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血脂四项的相关性,为围绝经期健康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105例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围绝经期女性105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两组研究对象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泌乳素(PRL)、睾酮(T)、孕酮(P)及雌二醇(E2)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血脂四项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LH、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PR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围绝经期女性LH、FSH水平与血清TC、TG、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血清HDL-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P、E2水平与血清TC、TG、L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血清HDL-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RL、T水平与血脂四项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及血脂四项均有明显变化,并且具有显著相关性,加强以上各项指标的检测,可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性激素水平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方法:筛选62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按STRAW分期及绝经年限长短分组,并募集16例健康育龄女性作对照。采集晨间空腹血标本,分别测定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及BDNF的水平。结果:围绝经期组及绝经后组女性血清BDNF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育龄组女性,BDNF的水平与E2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303,P=0.017)。结论:血清BDNF的水平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使用激素补充治疗(HRT)对绝经早期妇女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15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进行一般情况、围绝经期症状等调查.从中筛选研究对象共30例,按一般情况、KMI及月经情况等调查结果,组间匹配HRT组(10例),非HRT组(20例),分别测定血清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C)的水平,并进行认知功能测试评分,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HRT组血清E2水平明显高于非HRT组,FSH水平明显低于非HRT组(P<0.05);两组T、TC及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T组AVLT、VFT得分明显高于非HIT组,CFT耗时明显低于非HRT组(P<0.05),两组MMSE、DST、CFT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T可以明显提高绝经早期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FSH水平;HRT可能提高绝经早期妇女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短时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女性围绝经期性激素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以便早期作出诊断 ,并寻找围绝经期妇女身心保健的有效对策。方法 :1 68例围绝经期妇女分为月经不规则组、月经规则组和绝经组 3组 ,并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 ,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技术 (IEMA)分别测定其血清中 6项性激素 (FSH、 LH、 PRL、 P、 T、 E2 )。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围绝经期妇女各组与对照组性激素结果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各组围绝经期妇女血清 FS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 1 ) ,LH在月经不规则组与绝经组中均显著增高 (P<0 .0 1 ) ,在围绝经期各组中 FSH/ LH比值均大于 1 .0 ,E2和 P在围绝经期各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绝经组降低显著 (P<0 .0 1 ) ,各组围绝经期妇女 PRL和 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并非所有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性激素水平都低 ,因而对围绝经期妇女应测定血清中性激素水平 ,以指导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医院体检的227例围绝经期妇女分为绝经前期组143例和绝经后期组84例,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及骨代谢相关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绝经前期组受试者血清FSH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后期组,E2水平显著高于绝经后期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1,25-羟维生素D3、PTH、血钙及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期组受试者骨钙素、P1NP、β-CTx、ABAP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后期组,骨密度BMD显著高于绝经后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ra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SH与骨钙素、P1NP、β-CTx、ABAP呈显著正相关(P0.05),E2与骨钙素、P1NP、β-CTx、ABAP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机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可激活破骨信号通路,增强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骨组织的吸收,最终引起骨密度的降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4 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围绝经期女性性激素水平与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平均海拔4 500米)人民医院正常体检的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研究要求的195名受试者分为40岁~、50岁~、60岁~3个年龄组,采用希森美康XN-1000型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血常规,记录红细胞计数(RBC)、Hb及红细胞比容(Hct);使用COBAS 80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和配套试剂检测血清孕激素(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析E2、FSH水平与Hb和Hct的相关性。结果 围绝经期女性平均收缩压为(118.48±12.70)mm Hg,舒张压为(81.50±6.97) mm Hg,随着年龄的增加,血压升高,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637、15.995,均P<0.05)。围绝经期女性平均Hb为(142.74±20.29)g/L,随着年龄的增加,Hb水平升高,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H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59,P<0.05)。围绝经期女性平均Hct为(40.98±8.34)%,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H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998,P<0.05)。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R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41,P>0.05)。随着年龄增加围绝经期女性Hb>150 g/L者增加,40岁~组为5.13%,50岁~组24.71%,60岁~组56.2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28,P<0.05)。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Hct≥45%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615,P<0.05)。受试者中Hb≥190 g/L者,40岁~组1例(1.28%),50岁~组3例(3.53%);60岁~组3例(9.38%)。围绝经期女性平均E2水平为(8.76±1.33)pg/ml,平均FSH水平为(71.57±8.33)U/L,平均P水平为(1.48±0.42)nmol/L,平均LH水平为(46.59±3.02)U/L。随着年龄的增加,围绝经期女性E2水平逐渐降低,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872,P<0.05)。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FS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914,P<0.05)。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89,P<0.05)。不同年龄围绝经期女性L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62,P<0.05)。围绝经期女性E2水平与Hb浓度和Hc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50、-0.328,均P<0.05)。FSH水平与Hb浓度和Hct呈正相关关系(r=0.389、r=0.398,均P<0.05)。结论 高海拔地区围绝经期女性Hb过度增加与雌激素减少有关,低氧环境对E2水平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该阶段适当维持雌激素水平,可降低绝经后女性Hb的过度增加及其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对预防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关系。方法选取212例女性,其中围绝经期组112例,正常对照组100例,所有受试者分别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促卵泡刺激激素(FSH)、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血压测量,并计算体重指数、non-HDL-C。结果围绝经期组的TC、TG、LDL-C、non-HDL-C、FSH、L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E2低于对照组,围绝经期组的E2与TC、TG、LDL-C、non-HDL-C、FSH、LH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HDL-C随E2水平增高而增高,TC、TG、LDL-C、non-HDL-C随着E2水平下降而增高;non-HDL-C与TG、LDL-C均呈线性关系。结论围绝经期女性E2水平低于正常女性,其变化与non-HDL-C有一定相关性,nonHDL-C可以作为调脂管理新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该院门诊收治的91例围绝经期妇女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91例绝经前期妇女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妇女血压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HDL-C、L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同时检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二醇(E2)水平。结果: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APOA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和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雌激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各因素间均存在线性相关(P<0.01,P<0.05)。结论:应根据围绝经期妇女的情况适当补充雌激素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与血清电解质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20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159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绝经状态将观察组分为绝经前期、绝经过渡期早期、绝经过渡期晚期,对各组钾、钠、氯、钙进行检测,观察围绝经期综合征与血清电解质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钠、氯、钙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观察组MT晚期钠、氯、钙有差异(P0.05)。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时血清电解质水平有变化,与钠、氯、钙负相关,与钾不相关;绝经状态与钠、氯、钙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戊酸雌二醇和安宫黄体酮片与戊酸雌二醇和安宫黄体酮片(简称性激素治疗组)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方法符合围绝经期抑郁症诊断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性激素治疗组30例,2组均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各随访1次,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症程度;应用Kupperman绝经指数(KMI)评价围绝经症状,并检测FSH和E2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HAMD、KMI评分及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FSHT和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HAMD和KMI评分及疗效高于性激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效果及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均明显优于单纯性激素治疗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绝经后妇女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脂质代谢关系。方法:58例绝经后妇女CHD患者作为观察组,58例绝经后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性激素相关指标(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E/T)及脂质代谢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B)、HDL-C/LDL-C、HDL-C/TC)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E2、HDL-C、E/T、HDL-C/LDL-C、HDL-C/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C、TG、LDL-C、Apo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观察组患者E2、E/T与TC、TG、LDL-C、ApoB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绝经后妇女CHD患者血脂异常与性激素下降密切相关,且共同参与CH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对妇女围绝经与绝经期抑郁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与绝经期抑郁障碍妇女的雌激素水平以及用雌激素治疗妇女围绝经期与绝经期抑郁障碍的效果.方法 采用磁酶联免疫技术检测了30例围绝经期和绝经期抑郁障碍妇女血清雌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用雌激素(单用组)或联合应用抗抑郁药物(联合组)治疗围绝经期和绝经期抑郁障碍妇女,并用Hamiltom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用围绝经期及绝经期症状评分量表评估围绝经期和绝经期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 围绝经期与绝经期抑郁障碍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P<0.05).治疗后两组Hamiltom抑郁量表总分均明显下降(P<0.001);联合组和单用组的减分率分别为70.53%和58.2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和单用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0%,联合组高于单用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围绝经期及绝经期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01);联合组和单用组的减分率(73.99%和70.66%)、联合组和单用组的总有效率(96.67%和93.33%)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围绝经期与绝经期抑郁障碍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有关,因此采用雌激素治疗围绝经期与绝经期抑郁障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受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在原来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雌激素对提高疗效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州市黄石街社区围绝经期女性肉类食品的摄入频率与血脂的相关性,为社区医务人员制定合理的慢性病营养管理策略,实现有效绝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围绝经期女性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对象各类食物摄入频率,进行体格测量,测血清脂质水平,分析肉类食物的摄入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对象608例,平均年龄(47.40±3.27)岁;多重线性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年龄、文化程度、婚姻、体质指数(BMI)及腰围(WC)后,摄入畜肉类≥4次/周者与<4次/周相比具有较高的血清三酰甘油(TG)(β=0.39,95%CI:0.06~0.72,P=0.021);摄入鱼和其他水产品≥4次/周者与<4次/周相比具有较低血清TG(β=-0.24,95%CI:-0.47^-0.01,P=0.038)。结论畜肉类摄入频率高、鱼和其他水产品摄入频率低是社区围绝经期女性血清TG水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冠心病并发症关系。方法 测定25例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A组)、23例2型糖尿病未并发冠心病(B组)、20例绝经后正常妇女(C组)的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同时测定了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A组与B组、C组比较显示、E2、HDL-C水平显著降低。P、FSH、LH、TC、LDL-C水平显著半高,线性相关分析显示E2与FSH、LH、TC、TG、LDL-C呈显著负相关,而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性激素失调及脂代谢异常,可能为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并发症冠心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血脂异常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018年在本院就诊或健康体检围绝经期女性3961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血脂异常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围绝经期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0.3%,其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升高率在11.0%~23.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率为6.5%;糖尿病患病率为17.7%。相关分析显示,TC、LDL-C、TG、non-HDL-C与空腹血糖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8、0.209、0.235、0.251,P<0.01),HDL-C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r=-0.03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脂异常的围绝经期女性,糖尿病患病风险是血脂正常围绝经期女性的1.450倍~1.938倍;TC、TG、LDL-C、non-HDL-C每增加1个标准误差或HDL-C每减少1个标准误差,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21.6%~39.3%。结论围绝经期女性血脂异常与糖尿病有着密切联系,应加强血脂异常与糖尿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与冠心病(CHD)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发作性胸痛胸闷症状拟诊CHD入院的妇女39例,根据月经状况,分为围绝经期组16例,绝经后组23例。所有病例均经Embletta×30型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扩展了心电监测功能)监测7h以上,均确诊为OSAS(2002杭州标准),并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确定CHD的诊断,检测血清雌二醇(E2)水平,及使用左.M右心导管法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统计分析两组间E2、CHD危险因素、SCAG结果及血液动力学参数等改变。结果:①绝经后组的平均年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血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P<0.01),E2显著低于后者(P<0.01);②绝经后组的SCAG阳性率(65.2%)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6.25%,P<0.01),而心律失常(房性及室性早搏)发生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③绝经后组的左.M右心室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围绝经期组(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右室舒张末压(RVEDP)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则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在女性OSAS患者中,年龄较大的绝经后妇女较年龄较轻的围绝经期妇女,呼吸紊乱程度更重,更易发生冠心病、左.M右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受损及肺动脉高压,其机制可能与绝经后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进一步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金波  代雨荣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575-5576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二醇水平变化和其他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衰老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酶动力学方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测定573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F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围绝经期妇女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前妇女(P<0.01)。围绝经期妇女ALP水平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P<0.05)。SOD随增龄而逐渐下降。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二醇水平与雌二醇/FSH呈明显负相关,与ALP和SOD相关性较好。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测定ALP能反映骨生成情况,测定血清雌二醇和SOD水平变化可反映组织老化及细胞生物膜的损伤变化过程,且与人类衰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甲状腺功能正常的120例绝经后女性,按照TSH水平,分为T1组(0.27~2.00 mIU/L)45例,T2组(2.01~3.23 mIU/L)37例,T3(3.24~4.20 mIU/L)38例。比较3组血清激素、骨密度相关指标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T1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水平分别为(56.55±25.57)IU/L和(112.61±123.59)pmol/L,T2组血清FSH和E2水平分别为(54.15±21.54)IU/L和(116.72±99.41)pmol/L,T3组血清FSH和E2水平分别为(43.96±21.92)IU/L和(169.11±122.89)pmol/L,T1组和T2组血清FSH水平高于T3组(t=2.364,P=0.021;t=2.030,P=0.046),血清E2水平低于T3组(t=2.080,P=0.041;t=2.027,P=0.046)。T1组和T3组股骨颈、L1~L4、全髋、大转子、Ward三角区及左前臂骨密度,股骨颈和L1~L4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组股骨颈骨密度低于T3组(P<0.05)。T3组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均显著高于T1组和T2组(均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绝经后女性TSH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雌激素水平、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且低水平TSH女性的骨密度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