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生存率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19例患者经病理确诊的〈30岁的卵巢上皮癌的临床资料,系统分析这1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和生存率。结果 19例确诊为卵巢上皮癌患者手术病理分期Ⅰ期占47.37%,Ⅱ期占26.32%,Ⅲ期占26.32%。病理类型浆液性囊腺癌12例(63.16%),黏液性囊腺癌5例(26.32%),子宫内膜样癌1例(5.26%),黏液性癌合并浆液性癌1例(5.26%)。病理分级提示大部分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较好:高分化12例(63.16%),中分化6例(31.58%),低分化1例(5.26%)。2年生存率为76.98%,5年生存率为65.14%。结论 30岁以下年轻卵巢上皮癌患者大部分病理分期为早期,肿瘤分化较好,预后较好。手术分期和病理分级为年轻卵巢上皮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4例卵巢上皮癌、25例良性上皮瘤和34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mTOR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mTOR在卵巢上皮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53.90%(83/154),在正常卵巢和良性卵巢上皮瘤组织中表达缺失。其中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黏液性囊腺癌、内膜样腺癌患者组织中的p-mTOR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为54.78%、58.33%、40.00%。卵巢上皮癌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中p-mTO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05%和56.03%,Ⅲ~Ⅳ期患者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在卵巢上皮癌高、中分化和低分化患者组织中,p-mTO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95%和53.85%(P>0.05)。结论:p-mTOR在卵巢上皮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性质及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成为预测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新肿瘤标记物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KAI1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对45例具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卵巢上皮癌组织进行KAI1标记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KAI1基因表达与肿瘤体积、患者年龄无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复发均呈明显的相关关系。Ⅰ~Ⅱ期表达显著高于Ⅲ~Ⅳ期(P<0.05),淋巴结未转移组KAI1表达率高于转移组,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未复发组强阳性表达率为40.74%,显著高于复发组(P<0.01)。高分化组强阳性表达率高于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P<0.05)。结论:KAI1基因调节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其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可作为估测肿瘤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PR、P53、ER、WT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组织中的PR、P53、ER、WT1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中的PR、P53、ER、WT1水平。结果:卵巢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PR、ER阳性率均高于卵巢浆液性癌,而P53阳性率低于卵巢浆液性癌,有统计学意义(P0.05),WT1阳性只表达于卵巢浆液性癌。中、高分化癌患者的PR、ER高于低分化癌,而P53、WT1阳性率低于低分化癌,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PR、ER阳性率低于Ⅰ期-Ⅱ期,而P53、WT1阳性率高于Ⅰ期-Ⅱ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中的PR、P53、ER、WT1表达水平不同,监测其水平对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卵巢浆液性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艳  陈莉  张美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619-4622
目的: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关系,以期为该肿瘤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ON二步法,检测IGF-1在3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16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12例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对3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①卵巢浆液性腺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IG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86%(24/37)、43.75%(7/16)、8.33%(1/12),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IGF-1的表达高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又高于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IGF-1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③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IGF-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3年以上生存组中均显著低于3年内死亡组(P<0.01)。结论:①IGF-1蛋白在卵巢良性浆液性肿瘤、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IGF-1参与了肿瘤由良性向恶性转化、发展,有望成为卵巢癌早期的诊断辅助标记。②卵巢浆液性腺癌中IGF-1蛋白表达促进癌演进,并与癌细胞转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及CD 147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00~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30例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高分化9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11例)、20例上皮性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20例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瘤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样本中Lewis y抗原、CD 147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上述两种蛋白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的关系。结果 Lewis y抗原的阳性表达方面,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90.00%)明显高于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60.00%)、浆液性囊腺瘤(35.00%)、及正常卵巢组(0)(P0.05);Lewis y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间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P0.05)。CD 147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86.67%)高于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55.00%)、浆液性囊腺瘤(35.00%)以及正常卵巢组(5.00%)(P0.05),但其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Lewis y抗原和CD 147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同时高表达,且其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Lewis y抗原与CD 147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中呈现明显阳性表达,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可能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基因(Wilm's tumor gene,WT1)和Ki67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恶性组)、3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良性组)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正常组)中WT1和Ki67的表达。结果:上皮性卵巢癌与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相比,WT1和Ki67阳性表达率都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T1阳性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病理分级及FIGO分期相关(P0.05),而与年龄、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无关(P0.05)。Ki67阳性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FIGO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年龄和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WT1和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65,P0.05)。结论:WT1异常高表达可能是诊断卵巢癌的分子标志物。WT1和Ki67共同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二者结合检测对恶性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女性不明原因腹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对32例女性不明原因腹水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并取可疑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腹腔镜探查阳性29例,阳性率90.6%,其中结核性腹膜炎12例,卵巢恶性肿瘤7例(卵巢浆液性上皮癌5例,卵巢黏液性上皮癌2例),转移性腺癌5例(胰腺癌3例,结肠癌1例,原发病灶不明1例),腹膜间皮瘤2例,肝硬化1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1例,结肠淋巴漏1例。阴性3例。结论腹腔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确诊率高的诊断方法。通过镜下观察及活检可以明确腹水的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IRT1、p53 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卵巢浆液性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n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IRT1、p53 在41 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6 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28 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中的表达.结果:(1)SIRT1、p53 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中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SIRT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低分化组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组,在淋巴结阳性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5).(3)SIRT1 与p53 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IRT1 在卵巢浆液性癌中高表达.且在病理高级别及淋巴结阳性组的患者中的表达较高,提示SIRT1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urvivin在胃源性卵巢转移癌中的表达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Survivin蛋白在胃源性卵巢转移癌、相应胃癌原发灶、卵巢良性上皮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上皮癌中Survivin胞核、胞浆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0.3%;胃癌原发病灶中Survivin胞核、胞浆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50.0%;两种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FI值分别为(1.10±0.09)和(1.10±0.09),较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均显著升高(P<0.05)。卵巢转移癌组织中Survivin胞浆表达率与相应胃癌原发病灶相比明显升高(P<0.05)。在胃源性卵巢转移癌中,肿瘤直径≥5cm组Survivin胞浆阳性表达率(100.0%)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cm组〔66.7%,FI=(1.04±0.05)〕(P<0.05);而Survivin胞浆表达率与卵巢转移癌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及有无腹水无关(P>0.05)。结论:Survivin表达增强,特别是胞浆中Survivin表达增强可能是促进胃癌卵巢转移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检测胞浆中Survivin表达可能是监测胃癌卵巢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TEN、VEGF蛋白表达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利用SP法对正常卵巢(32例)、卵巢良性肿瘤(31例)、上皮性卵巢癌(74例)PTEN、VEGF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PTEN在上皮性卵巢癌表达缺失率及VEGF表达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②PTEN在浆液性囊腺癌表达缺失率高于黏液性囊腺癌,P0.05,晚期表达缺失率高于早期,P0.01,G3表达缺失率高于G1+G2,P0.05;③VEGF晚期的阳性率高于早期,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④PTEN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不相关。结论:PTEN表达缺失、VEGF蛋白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侵袭中有重要作用;PTEN、VEGF同时发生异常可作为评估卵巢癌恶性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Wnt-1、beta-catenin及C-myc在正常卵巢及卵巢恶性上皮肿瘤中的表达。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8例正常卵巢组织及34例卵巢恶性上皮肿瘤中Wnt-1、beta-catenin及C-myc的蛋白表达。结果:18例正常卵巢中Wnt-1、C-myc阳性表达率为5.56%、16.67%,beta-catenin异常表达率为16.67%;34例卵巢恶性上皮肿瘤Wnt-1阳性表达率为94.11%,C-myc阳性表达率及beta-catenin异常表达率为100%。卵巢恶性上皮肿瘤Wnt-1、C-myc阳性率及beta-catenin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成熟细胞(P<0.05),且Wnt-1、beta-catenin及C-myc3者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类型的恶性上皮肿瘤中,只有beta-catenin及C-myc在浆液性与黏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nt-1、beta-catenin及C-myc与肿瘤有无浸润无关(P>0.05)。结论:Wnt信号传导通路中Wnt-1、beta-catenin及C-myc的改变与卵巢上皮肿瘤的恶化有关,而与肿瘤的浸润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CA125、VEGF表达水平与卵巢癌分期、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对1998年1月~2003年1月诊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卵巢癌78例治疗前后血清CA125、VEGF水平与卵巢癌病理、分期、疗效及生存时间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卵巢浆液癌CA125、VEGF阳性率分别为83.4%、88.9%,与其它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留2 cm者CA125、VEGF阳性率分别为37.5%、25.0%;术后化疗CA125、VEGF阳性率分别为32.3%、22.6%(P0.05);血清CA125(+)、VEGF(+)中位生存时间19.8个月;血清CA125(-)、VEGF(-)中位生存时间54.2个月。结论:血清CA125、VEGF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病理类型无关;血清CA125、VEGF高水平表达,提示临床分期晚;肿瘤细胞减灭术应达到肉眼无残留,术后尽快规范化疗,尽早使血清CA125、VEGF降至正常水平,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7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TGF-β1和CD44v6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及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TGF-β1和CD44v6的水平。结果:①TGF-β1和CD44v6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5%和22.5%,TGF-β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低于卵巢瘤及正常卵巢(P<0.05),而CD44v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较高(P<0.05)。②卵巢癌晚期、有腹水或淋巴结转移组TGF-β1和CD44v6表达阳性率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呈完全相反的趋势,CD44v6在黏液性癌中的表达高于浆液性癌(P<0.05)。③TGF-β1和CD44v6在卵巢癌中无复合阳性表达。结论:TGF-β1表达降低预示肿瘤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期别较晚预后较差,Cd44v6可能作为上皮性卵巢癌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卵巢上皮性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MMP-9和TIMP-1的表达,并检测其中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结果:卵巢癌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中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1),而TIMP-1未见升高(P>0.05),并且TIMP-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MMP-9(P<0.01)。MMP-9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与MVD显著正相关(r=0.286,P<0.05),而TIMP-1与MVD无相关性(r=0.194,P>0.05)。卵巢癌中MMP-9表达高于TIMP-1者,其MVD显著高于MMP-9表达低于TIMP-1者(P<0.05)。结论:MMP-9和TIMP-1表达失衡可能在卵巢上皮性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MMP-9表达增强而TIMP-1表达降低,其血管生成能力可能显著增强,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检测卵巢上皮性癌中MMP-9和TIMP-1表达对进一步了解卵巢上皮性癌局部血管生成情况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P73蛋白、P21WAF1/CIP1蛋白与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为卵巢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包括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Eli Visionplus免疫组化研究4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15例正常卵巢组织、25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7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P73蛋白、P21WAF1/CIP1蛋白与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上皮性卵巢癌病理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增高,①P73蛋白表达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与上皮性卵巢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21WAF1/CIP1蛋白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与上皮性卵巢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CNA蛋白表达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与上皮性卵巢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P73蛋白、PCNA蛋白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阳性率升高,并随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②P21WAF1/CIP1蛋白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阳性率降低,并随恶性程度增高而降低,与P7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王仕超  李潇  张小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863-3866
目的:探讨Skp2和PTEN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卵巢上皮性癌、27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及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中Skp2蛋白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①卵巢上皮性癌中Sk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及交界性肿瘤,差异有显著性(P<0.05);PTEN蛋白与Skp2相反,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良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Skp2和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上皮性瘤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大网膜或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③卵巢上皮性癌中Skp2和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Skp2蛋白和PTE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Skp2和PTEN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