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患者的症状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认知团体行为治疗(group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GCBT)的作用机制和长期效果。方法 对50例SAD患者进行治疗前的心理问卷评估,包括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scale,LSAS)、自动思维问卷(automatic thoughts questionnaire,ATQ)、惧怕否定量表(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FNE)、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三维人格问卷(tridimension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TPQ)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gna minnen barndoms uppfostran,EMBU), 评价患者的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及外界的心理社会支持等因素,并与50例健康对照对比;30例SAD患者进行GCBT治疗(采取以改善自我为主、合并部分认知行为治疗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案,每周1次,每次2 h,共8周),在治疗后1周内再次进行量表、问卷调查,评价症状改善和认知改变程度。并对40例SAD患者(其中22例进行了GCBT治疗,18例未治疗)进行为期1~5年的随访。结果 SAD患者在思维方式、人格特点、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GCBT治疗后社交焦虑( t=4.06, P=0.000)、负性思维( t=4.58, P=0.000)和惧怕否定( t=3.85, P=0.000)较治疗前明显减轻。随访发现SAD患者社交焦虑症状的减轻程度与患者的主观支持呈正相关(r=0.361, P=0.022),与父亲拒绝与否认的教育方式呈负相关(r=-0.431, P=0.005),参加治疗和未参加治疗的社交焦虑症状好转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3)。结论 GCBT治疗可通过改善SAD患者的负面认知缓解其症状,主观社会支持和父亲拒绝否定的教育方式会影响SA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防御机制的特点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50例住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一天及治疗8周后进行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定并填写防御机制问卷(DSQ),并和50例正常人DSQ评分进行对照.结果 (1)强迫症患者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2)强迫症患者组治疗8周后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 强迫症患者过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心理治疗可使防御机制向成熟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医学生自我和谐的特点及其与社交回避及苦恼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412名医学生团体施测.结果 ①医学生自我和谐平均总分是(92.06±12.80)分,除自我的刻板性在性别[男生(19.35±4.20)分;女生(17.73±3.75)分]上差异显著外(t=4.111,P<0.01),自我和谐及各因子在年级、性别、独生、城乡上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SAD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r=-0.193,0.076,0.388,0.376).③回归分析显示,医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对SAD得分有较好的预测作用(Beta=0.372,-0.152).结论 医学生自我和谐程度偏低,而自我和谐程度的不良会导致社交回避或焦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迫症防御方式的特征及防御机制因子与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36名强迫症患者和36名健康对照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测查.结果强迫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F14.69±1.03,F24.93±0.95,F34.92±0.86,F45.30±1.23)高于对照组(F13.67±1.08,F25.68±1.03,F33.63±0.71,F45.63±1.39)(P<0.05或P<0.01),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不成熟防御机制与焦虑、抑郁、强迫思维、强迫总分存在正相关,中间型防御机制与抑郁、焦虑有正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更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并与焦虑、抑郁、强迫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合并生物反馈疗法对医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方法 58名社交焦虑的医学生,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即对照组、行为组、反馈组、综合组.其中对照组未干预,行为组采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反馈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综合组采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与肌电生物反馈相结合的方法 分别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对各组学生社交焦虑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行为组、反馈组和综合组社交回避及苦恼问卷(SAD)总分[(11.33±5.43)分、(10.75±3.57)分、(7.50±3.42)分]和因子分分别低于对照组[SAD总分(18.08±3.82)分].差异具有显著性(F=13.81,7.80,10.22,P<0.01).干预后综合组SAD总分下降最为明显,与行为组和反馈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10.74,P<0.01).综合组和行为组下降的社交回避因子分高于反馈组(F=7.46,P=0.01).综合组和反馈组下降的社交苦恼因子分高于行为组(F=15.49,P<0.01).结论 3种干预方法 对于降低社交焦虑水平均有一定疗效;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合并生物反馈疗法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城市儿童社交焦虑与被忽视的性别差异及社交焦虑与被忽视关系.方法 分层抽取重庆市主城1 523名4~6年级小学生,运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被忽视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男生忽视总分(Z=-3.83)、情感忽视(Z=-3.81)、交流忽视(Z=-3.15)、安全忽视(Z=-3.33)显著高于女孩(P<0.01),女孩害怕否定(Z=-6.50)、社交焦虑总分(Z=-5.39)高于男孩(P<0.01);按情感忽视、交流忽视、忽视总分严重程度比较,害怕否定、回避苦恼、社交焦虑总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情感忽视与害怕否定(r =0.386)、社交焦虑总分(r=0.380)显著正相关(P<0.01),交流忽视与害怕否定(r=0.351)、社交焦虑总分(r=0.358)显著正相关(P<0.0i);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害怕否定、回避苦恼、社交焦虑总分作为应变量时,忽视维度被纳入的变量分别能解释15.1%、5.0%、13.9%.结论 儿童社交焦虑与忽视,特别是情感忽视和交流忽视有关;尽管男生被忽视程度高于女生,但忽视对女孩社交焦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患者由表情刺激所诱发的视觉电位P300的变化.方法 对30例SAD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表及李伯韦兹社交焦虑量表(LSAS)评估,并进行由悲伤、高兴、惊讶、生气和厌恶5种表情刺激所诱发的视觉P300检测.结果 SAD患者在生气表情诱发的靶P2波幅[(3.73±3.06)μV]及靶P3波幅[(9.43±4.01)μV]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厌恶表情诱发的靶P3波幅[(9.57±4.42)μV]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AD患者的LSAS评分与生气表情诱发的靶P2波幅呈正相关(P<0.05).结论 SAD患者具有异常的由表情刺激诱发的视觉P300变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文拉法新合并心得安治疗社交焦虑症(SAD)的疗效、副反应. 方法 将80例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SAD患者分为2组.A组为文拉法新合并心得安组,B组为文拉法新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社交恐怖和焦虑问卷(SPN)及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 文拉法新合并心得安治疗SAD,8周末LSAS减分率评定临床痊愈12例(30 %)、显著进步18例(45%)、好转5例(12.5%)、无效2例(5%),显效率75 %.高于文拉法新组.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文拉法新合并心得安治疗SAD有效,起效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帕罗西汀合并心得安治疗社交焦虑症(SAD)的疗效、副反应.方法 将8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SAD患者分为2组.A组为帕罗西汀合并心得安组,B组为帕罗西汀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社交恐怖和焦虑问卷(SPN)及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 帕罗西汀合并心得安治疗SAD8周末LSAS减分率评定临床痊愈12例(30%)、显著进步18例(45%)、好转5例(12.5%)、无效2例(5%),显效率75%.高于帕罗西汀组.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帕罗西汀合并心得安治疗SAD有效,起效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对 60例住院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原有药物(利培酮)治疗和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进行 1 周 1~2次共6周的团体心理治疗.在入组前及治疗结束时,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研究完成后,观察组实施团体心理治疗后,组内SA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经历相同时间后进行评估,组内SA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有效地缓解住院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1.
陈巧平 《中原医刊》2011,(22):18-19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社交焦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2例社交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舍曲林组,每组24例,治疗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采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来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来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87.5%,舍曲林组为83.3%,两药疗效相近。LSAS、HAMA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的起效时间快于舍曲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社交焦虑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中文版L iebow 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检测社交焦虑障碍病人(SAD)和健康人,了解男女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方法设SAD组和健康人组,分别进行LSAS的他评和自评,对有关数据进行t检验、χ2检验,重点比较两组因子分的性别差异。结果(1)两组LSAS总分比较SAD组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t=26.339,p<0.005)。(2)自评和他评显著相关(r>0.90,p<0.01),害怕和回避显著相关(r>0.97,p<0.001)。(3)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比较,女性无论是SAD组还是健康人组均以社会交往和在公共场合讲话的因子分高且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χ2=15.97,p<0.01;χ2=29.04,p<0.001;χ2=7.90,p<0.01;χ2=17.97,p<0.001)。而男性则以被他人观察和在公共场合吃饮的因子分高,SAD组该两项男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41,p>0.05;χ2=1.07,p>0.05)。健康人组该两项男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78,p<0.01;χ2=4.01,p<0.05)。结论LSAS适用于中国人群。他评和自评高度相关,可用于自评。社交焦虑障碍病人和健康人LSAS因子分比较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集体心理治疗对医学院学生社交焦虑和自尊的干预效果,以寻求改善医学生社交焦虑和自尊的途径。方法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对河南某一医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6例学生经集体心理治疗8周后,SAD总分为12.12±4.59,低于治疗前的19.37±5.32(P<0.01);焦虑分量表分为4.54±2.43,低于治疗前的9.31±3.37(P<0.01);回避分量表分7.26±2.65,低于治疗前的10.16±3.45(P<0.01);交往焦虑量表分为36.48±6.87,低于治疗前的54.94±7.42(P<0.01);自尊量表(SES)评分在团体治疗后为33.96±4.58,高于治疗前的27.82±4.47(P<0.01)。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社交焦虑和自尊水平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短期集体心理治疗对焦虑症患者疗效的影响,及焦虑症的发生与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符合CCMD-3及DSM-IV的焦虑症患者,共43例.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防御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 HAMD评分及HAMA减分值主角组焦虑症患者[(7.82±3.66)分,(14.00±4.52)分]和非主角组焦虑症患者[(5.45±3.05)分,(11.09±4.0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25±1.05)分,(1.75±0.98)分](P<0.01).主角组焦虑症和非主角组焦虑症患者的HAMD、HAMA减分值差异无显著性(t=1.648,P=0.115;t=1.589,P=0.128), 但其治疗后的HAMD分[(8.05±3.43)分]、HAMA分[(9.91±4.58)分]、SCL-90中的抑郁[(2.11±0.737)分]、焦虑[(2.10±0.96)分]和其他分[(1.88±0.62)分]较治疗前[(14.68±1.67)分,(22.45±2.46)分,(2.63±0.75)分,(2.73±0.94)分,(2.33±0.85)分]显著降低(t=8.896,P=0.000;t=13.230,P=0.000;t=2.364,P=0.026;t=2.091,P=0.046; t=2.177,P=0.039),不成熟防御因子与抑郁、敌对、精神病性显著性相关(r= 0.489,r=0.414,r=0.463).结论 心理治疗对焦虑有明显疗效,但主角组焦虑症和非主角组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焦虑症状与防御方式的不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冠心病(CHD)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其抑郁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方法 本文选择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91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CHD常规治疗及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45例(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例(86.67%)(Z=2.496,P=0.013)。治疗后2周、12周,2组HAMD、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CL-90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及偏执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12周8项指标得分均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12周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恐怖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恐怖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舍曲林联合心理疗法治疗CHD合并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HAMD、SDS、SCL-90评分,改善抑郁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患病率及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时点患病率,并探讨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病影响因素。方法按最优分配分层整群抽样抽出成都地区2279名大中学生,由经过培训及一致性检验的精神科医生根据SCID进行一对一同诊确诊。确诊为社交焦虑障碍中的愿合作患者(n=156)及其配比者(n=156)完成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负向评价恐惧量表(FNE)和防御方式同卷(DSQ)。结果2279名成都地区大中学生中患社交焦虑障碍者179名,其中女性88名,男性91名。经过配对秩和检验发现患者组与配比组在生长地(P=0.049)、家庭经济水平(P=0.000)、父母教养方式、状态特质焦虑、负向评价恐惧、防御机制、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P=0.001)七方面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权法计算成都地区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总患病率为8.15%,女性患病率为8.35%,男性患病率为7.62%,可能的发病影响因素有:生长地为农村;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父母教养方式为抑制性;有焦虑特质;有负向评价恐惧;更多使用不成熟防御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而更少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有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在社区随机抽取精神分裂症患者60人,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目前病情稳定。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进行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进行作业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药物的种类及剂量保持不变。时间为6个月。在治疗实施前和结束后分别对两组采用社交焦虑量表(LS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LSAS、ADL、SQLS总分及各因子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日常生活能力、社交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能有效帮助患者回归、适应和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