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的原发性IgA肾病141例住院患儿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本组资料的141例患儿在肾穿刺活检前24h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类型与肾脏病理光镜和免疫荧光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肺卫风热,迫血下行证47例,下焦湿热,迫血下行证29例,气阴两虚证26例,肝肾阴虚证26例,脾肾气虚证13例。5种中医证型的肾脏病理类型分布明显不同。5种中医证型的肾组织免疫荧光类型在单纯IgA型;IgA+G型;IgA+M型;IgA+G+M型的分布上无明显不同。结论:中医证型与IgA肾病肾组织病理之间存在相关性,探讨其关系可以促进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及时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治疗进行中医干预。  相似文献   

2.
裴晶  王丹 《中医药学报》2012,40(6):78-80
目的:总结219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与临床及病理相关的依据,提高判断IgA肾病预后的准确率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8月~2012年8月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219例住院病例完整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以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病理检查包括光镜(HE、PAS、Masson及PASM四种染色)、免疫病理(IgA、IgG、IgM、C3、C1q及Fib)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研究发现,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及病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IgA肾病在本组的高发年龄段为21~40岁。病理改变以局灶系膜基质或系膜细胞增殖、伴或不伴肾小球硬化为主,分级以Ⅰ~Ⅲ级最多,免疫荧光以IgA+C3和IgA+IgM+C3型沉积多见。诊断为"尿血"和"腰痛"的病例,病理表现最轻,诊断为"虚劳"的病例,病理表现及分级最重;中医证型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随着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气阴两虚的不同,病理改变逐渐加重的趋势。结论:中医证型与临床及病理具有相关性,病理表现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模拟mRNA(microRNA)对IgA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09例经肾脏穿刺符合IgA肾病病理诊断的临床病例,遵循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肺肾气虚、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5型。分析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从出现率最高证型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例标本,健康人10例标本对照,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血清中micro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09例患者的5种证型中,肺肾气虚型临床表现最轻,病理分级最低;脾肾阳虚型临床表现最重,病理分级最高;脾肾阳虚型肾小球滤过率较其余4型低,且该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较其余4型高。其中气阴两虚证在IgA患者中出现频率最高,共49例,其血清中microRNA(miR)141,miR146a高于正常组(P0.05),miR205,miR155,miR192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IgA肾病病理与临床理化指标改变加重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证型其病机演变规律为肺肾气虚-脾肾气虚-肝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microRNA表达的差异与IgA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情的进展密切相关,为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田维明  王晓亮 《陕西中医》2012,(10):1331-1332
目的:研究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与病理检验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0例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观察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的关系。结果:脾肾气虚型Lee氏分级多集中在Ⅱ、Ⅲ级,肝肾阴虚型多集中在Ⅳ、Ⅴ级,而气阴两虚型在病理分级上较为分散,但各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型Katafuchi各项积分均高于其他两型(P<0.05)。结论:脾肾气虚型IgA肾病患者病理损害较轻,肝肾阴虚型IgA肾病患者病理损害较其他两个证型更为严重,具体相关含义仍需要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中医证候、病理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肾内科2008年-2009年肾活检为原发性IgA肾病的124例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多样,其中蛋白尿+血尿型为最常见(67.74%);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型为最多(56.8%),脾肾阳虚型病理损害相对较重。结论:临床上对无症状性蛋白尿、血尿IgA肾病患者应引起重视,积极治疗;寻找并拟定合理方案治疗气阴两虚型有一定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钢  李平  董葆  谌贻璞  陈香美 《中医杂志》2004,45(10):771-773
目的:研究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临床客观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全面认识IgA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124例IgA肾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伴发高血压情况、西医实验室检查,及部分患者肾脏病理的Lee病理分级和Katafuchi病理积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属于气虚及阴虚证候的中医症状出现频率较高.(2)脾肾阳虚型患者大多伴发高血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渗透压降低,肾脏病理损害全部为Lee分级Ⅲ级以上,平均Katafuchi积分最高,与其他3个证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正气不足是IgA肾病发病的关键,脾肾阳虚型IgA肾病患者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活检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旨在找出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及转归的关系。方法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肾病科2017年9月—2018年5月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穿刺活检患者病例180例,收集其病理类型、中医辨证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膜性肾病(MN) 82人,所占比例最高;Ig A肾病(IgAN) 56人,所占比例次之;其它,狼疮性肾炎(LN) 15人,肾小球轻微病变(GML) 13人,轻度系膜增生(MsPGN) 5人,局灶节段性硬化(FSGS) 3人,乙肝相关性肾病3人,高血压肾损害3人。各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和IgA肾病为主,所有入组患者病理类型由高到低所占比例分别为45.56%、31.11%、8.33%、7.22%、2.78%、1.67%、1.67%、1.67%。从临床资料看,中医证型中,慢性肾脏病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其次为气阴两虚证,而血瘀证、湿热证常常伴随疾病始终。膜性肾病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居多;Ig A肾病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居多,常伴有血瘀、湿热;狼疮性肾炎证型以气阴两虚为主;肾小球轻微病变证型以脾肾气虚为主;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别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型;局灶节段性硬化以脾肾气虚多见,易兼血瘀与湿热;乙肝相关性肾病、高血压肾损害以肝肾阴虚型为主。结论膜性肾病(MN)所占比例最高;IgA肾病次之,其次为GML、MsPGN、 FSGS等。脾肾气虚证为慢性肾脏病主要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次之,血瘀证、湿热证常常伴随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医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研究的方法,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传统的中医辨证,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分析286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关系。结果: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证病理变化较轻,Lee分级以I~Ⅲ级为主(72.3%,70.2%);肝肾阴虚证病理变化较重,以Ⅲ~Ⅳ级为主(84.6%);脾肾阳虚证病理变化最重,以Ⅳ~V级为主(88.0%)。辨证分型与Lee分级相关显著(r=0.26,P<0.01)。脾肾阳虚证球性硬化比率明显高于脾肺气虚、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证。按病变程度进行半定量积分,脾肾阳虚证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血管积分明显高于其他3个中医证型;肝肾阴虚证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积分及血管积分明显高于脾肺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总积分、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积分高于气阴两虚证。脾肺气虚与气阴两虚证两组之间积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证明,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IgA肾病病理分级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对推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其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53例临床病例,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病理参数、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53例病人中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比较,脾肾气虚型临床表现最轻,病理改变最轻,病理分级最低,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最重,病理改变最重,病理分级最高,P<0.05。结论:IgA肾病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外感、湿热、瘀血等。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且随病机演变,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和探讨原发性IgA肾病中医各证候分型与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明确该病宏观表现与微观改变之间的联系.方法 对120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中医证候与临床指标及病理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中医证候分型中,气阴两虚型所占比例最大;脾肾阳虚型的尿素氮比肺肾气虚型高,其内生肌酐清除率较肺肾气虚型、脾肾气虚型及气阴两虚型低,且该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较其他四型均高;肝肾阴虚型间质炎细胞浸润积分、肾小管萎缩积分以及气阴两虚型肾小球萎缩积分与总积分均高于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与间质炎细胞浸润及血管壁增厚有相关性;气阴两虚与肾小球增生呈正相关;脾肾阳虚与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血管壁增厚相关.结论 IgA肾病临床与病理加重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证型脾(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的演变过程,中医证候分型与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中医证型与病理分级P27 PCNA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gA肾病肾小球P27、PCNA表达、病理分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9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活检标本分别行常规病理检查及P27、PCNA免疫组化检查.结果:P27与病理分级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CNA在Ⅱ级与Ⅲ级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27、P27/PCNA在肺肾气虚与气阴两虚有显著性差异(P<0.05),PCNA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中医证型与病理分级等级相关分析有中度等级相关r=0.5693.结论:中医证型与病理分级有相关,并遵循从肺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偏向的趋势.中医证型与P27、PCNA表达关系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IgA净病的疗效及病理。方法:选择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IgA肾病100例为研究组,同期单独应用西药治疗IgA肾病患者46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治疗组中医证型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疗程结束后应用Katafuchi积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3年后随访存活率。结果:中医证型实证患者的病理分级最低,虚证患者病理分级最高,治疗组虚实夹杂证病例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3年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与临床病理基本相符,对降低’肾活检对患者的副损伤;中药用量少、作用缓、药效长,可协同作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IgA肾病具有单纯西药治疗无法比拟的优势,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广西地区IgA肾病不同病理类型与中医临床症型的对应关系,分析广西地区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广西地区IgA肾病中医辨证分析提供依据.方法 将广西南宁市三家中医院肾病科2005年3月-2009年3月经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的29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剔除合并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严重感染、精神异常不能真实反映病情及影响中医症状判断、无法判断中医证型与疗效关系、无法判断辨证准确性者.结果 从年龄、性别上看,湿热证多见于青年、中年,男女无明显差别,多为首次发病,肉眼血尿占9.73%;病理类型集中在Ⅱ、Ⅲ、Ⅳ型;脾虚湿困证肉眼血尿占7.05%,病理类型集中在Ⅱ、Ⅲ型;服用激素、病程迁延患者有肾阴虚(激素较大剂量)或阳虚(激素减量或维持阶段),病理类型集中在Ⅱ、Ⅴ型.结论 广西地区IgA肾病湿热证、脾虚湿困证多见,考虑与广西地区地处亚热带,湿气较重,人们喜饮酒及喜食炙烤类食物,易滋生湿热有关;脾虚除与病程相关外,多与脑力工作、压力过大、生活环境变故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IgA肾病在光镜下的病理表现(Lee氏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已做肾活检,经免疫荧光病理检查确诊为IgA肾病的46例住院患者,记录每个患者的光镜病理表现,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IgA肾病病理表现和中医辨证相关(P<0.01)。肾脏病理表现采用Lee氏分级法,其中Lee氏Ⅰ级、Lee氏Ⅱ级中医证型多为热毒内扰和(或)湿热壅滞;Lee氏Ⅲ级、Ⅳ级中医证型多为脉络瘀阻和(或)虚实夹杂;Lee氏Ⅴ级中医证型为虚实夹杂,因例数少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A肾病的病理表现与中医的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微观变化与中医辨证结合拓展了中西医结合诊治IgA肾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马红珍  何灵芝  陈红波  卢冰 《中医杂志》2011,(17):1483-1485
目的观察IgA肾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123例IgA肾病患者辨证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3型,检测各证型患者血压、生化指标、评定病理分级,并分析其关系。结果 3组证型中肝肾阴虚型血肌酐(SCr)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1);脾肾气虚型白蛋白(Alb)水平低于气阴两虚型(P<0.05),24h尿蛋白定量大于气阴两虚型(P<0.05);脾肾气虚型总胆固醇水平高于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型(P<0.01);肝肾阴虚型IgG水平低于气阴两虚型(P<0.05);肝肾阴虚型收缩压高于气阴两虚型(P<0.05)。各证型患者病理分级中Ⅲ级、Ⅳ级最多见,共95例占77.24%,但各证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以气阴两虚型最多见、病理分级较高,脾肾气虚型患者蛋白尿排泄多但病理改变相对较轻,肝肾阴虚型常伴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小儿肾病肾脏病理与中医辨证关系,以指导临床,收集368例肾病患儿肾活检资料,分析病理类型分布和中医证型分布,前者以系膜增生为主(占60.3%),后者以脾肾阳虚为多(占33.2%),随病理类型的加重,表现为虚证的例数增多。此外,表现为阴虚证的并不少见,和临床实际相符。临床对肾脏病患儿进行辨证时,有可能结合病理类型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代建风  李丽  朱泉 《河南中医》2024,(4):561-565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候与尿蛋白电泳、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ine-retinolbinding protein, U-RBP)、尿免疫球蛋白G(urine-immunoglobulin G,U-IgG)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于九江市中医医院肾内科住院的IgA肾病患者120例,根据其症状表现确定证候类型,收集各证型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各证型患者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水平,于肾穿刺活检前采集患者新鲜晨尿,测定尿蛋白检出率、U-RBP及U-IgG水平,分析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上述各指标的关系。结果:120例IgA肾病患者中,气阴两虚证占比最高,为28.33%,其次为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占比分别为24.17%、18.33%、15.83%和13.33%。不同证候分型IgA肾病患者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IgA肾病患者的尿液经SDS-AGE电泳分析后共检出93例尿蛋白阳性,其中气阴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检出肾小球性尿蛋白的概率高于其他证型,脾肾阳虚证检出混合性尿蛋白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IgA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高血压分级、慢性肾脏病(CKD)分期等主要预后指标的相互关系,为IgA肾病合并高血压中医证型诊断的规范化和临床准确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病理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病理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中医辨证,将142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脾肺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及脾肾阳虚4个证型;同时根据Katafuchi积分,对这些患者的肾脏病理损害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脾肾阳虚型IgA肾病患者的平均Katafuchi积分、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及血管积分在4个证型中均是最高的,经过统计学处理与其他3个证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肾阳虚型IgA肾病患者的肾脏病理损害较其他3个证型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型与肾脏免疫荧光成分的相关性分析,探讨IgA肾病中医辨证与免疫病理的关系,以寻找该病免疫病理方面的微观辨证依据。方法:对符合条件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标准,采取主次症定证候法确定辨证分型,并进行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常规检测IgA、IgG、IgM、C3及C1q,分析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型与免疫沉积物的关系。结论:IgA和IgA+C3沉积者多见于脾肾气虚型,其次为肺肾气虚型;IgA+IgG和IgA+IgG+C3沉积者多见于气阴两虚型,其次为肝肾阴虚型;IgA+IgG+IgM和IgA+IgG+IgM+C3沉积者多见于脾肾阳虚型。结论:观察免疫沉积物的组成对于指导IgA肾病中医微观辨证以及治疗用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