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振兴 《当代医学》2016,(31):146-147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术前用药对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4例患者术前未给予用药干预,设为对照组;54例患者给予术前用药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8.1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20%,并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52.49±10.76)mL显著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02.45±16.9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采取术前用药治疗,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术前应用抗生素及立止血对鼻内镜手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减少鼻内镜手术中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对9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常规口服抗生素、术前肌注立止血,并设85例对照组,比较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治疗组中出血量50~250mL,平均150mL,手术时间20~80min,平均50min;对照组术中出血100~300mL,平均200mL,手术时间平均60min。结论术前应用立止血可使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相对缩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采取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的81.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57.2±7.4)min、出血量(16.2±3.7)ml、住院时间(3.1±0.5)d等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少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者进行围手术前处理136例,并与未经围手术前期处理的同类手术(60例)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处理组的手术有效率为92.8%,术前未处理组的手术有效率为81.0%,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F=8.763,P=0.021);术前处理组术中出血量为(55.3±42.9)mL,术前未处理组为(98.8±60.2)mL,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F=27.857,P=0.002)。结论术前用药物控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炎症是减少鼻窦手术出血的重要环节,而良好足够时间的术中中鼻道血管收缩剂的应用、控制性低血压的应用,控制出血高危因素和减少术中损伤等对减少术中出血也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眉蛇毒血凝酶在鼻内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11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于术前30min肌肉注射白眉蛇毒血凝酶2KU。对照组术前肌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统计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以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问作为评价临床疗效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平均出血量减少39%,平均手术时间缩短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能减少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刘铭芳  杨笑染  马涛  刘为民 《重庆医学》2016,(17):2404-2405
目的:探讨鼻喷激素联合抗生素在鼻内镜围术期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A 组)和治疗者(B组)。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插管下采用 Messerklinger 术式,依次开放病变鼻窦,完整切除鼻腔鼻窦息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的变化,进一步总结鼻喷激素联合抗生素在鼻内镜围术期对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的影响。结果 B 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小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围术期采用鼻喷激素联合抗生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是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围术期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鼻窦炎围手术期处理对术中出血、术后发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雪梅  陈飞  张术明 《四川医学》2009,30(9):1368-1370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对术中出血及术后发热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94例经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中出血和术后发热的情况,其中A组58例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并与B组36例未经围手术期处理的同类手术进行比较。结果围手术期处理组(A)术中出血量为(55.62±37.31)ml,未处理组(B)为(106.13±86.93)m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处理组术后发热占13.8%,未处理组术后发热占61.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控制出血的高危因素,全身和局部药物治疗对减少术中出血起着关键作用,而术中应用适当的血管收缩剂及静脉输入止血药、避免不必要的损伤等对减少术中出血也起着重要作用;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对症处理对控制术后发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出血类型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出血类型及处理。方法 在鼻窦内窥镜下及部分患者采用改良的Caldwell-Luc手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易出血的鼻窦炎鼻息肉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37例患者能达到手术预期的目标。结论 了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出血类型及手术处理和治疗方法是重要的。以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减少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患者69例,分术前用药组和术前未用药组,局麻组和全麻组,比较术前规范治疗及麻醉方式对内窥镜手术中出血的影响.结果 术前用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90.71±25.12)mL,术前用药包括:①罗红霉素0.15 g每日2次,或青霉素800万单位静滴每日1次.②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用口服强的松30 mg,每日早晨顿服.术前未用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27.94±31.34)mL,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F=18.46,P<0.05);局麻组平均术中出血量(88.46±24.17)mL,全麻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26.97±30.67)mL,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F=23.82,P<0.05);术前是否用药与麻醉方式二个影响鼻内镜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无交互效应,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F=2.073,P>0.05).结论 术前用药物是减少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出血的的重要因素,而麻醉方式选择是减少术中出血的另一个因素,局部麻醉方式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较全身麻醉患者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10.
李树正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212-1213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对慢性鼻窦炎鼻息内患者症状与生存质量(QOL)的有效作用及其转变规律。方法通过医学结局研究简表36项健康调查(SF-36)和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一20)等症状与QOL量表,对9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评估与随访调查,并与100名健康体检者的QOL状况进行对比。结果经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患者术后3个月SF-36量表的生理角色与总体健康等部分维度以及SNOT-20量表的20个条目总分与5大条目总分等指标均开始出现明显好转,QOL状态较术前均全面改善(P均〈0.05)。SF-36量表显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治疗后与健康体检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SNOT-20量表显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治疗后与健康体检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后症状总体上得到解决,生存质量基本恢复常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用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手术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医院收治的行鼻内窥镜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治疗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224例,根据其术前是否行用药干预分为2组。对照组96例,未行术前用药干预;观察组128例行术前用药干预。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及出血量,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92例、好转31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96.09%,对照组患者治愈32例、好转50例、无效14例,治疗有效率为8542%,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1.48±10.78)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02.47±16.9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手术治疗中,术前用药干预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出血量,对于改善预后、缓解症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回顾分析2001年-2005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住院手术224例(412例)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出血情况,以探讨鼻内窥镜术前治疗对术中出血的影响。我们对224例同期经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分成术前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比较术中的出血情况,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减少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围手术前期处理对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50例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均未经行围手术前期处理,研究组患者为进行围手术期术前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术中出血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有效率(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82.67%),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9.29±10.73)mL,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62.49±13.58)mL,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用药控制能够有效减少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出血量,而良好的应用血管收缩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性低血压的应用和控制出血高危因素,并且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手术中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生存质量及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鼻息肉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内镜鼻窦手术,对比分析两组嗅觉功能评分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调查表(SNOT-20)评分。结果术前两组嗅觉功能评分、SNOT-20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嗅觉功能评分及SNOT-20评分均比术前减少,且观察组减少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对鼻腔生理结构的损伤,促进嗅觉功能的恢复,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常用手术,内镜术野的出血是影响鼻窦手术成败的重要原因,因此控制术中出血至关重要~([1])。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对104例鼻窦炎患者术前应用普米克令舒鼻腔雾化吸入治疗,以减少内镜鼻窦手术术中出血效果。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将104例行内镜鼻窦手术的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53例(男34例,女19例),年龄1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后采用护理干预对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2年9月间164例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82例。观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护理干预后对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经过护理干预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的患者疗效显著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患者的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条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差距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过鼻内镜手术前后采用护理干预,会提高手术后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00例(156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别施行内镜鼻窦手术(A 组),传统鼻窦手术(B 组),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手术 A 组,治愈61侧(63.5%),好转24侧(25%),无效11侧(11.5%),总有效率88.5%。手术 B 组,治愈32侧(53.3%),好转20侧(33.3%),无效8侧(13.3%),总有效率86.7%。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结论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两组患者术式不同,术前分型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鼻面部肿胀明显,而内镜鼻窦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效果好而让人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普米克令舒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炎、鼻息肉在采取内镜鼻窦手术后防止复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12月收治100名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50名患者。观察组按照常规手术后防感染、防出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进行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采用高渗透性生理盐水配合普米克令舒,进行鼻腔灌洗,1次/d,持续3周。比较两组患者鼻内镜检查、CT、术后复发情况。结果(1)实验组患者发生术后复发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1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复发8例中,治愈6例,好转1例,无效1例。结论高渗透性生理盐水配合普米克令舒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炎、鼻息肉在采取内镜鼻窦手术后防止复发的应用中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杜冷丁在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按照贯序法对我科60例双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杜冷丁组)和对照组(非杜冷丁组),每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5 min的焦虑情况、术中镇痛、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在焦虑、镇痛、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术前肌注杜冷丁能减轻患者术前焦虑,减少术中疼痛、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在慢性鼻窦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充分围手术期治疗(术前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应用),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痊愈31例(51.7%),好转24例(40.0%),无效5例(8.3%),总有效率为91.7%(55/60)。共有3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0%,其中术中大出血1例,鼻腔干燥1例,眼眶青紫1例。结论: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应用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