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癌钼靶X线特征与ER、PR和HER-2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初步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receptor 2,HER-2)表达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将49例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表现特征与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的ER、PR和HER-2的表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9例乳腺癌中,肿块边缘"毛刺征"者ER、PR阳性表达率高,病变区有钙化者HER-2阳性表达率高.肿块大小与ER、PR表达均无关.结论 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和ER、PR及HER-2的表达有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ER、PR及HER-2的表达状态,能为乳腺癌的术前辅助内分泌治疗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观察137例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超声图像与石蜡切片,分析超声征象与ER、PR、CerbB-2的关系。结果肿块纵横比>1与ER、PR阳性表达相关(χ2=11.551,P<0.05;χ2=5.973,P<0.05);边缘毛刺征与ER、PR阳性表达相关(χ2=7.883,P<0.05;χ2=5.600,P<0.05);高回声晕征与ER、PR阳性表达相关(χ2=8.108,P<0.05;χ2=4.957,P<0.05);肿块内部坏死与PR阴性表达相关(χ2=4.819,P<0.05);微钙化与CerbB-2阳性表达相关(χ2=4.661,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根据乳腺癌超声表现预测其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乳腺癌分子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 PR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一致条件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状态和乳腺癌X线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53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X线表现,根据免疫组织化学(IHC)中HER-2、ER、PR的表达结果分为Ⅰa(HER-2阳性/ER-/PR-)和Ⅰ b(HER-2阴性/ER-/PR-)、Ⅱa(HER-2阳性/ER +/PR+)和Ⅱb(HER-2阴性/ER +/PR+)两个配对组.分别对两个配对组中乳腺癌的肿块和钙化进行分析,并对各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Ⅰa和Ⅰb组中,HER-2表达阳性乳腺癌多见单纯钙化(18.3%)、肿块伴钙化(23.7%),HER-2表达阴性乳腺癌单纯肿块比较多见(49.2%);HER-2表达阳性乳腺癌肿块形态以不规则形多见(47.4%),HER-2表达阴性乳腺癌肿块以类圆形(58.8%)、分叶状(12.1%)多见;HER-2表达阳性乳腺癌肿块边界多模糊不清(86.1%),HER-2表达阴性乳腺癌肿块边界多清楚局限(9.8%).与HER-2表达阳性乳腺癌比较,阴性乳腺癌砂砾状钙化(55.2%)多见,且大多呈区域性分布(32.1%).Ⅱa和Ⅱb组中,HER-2表达阳性乳腺癌类圆形(52.1%)、分叶状肿块(11.0%)多见,HER-2表达阴性乳腺癌不规则形肿块(40.6%)多见;HER-2表达阳性乳腺癌肿块边界多模糊不清(90.7%),大多可见毛刺边缘(66.7%),HER-2表达阴性乳腺癌肿块边缘多见浅分叶(65.3%).与HER-2表达阴性乳腺癌比较,阳性乳腺癌砂砾状钙化(68.4%)多见,且大多呈节段性分布(31.9%),HER-2表达阴性乳腺癌钙化大多成簇状分布(57.6%).结论 各配对组中HER-2表达阳性与阴性乳腺癌的肿块及钙化有着不同的X线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乳腺癌癌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乳腺癌患者60例术前行钼靶X线检查,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 ER、PR及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钼靶X线征象与ER、PR及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在60例乳腺癌中,有肿块组ER、PR及P5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肿块组,2组PR表达有统计学差异(χ2=6.213,P=0.013);其中有毛刺组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毛刺组,且有统计学意义(χ2=6.673、3.873,P<0.05);钙化组ER、PR及P5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钙化组,均有统计学差异(χ2=7.330、5.984、4.671,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PR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统计学意义(χ2=6.213、5.978,P<0.05).结论 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ER、PR及P53的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tumor suppressor in lung cancer 1,TSLC1)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和预后关系。方法收集女性乳腺癌组织1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SLC1表达。结果TSLC1主要表达在乳腺癌细胞质,其阳性率为38.4%(48/12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无关,而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相关(P<0.001)。ER+(阳性)患者TSLC1阳性率低于ER-(阴性)患者[28.4%(25/88)与62.2%(23/37)];同样,PR+患者TSLC1阳性率低于PR-患者[24.3%(17/70)与56.4%(31/55)]。Z检验显示在ER+PR-的乳腺癌患者中TSLC1-和TSLC1+患者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与14.3%,P=0.007),总体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TSLC1不是ER+PR-乳腺癌患者独立的危险预后因素(比值比10.696,95%可信区间0.988~115.843,P=0.051)。结论TSLC1在乳腺癌致病机制中与ER、PR相关,可作为临床ER+PR-乳腺癌患者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receptor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均表达缺失的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和临床痫理学特性,预后差.本文主要对三阴性乳腺癌的影像诊断进展(包括乳腺X线摄影、超声及磁共振影像)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C-erbB-2的表达水平与术后骨转移的情况,探讨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与术后发生骨转移的相关性,为肿瘤患者术后常规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提供指导。方法: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10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均无临床及影像学骨转移征象。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术后3个月5年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至少15年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至少12次,可疑病灶行X线、CT和MRI检查。根据术后骨转移情况分为有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分别分为≤50岁年龄组和>50岁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ER、PR的表达在≤50岁年龄组与骨转移存在相关性(χ2=26.51,P<0.01;χ2=13.81,P<0.05),在>50岁年龄组与骨转移无相关(P>0.05);C-erbB-2的表达在2个年龄组与骨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②无骨转移组ER、P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骨转移组(χ2=21.19,P<0.01;χ2=4.39,P<0.05)。CerbB-2的阳性表达率无骨转移组与骨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5)。③骨转移组中ER、PR共同表达阳性(+++、++、+),ER表达阳性同时PR表达阴性和ER、PR同时表达阴性3种组合与无骨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χ2=9.93,P<0.05;χ2=21.62,P<0.01);ER表达阴性同时PR表达阳性的组合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ER、PR共同表达阴性的患者较其他表达组合发生骨转移的概率大,ER、PR表达水平与术后发生骨转移的概率及年龄有相关性,C-erbB-2表达水平与骨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分析ER、PR、C-erbB-2表达水平有助于指导患者术后常规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乳腺癌病理结果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表达状态及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44例乳腺癌患者的DCE-MRI定量参数及HER-2、E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比较不同HER-2、ER表达状态及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容量转移(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及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K^(trans)、K_(ep)、V_(e)、AUC与HER-2、ER表达状态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析K^(trans)、K_(ep)、V_(e)、AUC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ER阳性乳腺癌患者K^(trans)≤0.80602、AUC>42.09119比例高于ER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K^(trans)≤0.80602、AUC>42.09119比例高于Luminal A型、HER-2过表达型、TNBC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与ER表达状态呈负相关性(r=-0.356,P<0.05),AUC与ER表达状态呈正相关性(r=0.390,P<0.05)。AUC诊断Luminal B型,K_(ep)诊断TNBC型的曲线下面积均>0.7,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AUC诊断Luminal B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DCE-MRI定量参数与乳腺癌HER-2、ER表达状态及分子分型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征象与免疫组化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肿块型乳腺癌(浸润性,非特殊型) 186例,所有病例术前行磁共振检查,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肿块影像学征象进行分类,术后对病变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病变磁共振特征与免疫组化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肿块的边缘不规则是ER表达阴性的预测因子(P=0.04);肿块内部环形强化是PR表达阴性的预测因子(P=0.03);肿块大小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2),边缘不规则是HER-2表达阳性的预测因子(P=0.03); Ki-67表达与肿块大小呈正相关(P=0.01),与肿块边缘及内部强化方式呈负相关(P=0.04、P=0.01)。结论 乳腺癌磁共振征象与免疫组化各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总结不同免疫组化指标表达的影像学表现,为从术前影像角度分析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感兴趣区(ROI)的三种不同选择与乳腺癌生物预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并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82例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证实将乳腺癌分为雌激素受体(ER)阳性组及阴性组、孕激素受体(PR)阳性组及阴性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组及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的15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采用TAC方案进行治疗:环磷酰胺600 mg/m~2,d1;表柔比星90 mg/m~2,d1;多西他赛75 mg/m~2,d2; 3~6个疗程后评估疗效。观察并记录化疗前后患者的ER、PR、HER-2、NLR及PLR的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后ER、PR和HER-2表达阳性率均低于化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ER、PR和HER-2表达阳性转阴率均高于阴性转阳率。化疗后ER和PR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HER-2表达水平虽然低于化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化疗后NLR水平虽然高于化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PLR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能引起部分乳腺癌患者ER、PR、HER-2表达水平和表达状态的改变,以及PLR水平的升高,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乳腺癌磁共振征象与免疫组化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34例乳腺癌患者病理及MRI资料。根据免疫组化分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或阴性、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高表达或低表达。图像分析由2位不同级别乳腺亚专科医师分别阅片,如有争议,以高职称医师意见为准。动态增强图像及DWI图像经GE-ADW 4.6工作站处理后,由高职称医师判断。共纳入病灶形态、毛刺、ADC值、动态增强早期强化率及曲线类型等5个磁共振参数。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ER、PR阳性患者毛刺出现率高于阴性患者,HER-2阴性患者毛刺出现率高于阳性患者,ER阴性患者中早期强化率中位数高于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及阴性患者中5项磁共振参数没有差别。如果以毛刺及早期强化率预测ER、PR、HER-2状态,诊断效能较低。结论 乳腺癌免疫组化表达不同,其磁共振成像特征有一定差异,能给临床提供参考意见以及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锥光束乳腺增强CT影像特征与乳腺癌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3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年龄及免疫组化结果)和术前锥光束乳腺增强CT(CBBCT)资料。其中,激素受体(PR、ER)阳性组82例,阴性组为54例;HER-2阳性组为47例,阴性组为89例。CBBCT影像特征主要包括肿块大小、形状、毛刺、可疑恶性钙化、肿块强化程度、内部强化特征、非肿块样强化、子灶、邻近皮肤回缩及乳头回缩。比较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组及阴性组、HER-2阳性组及阴性组之间CBBCT影像特征的差异。然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影像特征中筛选出激素受体阳性及HER-2阳性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相应的预测模型并绘制模型的列线图,使用ROC曲线、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与激素受体阴性组比较,阳性组的肿块较小,呈圆/卵圆形、毛刺征及皮肤回缩征更常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大小(OR=0.964,95%CI:0.927~0.995)、形状(OR=0...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运用DCE-MRI定量参数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并分析该参数与相关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8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根据RECIST标准分为治疗有效和无效两组,比较两组化疗前、2个疗程后、化疗结束时Ktrans、Kep和Ve值。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ER、PR、HER-2、Ki-67表达情况。比较ER、PR、HER-2不同表达状态时DCE-MRI定量参数大小,分析该参数与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有效组Ktrans、Kep在2个NAC疗程后及NAC化疗结束时较NAC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ER阴性组的Kep值高于ER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阴性组的Kep值高于PR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分别与Ktrans值、Kep值呈正相关(r=0.654,P<0.001;r=0.364,P=0.001), Ki-67表达与Ve值无相关性(P=0.177)。结论:Ktrans、Kep等动态增强磁共振定量参数可用来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还可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从而间接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MRI影像特征与ER、PR、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单发乳腺癌50例,术前均行乳腺MRI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所有病例的ER、PR、HER-2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0个乳腺癌灶中,癌肿不规则形态、毛刺状边缘与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毛刺状边缘与HER-2阴性表达呈正相关,早期环形强化与ER、PR阴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的MRI增强表现与乳腺癌生物学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及其分子亚型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达与18F-FDG摄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43例女性患者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癌,且均在治疗前接受了18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癌病灶勾画感兴趣区,获得相应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以反映乳腺癌的18F-FDG摄取水平。根据ER、PR、HER-2和Ki-67的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结果进一步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HER-2阴性)型、Luminal B(HER-2阳性)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AR的表达也根据免疫组化染色评价,阳性细胞数<10%为阴性(-),10%~25%为(1+),26%~50%为(2+),>50%为(3+)。结果 乳腺癌AR总体阳性表达率77.62%,Luminal A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MRI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乳腺癌患者83例,根据患者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ER、PR表达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增强MRI表现与其之间的关系。结果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增强MRI表现中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例乳腺癌患者其病理类型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55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黏液癌20例;三种病理类型根据分析结果显示:其在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延迟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等增强MRI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阳性、阴性者根据其增强MRI表现,在边缘特征、内部强化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阳性、阴性者其增强MRI表现在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与增强MRI表现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有关;病理类型与边缘特征与强化模式有关;ER阳性与边缘特征与内部强化方式有关、PR阳性与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预后因素以及PET/CT-SUVmax和DWI-ADC值的关系。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36例IDC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术前MR-DWI、FDG-PET/CT检查及病灶病理检查。病理组织学分析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Ki-67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分析ADC值、SUVmax与上述预后因素的关系。结果:ADC值在淋巴结转移阳性、ER(+)和HER-2(-)表达的病灶均较高(P<0.01)。肿瘤体积大、淋巴结转移阳性、高级别肿瘤、ER(-)、PR(-)、 EGFR(+)和Ki-67 高表达者,SUVmax值均较大(P<0.01)。肿瘤ADC值与SUVmax无相关性(P=0.187)。结论:ADC值和SUVmax均具有助于IDC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种分子亚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三阴性乳腺癌)及其生物学预后因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相关性,为鉴别不同分子亚型及评估乳腺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病理及术前MRI资料的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采用平面回波成像序列获得扩散加权成像(b=0、1000 s/mm2),测定最小ADC值;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查获得检测ER、PR、HER2及4种分子亚型,其中HER2(++)或(++~+++)采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确定有无扩增。比较不同分子亚型间及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ER、PR、HER2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种分子亚型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阴性者ADC值高于ER、PR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阴性者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不能鉴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种分子亚型,无法评估其生物学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