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SARS早期预警症状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湖南省“发热病例”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全省发热病人尤其是发热呼吸道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SARS早期症状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设计统一的调查表格,收集湖南省二级以上医院1~6月就诊发热病人的基本信息,用Excel录入和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次监测共报告发热病人113823例,其中发热呼吸道病人76937例,占发热病人总数的67.59%;发热肺炎病人9990例,占发热病人总数的8.78%,报告SARS预警病例4例,无SARS疑似和确诊病例报告。结论 选择在医院对发热病人进行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SARS病人(疑似病人)、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方面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贤相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15(5):357-359,384
本世纪以来,美国炭疽生物恐怖事件、中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出现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致力于提高对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能力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O)修订了《国际卫生条例》,建立了全球传染病突发预警和应对网络(the G lobaloutbreak A lert and Response Network,GOARN)[1]。中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都把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症状监测在湖北地区传染病预警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湖北省2个县的209个监测机构实施情况和287名数据上报人员的问卷调查,对症状监测系统实施以及探测暴发性疫情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基于多数据源的症状监测系统 ISS 成功建立,所有监测点都有相应的硬件设施支持该系统的运行;且近90%的数据上报人员具有相应的能力和意愿利用此系统完成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数据上报的总体质量较好,并在系统运行期间成功预警3起暴发性疫情。结论症状监测能顺利开展,并可应用于传染病预警。 相似文献
5.
症状监测也称为症候群(综合征)监测,是指通过连续、系统地收集和分析特定疾病临床症候群发生频率的数据,及时发现疾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常聚集,以便对疾病暴发进行早期探查、预警及快速反应。它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监测和分析无锡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预警数据及流感样病例2个发热呼吸道症状监测系统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建立无锡市发热呼吸道监测预警限值,评价监测系统在流感暴发流行中的早期预警效果.方法 对2005-2010年无锡市SARS预警数据及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WMA)法建立预警上限值,分析其对流感暴发流行早期预警的效果.结果 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和SARS预警监测数据即急性(发热)呼吸道疾病(ARI)显示2个监测数据均有3个明显的高峰,分别是2006年第11 ~ 14周、2009年第33 ~ 36周和2009年第46~48周,两条移动平均线趋势基本一致;病原学监测显示每年的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高峰与ILI和ARI高峰期相吻合,2006年主要是B型的暴发流行和A(H1N1)亚型的散发为主,而2009年8、9月份出现4种毒株共同检出的现象,但逐渐被新出现的甲型H1N1毒株代替.EWMA预警结果显示,ARI和ILI 2种监测数据在2005年第47周、2006年第11 ~13周、2009年第11周、33 ~34周、36周、46周均出现预警,这与无锡市2005-2010年期间流感暴发疫情监测情况一致.结论2个监测系统同时出现的预警信号和实际流感暴发疫情基本吻合,利用EWMA法对多种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分析比对单种监测数据进行预警更加科学和可靠,在流行时间上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7.
SARS早期预警监测试点项目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医院开展SARS早期预警监测试点项目中的门诊病人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于2003年12月10日-2004年1月10日,对该医院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及发热门诊病人进行监测,按卫生部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监测病例定义和预警指标进行诊断。结果 共监测就诊病人23045人次,发现发热呼吸道病例101例,占监测总数的0.44%;发热肺炎病例19例,占监测总数的0.08%;未发现SARS预警病例。结论 完善的监测系统,可及时发现发热呼吸道病人及发热肺炎病人,确认或排除SARS疫情,及时有效的采取公共卫生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累积和(CUSUM)模型在细菌性痢疾早期预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数据来源于2007年北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细菌性痢疾报告数据和北京市2007年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处理记录。预警运算使用美国CDC早期异常报告系统软件。结果 330个街道或乡镇共发出预警信息数为3743条,平均每个街道或乡镇发出11.3条预警信息,其中最少的为0条,最多的为25条,中位数为12,四分位间距为7。及时预警了2007年疫情记录中的两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结论累积和模型运算过程简单,预警频次和因预警产生的审核、流调工作量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以应用在日常细菌性痢疾监测和防控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探讨异常模式探测方法--WSARE(What's Strange About Recent Events)在传染病暴发早期预警中的应用价值,拓展传染病病例监测数据的多维聚集性探测统计方法.分别采用基于历史数据和贝叶斯网络为基线的WSARE算法,对2007年深圳市宝安区麻疹发病模拟实时监测预警.结果 表明WSARE算法能够早期探测到麻疹在特定人群的异常增高,在传染病暴发早期预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已有的非典预警及流感样病例两个症状监测系统,建立无锡市流感监测预警基线值,评价其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中的早期预警效果。方法对2007~2009年无锡市非典预警数据及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2009年的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两个系统和不同方法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早期预警的效果。结果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ILI%)自出现首例输入性病例前1个月就出现上升趋势;非典预警监测系统中发热呼吸道病例门诊就诊率高于2007、2008年同期水平(P﹤0.001),在出现本地病例前1周就出现上升趋势。控制图法显示,2009年流感疫情与2009年甲型H1N1流感不同阶段流行趋势基本一致。结论两个监测系统2009年预警信号和实际甲型H1N1流感疫情基本吻合;移动平均回归法预警甲型H1N1流感暴发较控制图法在流行时间上更为精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及时发现、有效处置疾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法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数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多学科知识,结合现场流行病学等工作实际,建立学生信息资源的综合管理数据模型,各学校通过B/S平台输入指定网址,即可实现学生信息录入、疫情预警、数据统计、分析功能。结果利用该系统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接种现状;可以判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的级别;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学校疾病发生、流行情况;初步判定某种疾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大小。结论开发学校疾病症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及时、有效、准确掌握学校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现状,达到早期预警、有效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增多,提高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预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疾病监测系统在症状报告和疾病的最后诊断之间通常存在一段时间的滞后期,为提高疾病或疫情的早期预警能力,症状监测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得以广泛应用。作为症状监测的一种,药品销售监测已开始在国外应用。虽然药品销售监测还存在某些问题,但国外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对药品销售量进行监测可能会比传统的监测系统较早发现疾病的存在。目前,国内借助药品销售监测来预警疾病的应用较少,而且未能将药品销售监测与其他症状监测较好地结合,有关数据种类与来源、分析方法、信息反馈和评估体系等内容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在农村地区应用药物销售量监测系统进行传染病早期预警的可行性。方法 于2012年4月1日起在湖北省农村地区23家药店进行药物销售量监测,监测复方感冒药、抗生素、止咳药、退烧药、止泻药5类共98种药物,计算缺报率、零报率、实报率、及时上报率等指标评价数据上报的质量。结果 23家药店共报告药物销售量288 835个包装单位,报告药物主要以复方感冒药、止咳药和抗生素为主;药店总缺报率为1.48%,总零报率为2.12%,总实报率为96.40%,总及时上报率为86.42%。结论 药物销售量监测系统上报数据的质量良好,在农村开展药物销售量监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17.
广东省流感监测数据早期预警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已有的流感监测数据建立广东省流感监测预警体系,进行早期预警监测。方法采用2004~2006年14所哨点医院门诊每周就诊的流感样病例(ILI)占门诊病例总数百分比数据,使用控制图法、历史限法和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对2007年的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早期预警的效果。结果控制图法显示,2007年流感疫情从第14周起进入流行季节,一直持续到第34周后流行结束;历史限法显示,2007年流感疫情较平稳,没有高于近年历史同期水平;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显示,2007年流感活动在第24周有明显的增加。结论2007年预警信号和实际流感疫情基本吻合,综合利用3种方法进行流感疫情早期预警,结果比较科学和可靠。 相似文献
18.
症状监测及分析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新发传染性疾病(SARS、禽流感等)的出现和已有传染病(流感、肺结核、脑膜炎、隐孢子虫病等)的卷土重来,以诊断为基础的传统疾病监测系统已不能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要求。症状监测(syndromic surveillance)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缺陷。症状监测是以早期察觉和调查疾病发生为主的一种对可能突发事件的察觉、评估、报告机制,是近年来为应对生物及化学恐怖袭击或其他严重公共卫生事件危害而发展起来的研究热点。本就症状监测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方法和分析预警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基于医疗机构的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机制,实现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目标症状的实时监测、快速预警、迅速鉴别以及闭环管理。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确认目标疾病和症状,采用统计学方法建立基于时间序列数学模型的症状预测预警模型,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症状监测预警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结果以突发呼吸道传染病为目标,通过科学选取目标疾病和症状,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各院区2013—2019年的门急诊患者就诊信息为数据来源,构建了基于医疗机构的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模型和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可实现目标症状的实时监测预警、可视化展示和患者核心数据快速获取和异常数据的及时甄别。结论华山医院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系统及闭环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为未来症状监测系统在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方面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包括新发传染病在内的各种类型传染性疾病对全球人类健康威胁不断增大,症状监测在包括传染病控制和防范生物恐怖袭击在内的公共卫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概述了目前常用的监测系统其数据源及相关指标。由于监测技术手段的发展和统计处理方法进步,症状监测必将在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