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未行肝移植术),肝移植组(B组)和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C组),术后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肝组织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术后B组血清ALT,AST,LDH活性及供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A组,而C组升高不明显,并且随着缺血预处理次数增加而递减,B组供肝组织中ATP和SOD含量显著低于A组,而C组降低不明显,并且随着缺血预处理 次数增加而接近A组含量,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与B组比较,C组供肝组织细胞结构改变较小,结论:适当的缺血预处理可以减轻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强对供肝的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缺血预处理对小型猪肝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小型版纳猪供肝经过缺血预处理后产生的保护效应,为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实验用小型版纳猪2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通过速率法检测血清AST、ALT的活性变化,采用HSP70免疫印迹法检测HSP70的表达量,观察光镜和电镜下细胞形态学损害.结果 缺血预处理组HSP70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由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可以看到缺血预处理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减轻,术后血清AST、ALT在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但缺血预处理组比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经过2个循环10 min的缺血预处理,对供肝产生了明显的保护效应.缺血预处理对HSP70的表达起正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有丝分裂原蛋白活化激酶家族中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ernal-signal regulated kinases/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RK1/2 M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肝移植供肝缺血预处理保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肝移植组(B组)、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C组)、丝裂原蛋白活化激酶(MEK)抑制剂(PD98059)干预的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D组),术后检测各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以及肝组织ERK1/2 MAPKs磷酸化水平,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改变. 结果:B、D组血清ALT、AST的活性显著高于A组,而C组升高不明显.C组的肝组织ERK1/2 MAPKs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B、D组升高不明显.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B、D组供肝细胞破坏严重,C组供肝细胞结构改变较轻微. 结论:缺血预处理对供肝细胞起到保护作用,ERK1/2 M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保护效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时间多次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供肝冷保存120 min,无肝期14 min。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A组,n=6),不做肝脏移植手术;肝移植组(B组,n=12),供体大鼠肝脏4℃乳酸林格液保存2 h后,采用双袖套法行原位肝移植;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C1、C2、C3组,每组12只):将供肝进行缺血预处理后切除供体大鼠肝脏,4℃乳酸林格液保存2 h,行原位肝移植,根据阻断第一肝门5 min,开放再灌注5 min为1个循环,处理1~3个循环分别命名为C1、C2和C3组。术后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每分钟胆汁量,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Bcl-2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术后B组血清ALT、AST、LDH活性明显高于A组,每分钟胆汁量明显低于A组(P<0.01);C组ALT、AST、LDH活性虽明显高于A组(P<0.01),但比B组明显降低(P<0.05);随着IP次数增加,C1、C2、C3组ALT、AST、LDH活性递减,而每分钟胆汁量逐渐增加。细胞形态学检查发现,与B组比较,C组供肝组织细胞结构改变较小,Bcl-2表达增加,凋亡指数降低(P<0.01或P<0.05)。结论:IP对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短时间多次IP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心脏停搏供体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心脏停搏后不同时间的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以缺血预处理方法诱导大鼠肝脏组织产生HSP70,以预处理(IP)与否及供体心脏停搏45 min或60 min的不同,将供体大鼠分为4组(IP-45,IP-60,C-45和C-60)。于肝移植术后1 h采血检测肝功能,术后1 h及7 d切取肝脏,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并观察各组大鼠术后存活时间。结果:缺血预处理后24~48 h,肝组织HSP70表达明显增强;肝移植术后1 h,血清ALT和AST水平IP组明显低于对照(C)组(P<0.05);术后7 d,IP组移植肝光学显微镜下肝小叶结构完好,汇管区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C组移植肝则出现了较多的肝细胞坏死和气球样变。C-45和C-60组1周存活率分别为12.5%和0;而IP-45和IP-60组1周存活率分别为62.5%和37.5%。 结论:HSP70明显改善术后肝脏功能和减轻肝脏病理学改变,显著提高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的存活率,HSP70对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瑞芬太尼后处理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 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HIRI组(I/R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槲皮素组(Q组)。制备大鼠HIRI模型。R组再灌注开始10 min内给予瑞芬太尼4 g/kg;Q组在给予瑞芬太尼前先给予槲皮素7 mg/kg。再灌注结束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HSP70含量。 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3组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MDA、HSP70含量均升高,而肝组织SOD活性I/R组和Q组降低,R组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ALT、AST活性和MDA含量降低,而肝组织SOD活性和HSP70含量升高(P<0.05)。 结论 瑞芬太尼后处理可减轻大鼠HIRI的急性肝损伤,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其作用机制与增强肝组织HSP7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I/R加大蒜素处理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分别观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同时分析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ALT、AST、LDH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而SOD活性显著的降低(P<0.01);经大蒜素处理后,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血清中ALT、AST、LDH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均降低,而SOD活性增高(P<0.05)。结论大蒜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钠素(ANP)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ANP预处理组。IR组和ANP预处理组分别经门静脉注入生理盐水、1mg/L的ANP3mL/kg,然后阻断左、中叶肝蒂45min,造成70%肝脏缺血,SO组仅行分离而不阻断,再恢复供血40min,采集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取肝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水平,并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IR组和ANP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AST、LDH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均高于SO组,肝组织SOD含量低于SO组;ANP预处理组血清ALT、AST、LDH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低于IR组,肝组织SOD含量则高于IR组;ANP预处理组肝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ANP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肝组织SOD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线粒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预处理效用.方法:采用Kamada's袖套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原位肝移植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EGb组).各组分别观察移植肝再灌注后2 h、6 h和24 h肝组织中TNF-α、IL-1含量及血清ALT和AST含量和肝组织学变化.结果:SO组与NS组血清ALT和AST含量,肝组织TNF-α和IL-1活性明显升高(P<0.01),肝细胞形态学发生异常变化.EGb预处理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明显减轻,与N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抑制Kuffer氏细胞激活减少释放TNF-α和IL-1始动因子并调控缺血再灌注因子水平达到保护供肝作用.  相似文献   

10.
SOD在缺血预处理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在缺血预处理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检测缺血预处理组 (IP组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及对照组 (C组 )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aninetransaminase,ALT) ,门冬氨酸转氨酶 (aspartatetransaminase ,AST)及乳酸脱氢酶 (lactatedehydrogenase ,LDH)水平与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 ,测定其肝脏组织SOD水平的变化并与单纯缺血预处理组 (OIP组 )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IP组的肝脏损害虽较C组重 ,但明显较I/R组轻 ,其 3种血清生化酶均显著低于I/R组 ;OIP组肝组织的SOD水平 (2 14 .95± 2 4 .38)NU/mgprotein均显著高于IP组 (172 .4 3± 15 .2 3)、I/R组 (16 4 .0 3± 30 .0 8)与C组 (16 7.0 3± 2 7.6 0 )NU/mgprotein (P <0 .0 1)。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激活肝组织中的SOD有关  相似文献   

11.
Lü H  Yang LQ  Yu WF  Li Q  Ren HM  Zhu M  Xu L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5):2468-2471
目的 探讨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且证明这一作用由库普弗(Kupffer)细胞介导。方法 将SD大鼠32只,制成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脂肪乳剂对照组(C组)、库普弗细胞阻断对照组(KC组)、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IP组)和库普弗细胞阻断后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IK组),每组8只,观察肝脏缺血30rain再灌注2h后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IJ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细胞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C组相比,IP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和AST含量显著降低,肝细胞匀浆MDA含量减少,SOD含量增加,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减轻;而KC组和IK组与C组相比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和AST含量,肝细胞匀浆MDA、SOD含量,肝组织病理学损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且这一作用由库普弗细胞介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制备三袖套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OLT)模型,将其分为OLT对照组和IP组,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中ALT、AST和LDH,用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移植肝细胞中腺苷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IP后血中ALT、AST和LDH均较OLT组明显降低;肝细胞浊肿、变性,肝窦变窄,红细胞聚集及大量的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附壁,局部小叶结构的破坏变变化也较OLT组为轻;移植肝组织中ATP、ADP和能荷(EC)较OLT组明显升高。结论 IP可以维持肝组织中较高浓度的ATP,这可能是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恢复肝细胞功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含丹参冷灌注液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流损伤的防护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丹参组及假手术组,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在供肝灌注冷保存时,以4℃乳酸林格氏液为基液,丹参组灌注保存液中加丹参注射液(60ml/L),对照组不加丹参.保存5 h后置入受体.移植后6h处死大鼠取样,检测血清中AST、ALT及肝组织中氧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移植术后肝细胞凋亡情况,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移植肝脏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移植肝再灌注后丹参组AST、ALT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组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中MDA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1),SOD、GSH-PX活性较对照组升高(P<0.01).丹参组较对照组肝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上再灌注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丹参可抑制冷保存再灌注导致的肝细胞凋亡,对原位肝移植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同期输注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移植大鼠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军  高毅  潘明新  姚坤厚  汪艳 《广东医学》2007,28(9):1401-1403
目的 探讨肝移植同时输注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受体肝移植免疫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移植组(B组)和输注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C组).A组SD大鼠5只,只行剖腹探查,B,C组Wistar和SD大鼠各10只.行Wistar-SD大鼠肝移植同时,C组提取供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同期输注给受者,B组给予输注生理盐水.观察术后第7天肝功能的变化、病理改变和受体生存期.结果 肝移植同时输注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T,AST,TBIL,ALB较B组显著降低,生存期明显延长,病理改变仅呈急性轻度排斥反应,而单纯移植组呈急性重度排斥反应.结论 肝移植同时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受体对移植肝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建立稳定的移植模型,研究小型版纳猪供体肝脏经过缺血预处理产生的保护效应.方法 建立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手术实验模型,将20只实验用小型版纳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 70)的表达量,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速率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PNS)预处理对大鼠供肝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供肝细胞凋亡和TNF-α、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别用作供、受体,采用Kamada's袖套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供肝切取前1 h是否静脉注射pNS(50mg/kg)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PNS预处理组(P组)和NS对照组(N组);另设假手术作对照组(S组).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6、24 h处死各组动物,检测血清ALT、AST,HE切片作组织学检查,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TNF-α、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供肝再灌注后2、6、24h各时点,P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细胞凋亡指数(AI)均明显低于N组(P<0.05);供肝再灌注后2h、6 h,P组大鼠肝组织TNF-α、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组(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PNS)预处理大鼠供肝,可以有效地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影响TNF-α、Caspase-3的表达,可能为PNS抗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