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循证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如何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DVT、减轻产妇痛苦,是产科全体医护人员倍加关注的问题,也是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重要措施.2007年6月~2008年11月,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到剖宫产术后下肢DVT的预防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钟玉娱  钟衬珠  袁秀英 《全科护理》2016,(18):1872-187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对剖宫产病人术后康复及下肢静脉栓塞(DVT)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寮步医院和厚街医院产科行剖宫产的孕妇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预后、术后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住院时间及子宫复旧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母乳喂养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下肢肿胀率、疼痛率、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有效降低及预防剖宫产产妇术后DVT发生,促进产妇产后恢复,从而提高产妇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并发之一。当静脉血栓脱落时,血栓部分或全部随着血流到达肺部,引起急性肺动脉栓塞。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故对于剖宫产术后DVT的预防及早期诊治十分重要。作者对2000年6月至200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25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了临床情况分析,并提出治疗和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据报道妇科腹部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近年来明显增高,其发生率为7.0%~45.0%,亦可并发下肢DVT。为了探讨剖宫产后DVT的预防和护理,作者对276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并对6例剖宫产术后下肢DVT患者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邹莉  戴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6014-6014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nousThrombosis,DVT)。方法对1 12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回顾性探讨,并对发生下肢DVT患者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及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通过护理干预,降低了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只有1例发生下肢DVT,经综合治疗护理,1例患者短期内完全康复。结论剖腹产术后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可减少下肢DVT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规范、科学地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栓塞症。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剖宫产手术产妇1126例,使用Autar评估量表对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 DVT)的风险进行评估,对于评估为中危、高危、极高危患者采取系统的预防措施,预防DVT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126例剖宫产妇,评估中危、高危、极高危156例;早期行护理干预,有5例发生DVT,引起肺栓塞(PE)2例,死亡1例。结论剖宫产术后容易发生深静脉栓塞症,Autar评估量表适用于剖宫产术后DVT发生风险的评估,便于采取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赵彩霞  曹月兰  刘培芬 《家庭护士》2009,7(19):1747-1748
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率为0.06%~0.15%,妊娠期仅为0.013%~0.05%,剖宫产进一步增加发生产后DVT的风险[1].由于妊娠期生理改变加上产科高危因素及病人存在术后麻醉作用,手术创伤、大出血、贫血、血液浓缩大量输入库存血术后卧床时间长等因素导致DVT,并影响下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易发因素及治疗预防原则。方法回顾15例经临床确诊为DVT患者的资料,分析DVT的病因及高危因素,结合文献总结该病的预防及治疗原则。结果孕妇在妊娠期特殊的病理、生理变化为DVT发生的基础病因,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手术、高龄、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等均为诱发DVT的高危因素。规范的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剖宫产术后DVT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正确预防及早发现、早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行剖宫产手术的5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7月行剖宫产手术的61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术后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下肢DVT、下肢肿胀和疼痛、肺栓塞发生率,产妇平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DVT、下肢肿胀及疼痛、肺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避免了护士因医学知识和工作能力差异而影响医疗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产妇下肢DVT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产科行剖宫产分娩的196例足月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产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DVT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对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638例孕妇进行孕期、术后护理干预。结果:638例产妇术后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剖宫产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而高龄、经产、多胎、有产科并发症是其高危因素,应用护理措施进行积极干预,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能保证产妇生命安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产科收治的60例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将所有产妇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对策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指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评分(DVT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应用DVT评分后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采用合理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低分子肝素钙(LMWH-Ca)与间歇性气囊加压(IPC)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LMWH-Ca组(100例)和IPC组(100例)。为预防术后DVT,LMWH-Ca组予以LMWH-Ca治疗,IPC组采取IPC法治疗,连续治疗5 d后。比较术后出血量和下肢DVT发生率,观察术前及术后24 h、5 d时D-二聚体(D-D)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术后出血量和下肢DVT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时PT、APTT值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D-D水平及PV、HBV值均显著增加(P0.01);与术后24 h时相比,两组术后5 d时PT、APTT值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D-D水平及PV、HBV值则均显著降低(P0.01);LMWH-Ca组围术期以上凝血功能及血流变指标较IPC组同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LMWHCa和IPC治疗均可显著调控产妇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平衡,改善血流变状态,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发生;且两者有效性一致,同时安全性均较高且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9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下肢DVT的护理经验,即术前进行下肢DVT量化风险评估和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患肢深静脉血流情况,根据下肢DVT风险评估级别分层实施预防护理措施.结果:39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下肢DVT.结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系统预防下肢DVT护理指引,包括下肢DVT量化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级别分层实施预防护理措施等,是预防下肢DVT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产科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方法。[方法]将400例产科术后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剖宫产各150例,无痛阴道分娩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下肢点穴、按摩。[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妇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相关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无痛阴道分娩产妇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给予点穴、按摩可降低产科剖宫产术后静脉栓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钠尿肽(BNP)、纤维蛋白原(Fib)对剖宫产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4月张家口市第五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74例,其中术后合并下肢DVT 37例(DVT组),未发生下肢DVT 37例(健康对照组);另选取同期30例合并下肢DVT的正常分娩产妇作为疾病对照组。根据Wells临床评分将DVT组患者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高度组。比较各组Hcy、BNP、Fib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预测剖宫产术后合并下肢DVT的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VT组和疾病对照组Hcy、BNP、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DVT组Hcy、BNP、Fib与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高度组Hcy、BNP、Fi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BNP、Fib水平均随Wells临床评分而增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cy、BNP、Fib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产妇剖宫产术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480例行剖宫产术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预防DVT,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DVT,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7 d股静脉血流高峰及平均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DVT阳性体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剖宫产初产妇产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CD EXPRESSTM压力系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对193例下肢骨折患者使用SCD EXPRESSTM压力系统预防下肢DVT。结果:本组5例经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下肢DVT,其中术后第5天1例,术后第7天3例,术后第10天1例;其余患者均未发现下肢DVT,有效率为97.4%。结论:SCD EXPRESSTM压力系统是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2016年1~8月我院通过成立医院静脉血栓防治管理组、组织培训、采取基本预防、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制定预防DVT健康教育计划、编写健康教育手册、静脉血栓护理指导小组督导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结果:经培训后护士DVT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成绩有显著提高(P0.05),20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综合干预明显提高护理人员DVT相关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能早期识别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高危因素并积极防范,降低DVT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Autar评估量表在预防脊柱术后患者发生DVT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3月本科收治的148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按照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74例,于术后24 h内开始应用Autar量表进行下肢DVT的风险评估,而后按照评估后的风险级别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2.70%,对照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术后患者采取Autar评估量表进行DVT的危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脊柱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