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波  杨乐  李志  邓文玲 《中国药房》2011,(35):3333-3334
目的:比较苗药枳稿倒纳米制剂与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的优劣。方法:随机选取UC患者8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每次4片(1g),bid;试验组使用枳稿倒纳米制剂保留灌肠,每晚1次。2组疗程均为3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SOD水平及MDA含量,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及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枳稿倒纳米制剂保留灌肠治疗UC效果优于西药SASP。  相似文献   

2.
空心莲子草醇提物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空心莲子草醇提物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联合诱发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取肝脏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MD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OD活力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LT、AST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表明造模成功。空心莲子草醇提物高、中剂量组较模型组血清MDA含量低(P<0.01,P<0.05),SOD活力升高(P<0.01),ALT、AST活性降低(P<0.01)。低剂量组ALT、AST活性降低,MDA含量低于模型组,SOD活力高于模型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光镜下可见,空心莲子草醇提物组与模型组相比,肝损伤明显减轻。结论:空心莲子草醇提物对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4-氨基水杨酸钠(4-ASANa)结肠靶向微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备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通过4-ASANa结肠靶向微丸干预14d,观察大鼠结肠大体形态损伤、组织学变化和白细胞介素-1B(IL-1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等指标的变化。结果4-ASANa结肠靶向微丸能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损伤,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1B和TNF-a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结肠组织中MDA和MPO含量,而提高SOD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化学因素引起的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结论4-ASANa结肠靶向微丸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抑制IL-1B和TNF-a的增殖和表达,减轻自由基的损害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蒙药加味"伊赫哈日—12"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氧自由基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靶点及机制,以期为蒙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乙酸的化学刺激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以柳氮磺吡啶为对照组,观察蒙药加味"伊赫哈日—12"对模型大鼠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应用蒙药加味"伊赫哈日—12"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柳氮磺吡啶,治疗后结肠黏膜MDA水平下降(P<0.05),而SOD活力上升(P<0.05)。结论:蒙药加味"伊赫哈日—12"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可以增加结肠组织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MDA含量,减轻结肠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氧化应激及ATP酶的影响.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治疗组(Pue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前两组注射等体积的O.9%氯化钠溶液.8周后,测3组大鼠血清葡萄糖、胰岛素、胰腺线粒体丙二醛(MDA)水平及起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Na+-K+-ATPase)和Ca2+-ATP酶(Ca2+-ATPase)的活性.结果 (1)DM组大鼠血糖和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血清胰岛素水平、SOD、Na2-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显著降低(P<0.05).(2)Pue组大鼠血糖及MDA含量较DM组显著降低(P<0.05),血清胰岛素水平、SOD、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显著升高(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葛根素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黄芩提取物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制备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以及中高低黄芩提取物3个治疗组,每组10只,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含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OD显著降低,MAD显著升高(P<0·01);黄芩提取物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显著降低MAD含量,而提高SOD含量(P<0·01)。结论:黄芩提取物通过改善自由基水平而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促进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4,(35):3275-3277
目的:研究清热利湿健脾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于大鼠肛门内灌注三硝基苯磺酸(100 mg/kg)以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75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柳氮磺胺吡啶(0.27 g/kg)组与清热利湿健脾方高、低剂量(15.00、7.50 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0 d。观察大鼠活动以评定疾病活动指数(DAI),检测大鼠血清与结肠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升高,IL-6含量增加,IL-10含量减少,SOD活性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热利湿健脾方高、低剂量组大鼠DAI降低,IL-6含量减少,IL-10含量增加,SOD活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健脾方通过降低炎性因子,增加抑炎因子含量和增强SOD活性起到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蒜素对溃疡性结肠炎脂质过氧化损伤大鼠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蒜素(garlicin, Gar)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Normal)组;②三硝基苯磺酸+0.9%氯化钠注射液(TNBS+NS)组;③三硝基苯磺酸+大蒜素低浓度(TNBS+GarL)组;④三硝基苯磺酸+大蒜素高浓度(TNBS+GarH)组。分别测定大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大鼠形态和组织学改变。结果:TNBS+NS组和TNBS+GarL组的SOD活性显著低于Normal组(P<0.01),MDA含量显著高于Normal组(P<0.01);TNBS+GarH组SOD活性显著高于TNBS+NS组和TNBS+GarL组(P<0.01),MDA含量显著低于TNBS+NS组和TNBS+GarL组(P<0.01),TNBS+GarH组大鼠结肠炎性损伤评分指数明显降低。结论:Gar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UC肠黏膜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9,(20):2763-2767
目的:探讨猴头菌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道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猴头菌多糖低、高剂量组(0.5、1.0 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乙酸灌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后次日,猴头菌多糖各剂量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药液,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相应体积的水,连续给药10d。取大鼠结肠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其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肉眼观察大鼠结肠病变情况并进行溃疡评分,以评价疗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检测大鼠肠道内容物中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等6种SCFAs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组织炎性病变明显;结肠黏膜溃疡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结肠内容物中除丙酸外的5种SCFAs含量以及SCFAs总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猴头菌多糖各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肠黏膜溃疡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肠内容物中除丙酸外的5种SCFAs含量以及SCFAs总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猴头菌多糖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肠黏膜病变情况;其对大鼠肠道中SCFAs(尤其是乙酸、丁酸)含量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5-氨基水杨酸(5-ASA)灌肠治疗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的抗氧化作用及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TNBS结肠炎模型,给予5-ASA灌肠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于治疗后1、2周,评价结肠大体、组织学损伤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5-ASA灌肠治疗能明显降低结肠炎大鼠的大体、组织学评分及MPO活性(P<0.05),升高SOD活性(P<0.05),降低MDA水平(P<0.05),降低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P<0.05)。结论5-ASA灌肠治疗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疗效显著,其机制与抗氧化作用及抑制IL-1β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头咆哌嗣单用,及与舒巴坦联用在体外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谛释法测定头孢哌嗣/舒巴坦(SPZ.比例1:1)、头孢哌酮(CPZ)和舒巴坦(SBT)对8种322株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押菌浓度(MIC)、并统计MIC50、MIC90、IC50等数值。结果 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SPZ对其它7种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均强于CPZ,MIC90值均下降2-4倍;SPZ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MIC50值较CPZ有极大的降低;SPZ对53.2%的肠菌科细菌和40.7%的绿脓假单胞菌的MIC值有2倍以上的降低,9.04%的肠杆菌科细菌和33.3%的绿脓假单胞菌对CPZ耐药,52.9%和50.0%的CPZ耐药菌对SPZ敏感。SBT虽对受试菌均无明显抗菌活性,但其可能通过对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提高了CPZ的抗菌活性。结论 SPZ可适用干CPZ耐药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γ-羟基丁酸钠联合放疗减少放射性脑损伤及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采用γ-羟基丁酸钠配合常规放疗对实验动物的脑损伤进行病理学观察,以Mistra肾上腺素自氧化法、Uchiyama试验分别测定SOD活力和LPO含量。结果γ-羟丁酸钠明显减少6MeVβ射线辐照后脑组织损伤,而且可提高SOD活力及减少LPO含量。结论γ-羟丁酸钠减少放射性脑组织损伤、缓解放疗反应,在提高脑胶质瘤放射治疗效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阿苯哒唑在猪囊尾蚴病患者体内吸收和排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个简便、快速的药物监测方法,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人体血浆、脑脊液、尿液及粪便中阿苯哒唑(ABZ)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猪囊尾蚴病患者口服ABZ后平均约有11%的原形药物(ABZ)随粪便排出,未测到血浆、脑脊液及尿液中的ABZ,但在血浆、脑脊液、尿液及粪便中均可同时测到其代谢物阿苯哒唑亚砜(ABZSX)和阿苯哒唑砜(ABZSN)。结论ABZ被人体吸收后可迅速代谢为ABZSX及ABZSN,后两者是抗寄生虫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测EPO治疗大鼠面神经损伤后对面神经核神经元凋亡的的影响,探讨EPO促进神经再生与修复的机理.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利用神经卡压法损伤面神经,每组在术后第7d,14d,21d和28d四个时间点取材,尼氏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面神经核神经元进行染色并定量分析.结果 经EPO治疗后,大鼠面神经核内凋亡抑制基因Bcl-2明显增多,细胞凋亡明显减少,EPO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EPO有效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核内凋亡抑制基因的含量的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的再生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运动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指标如尿微量白蛋白(Alb)、尿转铁蛋白(TRF)、尿铜蓝蛋白(CP)、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影响。方法对45名2型糖尿病患者做次极量运动试验,运动前后分别测尿Alb、尿TRF、尿CP、尿RBP及尿肌酐(Cr),并以26名非糖尿病人做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运动后尿Alb/Cr较运动前增加(P>0.01),尿TRF/Cr,CP/Cr,RBP/Cr运动前后无明显改变;非糖尿病人运动后尿Alb/Cr也较运动前增加(P>0.05),尿TRF/Cr,CP/Cr,RBP/Cr运动前后也无明显改变。而在相关分析中发现,尿RBP/Cr与Alb/Cr无显著相关性。尿TRF/Cr,CP/Cr与Alb/Cr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尿Alb/Cr受运动影响而尿TRF/Cr、CP/Cr不受运动影响,可作为DN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泛素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在组织微阵列上检测泛素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肝细胞癌中泛素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并与肿瘤分级、分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P分别<0.05,0.01和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癌旁状况、AFP水平等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蛋白酶体功能增强是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检测肿瘤中泛素蛋白表达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中华胃康·对实验性胃溃疡及HP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大、小鼠胃溃疡实验性胃溃疡模型,研究中华胃康的抗溃疡作用。结果证明,中华胃康5~20mg·kg-1,明显抑制大鼠应激性、幽门结扎型、利血平型、消炎痛型和小鼠组织胺型胃溃疡,并伴有胃液量、胃酸、胃蛋白酶活性降低,Alcian-blue测胃粘液合成增加;并可促进乙酸型溃疡愈合;效应与剂量相关。对幽门螺旋菌(HP)具有强烈抑制作用,MIC为0.024~0.048mg·kg-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皮素 1(Endothelia 1,ET 1)和—氧化氮 (nitrcoxide ,NO )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 40例正常儿童进行了血浆ET 1及血清NO水平检测。结果 哮喘急性期患儿血ET 1和NO明显高于缓解期 (P <0 0 1) ,缓解期ET 1和NO虽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P <0 0 5)。结论 ET 1和NO水平与哮喘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是反映哮喘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曾扬  李丽红 《贵州医药》2012,36(4):305-307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对去势大鼠偏头痛模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β-内啡肽(β-EP)、P物质(SP)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对围绝经期偏头痛的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雌激素组,每组12只.行相应处理和治疗30天后,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10mg/kg的方法复制偏头痛模型,造模4小时后取血,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E2、P、β-EP及SP含量.结果 (1)血清E2、P及β-EP含量模型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而各治疗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其中雌激素组高于针刺组(P<0.05).(2)血清P含量模型纽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各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雌激素组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 针刺对围绝经期偏头痛有干预作用,其可能机理是:针刺可以提高血清E2、P、β-EP含量,并降低血清SP含量,调节围绝经期内分泌紊乱,达到防治偏头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己糖激酶法、放射免疫法检测26例EH患者氯沙坦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 ,采用1/(FPG×FINS)和FINS/FPG分别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和胰岛素分泌指数(IS)。与26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EH患者FPG、FINS、IS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 ,IA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氯沙坦治疗4周后 ,在有效降压的同时 ,FPG、FINS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 ,IAI增高(P<0.05) ,IS虽有降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H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高胰岛素血症并存即存在IR。氯沙坦治疗4周后 ,在有效降压的同时 ,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对IR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