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瑜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4):109-110
胆总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引起胆道梗阻性黄疸及感染的原因之一。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作为胰胆管系统疾病较为直观的影像学检查,可较好地显示结石、肿瘤、蛔虫、畸形等病变及其准确部位。在内镜引导下行EST(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管结石的疗效已被大量的实践所证实,而在EST的基础上进行取石术、机械碎石术又是治疗胆管结石的一个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沈芸  张俊瑶  康靖 《农垦医学》2011,33(3):255-256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papillotomy,EST)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窥镜中心自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期间行ERCP+EST取石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6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成功实施56例行ERCP+EST+取石术,38例一次取净结石,18例二次取净结石,5例ERCP未成功,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ER-CP手术中护士充分细致的术前准备及熟练的术中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它是ERCP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放置T管是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术式,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胆漏的发生及便于残留结石经窦道取出,但放置T管也有许多弊端。因此,临床上对于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是否常规放置T管存在争议。而ERCP/EST的临床应用,可使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变得更为安全。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ERCP/EST联合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并术后一期缝合治疗复杂胆总管结石1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无痛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确诊86例胆总管结石者在静脉麻醉下先行ERCP检查,再采用EST或/球囊扩张、碎石网篮、取石网篮或/和球囊取石、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或/胆道塑料支架引流等治疗方法。 结果内镜下取石成功81例,成功率94.2%,失败5例。13例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症状轻微,无特殊处理。 结论无痛ERCP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有利于检查和治疗的顺利进行,安全有效,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胆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我院共开展ERCP检查及治疗近200余例次,经造影显示胆总管内有结石时,即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胆总管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接受EST联合ERCP手术的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28例复发胆结石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复发结石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结石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路华 《吉林医学》2013,34(15):3001
目的:探讨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采用ERCP治疗的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组),并与同期3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同种疾病患者(对照组)做比较。结果:治疗组插管成功率为90%(45/50);一次取石成功率88.89%(40/45),二次取石成功率11.11%(5/45);术后有6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一次取石成功率80%(24/30),二次取石成功率20%(6/30),术后有8例出现并发症。结论: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损伤小、取石干净、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疗效.方法:为14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行EST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EST治疗后明显降低患者血淀粉酶,缓解症状.结论:EST治疗对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效果良好,创伤小.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EST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张艳辉  闫国芳  刘亮  张立新 《吉林医学》2007,28(11):1317-1318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病率,临床记载约为11%~20%.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完善与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首选术式,并得到大多数患者的认同.但对胆总管结石的处理,具有微创优点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仍具有疗效好,痛苦小,安全性大,术后恢复快,相对经济的特点.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ERCP及EST可以为LC创造良好条件.为了提高LC质量,我院自2000年12月以来为439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及EST,透视下摄片观察分析术中治疗情况,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何永林 《河北医学》2013,19(5):653-656
目的:探讨应用ERCP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2年1月我院应用ERCP治疗75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70例,设为观察组,收集其病因、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同期行传统手术(对照组)治疗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观察者总体有效率为94.3%(66/70),对照组为95.7%(67/70);观察者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应用ERCP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效果确切,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高龄不应作为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禁忌。  相似文献   

11.
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晓烽  周建波 《河北医学》2000,6(8):677-679
目的县市级医院推广应用内镜下乳头肌切开(EST)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方法:用电子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继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及胆总管取石。结果:行EST取石24例,成功23例,成功率95.8%,转外科手术1例,占4.2%。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成功率低、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具备条件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及取石对总胆管结石的治疗作用。 方法 对596例各类型总胆管结石病人先行ERCP后,再采用EST、机械碎石、取石网篮或/和球囊取石、鼻胆管引流等方法治疗。 结果 EST成功率为97.8%(583/596例),内镜取石总成功率为96.3%(574/59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26/583例)。 结论 内镜下治疗总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经济,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总胆管结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学英  张晓雪  冯玉婷  程海英 《西部医学》2010,22(10):1953-195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或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98例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常见心理问题,术中舒适程度,术后恢复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前常见心理问题,术中舒适程度,术后恢复情况及病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术中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是使患者身心舒适统一、积极配合手术的保证;舒适护理可促进病人术后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唐井钢  相锋  王林恒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2):996-997
目的探讨常规十二指肠镜治疗对急性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1999年10月~2006年10月31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住院患者,进行常规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引流术、鼻胰管引流、塑料支架引流,观察其对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术后进行随访0.5~2年。结果其中14例发现微小病变,占45.16%,随访期间胰腺炎未再复发。结论常规十二指肠镜治疗对急性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岳光平 《吉林医学》2011,(9):1673-1674
目的:评价ERCP在治疗与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因上腹疼痛或腹胀的病例84例,术前对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均行MRCP和ERCP检查,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84例患者中,其中非胆总管结石可疑患者44例,胆总管结石可疑患者40例,MRCP共检查出结石25例,ERCP检查出结石23例,同时行术治疗证实这23例存在胆总管结石;两种方法检查特异性与敏感性都比较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可疑患者首先行MRCP筛选,阳性者进一步ERCP检查,能确保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荆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基础护理组(60例)和临床护理路径组(60例)。基础护理组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措施,临床护理路径组给予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肛门开始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术后胆道继发感染率、消化道穿孔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平均体重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t=1.08、0.33,均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肛门开始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基础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7.72、3.81,均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首次插管成功率、术后胆道继发感染、消化道穿孔发生率均优于基础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00、9.98、10.53,均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行开腹手术取石,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切开胆管取石术(LCBDE),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补液、术后恢复、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21.36±14.36)min、术中补液量(2475.65±520.70)mL、术后排气时间(20.96±5.25)h、下床活动时间(14.56±4.26)h、术后住院时间(6.69±0.68)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并发症风险低、术后恢复效果高,应推广使用该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5-9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胆源性轻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27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胆源性轻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按治疗方案随机分为两组:LCBDE+LC组及ERCP/EST+LC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取石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总胆红素、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淀粉酶的变化趋势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LCBDE+LC组相比,ERCP/EST+LC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胆瘘发生率显著性减少;而住院费用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显著性增加;两组住院时间、完全取石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总胆红素、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淀粉酶、消化道穿孔和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LCBDE+LC组与ERCP/EST+LC组均能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胆源性轻症急性胰腺炎,具体实施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医院条件,个性化选择最合适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开腹应用胆道镜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开腹应用胆道镜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46例(胆道镜组);选择同期行ERCP/EST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52例(EST组),对两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操作成功率、残余结石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镜组和EST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9.4±4.5)和(11.4±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残余结石率分别为6.5%(3/46)和21.2%(1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应用胆道镜与行ERCP/EST均是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治疗各有优劣,应根据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B超、MRCP、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超、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9月胆总管结石患者214例,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出结石为诊断标准,对B超、MRCP、ERCP3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为99%,显著高于MRCP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8,P<0.01);MRCP的敏感性亦明显高于B超(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1)。B超、MRCP、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特异性分别为92.8%、92.9%、100%,3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性为93.3%,显著高于B超(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37),但与ERCP(9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95)。结论 B超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率,可作为最基本的检查手段,MRCP和E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RCP可部分替代诊断性ERCP,ERCP具备诊断及治疗双重效果,地位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