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勇  王丹  潘长青  马瑛  张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12):1050-1052
目的:探讨全盆底重建保留子宫和切除子宫术后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选取两所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行全盆底重建术患者48例,其中子宫切除22例(CH组),保留子宫26例(UC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 POP-Q)分度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术前及术后12个月POP-Q值CH组与U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前与术后的POP-Q分度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盆底功能影响评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性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一例脱垂复发,除1例发生网片排斥暴露,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损伤小,手术安全.术后12个月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保留子宫与切除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效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保留与切除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68例有不同缺陷的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分别进行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35例,保留子宫组)及切除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33例,切除子宫组)。对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进行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O术)。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客观评价手术效果。结果保留子宫组手术时间平均为50min,出血量平均为100mL。切除子宫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10min,出血量平均为200mL。术后随访(8~18)个月,保留子宫组患者盆底结构基本正常,压力性尿失禁全部治愈,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术后无感染发生。切除子宫组症状全部得到纠正,术后有2例感染发生,术后随访患者的盆底结构基本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POP-Q评分两组较前均明显好转。结论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能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或部分重建,与切除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近期疗效明确,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保留子宫的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在治疗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1例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Ⅲ度和Ⅳ度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施行保留子宫的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重建组),与同期43例施行传统手术治疗(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传统组)的病例进行比较。通过POP-Q评价解剖恢复疗效,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价功能恢复疗效,同时分析性生活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尿管留置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POP-Q分度各指示点、PFIQ-7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总阴道长度(TVL)重建组大于传统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治愈率重建组96.77%(30/31)高于传统组79.07%(34/43)(P<0.05)。重建组患者主观满意度95.74%,传统组95.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但重建组7例,传统组6例,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重建组术后出现性交痛例数比(2/3)大于传统组(1/6)。结论保留子宫的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有更好的解剖恢复疗效,但盆底功能恢复和患者主观满意度方面与传统手术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盆底修复手术术前应仔细评估尿控情况,防止术后出现排尿异常。对性生活较活跃患者,采用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4.
改良的经后路阴道壁悬吊术在盆底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的经后路阴道壁悬吊(PVWH)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同时保留子宫,及进行盆底重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2例有不同缺陷的盆腔器官膨出患者进行改良的PVWH术。应用聚丙烯网片悬吊双侧骶棘韧带,将脱垂的子宫复位;经阴道放置悬吊带,以加固子宫骶骨韧带;在应用聚丙烯网片形成新的阴道直肠筋膜的同时,加固肛提肌板,完成中后盆底重建。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改良的PVWH术的手术时间平均为55min,出血量平均为150ml。根据POP-Q分度法,32例患者的子宫脱垂全部得到纠正;平均随访7个月,均未出现阴道扭曲、缩短,无性生活障碍。除1例患者出现宫颈延长外,其余无复发;各种症状改善率≥50%。结论改良的.PVWH术,对子宫脱垂患者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行中后盆底重建的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价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手术的效果。方法:2007年2月至9月我科开展了以网片添加为主的盆底重建手术,盆腔脏器脱垂按POP-Q分期为Ⅲ~Ⅳ期,除外阴道穹隆脱垂者。术前行盆腔检查、B超及TCT排除子宫附件器质性病变。切除子宫组(CH组)11例,保留子宫组(UC组)13例。术后定期复查。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CH组平均年龄64.82±8.29岁,UC组为70.92±6.89岁,P=0.057。CH组和UC组术前Aa、Ba、C、D、Ap、Bp各点POP-Q数值无统计学差异。UC组手术时间95.77±35.05min,显著短于CH组的151.36±29.42min(P=0.000),UC组术中出血为110.77±112.21ml,明显少于CH组的241.82±234.34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平均住院日、术后体温、应用抗生素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POP-Q各组数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近期效果显著。术后复查上述各点均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改善患者盆腔脏器脱垂效果相似。随访2~9月,平均4.2个月,随访率100%。CH组术后近期主观治愈率100%,客观治愈率90.9%,复发率9.1%(1/11)。UC组主客观治愈率均为92.31%,复发率7.69%(1/13)。无感染和网片暴露及侵蚀发生。结论:盆底重建手术时保留子宫对维持盆底结构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近期效果与切除子宫组相似,手术时间短,有利于降低高龄妇女围手术期的风险。但需要观察长期疗效、远期并发症以及对性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术式联合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联合应用聚丙烯网片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联合改良的阴道旁修补术、圆韧带短缩术、骶韧带缩短术治疗的37例中重度PO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糖尿病3例,9例合并宫颈延长(行宫颈部分切除术),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9例,合并子宫肌瘤、腺肌病、卵巢囊肿16例(其中2例多发肌瘤、6例单发肌瘤者希望保留子宫,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6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卵巢囊肿患者术中行囊肿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良性)。既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4例,行子宫全切术1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性生活不适或性交困难。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膀胱功能恢复等,并在术后定期随访,对手术效果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 37例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定量系统(POP-Q)分期Ⅱ期10例,Ⅲ期19例,Ⅳ期8例。所有患者经多术式联合治疗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53±32)min,平均出血量(185.35±58.40)mL,术后留置尿管(3.0±1.5)d。术后1年复查POP-Q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Aa-2.4 ±0.5,Ba-2.8±0.4,C-7.5±0.9,Ap-2.5±0.5,Bp-2.6±0.4,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无性生活不适及性交痛,无网片侵蚀、暴露、感染等并发症。客观治愈率100%。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联合多部位修复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盆底重建术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VH)+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8年2月60例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行改良盆底重建术(研究组)或TVH+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照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30例,包括研究1组TVH+改良盆底重建术20例,研究2组单行改良盆底重建术4例,研究3组子宫切除术后POP行改良盆底重建术6例;对照组30例。结果:(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研究1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保留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术后临床疗效比较:4组患者出院前测评POP-Q,分度均为0度或Ⅰ度。术后对照组阴道长度较术前明显缩短,研究组阴道长度则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3)随访: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研究组随访率100%,对照组随访率96.67%。POP-Q分度Ⅱ度及Ⅱ度以上判定为复发,研究组1例,复发率为3.33%,对照组5例复发(16.67%)(P<0.05);研究组3例出现性交不适,对照组7例诉性生活质量下降(P<0.05)。结论:TVH+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和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均是治疗POP的有效方法。改良盆底重建术作为一种新术式,能更好地修补缺陷、实现结构重建和组织替代,其复发率低,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网片在女性全盆底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应用聚丙烯网片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进行盆底重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66例有不同缺陷的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应用聚丙烯网片进行全盆底悬吊,具体包括:采用聚丙烯网片悬吊双侧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并将网片置入膀胱阴道筋膜和直肠阴道筋膜,同时进行肛提肌及会阴体的修复从而完成盆底3个平面的重建。合并有压力性或混合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95min,出血量平均为120mL,根据POP-Q分度法,66例患者的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全部得到纠正,术后无院内感染发生,未观察到其它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随访平均11个月,患者的盆底结构基本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应用聚丙烯网片进行全盆底悬吊是一种微创而又经济的盆底重建术,该手术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能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或部分重建。中、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全盆底重建术与传统阴式修补术治疗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09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妇产科进行手术治疗且完成随访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60例,年龄≥55岁,均为绝经后妇女,POP-Q分期为Ⅲ~Ⅳ期。采用网片进行全盆底重建术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的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5年内定期门诊随访,以POP-Q判断术后疗效,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评价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07.83±13.00)min vs.(127.50±13.25)min],术中出血量[(194.67±21.13)m L vs.(220.67±28.15)m L],住院总费用[(32 488.38±3 408.43)元vs.(13 811.41±2 634.89)元]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OP-Q重新评分,至术后5年,观察组有1例复发至Ⅱ度,对照组5例复发。2组患者术后1,6个月的PFDI-20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1,2,5年的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相比,全盆底重建术术后复发率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改良盆底重建加子宫切除手术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Ⅲ~Ⅳ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远期疗效,为临床治疗P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按照POP定量分期法(POP-Q)Ⅲ~Ⅳ度的POP患者89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改良盆底重建加子宫切除手术46例(重建组),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43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尿量、尿管留置天数、住院天数等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尿量、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年、5年两组患者的POP-Q分期Ba、BP、C、TVL各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PFDI-20)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主观治愈率100%,客观治愈率93.4%;传统组主观治愈率93%,客观治愈率86%。结论:改良盆底重建手术治疗Ⅲ~Ⅳ度POP的远期疗效优于经阴道传统手术,术后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全盆底重建术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在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70例POP—QHI~Ⅳ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并将其分为重建组(35例)和传统组(35例)。重建组采用全盆底重建术,其中14例患者因年纪较大,无保留子宫需求同时行阴式子宫切除术;传统组采用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随访,以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I)I-20)和POP-尿失禁性生活问卷(PISQ)评价手术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①重建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8.3 ±29.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92.3±72.9)ml,平均保留导尿管时间(3.8±1.1)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1±1.5)d,传统组分别为(127.0±18.5)m_in、(251.4±56.2)rnl、(5.8±0.7)d和(9.O±2.4)d。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②两组均无失访病例。重建组术后2年复发率为0(0/35),传统组为17.1%(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重建组术前和术后2年PFIQ评分分别为(79.2±20.6)分和(3.9±5.2)分,传统组分别为(80.6±18.9)分和(20.4±12.8)分;重建组术前和术后2年PFDI评分分别为(73.7±17.1)分和(4.2±4.2)分,传统组分别为(78.2±19.1)分和(15.O±9.5)分,两组术后2年PFIQ和PF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重建组术后2年PFIQ和PFDI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O.05)。④重建组术前13例患者有性生活,其术前PISQ评分[(65.7±8.1)分]与术后2年[(64.7±7.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传统组11例患者术前有性生活,术后9例患者由于手术原因拒绝性生活。结论与传统阴式手术比较,全盆底重建术复发率低,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对性生活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尾骨肌厚度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观察组)25例,无器官脱垂及其他盆腔疾病志愿者(对照组)25例。于平静状态下进行磁共振(MRI)扫描,分别选取髋关节上份平面,髋关节中份平面及尾骨-子宫平面三个层面,测量、比较双侧尾骨肌厚度,并通过计算不同层面肌肉厚度的差值表现尾骨肌厚度的变化程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内左、右侧尾骨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侧尾骨肌平均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右侧尾骨肌厚度差值[(3.51±1.79)mm、(3.6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cRoberts法联合上推宫颈操作对活跃期产程停滞的作用。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胎膜已破、因活跃期停滞而行阴道检查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221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采用McRoberts法行阴道检查及上推宫颈者为研究组(109例);采用膀胱截石位行相同操作者为对照组(112例)。观察两组孕妇阴道操作后1h宫颈扩张及胎先露下降情况及其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上推宫颈操作后宫颈扩张速度中位数为4cm/h,胎先露下降速度中位数为4cm/h,对照组分别为2cm/h和2cm/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自然分娩79例(72.5%),阴道助产6例(5.5%),对照组分别为60例(53.6%)和22例(1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24例(22.0%),对照组30例(2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手术分娩(剖宫产+产钳助产)30例(27.5%),对照组52例(4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率(8.3%,9/109)明显低于对照组(20.5%,23/112;P<0.05)。结论 McRoberts法联合上推宫颈通过改变骨盆倾斜度,纠正胎头入盆姿势不良,达到缩短活跃期时间,降低手术分娩率和减少产后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补片在盆腔器官脱垂全盆底重建术中应用的初步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初步探讨聚丙烯补片在全盆腔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我院妇科在2006年12月~2007年9月期间,收治12例因盆腔多个部位缺陷的脏器脱垂患者行全盆底重建术。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70.7±6.51)岁;8例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占66%。体重指数(23±2.5)。孕次4~7次,平均(3.9±1.7)次。产次1~7次,平均(3.0±1.50)次。子宫(穹隆)脱垂Ⅳ期1例,Ⅲ期4例,Ⅱ期3例,Ⅰ期3例,0期1例。阴道前壁脱垂Ⅳ期1例,Ⅲ期10例,Ⅱ期1例。阴道后壁脱垂Ⅳ期1例,Ⅲ期1例,Ⅱ期1例,Ⅰ期8例,0期1例。所有患者均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缺陷。结果12例患者手术时间70~195min,平均为(115±40)min术中出血量(50±400)ml,平均为(188±113)ml。12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好,术后最高体温37.2~39.0℃,平均(38.0±0.54)℃.尿管留置时间3~8d,平均(5.20±1.3)d。术后测残余尿量0~95ml,平均(22±30)ml。住院天数10b14d,平均为(12±1.5)d。所有病例穿刺顺利,未见血肿、血管及脏器损伤。12例患者,随访率91%,1例因居住外地未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3±3.0)月。11例患者未见脱垂复发。3例患者(25%)术后6周复查时发现有吊带侵蚀。结论应用Gynemesh聚丙烯补片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方法可行,安全可靠,近期可出现补片侵蚀,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Prolift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郑州大学第i附属医院收治的Ⅲ~Ⅳ度子宫脱垂患者65例,其中35例行聚丙烯网片全盆底重建术(研究组),30例行传统阴式子宫全切+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残余尿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残余尿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是(68.48±15.65)min、(127.60±30.21)ml和(37.25±23.40)ml和(6.11±1.62)d,对照组分别是(93.83±15.12)min、(150.40±35.81)ml、(52.33±36.30)ml和(7.23±1.4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阴道总长度[(9.75±1.52)cm]与对照组[(6.40±1.61)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4~12个月,研究组2例(5.71%,2/35)阴道后壁网片暴露;对照组3例(10.71%,3/28)术后复发。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应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和疗效好等优势,但存在网片暴露等远期并发症,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阴网片全盆重建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及并发症,评估该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盆腔器官脱垂行经阴网片全盆重建术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各指示点位置,评价总体客观治愈率及复发率。采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简表(PFDI-20)等相关问卷评分评价主观治愈率以及术后尿失禁相关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10例患者中失访12例(12/110, 10.91%),其中1例因心血管疾病术后1年余死亡,随访98例(98/110, 89.09%)。随访时间6~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110例患者年龄(65.30±8.00)岁;绝经时间(14.01±9.08)年;采用POP-Q分期评价,术后15例(15/98,15.31%)出现复发,其中11例POP-Q分期Ⅱ期,无主观症状不需再次手术,4例阴道顶端复发(POP-Q Ⅲ期),需再次手术治疗。术后主观治愈率95.92%(94/98),客观治愈率84.69%(83/98);网片挛缩4例(4/98, 4.08%),网片外露11例(11/98,11.22%)。术后PFDI-20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性生活13例,其中性生活质量5例满意,6例患者较术前差,2例配偶出现性交疼痛;患者总体术后满意度评分满意率95.91%(94/98)。结论 经阴网片全盆重建术用于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主、客观治愈率高,不仅能达到较好的解剖学复位,对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相关症状有明显改善,术后满意度高且长期疗效稳定,但对性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在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中的效果,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7月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55例单纯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价系统(POP-Q)分期Ⅲ期或Ⅳ期],其中17例施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联合组),18例施行单纯改良前盆底重建术(重建组),20例施行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传统组)。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后1个月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3,6个月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重建组术后无血肿发生,无尿道、膀胱及直肠损伤;传统组术后有3例出现尿潴留,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较单纯改良前盆底重建术可更有效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修补缺陷,恢复盆底结构,短期疗效安全可行,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全盆底重建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盆底重建手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de rlovo SUI)或SUI加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de novo SUI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间因Ⅲ期及以上盆腔器官脱垂(POP)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接受Prolift系统全盆底重建术并按时随访的患者140例。根据患者术前、术后SUI的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POP合并SUI组(29例):术前POP合并SUI患者,其中19例行Kelly手术,10例行TVT-O术;de rlovo SUI组(27例):术前没有尿失禁,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对照组(84例):术前、术后均无客观SUI。比较各组POP—Q值及尿动力学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因素。结果①denovoSUI发生率为24.32%(27/111),其中9例术前合并主观SUI。术前有主观SUI患者术后出现客观SUI的比例是56.25%(9/16),明显高于术前无主观SUI患者(14.88%,18/121;P〈O.05);②POP合并SUI组、derio-voSUI组的Aa点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d0.01);denovoSUI组的Ba点平均值(4.91)明显高于POP合并SUI组(2.34)和对照组(2.88,Pd0.05);③P()P合并SUI组的最大尿流率(Qma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erlOVOSUI组Qrllax虽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POP合并sUI组和denovoSUI组最大尿道闭合压(MUP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④Kelly组中SUI复发率(42.11%,8/19)高于TVT—O组(20.00%,2/lO;Pd0.05)。⑤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前主观SUI(P=0.00,OR4.33~7.52),Aa点≥2(P生0.01,0R1.46~1.98),MUPP〈~38cmH20(P=0.00,OR1.73~3.08)为denovoSUI的高危因素。结论①Aa位置低是SUI的高危因素,而当Ba值大即膀胱脱垂明显时,可能掩盖SUI症状,有可能出现术后新发尿失禁;②术前有主观尿失禁症状,MUPP≤38cmHzO是deD.OVOSUI的高危因素;③Kelly术抗尿失禁效果欠佳,建议选择TVT-O术治疗或预防尿失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Gynecare Prolift TM盆底重建系统和Avaulta SoloTM骨盆底修复系统在前盆腔重建手术中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更为适宜的前盆腔重建手术补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30例因重度前盆腔器官脱垂接受Prolift和Avaulta补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rolift手术18例(Prolift组),Avaulta手术12例(Avault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穿刺顺利,无脏器损伤及血肿发生。Prolift组平均出血量[(101.7±50.6)ml]与Avaulta组[(65.8±39.4)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lift组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SUI)3例,补片侵蚀2例,阴道后壁或前壁脱垂复发8例,其中复发部位在治疗腔室者2例,在非治疗腔室者6例。Avaulta组术后无新发SUI,补片侵蚀2例,阴道后壁或前壁脱垂复发6例,其中复发部位在治疗腔室者3例,在非治疗腔室者3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POP-Q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Gynecare Prolift TM盆底重建系统和Avaulta SoloTM骨盆底修复系统治疗重度前盆腔器官脱垂,可达到解剖学恢复,有一定的疗效,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