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配戴踝足矫形器(AFO)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CP)患儿肌张力康复的效果,为CP患儿康复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CP患儿6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戴AFO。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肌张力评分和步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794,P<0.001);内收肌评分、腓肠肌评分及腘绳肌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916、5.694、8.786,P<0.001);步幅、步速、步长高于对照组,而步频低于对照组(t=2.235、2.247、5.271、7.454,P<0.05)。结论 CP患儿配戴AFO可改善患儿粗大运动能力,降低患儿肌张力,提高患儿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教育指导与家庭康复相结合对脑瘫(cerebral palsy,CP)儿童康复的影响,为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门诊儿童康复科康复治疗的CP儿童120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制定家庭教育康复模式。分别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表(TCSQ)》和《GMFM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通过教育指导与家庭康复相结合,比较两组家属的情绪应对、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教育前两组家属TCSQ的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教育后两组家属TCSQ的PC评分和NC评分比较、家庭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CP儿童第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测评得差异不明显;观察组在第2个、第3个疗程结束后测评分别得分比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均0.05);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显效率占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显效率仅占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健康指导与家庭康复相结合模式,可提高康复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康复效果,改善CP儿童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免疫球蛋白(IVIG)对小儿脑性瘫痪(CP)的治疗效果.方法 22例患儿均予综合康复治疗(康复组),治疗组56例,其中29例免疫正常患儿给予NGF治疗(NGF组),27例免疫异常患儿给予NGF并联合注射IVIG(NGF+IVIG组),两组同样予综合康复治疗,均为 2~3个疗程,比较各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5.7%,NGF组、NGF+IVIG组有效率分别为82.8 %和88.9 %,康复组有效率为54.5 %,NGF组、NGF+IVIG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GF治疗脑性瘫痪有明显疗效,且治疗应用简单,毒副作用少;对于脑部髓鞘化不良脑瘫患儿可考虑联合IVIG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对加快小儿肺炎康复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3月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小儿肺炎治疗的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病历排序后单双号随机抽取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康复进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气促、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进程改善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康复工作中引入舒适护理,干预效果更为明显,且能有效帮助患儿止泻、退热,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快速康复,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术后应用个性化康复辅导模式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8年1—12月收治的15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患儿术后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患儿术后给予个性化康复辅导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分别对两组患儿的术后康复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下床活动、肠道排气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切口感染、呕吐、腹胀与尿潴留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采用个性化康复辅导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明显改善患儿的术后康复情况,明显抑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其对氧化应激和氧磷酶(PON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腹部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PON1及氧化应激水平指标丙二醛(MDA)。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MD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PON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腹部按摩能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疗效确切,并有效提高了血清PON1水平,降低了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与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4例HIE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GM1进行治疗。检测所有患儿自出生后第1、3、7、10、14天的血清BDNF和NSE的水平。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血清BDNF均逐渐升高,在出生后第10天开始下降,且观察组患儿出生后血清BDNF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01);两组患儿中病情分度越重,血清NSE水平越高,且观察组患儿出生后血清NSE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5),而出生后第10天开始两组患儿的血清NSE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M1能有效改善HIE患儿的血清BDNF和NSE,减轻脑损伤,促进脑发育和改善预后,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营养治疗在小儿慢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治疗应用于小儿慢性腹泻中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脑瘫患儿康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并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及中草药熏蒸治疗。观察并记录所有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使用粗大运功功能量表( Gross 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评价患儿运动功能情况,改良Ashworth量表(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价肌肉痉挛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患儿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肌肉痉挛缓解水平明显好于治疗前。观察组患儿治疗后GMFM-88评分远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MAS评分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联合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5例中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干预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早期干预组和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视、触、听觉刺激、运动刺激以及前庭功能训练至6个月,联合治疗组除上述治疗,给予GM1。所有病例均于3、6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随访和检测。结果日龄15、30 d时早期干预组与联合治疗组的NBNA评分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儿的3、6月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最高,早期干预组次之,对照组最低(P<0.05)。结论早期干预有助于HIE患儿智能发育,改善HIE预后。在早期干预基础上联合GM1治疗对改善患儿预后有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牵伸方式对痉挛型脑瘫患儿(CP)肌张力影响及患儿耐受程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20年5月在成都市妇妇儿童医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5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渐进式牵伸法组(观察组)27例和静态式牵伸法组(对照组)26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30min/次,1次/d,5次/周,训练12周;训练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观察患儿股内收肌、腘绳肌、踝跖屈肌肌张力变化情况,采用关节活动度(ROM)观察患儿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变化情况,采用改良CHEOPS疼痛评分法观察患儿耐受程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肌张力(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t=2.121、4.947、2.476,观察组:t=3.422、5.322、2.933)、关节活动度测量较治疗前改善(对照组:t=2.061、2.017、2.053,观察组:t=4.357、3.936、3.349)、改良CHEOP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升高(t=39.817、16.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儿股内收肌、腘绳肌、踝跖屈肌肌张力降低更明显(t=2.230、2.133、2.173, P<0.05);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关节活动度观察组改善更显著(t=2.059、2.119、2.105, P<0.05),而对照组在牵伸治疗时改良CHEOPS疼痛评分升高情况更明显(t=13.157,P<0.001)。结论 渐进式牵伸治疗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更明显,且患儿耐受度高更易接受,适宜在脑瘫儿童康复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推拿结合Vojta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 【方法】 将8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推拿、针灸、等传统医学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观察组46例在综合康复基础上加用现康复Vojta神经发育疗法进行治疗3个月。再运用Vojta姿势反射7项姿势检查对治疗前后进行测评。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达95.7%,而对照组有效率为7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推拿结合Vojta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脑瘫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药浴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于粤北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确诊的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疗法,涉及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观察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并结合中药药浴疗法,分别评估两组的肌张力及大运动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肌张力低于对照组,大运动功能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可获得显著的效果,可改善肌张力,促进大运动功能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在口腔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使用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5例伴有流涎的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仅接受口腔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低频电刺激和针刺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儿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评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TD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U=2.97,P=0.03),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和63.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P=0.04)。结论 在口腔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疗法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流涎症状,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理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1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及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理疗。干预前后采集日间、夜间症状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支气管哮喘生命质量调査问卷(bronchial 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LQ)数据和肺功能指标: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结果 干预后两组夜间症状积分和日间症状积分均低于干预前,组内比较干预后ACT积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干预后观察组AQLQ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组内比较各指标干预前后,除对照组的环境刺激得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6,P=0.233),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干预后,组间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0,P=0.017);组内比较:FEV1/FVC指标,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8,P=0.040)。结论 综合康复理疗有助于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疗效,为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A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Lokomat Pro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观察组B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观察组C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家庭姿势管理,4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GMFM-88)D和E能区总分、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4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3个月后4组患儿的GMFM-88 D和E能区总分、BBS、MBI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1),其中GMFM-88 D和E能区总分、BBS得分:观察组A >观察组B>观察组C>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083,13.051,P<0.001)。MBI得分: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C)>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177,P=0.001),而观察组B、观察组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7,P>0.05)。结论 在脑瘫患儿中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更为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综合疗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与综合教育康复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疗效。方法 116例2~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综合教育康复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教育康复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头针1次/d,每周休息2d。于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ocial Adaptive Capacity Scale,SM)、儿童心理发育诊断量表(0~6岁)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儿CARS评分、ABC评分均较前下降,SM评分、发育商(DQ)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治疗与综合教育康复能显著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孤独症症状,有效提高患儿的发育商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自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0例Hp相关性胃炎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标准的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随访1年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上腹部疼痛、上腹部胀气、反酸、嗳气评分均降低(t=5.67~9.3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03~8.11,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恶心呕吐、头晕、嗜睡、随访1年复发率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9、6.33、6.25、5.69,均P<0.05).结论 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小儿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随访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