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以血清抗线粒体抗体为特异性诊断指标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确诊后,患者还可存活平均5~8年[1]。人体许多重要的激素不仅在肝脏进行降解、代谢,而且主要作用的部位也在肝脏。甲状腺激素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肝脏对甲状腺激素的结合、转化与合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所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造成肝功能受损时,甲状腺激素的代谢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进行超声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在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各50例,分为原发组与病毒组,观察与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诊断特点。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腹腔琳巴结肿大、肝内细颗粒状回声以及胆管壁增强的发生率都大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而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以及肝脏呈现缩小的征状的发生率小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诊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可作为临床上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根据疾病阶段与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属于"胁痛"、"鼓胀"、"黄疸"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辨识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简称"PBC",病死率较高[1].临床特征为胆管发生炎性破坏,合并门静脉的周边炎症,进而引发肝脏的纤维化症状,最终导致肝功能的衰退或者肝硬化.当前临床上对其发生机制尚未清楚,仅能对症治疗并加强护理观察,以提高其疗效.现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患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的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超声诊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临床患者病例各58例,对其临床超声诊断特点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征象。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胆管壁增强、肝内细颗粒状回声、腹腔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较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者高(P<0.05);肝脏形态缩小以及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等表现的发生率较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者低(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的超声表现,临床可以此为依据展开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方法:护理从该病诊断做出后即开始介入,护士配合医生进行卫生宣教,以治疗过程中注意与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其他原因肝硬化出现黄疸进行鉴别,同时进行生活、饮食、皮肤、运动等护理指导.结果:本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基本达到治疗护理效果,未出现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对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的认识,协助医生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徐敏莉  李红山 《海峡药学》2010,22(4):118-119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近期疗效.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护理方案。方法将1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例,予熊去氧胆酸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7侧.单纯予熊去氧胆酸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并且治疗后TBIL和ALT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仅GGT有显著下降。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异甘草酸镁的治疗方案加上良好的护理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较理想的近期教泉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4,(12):924-926
目的:对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5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总疗程为4周;对照组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疗程相同。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状况及生化指标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与病理学特征,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学指标、生化指标、临床特征、肝脏组织学变化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5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中乏力的有41例,口干19例,纳差21例,皮肤瘙痒34例,消化道出血17例,腹水23例;肝穿刺病理结果显示为胆管增生的患者有5例,小叶肉芽肿形成有8例,小叶间胆管损伤16例,小叶肝细胞坏死8例,胆色素聚集27例,单核细胞炎症32例。各项生化免疫学指标和病理分期进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Ⅰ~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中只有γ-谷氨酰转肽酶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影像学检查、肝穿刺病理学等检测结果进行,γ-谷氨酰转肽酶可以部分反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织学改变的严重程度。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应做到尽早预防和治疗,针对临床诊断结果采取治疗措施,改进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熊去氧胆酸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唯一公认药物,可以改善早期患者的长期预后;对于熊去氧胆酸疗效不佳者迫切需要其他有效治疗药物治疗,但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或其他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终末期患者适合肝移植治疗。本文就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整理我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检查结果对临床诊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并另选取86例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通过超声检查的检查结果,分析两种疾病的超声结果差异,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结果研究组检验准确率为93.02%,患者中误诊3例,漏诊3例,对照组检验准确率为91.86%,患者中误诊2例,漏诊4例,两组患者均未见相互误诊情况发生,两组患者的检验准确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诊断时可以通过超声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并有效区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性肝硬化价值,总结诊断经验。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医院肝胆科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n=46)与病毒性肝炎性肝硬化(n=105)例入组,对比超声特征指标。结果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脏左叶增大、肝脏形态缩小、实质回声颗粒样增粗、增生结节、胆管壁短线样增强、脾脏增大、胆囊壁增厚、腹腔淋巴结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照OR比从高到低前5位分别为胆囊壁增厚、实质回声颗粒样增粗、胆管壁短线样增强、腹腔淋巴结、肝脏左叶增大。原发性胆汁肝硬化门静脉主干内径及其平均流速、血流量低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鉴别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灵敏度91.3%(42/46)、特异度81.9%(86/105)、阳性预测值68.9%(42/61)、阴性预测值95.6%(86/90)、符合率84.8%(128/151)。结论超声鉴别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性肝硬化效用尚可,诊断主要依赖于二维超声特征、血流动力学特征,需要特别关注胆囊壁增厚、实质回声颗粒样增粗、胆管壁短线样增强、腹腔淋巴结、肝脏左叶增大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自2009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94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的变化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磷酰胺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方法。方法总结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结果 PBC主要好发中老年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ALP、GGT增高为主,存在自身抗体。结论 PBC一般确诊时都是晚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18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30例,将这3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命名为合并组,将其他的150例单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命名为单纯组,回顾总结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病程以及年龄性别等因素,分析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结果两组在性别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多集中在老年人。在乏力和下肢水肿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纳差、腹胀、肝掌和黄疸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水、消化道出血上、胸水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上的特征为:老年人的发病率高,乏力,下肢水肿的症状明显,容易并发腹水和胸水。在临床上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疗程4~6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及临床疗效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在统计学原理指导下选取某段时间内收治的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84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并在随机数表法原理的指导下将其分为基础性资料并无显著差异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予以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4%,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过程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异甘草酸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胆通络解毒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利胆通络解毒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通络解毒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参照组3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30例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疾病好转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疾病好转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疾病好转率、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实施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应用普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4月~2010年9月收治的7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同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85.0%,对照组38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6.3%。结论采用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疾病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