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赵辉 《北方药学》2014,(2):76-76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鼠及糖尿病模型鼠分别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应用吡格列酮、阿托伐他汀及两药联合应用进行干预治疗,以氯化钠灌胃作为对照,比较各不同用药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结果:联合用药组、单独应用吡格列酮和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依次增加(P〈0.05),单独应用吡格列酮和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阿托伐他汀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二者联合应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明沈  卢敏 《海峡药学》2011,23(3):95-9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内压、阿司匹林抗凝和活化脑细胞等基本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9(MMP-9)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TC、TG和LDL-C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和MMP-9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血浆hs-CRP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冠心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n=30)和常规治疗组(n=30),另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免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浆CRP、TNF-α、IL-6的水平。结果治疗前吡格列酮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患者血浆CRP、TNF-α及IL-6的水平无明显差别(P均〉0.05),但两组患者血浆中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治3个月后吡格列酮治疗组患者血浆中CRP、TNF-α及IL-6的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但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浆中上述指标的水平仍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吡格列酮可抑制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水平,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田静文  方颖  周爱英 《中国药业》2004,13(12):65-6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初期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短期治疗对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影响,探讨ACS初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25例)、氟伐他汀治疗组(B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C组,20例),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NO,ET-1及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结果:3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组治疗后3 d NO,ET-1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治疗后3 d NO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ET-1水平A,B两组治疗后虽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S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短期治疗,均可明显升高NO水平,对改善内皮功能有利.  相似文献   

5.
联合药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科住院的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共1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结果:本研究选取的FBG、2hPG、HbAlc指标值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用量上,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与吡格列酮联合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不但可以很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值,而且患者依从性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T-1和NO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收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且血脂正常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方法;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1次/d,疗程1个月。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ET-1和NO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 modified barthellndex,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T-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N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和他汀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他汀组NIHSS评分下降明显,B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血清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他汀组血清ET-1水平明显下降,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血脂正常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且并不依赖于其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7.
格列吡嗪片联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格列吡嗪片联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格列吡嗪片联用吡格列酮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BP,PG,BMI,HbA1c,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及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结论格列吡嗪片联用吡格列酮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压,减重,同时改善IR。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血清Hcy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TC、TG及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通过迅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期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1次/d。对照组同期加用辛伐他汀,20mg/d,1次/d,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脂水平与BNP浓度。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TC、TG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尤其观察组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和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NP浓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3.33%),对照组为3/6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脂水平,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二甲双胍对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均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TC、TG、HDL-C、LDL-C)及体重指数(BMI)。结果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组患者血清FBG、HBAlc、TG、LDL-C、FIN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二甲双胍实验组BMI与治疗前比较亦显著降低(P〈0.01)。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清FBG、HBAlc、TG、LDL—C水平和BMI均明显降低(P〈0.01),而FINS、TC、HDL-C含量则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和体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史改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02-103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59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加服通心络胶囊的60例患者为治疗组,分别在住院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ET和NO。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前后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均明显升高(P〈0.01);通心络组较对照组ET水平下降(P〈0.05),NO和FMD水平升高(P〈0.01)。结论通心络可通过抗凝、降脂、减少黏附分子、降低ET、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抗生丸活血化瘀作用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一氧化氮(N0)、内皮素-1(ET-1)含量。采用超声法测血管舒张功能(DO、FMD)。给药方案为:治疗Ⅰ组(50例)口服抗生丸每天2次,每次2丸;治疗Ⅱ组(50例)在给予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丹参片每天3次,每次4片;对照组(50例)口服丹参片每天3次,每次4片;三组连续用药时间均为45d;正常组(20例)不给任何药物。结果:三组治疗前后三种物质(NO、ET-1、FMD)比较,P〈0.05;三组治疗前组间DO、治疗后组间DO与正常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三种物质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生丸对高血压患者NO、ET-1、FMD具有调节作用。病人同时患有骨质增生和高血压疾病时,亦可只应用抗生丸,无需加服丹参片,利用抗生丸活血化瘀功能,在调节NO、ET-1、FMD方面与服用丹参片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服用益心舒胶囊3个月后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入选150例冠心病患者按2∶1比例分为益心舒胶囊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益心舒胶囊组加用益心舒胶囊1次3粒,1日3次,疗程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浓度,评价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MD)较治疗前改善(P〈0.05),血浆一氧化氮(NO)较前升高(P〈0.05),内皮素-1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益心舒胶囊组(FMD),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浓度较常规治疗组改变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和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疗程为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收缩因子内皮素(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同时行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超声检测(FMD)。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较正常体检组血清NO、SOD、GSH Px以及FMD水平降低,血清ET-1水平升高(P〈0.01),两组较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清NO、ET-1、SOD、GSH Px水平较治疗前改善(P〈0.05),FMD值增高,此外,六味地黄丸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除FMD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基础治疗上,六味地黄丸治疗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内皮素(田)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80例E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治疗,40例)及阿托伐他汀组(常规降压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40例),另选取30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ET和NO水平。结果脚患者治疗前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EH患者E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NO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ET降低和N0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髓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改善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周耀辉  许翎  张璐  傅君舟 《中国药房》2008,19(11):850-851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与阿托伐他汀单用或联用对糖尿病肾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5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口服雷米普利5mg·d-1;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1;C组联合用雷米普利与阿托伐他汀,剂量同前。3组疗程均为18周。结果:3组的尿蛋白量和血脂均降低(P<0·01),C组尿蛋白降低幅度大于A组和B组(P<0·01,P<0·05),且C组的血脂改变程度优于A组和B组(P<0·01,P<0·05);3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均下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雷米普利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均可获得良好作用,但两药合用较两药单用肾保护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组,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A、B组患者均按入组前的降压治疗方案继续用药,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qd;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qd。两组患者均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同组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D和EID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D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且B组患者的FMD改善程度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EI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D和EID水平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少见且轻微。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具有改善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且效果可能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赖淑华  ;江志贤 《中国药房》2014,(42):3992-3994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治疗对脑损伤所致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脑损伤致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GM1,急性期(2周)100 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ivgtt,qd;维持期(2周)20 mg肌注,每日12次。4周为1个疗程。测算脑水肿面积,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GCS评分分别为(9.6±1.0)分和(9.8±1.3)分,治疗后分别为(12.9±1.6)分和(11.2±1.5)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7d水肿面积均明显增大(P<0.01),治疗14、28 d均明显缩小(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7、14、28 d脑水肿面积均明显较小(P<0.05或P<0.01)。治疗组NO、NOS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GM1治疗脑损伤所致脑水肿,可明显降低水肿面积、NO及NOS,改善GCS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将60例T2DM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血糖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辛酸0.6g、1/d,共用药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hs-CRP、ET-1、NO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s-CRP、ET-1较治疗前下降(P〈0.05),NO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hs-CRP、ET-1、N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在T2DM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及醒脑静对其影响.方法 选取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严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醒脑静+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各25例.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素1、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并与20名体检者健康(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内皮素1、一氧化氮、TNF-α和IL-6[对照组:治疗前(77±7)ng/L、(34±10)μmol/L、(2.6±0.1)ng/L、(31.3±3.2)ng/L,治疗后(68±6)ng/L、(48±10)μmol/L、(2.2±0.2)ng/L、(26.3±3.1)ng/L;观察组:治疗前(78±7)ng/L、(35±11)μmol/L、(2.6±0.2)ng/ml、(32.4±3.1)ng/L,治疗后(62±7)ng/L、(57±9)μmol/L、(2.0±0.3)ng/ml、(22.6±3.2)ng/L]与正常组[(55±9)ng/L、(57±14)μmol/L、(2.0±0.4)ng/ml、(16.6±2.8)n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TNF-α、IL-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TNF-α及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一氧化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中内皮素1、TNF-α和IL-6明显升高,一氧化氮水平降低,醒脑静治疗后可降低内皮素1、TNF-α和IL-6,提高一氧化氮水平,具有改善急性酒精中毒病理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