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3 毫秒
1.
省军区做好职工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全军推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以来,浙江省军区严格按照军委《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案》,狠抓了职工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现省军区800多名职工已全部参加属地基本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地方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军队医院参与地方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已成为一项重要议题。我院自1996年下半年起参与济南市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并成为定点医院。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军队医院积极参与地方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是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的需要,是支持地方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更好地为部队和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能否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医疗保险与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加强医院管理,对促进医院发展和建立有效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宏 《医药世界》2006,(9):17-19
一.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现状 1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及其发展现状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主要由两大医疗保险组成。一是由国家提供的基本医疗保险,是国家、企业对劳动者因为疾病。受伤(非因工受伤)等原因需要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检查和治疗时.提供必要的治疗费用和医疗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以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为主要支柱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出现了碎片化的情况.因此,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亟待进一步改革,转型的方向就是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从现行分散化、碎片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造为集中化、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走向全民键康保险. 三险合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处方药》2002,(7):3-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近日透露,国家将采取切实措施从三个方面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些措施主要包括:规范和强化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监测预警系统,以解决困难群体医疗保障问题为重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尽快落实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企业补助医疗保险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袁林 《首都医药》2001,8(4):5-7
我国50年代建立起来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对保障城镇职工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方面,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旧的医疗保障制度已难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弊端日益暴露,其存在的缺陷日益突出:一是国家财政和用人单位包揽过多,费用增长过快;二是对医疗机构和职工个人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浪费现象严重;三是公费、劳保医疗保险的社会化程度低,职工享受的医疗保险待遇差别较大,苦乐不均;四是覆盖范围小,一部分职工得不到基本的医疗保障。特别是在一些生产经营状况不好的国有企业里,许多职工医疗费长期得不到报销,医疗费拖欠现象比较严重,如此种种,现行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已经到了难以为继、非改不可的时候。   改革开放以后,为寻求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各地开始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有益的改革与探索。在深入总结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8.
谈医疗保险与医院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医院作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载体,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医院必须要认清形势,找准位置,才能建立起适应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代化医院。  相似文献   

9.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关系,强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方法回顾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并对比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关系。结果与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药物制度促进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全国人大常委乌日图博士,在对国际上各种医疗保障制度加以比较,并总结其共同经验后,联系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提出了继续改革、完善和健全小康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思路。这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研究如何构建小康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今特将乌日图博士专稿刊发,以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政府五大改革之一就是进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推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新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一个社会群体(社区、社团、企业)组织起来,采用在经济上共济的方式,以保证参加成员都得到基本医疗服务。这种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政府采  相似文献   

12.
王锦霞 《医药导报》1999,(2):130-131
1999年开始,我国城镇将全面铺开医疗保险制度。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乌日图司长有关讲话的精神,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l改革的主要任务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医疗制度改革的原因有三:①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已占全体职工的1/3,随着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再就业,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队伍还将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而过去的劳保医疗制度只覆盖国有企业的职工。非公有制企业、合资…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各国的社会与经济制度不同,其医疗保障制度采取不同的类型。当前主要有国民医疗型、社会保险型、市场主导型和储蓄基金型~([1])。由于各国具体情况、政府作用各不相同和医疗保障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的医疗保障制度也不同~([2])。笔者分别以美国、英国、德国和新加坡四国为例,对其医疗保障制度优缺点进行述评,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4.
《广东药学》2009,(1):12-12
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约1.98亿人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7594万人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8.15亿人口,全国已有超过10.5亿城乡居民参加不同形式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上海医药》2004,25(5):237-238
杭州市劳动和保障局日前表示,由该局与市财政局、物价局等5部门联合修订的《杭州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办法》、《杭州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管理办法》等,对杭州市原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部分调整。  相似文献   

16.
邱汉生 《中国药业》1999,8(2):11-11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无疑是1999年老百姓关注的热点。早在1994年,江苏省镇江市就经国务院批准开始了医改的试点。在1999年全国范围内实施职工医疗保险改革的大幕行将徐徐拉开的前夕,记者来到镇江市,采访了镇江市社会保险局和镇江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的有关负责同志。我国现行的职工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是五十年代初期按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起来的。40多年来,它对于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17.
梁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0,8(5):151-153
<正>建立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是实现我国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目标的重大措施,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的出台,为缓解拥有市籍户口的非从业人员的住院医疗费用压力大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途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上海医药》2008,29(4):19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要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要扩大到全国50%以上的城市;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用两年时间将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风雨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994年开始在镇江、九江(简称“两江”)试点。1996年扩大试点范围(全国参与试点的是40多个城市),1998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的、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标志着一项崭新的制度建设、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将在中国大地上屹然耸立。  相似文献   

20.
王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11-12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基本医疗保障、商业健康保险和医疗社会救助三个层次,这也是国际上主流的医疗保障体系构成模式。基本医疗保障是主体,商业保险和社会救助是补充。其中基本医疗保险不仅仅是社会保障,更是公民享受的国家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