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6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哮喘患儿的血清总IgE,并对各数据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28例,阳性率为41.79%;对照组患儿中有6例血清MP-IgM阳性,阳性率为12.24%,两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P<0.01);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的EO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5,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存在相关性,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应当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玉峰 《职业与健康》2009,25(14):1560-156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山东铝业公司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06例为观察组,106例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应用胶体金法测定2组患儿MP-IgM。观察组MP-IgM阳性者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46例,阳性率为43.4%;对照组MP-IgM阳性16例,阳性率为15.1%。MP-IgM阳性阿奇霉素治疗组30例,有效率86.7%;常规治疗组16例,有效率4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P感染与小儿哮喘关系密切,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哮喘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2012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52例,将这152例患儿选为观察组,另选同一时期该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选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MP-Ab阳性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MP-Ab阳性率,同时对检测为MP-Ab阳性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①对观察组和对照组MP-Ab阳性率的比较,观察组(44.7%)明显高于对照组(7.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常规组和治疗组治疗效果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5.3%)明显高于对照组(44.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且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确有疗效。  相似文献   

4.
马建良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733-5734
目的:研究探讨肺炎支原体(Mp)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2009年小儿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患儿150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80例非Mp感染诱发的哮喘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喘息特点、病程及药物治疗的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肺炎支原体诱发哮喘与支原体感染次数有关;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年龄多在1~6岁,平均3.8岁;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喘息反复史、发热、咳喘时间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病程等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呼吸系统受累支原体感染诱发以肺炎为主,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应用平喘药物联合阿奇霉素效果良好。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哮喘要平喘药及早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324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哮喘组)与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在入院后7d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结果 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比较,哮喘组阳性率为37.65%,对照组阳性率为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6岁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为46.67%,3~6岁患儿阳性率为27.12%,<3岁患儿阳性率为23.08%,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486.29±242.18)×109,免疫球蛋白E为(650.96±257.84)U/ml,阴性患儿分别(368.52±129.76)×109、(417.42±274.46) 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在哮喘发作时常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MP感染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应用定量ELISA法检测6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观察组)发作时及其后7 d的双份血清MP抗体,包括IgG、IgM抗体,并以6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有22例检测到MP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5.5%,对照组有6例检测到MP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0.0%,两组M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要高度警惕MP感染,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MP感染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应用定量ELISA法检测6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观察组)发作时及其后7d的双份血清MP抗体,包括IgG、IgM抗体,并以6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有22例检测到MP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5.5%,对照组有6例检测到MP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0.0%,两组M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要高度警惕MP感染,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8.
孙伟红 《现代保健》2009,(31):42-42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以及冶疗策略。方法儿童哮喘专科门诊及住院哮喘发作期患儿120例(哮喘组)及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对照组),采用甘MP被动冷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结果哮喘组MP—Ab阳性62例,阳性率51.67%;对照组阳性29例.阳性率24.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P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MP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高反应性是最根本的机制。对喘发作期的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应常规MP—AD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到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小儿支气管哮喘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EOS)检测,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以及阴性率,研究组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阴性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PCT、hs-CRP、WBC、EOS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5,(6):14-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相关性,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5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就诊的单纯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13(IL-13)、免疫球蛋白Ig E以及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 M)的检测。对比两组患儿的MP-Ig M检测阳性率。根据观察组MP-Ig M检测结果分为MP-Ig M阳性组和MP-Ig M阴性组,对比MP-Ig M阳性组、MP-Ig M阴性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13以及Ig E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MP-Ig M检测的阳性率为75.93%,对照组MP-Ig M检测的阳性率为27.7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P-Ig M阳性组、MP-Ig M阴性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13水平和Ig 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MP-Ig M阳性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为(538.18±41.63)×106/L,IL-13水平为(253.27±40.36)ng/L,Ig E水平为(327.13±56.91)k U/L,均显著高于MPIg M阴性(均p<0.05)。结论哮喘的发病与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有关,临床应加强哮喘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检测,并加强肺炎支原体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白介素-8 (IL-8)与支气管哮喘关系.方法 采用外周血、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白介素-8(IL-8),同时以30例正常健康儿童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者外周血EOS计数与血清IL-8水平呈正相关(r=0.70,P<0.01).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8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MP)与非感染者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IgE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渭南市妇幼保健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哮喘患儿163例,依据被动凝集法测定确诊为MP感染的76例患儿为研究组,其余87例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时期健康儿童80例为正常组。对比3组患儿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IgE水平测定结果。结果研究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为(608.13±26.95)×10~6/L,高于对照组的(461.18±19.57)×10~6/L和正常组的(127.51±52.37)×10~6/L,且对照组外周血嗜细胞计数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IgE水平为(641.04±98.76)IU/ml,高于对照组的(321.11±79.32)IU/ml和正常组的(61.73±23.12)IU/ml,且对照组IgE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感染MP的患儿机体内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以及IgE水平相对于未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儿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其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2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38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根据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观察组为3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肺炎支原体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复发率,显著高于未感染肺炎支原体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并且是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78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观察组)及50例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IL-2R及IL-4表达,比较两组sIL-2R及IL-4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及白介素-4(IL-4)水平分别为(483.5±42.6)ng/L和(32.5±2.9)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7.7±19.3)ng/L和(8.6±0.4)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是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从而对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潍坊医学院诊治的哮喘患儿临床资料,其中在急性期治疗1周后行肺功能检查的患儿共576例,分为阳性组(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144例,阴性组(哮喘不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432例,对两组患儿肺通气功能检查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阴性组与阳性组组间对比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对比,用力肺活量(F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两项指标,阴性组与阳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FEV1、PEF和MMEF 25-75、PEF25、PEF50各值均低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MMEF 25-75下降为主。2)阳性组组内对比根据支原体抗体滴度,将阳性组患儿再次分为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将两组肺通气功能检查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肺炎支原体可降低哮喘患儿肺功能,且以加重小气道阻塞性病变为主,因此日后对合并支原体感染的哮喘患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患儿哮喘发作的关系及临床治疗效果,为治疗此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7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就诊的7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其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将支气管哮喘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分为A、B组,比较两组不同治疗的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44.74%;上呼吸道感染组患儿感染阳性率为10.67%;经统计分析,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阳性患儿常规治疗组(A组)总有效率为41.18%;加用阿奇霉素组(B组)总有效率为88.24%;经统计分析,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诱发儿童哮喘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规行MP-IgM检测可明确患儿MP感染状况,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MP感染哮喘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郎会利  宋庆红  李风 《现代保健》2011,(14):183-184
目的通过对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同时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检测IgE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并对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随诊,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及其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53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IgE测定及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并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喘息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5例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随访中29.41%(25例)均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过敏史与患病密切相关。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也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老年人群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以阵发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除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严重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外,随着病情迁延,患者常伴发肺外多系统损伤,如脑膜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1]。大量研究显示,约有42%的喘息发作和哮喘与MP有关,其中,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病情变化及预后、复发均受MP感染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变化及血清总IgE水平,以阐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病人采用回顾性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0例(包括肺炎及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儿30例;正常对照组25例.抗凝静脉血、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ELISA方法检测血清总IgE.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低于支气管哮喘组(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增高,在持续性咳嗽和支气管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NO)浓度以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轻-中度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和健康志愿者2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诱导痰EOS计数、FEV1及呼出气NO浓度。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诱导痰EOS计数、呼出气NO浓度、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9、12个月后,观察组的诱导痰EOS计数、呼出气NO浓度与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的EOS计数与呼出气NO浓度呈正相关,FEV1与呼出气NO浓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诱导痰EOS计数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监测可评价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水平,反映肺功能改善情况,为疗效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