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茹蓉  吴敏  谢雯 《江苏医药》2012,38(17):2046-204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及抗β2糖蛋白Ⅰ抗体(β2-GPⅠ)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4例SLE(SLE组)、50例非SLE的其他结缔组织病(非SLE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ACA及β2-GPⅠ的表达,同时对SLE组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双髋关节MRI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LE组ACA、抗β2-GP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90%和27.38%,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P<0.05)。ACA阳性与血栓、异常妊娠、血小板减少、蛋白尿、高血压、雷诺氏现象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关;抗β2-GPⅠ抗体阳性与血栓、异常妊娠、高血压、雷诺氏现象及肺动脉高压有关。结论 ACA及抗β2GPⅠ抗体在SLE的发病及病情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对SLE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nti-β2GP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确诊的120例SLE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cl(IgG、IgM、IgA)和anti-β2GPⅠ(IgA/G/M)水平表达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对SL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血清Acl和anti-β2GPⅠ水平间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SLE组血清Acl-IgG、Acl-IgM、Acl-IgA、AclIgG/IgM、anti-β2GPⅠ阳性率分别为6.7%、4.2%、1.7%、5%、18.3%,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ti-β2GPⅠ抗体对SLE的敏感度高于Acl,建议两种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4.
系统性红斑狼疮循环易栓因子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疾病活动和血栓形成原因的临床分析及抗磷脂抗体(ACL)、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抗p2-糖蛋白1抗体(p2GP1)的检测,综合分析这些抗体与SLE的发生、发展及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6例SLE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了解患者血栓形成与疾病活动的关系及血栓发生的部位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发生血栓17例为血栓组,其余169例为无血栓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的ACL、AECA、β2GP1各项指标。结果①血栓组疾病活动度指数与无血栓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SLE发生血栓的患者疾病多处于活动期。②血栓组与无血栓组比较,ACL和β2GP1及AECA的阳性率明显升高。③血栓组患者ACL阳性与血小板减少及肺动脉高压显著相关(P〈0.05)。④血栓组患者AECA与ACL之间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1,P〈0.05)。⑤AECA和ACL与疾病活动指数之间明显相关(P〈0.05)。结论SLE发生血栓者疾病多处于活动期。血栓形成中AECA、ACL与SLE患者疾病活动指数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陈晖  朱清  邵凤民  程银桢 《中国医药》2008,3(9):531-532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抗β2糖蛋白1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表达和意义。方法狼疮性肾炎患者共56例,按照狼疮性肾炎活动性指标将狼疮性肾炎患者活动期31例作为活动期组,稳定期25例作为稳定期组,同时选健康志愿者28例为对照组。抗艮糖蛋白1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狼疮性肾炎患者抗β2糖蛋白1抗体在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明显升高,分别为(18.16±15.12)Ru/ml和(20.36±5.41)Ru/ml,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抗心磷脂抗体在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分别为(12.35±4.89)Ru/ml和(11.28±5.16)Ru/ml,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抗β2糖蛋白1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抗β2糖蛋白1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明显升高,同时检测二者水平有助于抗磷脂抗体在狼疮性肾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免疫功能失调的机制。方法 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法。检测23例SLE患者抗淋巴细胞抗体(ALA),并用光镜观察淋巴细胞形态及计数。结果 23例SLE患者活动期有20例(86.9%)ALA阳性,淋巴细胞肿胀变性,胞膜毛糙,失去折光性,淋巴细胞计数为1.5×10~9/L。经激素治疗病情缓解后仅9例(39.1%)ALA阳性,伴细胞变性、失去折光性,淋巴细胞计数上升为3.53×10~9/L。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LE在活动期有86.9%存在ALA,并导致淋巴细胞变性,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功能失调。激素治疗可逆转上述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上清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趋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实验组,正常皮肤为对照组,添加TGF—β1(10μg/L)为TGF—β1组,向TGF—β1组内添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阻断剂Tricirlbine(5Ixmol/L)为Akt阻断剂组,二者皆未添加的瘢痕成纤维细胞为非干扰组,利用各组细胞上清液(条件培养基)培养HUVEC,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各条件培养基对HUVEC增殖的影响,并利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对HUVEC的趋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吸光度值为0.91±0.34,非干扰组1.75±0.15,TGF—B,组3.26±0.58,Akt阻断剂组1.14±0.81。非干扰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和TGF-β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Akt阻断剂组成纤维细胞增殖吸光度值明显低于TGF—β1组(P〈0.01)。细胞划痕24h后,TGF—β1组促使HUVEC划痕的闭合率较非干扰组高(P〈0.01);而Akt阻断剂组则明显减弱HUVEC划痕闭合的速度(P〈0.01)。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中,TGF—β1组迁移的细胞较非干扰组多[TGF—β1组细胞迁移数目:(1718±15)个,非干扰组:(829±2)个,P〈0.01];而Akt阻断剂组阳性细胞迁移率又明显降低[Akt阻断剂组:(935±11)个,P〈0.01]。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65.2±0.3)ng/L,非干扰组(87.0±0.5)ng/L,TGF—β1组(132.7±0.4)ng/L,Akt阻断剂组(70.5±0.6)ng/L。非干扰组与对照组、TGF-β1组与非干扰组、Akt阻断剂组与TGF—β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TGF—β1可以通过刺激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旁分泌VEGF等细胞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趋化等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患者血清中血液循环系统免疫复合物(CIC)、抗核抗体(ANA)含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关系,为疾病SLE的综合临床判断诊疗以及对病情活动性和预后治疗效果的综合分析提供更多可靠性的指标。方法 采用ELISA法对健康对照人员和不同发病期的SLE患者血清中CIC、ANA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将检测后得出的数据综合进行相关的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CIC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疾病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CIC与ANA同时进行检测还可以有效提高检出早期患者的阳性率。结论 血清中CIC含量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SLE患者疾病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其作为SLE诊疗及疾病活动状态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意义及其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5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nuA水平,同时检测血清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分析AnuA对SLE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结果AnuA在SLE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和98.0%,敏感性高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且有显著性差异;特异性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差异无显著性;AnuA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3.3%,在无肾损害患者中的阳性率为50.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nuA是SLE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AnuA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对SLE诊断的敏感性;AnuA在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SSc)18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3例、类风湿关节炎(RA)28例和健康对照组46例采用欧蒙试剂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ANA。结果①75例SLE患者中有70例阳性,阳性率为93.3%,18例SSc患者中有8例阳性,阳性率为44.4%。3例PM/DM患者中有1例阳性,阳性率为333.3%,28例RA患者中有9例阳性,阳性率为32.1%。健康对照组只有3例阳性。SLE组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χ2=79.17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Sc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χ2=13.52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χ2=3.978,P<0.05结果有显著性意义。SLE与SSc比较,经χ2检验,χ2=27.6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与PM/DM比较,经χ2检验,χ2=46.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与RA比较,经χ2检验,χ2=40.62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A对SLE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作为判断SLE活动的一种新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抗Sm抗体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及其在狼疮性肾炎( LN)中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70例儿童SLE患者资料,检测所有患儿血清抗Sm抗体,评估 SLE疾病活动性及 LN病理组织学分型。根据抗Sm抗体的定性情况,分为抗Sm抗体阳性组和抗Sm抗体阴性组,分析抗Sm抗体与SLE疾病活动和LN之间的关系。结果抗Sm抗体阳性组出现肾损害高于抗Sm抗体阴性组(82.6%比55.3%,P<0.05)。两组 SLE疾病活动性均以中度活动比例最高,但各活动水平的比较无差异(P>0.05)。抗体阳性组肾脏病理Ⅲ、Ⅳ型中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抗Sm抗体与儿童SLE疾病活动程度无明显相关,但抗Sm抗体阳性患儿更易出现肾损伤且病理表现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早期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 ,给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 ,实验室检测了 89例临床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中 ENA、抗核抗体、抗 ds DNA。结果显示 :血中抗 Sm抗体检出率为 32 .5 8% ;抗核抗体检出率为 87% ;抗 ds DNA检出率为 73%。提示有必要将抗核抗体、ENA和 ds DNA抗体一同检测以免漏诊早期发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相似文献   

15.
程烽  卢爱薇  谢飞  兰风华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2):106-108,F003
目的 构建β2糖蛋白Ⅰ(β2—GNI)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方法利用PCR技术从β2—GPI昆虫表达载体中扩增出编码β2—GNI目的DNA片段,将其插入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2T多克隆位点,以IPTG诱导GST融合β2—GNI的表达。结果 凝胶电泳显示昆虫表达载体的PCR扩增产物的分子量大小与目的片段大小相符。对重组质粒(pGEX—2T—β2—GNI)分析表明,插入片段的序列与发表的β2—GNI基因编码序列一致。在IPTG的诱导下,BL21重组菌高效表达出一个分子量约为64kDa产物,与预期相符。结论 β2—GNI编码序列已被克隆至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2T。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并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目前,常用的检测指标主要为抗dsDNA和抗Sm抗体,但是这些抗体的敏感性均较低,在SLE早期不易发现。1978年Hannestad和Stol-lar[1]首先描述  相似文献   

17.
谭爱国  高明  何美懿 《天津医药》2001,29(7):425-42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免疫调节异常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内外文献报道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本文对84例SLE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和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谱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和抗心磷脂抗体表现进行分析,并对两项检查呈阳性的病例结果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1年6月-2012年12月住院诊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抗心磷脂抗体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瓣膜损伤组和无瓣膜损伤组,瓣膜损伤组为27例,无瓣膜损伤组28例.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抗心磷脂抗体检查,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中超声心动图检查呈阳性的病例为55例,其中心包积液28例,瓣膜病变27例,总阳性率为55.0%,经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瓣膜损伤组阳性15例,阳性率为55.6%,无瓣膜损伤组阳性4例,阳性率为14.3%.瓣膜损伤组研究对象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高于无瓣膜损伤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检查中阳性率较高,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与超声心动图瓣膜损伤阳性具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RA33抗体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定量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了140例RA患者、90例SLE患者、70例非SLE和非RA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RA33抗体的水平。结果SLE患者组与RA组抗RA33抗体水平分别为0~102.8U/ml和0~162.5U/ml,正常对照组为0~21.2U/ml。SLE患者组和RA患者组抗RA33抗体敏感性分别为21.1%(19/90)和34.3%(48/140),特异性分别为76.2%和86.9%。SLE患者组和RA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抗RA33抗体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组血清抗RA33抗体结果与RA患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RA33抗体检测在SLE和RA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视为RA早期诊断新的血清学指标,抗RA33抗体阳性提示SLE患者已经有骨或关节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研究midkine(MK)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迁移的影响,阐明MK蛋白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HUVEC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胞常规培养,分为5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MK进行干预,实验组MK浓度分别为0.5、5、50和500 ng/ml,以未处理组作为对照组.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MK对HUVEC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Transwell技术检测MK对HUVEC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5 ng/ml的MK作用24h和48 h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ng/ml的MK作用24 h可以促进细胞迁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MK作用于内皮细胞,可以促进其增殖和迁移,提示MK在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