同期完成植骨和内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对1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抗结核治疗2周,术后规则抗结核治疗1 a.随访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结果 手术顺利,术中无大血管及神经损伤,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随访时间1~3a.术后1个月ESR开始下降,术后3~6个月降至正常,植骨块术后6~7个月融合,无移位和吸收,全部骨性愈合,短期随访期间无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脱出,无结核病灶复发.末次随访融合节段后凸角4°±2.5°,与术前比较,P< 0.05.6例有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均达到E级.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在病椎局部植入钛质内固定材料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 5 0 % ,其中颈椎约占 5 %、胸椎占 2 5 %、腰骶椎占 2 0 %。脊柱结核较其他病变更易引起脊髓损伤 [1] ,因此有效治疗甚为重要。但目前对已有的治疗方法争议较大。有文献报道可采用 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 ,但该方法在颈椎结核的治疗中尚未见报道。自1 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 ,我院共收治 2 3例颈椎、胸椎、腰椎结核患者 ,全部采用 期脊柱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器械固定术治疗。现分析其临床资料 ,以评价 期手术在不同脊柱节段结核治疗中的作用 ,并探讨在脊柱结核创面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4年收治的手术治疗失败的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病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颈胸椎3例,胸椎19例,胸腰椎10例。累及椎体数1-8个,平均4.5个;第一次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间0-9个月不等;由前路开胸减压手术17例。肋骨横突切除侧后方减压15例:术后22例给予抗结核治疗。其中术后16例病人截瘫有所改善(短期改善9例,3个月改善3例,6个月改善4例)。17例截瘫没有改善;2例损伤脊髓截瘫加重;另术后合并瘘管形成6例,继发肺结核1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脊髓本身结核1例。全身结核瘫状明显伴有高热4例。结果23例选择前路开胸病清减压手术。同时给予植骨,其中9侧行钛板内固定:5例行侧后方经胸廓胸膜外减压术,2例行单纯瘘管搔刮病灶清除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其中22倒截瘫完全恢复,6例部分恢复;另脊柱结核完全治愈。结论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治疗失败的原因为:抗结核治疗不合理;合并它处结核:多椎体结核;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不合理;手术减压范围不够以及脊髓神经结核和脊髓受压变性等情况。成功的关键是:在有效的抗结核化疗基础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手术途径,彻底地减除病灶对脊髓的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周福茂 《山东医药》2008,48(24):73-74
35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均临床痊愈,无伤口感染及窦道形成,植骨均完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3.5个月,术前脊柱后凸畸形角度为40.80°±16.10°,术后为13.20±8.5°后凸畸形矫正角平均为27.80°±9.10°,后期矫正度丢失为3.20°±2.30°.认为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体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毅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选择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及后路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3~72岁,平均(46.02±10.13)岁;胸椎结核20例,胸腰段结核10例,腰椎结核8例,腰骶段结核7例;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rankel分级、脊柱后凸角、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和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价。4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30.27±15.86)min,术中出血(489.89±35.87)ml。患者术前VAS评分为(7.50±1.13)分,术后3个月随访时降低至(0.89±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P<0.001)。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为:术前7例B级患者中,4例恢复至E级,3例恢复至D级;术前8例C级和15例D级患者全部恢复至E级。脊柱后凸角度术前为(33.93±7.01)°,术后3个月降低至(15.07±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0,P<0.001);ESR由术前的(69.75±14.62)mm/1h降低至术后3个月的(13.16±5.27)mm/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1,P<0.001)。45例患者随访24~70 个月,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植骨均获得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出现。作者认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腰骶段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2004年3月收治的53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的疗效,其中有37例接受手术治疗(21例接受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并后路内固定,16例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患者正规抗结核药物化疗9~12个月。结果 术后4周37例手术患者腰骶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6周34例患者体质量明显增加,血红细胞沉降率趋于正常。有36例患者术后12个月病灶治愈,1例患者病灶不愈合伴内固定松动。单节段植骨融合时间平均4.7个月,双节段平均6.3个月。结论 腰骶段结核前路清除病灶和植骨不困难,但内固定安放困难,需联合后路内固定才能保证植骨块的稳定。后路手术能够清除局限于椎间盘和椎管内的病灶,同期完成植骨和内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临床研究同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随访到的46例,平均随访2.5年,植骨融合按Moon观察标准为主,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进行评价。结果 胸腰椎后凸畸形全部矫正(P<0.01)。平均12d下床活动。术后3个月骨性融合率60%;6个月骨性融合率90%。31例并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3级(Frankel分级);结核治愈率98%。结论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地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可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和分析脊柱结核并发艾滋病(AIDS)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骨结核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并发AIDS的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5~74岁,平均(38.0±14.0)岁。对16例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以及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并发症发生及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以下简称“ASIA分级”)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术中出血量261~340ml,平均(300.5±30.0)ml;手术时间154~176min,平均(162.5±7.4)min;引流管放置时间4.9~7.1d,平均(6.2±0.8)d。伤口Ⅰ期愈合14例,Ⅱ期愈合2例。5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脓肿置管引流术,4例患者选择单纯前路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术,2例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术+髂骨取骨植骨,5例患者行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内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术。14例患者采用6H-R-Z-E-Lfx/12H-R-E方案治疗,直至疗程结束;2例患者对利福平、异烟肼耐药,调整用药方案为6Z-E-Lfx-Am-Pto-Pa/12~18Z-E-Pto-Pa,至最终疗程结束。16例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36个月,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无并发症出现,10例患者植骨Ⅰ级融合,5例Ⅱ级融合,1例Ⅲ级融合。ASIA分级由C级改善至D级者4例,D级改善至E级者6例,B级改善至D级者2例。结论 对于脊柱结核并发AIDS患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使患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何磊  蒲育  何敏  李海  李邦银  蔡玉郭  刘林  刘勇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12):1306-1312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6—2016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10例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后凸角(Cobb角)、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变化情况(Frankel分级标准)、术后植骨融合(Bridwell分级标准),以及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综合评估前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110~220min,平均(154.46±32.11)min;术中出血量220~600ml,平均(380.64±108.35)ml。27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8.00±8.11)个月,末次随访时均获临床治愈,31例患者失访。术后3个月Cobb角[(15.17±6.36)°]、ESR[(25.54±13.25)mm/1h]、CRP[(14.36±10.19)mg/L]均较术前[分别为(25.26±7.34)°、(48.39±10.63)mm/1h、(31.24±13.86)mg/L]明显降低(t=16.62、18.72、15.08,P值均<0.001)。46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随访结束时34例(73.91%)于术后 3~12个月内恢复至正常(E级),8例(17.39%)12个月后恢复至D级,2例(4.35%)6个月后恢复至C级,2例(4.35%)未恢复。植骨融合均符合Bridwell 1级标准,植骨融合率100.00%(310/310),融合时间4~17个月,平均(8.10±5.31)个月。术后3d出现脑脊液漏1例,保守治疗10d后脑脊液漏治愈;术后肺不张5例,保守治疗后肺复张满意;2例分别在术后9、20个月时出现内固定松动,取出内固定器后随访情况良好;3例术后形成窦道,1例再行病灶清除术,2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由我院结核内科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门诊换药后均痊愈;形成冷脓肿者2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由我院结核内科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3~7个月后椎旁冷脓肿吸收。结论 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有效治疗基础上,腰椎结核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达到有效治疗腰椎结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28例,获得随访21例,男14例,女7例,其中胸5、6椎体结核1例,胸6、7椎体结核3例,胸7、8椎体结核3例,胸9、10椎体结核 2例,胸10、11椎体结核4例,胸11、12椎体结核2例;胸6、7、8椎体结核1例,胸7、8、9椎体结核3例,胸9、10、11椎体结核2例;根据术前、术后随访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矫正和植骨融合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10个月至7年,Frankel分级,术前B级1例,C级5例,D级6例,E级9例;末次随访时D级4例,E级17例。VAS评分术前平均为(6.29±1.27)分,术后1周平均为(2.81±0.87)分,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24±0.89)分。术前测量患者的Cobb角平均为(19.81±11.08)°,术后1周平均为(3.81±2.77)°,末次随访时平均为(4.52±3.23)°;21例患者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5~11个月,平均(6.93±1.33)个月,至末次随访未发现内固定钉棒系统松动、脱落及断裂。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解除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手术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京胸科医院行脊柱结核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2例,后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48例。根据患者术中否发生低体温将患者分为低体温组(91例)和非低体温组(10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中液体总入量(含输血量)、麻醉时间和方式、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式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中有91例术中发生低体温,发生率为45.5%,体温最低为33.7℃。低体温组行开胸手术者31例(34.07%),非低体温组行开胸手术者18例(16.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脊柱结核患者行开胸手术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风险是未行开胸手术者的2.17倍(95%CI:1.09~4.33)。结论 开胸是脊柱结核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短程化疗在单节段脊柱结核前路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56例,男28例,女28例,年龄21~85岁。病变节段:颈椎2例,胸椎21例,腰椎28例、腰骶椎5例。术前均给予短程化疗方案,常规给予H-R-Z-E抗结核治疗方案,用药时间1~10d,平均(6.90±1.35)d,待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有所改善,全身一般情况能耐受手术时实施手术治疗,动态观察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疼痛缓解情况、神经恢复情况、骨融合情况、脊柱结核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56例患者中,早期伤口不愈合1例,经伤口常规换药后愈合;窦道形成1例,行窦道搔刮术后,伤口愈合,其余54例伤口一期甲级愈合。术后3周ESR[(20.96±7.97)mm/1h]较术前[(40.74±14.35)mm/1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98,P=0.000);术后3周CRP[(27.57±8.98)mg/L]较术前[(45.83±9.57)m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07,P=0.000);术后3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3(2,4)分]较术前[6(6,8)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43,P=0.000);并发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29例,至末次随访时2例B级患者1例改善为D级,1例改善为E级;10例C级患者改善为E级8例,D级2例;17例D级患者均改善为E级。术中结核病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44.6%(25/56),其中单耐药脊柱结核阳性率为1.8%(1/56),耐多药脊柱结核阳性率为3.6%(2/56),多耐药脊柱结核阳性率为1.8%(1/56)。术后4~11个月56例患者椎体间植骨按照Bridwell标准达到Ⅰ级率为91.1%(51/56),Ⅱ级率为8.9%(5/56)。 结论: 对于有适应证的脊柱结核,采取术前短程化疗后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