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金庆英  魏淑奇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2960-2962
目的:考察孕妇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心理健康与分娩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并找出分娩自我效能感的预测因子。方法:选用孕妇人口统计学特征问卷、SCL-90、分娩自我效能感问卷,对119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孕妇对分娩应对策略技术的了解、孕期的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收入与分娩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健康状态与分娩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②恐怖及对分娩应对策略技术的了解程度可以作为孕妇分娩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预测因子,二者联合预测孕妇分娩自我效能感的变异量为16.2%。结论:增加孕妇对分娩策略技术的了解程度,并改善其恐怖心理,将有助于提高孕妇的分娩自我效能感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某部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针对性开展新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首批秋季入伍新兵分3个不同训练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1)与新兵常模和军人常模比较:1入伍7天: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新兵和军人常模,但躯体化、焦虑2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新兵和军人常模。2入伍1个月:除躯体化1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外,其余8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新兵和军人常模。3入伍3个月:9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新兵和军人常模。(2)女兵心理状况明显好于男兵,学历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较小,只有个别因子得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性。(3)变化规律:1在整体上,新兵9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降低。2在性别上,男兵9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降低,女兵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得分显著减少。3在学历上,高中/中专和大学学历新兵9个因子得分均显著减少,而初中学历新兵在人际关系、恐怖、偏执、精神病性4个因子得分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新兵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女兵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男兵,学历在入伍初期和中期对新兵的适应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胡丽  赵玉芳  苏亮夫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449-1451,1454
目的考察震后1年内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时序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汶川地震灾区两所中学430名学生,在5.12地震之后第3个月、第5个月、第9个月以及第13个月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震区中学生心理健康在第5个月后总体状况呈好转趋势;震后1年内的不同时段,中学生在强迫、抑郁、焦虑几个因子上得分高于常模;恐怖因子得分一直显著高于常模;震后各个时段至少1个因子高于3分的人数保持在10%以上。结论震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呈好转趋势,但恐怖因子得分一直高于常模。  相似文献   

4.
临产孕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山东省泰安市某院82名临产孕妇进行了SCL-90测试,并将结果与SCL-90中国女性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临产孕妇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的均分显著高于中国女性常模。结论临产孕妇存在明显的负性不良情绪,应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方法 对江苏省江阴和张家港市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企业和集贸市场等地抽取的1 097名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097名流动人口的心理异常发生率为18.O%;流动人口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3省区正常人群(P<0.01);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3省区正常人群(P<0.01);典型外向和典型内向组流动人口躯体化因子得分均低于3省区常模(P<0.05);典型外向组流动人口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3省区常模(P<0.05);典型内向组流动人口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高于3省区常模(P<0.05);典型高神经质和典型高精神质流动人口9因子得分均高于3省区常模(P<0.01);典型低神经质组除恐怖因子外,其他8因子得分均低于3省区常模(P<0.01);典型低精神质组流动人口躯体化和偏执因子得分均低于3省区常模(P<0.05);流动人口心理正常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心理异常者(P<0.01);高社会支持组流动人口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3省区常模(P<0.01),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3省区常模(P<0.05);低社会支持组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8因子得分均高于3省区常模(P<0.01).结论 流动人口的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能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李炳南 《中国校医》2009,23(4):438-439
目的了解师专类学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师专1183名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师专新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与精神病性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比男生存在更多的恐怖、焦虑与抑郁倾向。结论师专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女生的关心、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7.
师范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田澜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644-645
目的探析师范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和提高师范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102名师范大学新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结果新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焦虑和精神病性症状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但躯体化、抑郁、敌对和偏执症状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男生在躯体化、强迫、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5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恐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理科新生在SCL-90所有因子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文科新生.结论师范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师范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和专业类型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学院高护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护女大学生441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测试,对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处理。结果:测试中至少有1项SCL-90的因子分≥3分的学生占2.95%~7.26%,护理系女大学生躯体化、焦虑和敌对3个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偏执和抑郁2个因子得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迫、人际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得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似。结论:医学院高护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且有年级差异,应加强对高护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赣南地区乡镇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军  沈英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64-265
目的了解赣南地区乡镇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促进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法选取赣南地区3个县市300名留守学生,采用SCL-9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留守学生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中学生常模,留守女学生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高于留守男学生。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中学生常模。结论影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较多。社会、家庭和学校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使留守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姚梅玲  李正华  梁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500-1502
目的:了解河南省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措施。方法: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方式应对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某地区1所务工子弟学校和1所公立学校共550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务工子女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当地居民子女,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性、自我效能感、消极应对等因子得分与当地居民子女因子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务工子弟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公立学校中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三项因子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子女,务工子弟学校可能更有利于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吴辉    丁宇    周据津  吴卫东   《现代预防医学》2016,(1):57-59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育龄期产妇的心理焦虑状况,为提出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项目调查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由产后1周的妇女自行填写,共调查117人。结果 河南省产妇产后焦虑患病率为43.6%,高于国内一般水平;焦虑患病率与产妇年龄(χ2=6.17,P=0.043)、文化程度(χ2=13.85,P=0.002)和生产次数(χ2=10.6,P=0.005)有关,与经济收入(χ2=0.40,P=0.820)、生产方式(χ2=0.62,P=0.430)和月经是否规律(χ2=2.67,P=0.100)无关。结论 河南省产妇产后焦虑率高于国内一般水平,有关卫生部门应加强对与孕产妇的健康管理;孕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和生产次数对产后焦虑有一定影响,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得对产妇开展孕期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和和产后的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由于特殊的生理心理状态,妊娠分娩可能导致女性心理压力增高,从而影响妊娠结局并导致产后抑郁发病率上升。而针对孕妇心理健康的课程及相关研究较少,孕妇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公众问题。正念疗法是一种基于正念的心理干预方法,其核心在于觉察而不评价,为目前心理治疗领域的主流疗法,能有效缓解压力、减轻焦虑与抑郁,促进身心健康。在慢性疾病患者的精神障碍治疗方面,正念疗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明确的效果。在孕妇的心理干预方面,正念疗法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目前,针对孕妇的正念减压干预方法包括正念分娩和育儿及以正念为基础的分娩教育,能够减轻孕妇自感压力、增强分娩效能,从而有效改善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异常情绪与围生期结局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异常情绪与围生期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妊娠24~28周开始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孕妇215例进行对照研究。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孕妇的情绪状态。据HAMA评定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焦虑组(观察组37例)及非焦虑组(对照组178例),以探讨不良情绪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结果:①具有焦虑症状孕妇37例(17.21%),无焦虑症状者178例(82.79%),观察组孕妇HAMA及HAMD总分、GST(50g糖筛查)值显著升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亦显著增多,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呈正相关(P<0.05);②两组分娩方式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剖宫产者率显著增多,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呈正相关(P<0.05);③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降低,并发症显著增多,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焦虑、抑郁等异常情绪与围生期结局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不孕症妇女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不孕症妇女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为其提供更为有益的治疗措施。方法: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S)对213例不孕症妇女问卷调查,并选择健康育龄妇女180例作为对照,探讨焦虑/抑郁评分与不孕病程、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及患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不孕症妇女焦虑评分为6.02±3.47,抑郁评分为5.27±3.3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不孕病程延长,焦虑/抑郁评分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与教育程度呈负相关,与患者年龄和经济状况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抑郁与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呈负相关,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不孕症妇女焦虑/抑郁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该人群需心理帮助或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胎高龄孕妇心理状态评分与其内心期望分娩方式的关系,分析内心期望分娩方式与实际分娩方式之间的异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产检的312例二胎高龄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与内心期望的分娩方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观察不同孕期孕妇心理状态、其内心期望的分娩方式以及分娩结局。结果孕晚期阶段,期望进行阴道生产的孕妇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期望进行剖宫产的孕妇(P<0.05),心理状态不佳孕妇中期望进行剖宫产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心理状态良好者期望进行剖宫产的比例(P<0.05)。孕晚期期望分娩方式与最终分娩方式不一致的产妇产后抑郁与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致组产妇,且新生儿Apgar评分也低于一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胎高龄孕妇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孕妇内心的期望分娩方式,当实际分娩方式与预期分娩方式不一致时,会进一步增加孕产妇的负性情绪程度,从而影响妊娠结局,临床需引起重视,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孕妇的心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进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107例接受本院孕产期健康教育的孕妇填写基本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与国内常模得分进行比较。结果:107例孕妇在抑郁、焦虑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1);家人关心程度、孕妇是否善于与人交往等与焦虑抑郁有关。结论:孕产期健康教育需要关注其家庭成员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晚期妊娠孕妇心理状况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孕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方式选择的关系,为做好产前心理支持和接产提供准备。方法:采用W illiam WK Zung自评量表(SAS)及自制的与分娩方式相关因素问卷,对150例无剖宫产指征及有妊娠合并症的晚期妊娠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将SAS评分结果与常模比较,以高于常模者(存在焦虑)的28例为观察组,低于常模者(无焦虑)的12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分娩方式。结果:焦虑发生率为18.70%,焦虑评分44.25±1.17,与对照组焦虑评分39.22±1.6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道自然分娩及剖宫产观察组分别为12例和16例,对照组分别为91例和31例,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晚期妊娠孕妇存在心理焦虑状态,而焦虑状态可增加剖宫产率。因此,对晚期妊娠孕妇提供心理支持,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工作,缓解焦虑情绪,使其处于正常的心理状态,促进阴道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妇心理状况及其与个性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的医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13例孕中期孕妇的心理状况、个性与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孕妇SAS及SDS总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7.057,P=0.000;t=2.381,P=0.019),孕妇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0.4%和27.8%。SAS和SDS总分均与EPQ的精神质(P)和神经质(N)维度呈显著正相关(χ2=0.307,P=0.001;χ2=0.496,P=0.000;χ2=0.416,P=0.000;χ2=0.321,P=0.001),与积极应付方式呈显著负相关(χ2=-0.208,P=0.030;χ2=-0.264,P=0.007)。结论:孕中期孕妇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精神质、神经质的个性特点及应对方式的缺陷与孕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在综合分析心理状态及其产生的中介机制的基础上,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孕妇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高龄孕妇的抑郁心理状态,为孕期保健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8年12月诊治的高龄孕妇98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的98例正常适龄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于入诊后分别采用发放问卷调查表和SCL-90测定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高龄孕妇的焦虑评分值和抑郁评分值均明显增高,分别为10.57和8.24,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高龄孕妇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4个分量均明显增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妇较正常适龄孕妇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的分量增高,应针对其实际情况积极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有效改善高龄孕妇的抑郁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产妇心理、社会状况对新生儿血压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2010年7~12月在安庆某三甲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单胎孕产妇和新生儿,由专人调查产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相关信息,并由孕产妇自行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测量血压。结果:新生儿收缩压与母亲收缩压之间、新生儿舒张压与母亲舒张压之间均无统计学关联。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抑郁因子对新生儿的收缩压有影响;母亲的人际因子、抑郁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等对新生儿的舒张压有影响(均P<0.05)。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抑郁因子是新生儿收缩压的危险因素(OR=4.884,95%CI=1.632~14.629),恐怖因子是新生儿舒张压的危险因素(OR=3.127,95%CI=1.070~9.143)。结论:孕产妇的抑郁、恐怖等心理状况可以影响新生儿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