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迷你双螺纹空心接骨螺钉并指术修复重建拇指多指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近似孪生型拇指多指畸形的患者从两拇指远端至两指分叉处设计人字形切口,去除两指相邻内侧半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分离附着于拇指远端的肌腱止点部分,推移开孪生指骨做相邻侧矢状截骨后,用迷你双螺纹空心接骨螺钉固定远端指骨并指重建指骨完整性,重建肌腱止点,修复拇指外观.[结果]采用该技术治疗患者均有效融合分离指骨,拇指形态、功能均得到良好的修复重建.[结论]迷你双螺纹空心接骨螺钉并指术重建拇指多指畸形是一种有效矫形拇指畸形、获得良好功能和外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2岁.出生后即见右手复拇指畸形呈龙虾钳样改变,于2009年6月10日入住我院.专科检查:右拇指呈复拇指畸形,两拇指末节和近节指骨分裂为二,与掌骨构成掌指关节,关节不能活动,分叉的拇指镜影样、等大,指间关节向相对面屈曲,两拇指的伸肌腱相对应,呈龙虾钳样改变(图1,2).诊断:先天性右复拇指Ⅳ型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Ⅱ~Ⅳ型拇指重复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6例Ⅱ~Ⅳ型拇指重复畸形的患儿,采用将二个复拇指在相对面之间做软组织、指甲的部分切除,保留一侧复拇指的指骨,形成一个两侧带有完整甲襞拇指指甲的拇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年,指甲生长正常,指甲中间无明显的劈裂及“纵脊”形成,外形与健侧拇指相近,拇指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活动与术前相同.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合并后的拇指外形明显好于单纯切除一侧复拇指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矫正拇指重复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特殊类型Ⅵ~Ⅶ型复拇指畸形的显微外科组合治疗方法。方法 2009年3月-2016年7月,采用赘生拇指指血管神经蒂的指移位矫形主干拇指10例,其中9例赘生拇指掌骨一同切除,并重建拇内收肌止点。结果 10例术后均获3~24个月随访,外形改善,骨轴线正常,矫形拇指指体接近正常指,矫形拇指对指及外展功能正常。虎口开大4~6cm,矫形拇指感觉正常。结论通过显微外科的组合方法将主干拇指和赘生拇指合二为一,恢复矫形拇指和虎口外形及功能,是矫正先天性Ⅵ~Ⅶ型复拇指畸形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复拇指畸形术后出现的继发畸形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5例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经矫形术后残留拇指偏斜,虎口狭窄,瘢痕挛缩,骨、软骨及骨骺残留,韧带及动力系统不均衡等继发性畸形的患者,进行切除异常残留骨、软骨组织,截骨矫形等重建拇指正常轴线;肌腱修复或转位等重建动力系统平衡;彻底松解挛缩的瘢痕组织、虎口开大等改善拇指的外形及功能的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本组15例均保留拇指外形,且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先天性复拇指畸形早期矫形手术后继发畸形,与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术者操作水平等因素有关,再次有效地矫形手术能纠正畸形、改善拇指功能。  相似文献   

6.
拇指钳状多指矫治1例霍世彬,霍霁拇指多指呈钳状畸形者临床鲜见,作者经治1例13岁男性患者,左拇指钳状畸形,经周密设计和截骨矫治,术后随访畸形矫正满意,对掌功能改善。现将手术方法介绍如下:在多指基部作环状切口,在骨骺线远侧截除多指,再向拇指近节指骨基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Bilhaut-Cloquet法治疗对称型末节先天性复拇指畸形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对称型末节先天性复拇指畸形28例28指,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22岁,平均5.5岁;复拇指的2指指甲宽度均小于对侧正常拇指的85%;其中轴线正常型12例、轴线偏移型16例。采用Bilhaut-Cloquet术+指间关节关节囊侧副韧带修复16例,采用Bilhaut-Cloquet术+指间关节关节囊侧副韧带修复+近节指骨颈部截骨治疗12例。手术效果参照Kawabata评分方法结合拇指外观、指甲是否有畸形,患者或家属对手指外观功能的满意度制作评价表进行测评。结果:随访6~24个月,拇指指间关节26例轴线恢复正常,2例指间关节轴线偏离;26例指间关节稳定,2例指间关节不稳定;25例末节能够伸直,3例伸直轻度受限;28例拇指対掌功能均良好,指甲大小接近正常;2例指甲继发突脊畸形,26例指甲外观满意,切口瘢痕增生不明显。优24指,良2指,可2指,优良率92.9%。结论:改良Bilhaut-Cloquet法治疗对称型末节先天性复拇指畸形,操作难度不大,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告复拇指畸形治疗中骨关节的处理疗效.方法 对52例65指复拇指畸形的患者,针对不同类型,采用截骨关节矫形、侧副韧带肌腱修复重建和指套状瓣修复存留指等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拇指关节外形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到38例47指,随访时间为5个月至9年,其中4例4指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经过2次手术后,得到良好矫正.其余43指,术后拇指外形和功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优良率为91.5%.结论 复拇指畸形治疗中,关节的处理是矫形手术的关键,如处理不当会导致术后继发性畸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述儿童先天性复拇畸形Wassel Ⅳ型的新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05年8月~2008年1月治疗的73例80拇先天性复拇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男性45例(62%),女性28例(38%);平均年龄1.83岁.对病例作Wassel分型,其中的WasselⅣ型进一步新分成4个亚型,根据不同的分型和畸形程度进行个性化治疗,包括单纯多指切除术,合并各种皮瓣、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矫形手术的多指切除术,改良的Bilhaut手术,少数大龄患儿还可行截骨矫形术.[结果]65例术后平均随访9.6个月,对治疗结果用改良的Tada评分进行评估,优61拇,良12拇,中6拇,差1拇.[结论]先天性复拇畸形的治疗,应该根据畸形的分型和严重程度采取个性化的治疗,对于畸形严重的Wassel Ⅳ-4型近节指骨重复型,在疾病的早期即行合并各种软组织矫形的多指切除术,手术效果优良,有效避免再次骨性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截骨矫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背侧入路行桡骨远端截骨、自体髂骨植骨、“T”型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手术治疗,有桡尺远端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尺侧腕伸肌移植Bowers关节成形手术治疗.[结果]随访16~36个月,平均20.6个月,X线复查示桡骨远端畸形矫形良好,根据改良的Mcbridge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后10例病人患肢腕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截骨矫形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手术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3):2198-2200
<正>拇指多指畸形是先天性手部畸形最常见的畸形之一,拇指多指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13],3节指骨复拇指为先天性Ⅶ型复拇指畸形,其外形及功能不良,2010年4月3],3节指骨复拇指为先天性Ⅶ型复拇指畸形,其外形及功能不良,2010年4月2013年7月,作者对4例3节指骨的拇指畸形并伴有赘生多指的Ⅶ型多指畸形利用显微外科的组合矫形方法进行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10个月2013年7月,作者对4例3节指骨的拇指畸形并伴有赘生多指的Ⅶ型多指畸形利用显微外科的组合矫形方法进行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10个月5岁。其中左手1例,右手3例。按Wassel分型法为Ⅶ型[4〗。畸形特点:桡侧主干拇指为3节指骨呈勾型畸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矫形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01~2006年手术矫形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21例,其中一期后路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固定术18例,如前方骨缺损较多,则采用前后方联合矫形手术,即后路截骨固定前方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2.6个月.后凸Cobb's角由术前的56.4°(47.5°~98°)矫正至术后的8.3°(-6°~17°).矫正率85.2%.21例均获骨性融合,无明显矫正丢失及骨固定失败.9例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截骨矫形固定可有效地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使用于严重后凸畸形及椎体前方骨缺损较多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指出复合拇指畸形新的分型方法,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法:幼稚型单纯切除赘指,成熟型及骨变型采取综合矫形手术,包括肌腱、关节囊松解或紧缩,骨突切除,楔形截骨等。结果:15例疗效满意,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好。结论:依据新的分型方法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对复合拇指畸形的矫形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2岁,以"左手复拇指畸形"收住入院.专科检查:左手复拇指畸形,正常位拇指发育不良,细小,末端呈残端状,无指甲生长,掌指关节伸、屈正常无指间关节活动,手指功能外展正常,对掌功能正常.此指尺侧虎口区多一指生长,外形同正常拇指,发育优于桡侧指,差于健侧拇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无伸屈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指近节指骨骨折后原位截骨矫正旋转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 用钛板螺钉对6例手指近节指骨旋转畸形愈合的患者进行原位截骨矫形后固定,手术均采用背侧入路.结果 术后随访6~22个月,伤口无感染及皮肤坏死,骨愈合时间为6~9周,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结论 近节指骨骨折处原位截骨不仅可提供更精确的矫形,恢复手指的功能,改善外观,还能解决骨折继发的肌腱粘连,最大限度地减少软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1):2011-2013
[目的]探讨利用带血管神经蒂皮瓣修复拇指多指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4年9月共收治21例先天性多拇指畸形患儿,采用带血管神经蒂皮瓣移位的手术方法矫形。[结果]所有带血管神经蒂皮瓣成活、拇指血供感觉良好,21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矫形拇指接近正常指:其大小形态、功能均恢复良好,骨的X线轴线正常,特别是移植后的皮瓣或矫形拇指感觉正常。[结论]利用带血管神经蒂皮瓣修复拇指多指畸形,是修复拇指多指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 Wassel Ⅳ型复拇术后畸形的矫正方法.[方法]自2002年2月~2008年12月,应用McBride手术原理结合综合矫治的方法,治疗Ⅳ型复拇术后遗畸形32例36指.[结果]32例36指,术后进行1~5年(平均28个月)随访,按TAM评定法优良率为100%,拇指外形及功能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以McBride手术原理为主要方法矫治该型畸形,手术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拇指先天性多指切除矫形中将废弃赘生多指携带的血管神经束移位修复畸形拇指外形的临床应用和效果.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对6例拇指Ⅵ型多指畸形的治疗中,切除纤细和畸形的主干拇指末端部分,将生长在虎口处外形较好的赘生指截除掌骨后携带血管神经束经虎口、拇指尺侧方移位到主干拇指的末节进行固定,矫正拇指末节的外形.赘生指移位后同时进行虎口成型. 结果 转移的6例拇指全部成活,4周拔除克氏针,骨断端在4~6周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1年,移植拇指外形美观,拇指指腹具有原有位置的感觉,拇指抓握、对指功能良好.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本应废弃的多指携带血管神经束进行移位修复主干拇指畸形,该手术方法简单易行,术后效果可靠满意,可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9岁,因发现双手拇指末节指骨尺偏畸形9年入院。患者出生时即发现双手拇指末节指骨尺偏,随年龄增长,畸形无明显加重,拇示指做精细活动稍有影响,为追求美观和改善拇指功能入院治疗。查体:双手拇指末节指骨尺偏畸形达60°,指间关节屈伸正常。X线片示:双手拇指指骨间见一三角形骨块(delta骨)(图1)。1治疗指根麻醉,左手取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纵切口,长约2cm,切开指间关节囊,见指骨间一独立的delta骨,其远端与末节指骨部分关节面接触,近端与近节指骨形成关节且可屈伸活动。将delta骨取出(图2),紧缩缝合桡侧关节囊及皮肤。同法处理右手,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V型复拇指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5年5月,收治12例先天性V型复拇指畸形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1~25岁,平均8岁。左手4例,右手8例。桡侧为主型2例,尺侧为主型10例。7例赘生指基底远离腕掌关节,5例赘生指基底靠近腕掌关节(略尺偏1例)。X线片示主干拇指第1掌骨与大多角骨均对合良好,伴第1掌骨侧弯畸形2例。术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作S形或Z形切口,切除赘生指,同时重建大鱼际肌止点或内收肌止点,必要时联合楔形截骨术矫形。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11例拇指外形、屈伸、对掌、外展功能均较术前改善,未出现瘢痕挛缩畸形、虎口区狭小及偏斜畸形等情况。1例虎口区略狭小,拇指外展不良,经再次"Z"字成形术后改善。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优10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1.7%。结论根据V型复拇指畸形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可较好恢复拇指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