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旁腺显像和骨显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PHPT)患者行甲状旁腺显像和骨显像的价值。方法  5 9例患者中病理检查证实甲状旁腺腺瘤 4 9例 ,增生 8例 ,腺癌 2例。静脉注射 74 0~ 92 5MBq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后 15min行早期相 (EPI)甲状旁腺显像 ,2~ 3h行延迟相 (DPI)显像。然后在同一体位静脉注射 74~ 111MBq99TcmO-4后 10min行甲状腺显像 ,从DPI图中减去甲状腺图得到相减图。结果  4 9例腺瘤型PHPT中 ,4 5例甲状旁腺显像阳性 ;8例增生型显像均阴性 ;2例腺癌显像阳性。99Tcm 亚甲基二膦酸盐 (MDP)骨显像示 4 9例腺瘤型PHPT中 35例正常 ,病程 1~ 6个月 ,10例为超级 (superscan)显像 ,病程 4~ 12个月 ;2例病程 10~ 2 4个月的腺癌骨显像呈多发性放射性浓聚灶 ,为棕色瘤 ;8例增生型PHPT骨显像正常。甲状旁腺显像对PHPT诊断准确率为 79 7% (47/ 5 9例 ) ,其中腺瘤型PHPT为 91 8% (45 / 4 9例 )。PHPT99Tcm MDP骨显像可分为正常、超级显像和棕色瘤 3种。骨显像结果与骨累及程度、病程长短和病理类型相关。结论 甲状旁腺显像与骨显像联合有助于反映PHPT的病情程度和病程长短。  相似文献   

2.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是由于甲状旁腺本身病变或继发于各种原因所致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的一类内分泌疾病,其主要根据病史和生化检查来确诊,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亢进的甲状旁腺组织或腺瘤,可用于术前定位诊断的影像学方法主要有放射性核素显像、超声、CT、MRI等。该文主要针对HPT放射性核素显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诊断中^99Tc^m-MIBI显像与血清全段PTH测定结果间的关系。方法对70例临床疑诊甲旁亢患者行血清全段PTH测定和^99Tc^m-MIBI显像。血清PTH〉88ng/L为诊断甲旁亢依据;^99Tc^m-MIBI显像以早期相发现且延迟相显示相对清晰的异常放射性浓聚灶为病变腺体的检出依据。对照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评价鲫Tcm_MIBI显像对病变甲状旁腺的检出效能及与血清PTH检测结果的关系;并以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PTH水平与病变腺体体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0例患者中最终证实为甲旁亢者38例。^99Tc^m-MIBI显像对70例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为90.0%(63/70);在PTH正常组为80.0%(12/15),在PTH升高组为92.7%(51/55);假阳性均见于PTH正常者。若^99Tc^m-MIBI显像诊断甲状旁腺病变以PTH升高为前提,则总体诊断准确性为94.3%(66/70);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原发性甲旁亢患者血清PTH水平与病变腺体体积之间呈正相关(r=0.782,P〈0.001)。结论甲状旁腺病变腺体行^99Tc^m-MIBI显像时应先测定血清PTH,以提高^99Tc^m-MIBI显像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MRI及99Tcm-MIBI显像对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评价MRI及^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PHT)中检出病理性腺体的临床价值。方法:25例经手术证实的PHT患者实行了术前定位MRI检查,若甲状旁腺部位发现可凝软组织肿物,其信号高于周围正常甲状腺,则认为是病理性甲状旁腺,其中23例同时进行了双时相99Tcm-MIBI显像,如早期相出现放射性浓聚区且延迟相持续存在则考虑为异常甲状旁腺,MRI和99Tcm-MIBI显像阅片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术中共发现39个异常甲状旁腺,包括19个腺瘤(18例),19个增生(6例)和1个上皮细胞癌(1例),MRI和99Tcm-MIBI显像对检出病理性腺体的准确性分别为84.1%和85.0%,但前者灵敏度(74.4%)高于后者(67.6%),而后者的特异性(97.8%)高于前者(91.8%),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准确性提高到91.3%,灵敏度为91.2%,特异性为91.3%,结论:99Tcm-MIBI显像可作为继B超检查之后的首选术前定位检查法,但最理想的最联合应用MIR和99Tcm-MIBI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在定位诊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3年间20例(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6岁)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肾性SHPT患者影像学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99Tc^m-MIBI双时相SPECT/CT显像结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SHPT的诊断效能,同时对延迟显像中甲状旁腺摄取的最高放射性比值(T/NT)与患者近期全段PTH(iPTH)水平及术中切除的相应甲状旁腺体积的关系作分析。采用x^2检验、Pearson相关或Spearson相关分析数据。结果^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和CDUS诊断SHPT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66.67%(44/66)、100%(14/14)、100%(44/44)、38.89%(14/36)、72.50%(58/80)和78.19%(43/55)、52.38%(11/21)、81.13%(43/53)、47.83%(11/23)、71.05%(54/76)。二者诊断SHPT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3和9.26,均P〈0.05),其余3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97、0.04和0.46,均P〉0.05)。最高T/NT与患者iPTH水平及手术切除的相应甲状旁腺体积均呈正相关(r=0.638,rs=0.571,均P〈0.05)。结论^99Tc^m-MIBISPECT/CT显像诊断SHPT的特异性高于CDUS0^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可准确定位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6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完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mthyroidism,PHPT)的检出率有所提高,但由于其起病隐匿且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临床上对其认识仍不足,致使PHPT的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仍很高,国内文献报道在44.3%~100%之间。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67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HPT临床表现、诊治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3岁,农民。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酸痛,受力时加重,每次持续时间不等,左膝关节以下症状尤为明显。体格检查未见特殊体型。辅助检查:检查血钙2次均正常,1次略高于正常;血磷3次均正常;碱性磷酸酶(AKP)2次高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8.
甲状旁腺疾病的核素显像诊断起始于60年代,当时应用^75Se-蛋氨酸,效果不佳。自90年代以来,由于应用^201Tl/^99mTc,(99mTc)MIBI/^99mTc,(^99mTc)MIBI/^123I等减影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尤其是(^99mTc)MIBI的应用,对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断和甲状旁腺腺瘤的定位诊断,显示了核医学显像无创而准确的效果,如结合SPECT显像,对一些异位甲状旁腺腺瘤的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5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 primaryhypery parathyroidism ,PHPT)发病率较低[1] ,随着血液生化、放射免疫测定等技术的进步 ,大部分病人得到了及时诊治 ,但仍有不少病例被长期误诊。为此总结我院 1980~ 1996年收治PHPT 15例入院前误诊情况 ,并分析其误诊原因。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均经手术证实为甲状旁腺本身病变所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旁亢 ) ,其中男 6例 ,女 9例。年龄 12~ 4 6岁。病程 3个月~7年。主诉周身乏力、骨痛 13例 ( 91 3% ) ,反复发生骨折 8例 ( 53% ) ,共 2 8处次…  相似文献   

10.
甲状旁腺腺瘤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主要原因,为临床少见病例,常因其部位深在和体积太小而误诊或漏诊。本例患者以前列腺增生症、泌尿系结石入院,发现血清钙明显增高,进一步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由于甲状旁腺腺瘤引起骨肾混合型原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切除病理证实,术后多次查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恢复正常值。本文回顾性分析其 CT 表现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SPECT/CT显像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PECT/CT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37例可疑肿瘤骨转移和不明原因骨痛的患者,注射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后180min行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可疑病灶立即行同机CT扫描,再行图像融合和分析。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面显像和SPECT/CT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21例,与2种以上影像技术(MRI、CT、X线)诊断结果对照106例,与随访2年结果对照110例,计算平面显像和SPECT/CT与这些对照方法的诊断符合率。采用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平面和SPECT/CT显像的诊断符合率行/检验。结果平面显像237例中142例诊断和对照方法诊断结果符合,其中72例良性病变,70例骨转移,肯定性诊断总符合率95.30%(142/149)。SPECT/CT显像237例中224例结果和对照方法诊断结果符合,其中104例为良性病变,120例为骨转移,SPECT/CT诊断总符合率94.51%(224/237),其中肯定性诊断总符合率为99.48%(192/193)。平面显像和SPECT/CT对骨转移的肯定性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7,P=0.024)。结论SPECT/CT显像不仅可以精确定位,而且还可补充单独CT检查获得的诊断信息,明显提高对骨病变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73例恶性肿瘤或不明原因骨痛患者行^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平面和局部显像。获得全身骨平面、SPECT断层和CT图像及SPECT与CT融合图像后,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PECT/CT骨显像可提供精确的解剖定位,发现脊柱(31处)、肋骨(11处)、胸骨(4处)、锁骨(3处)、肩胛骨(1处)、骶骨(1处)、坐骨(3处)、骶髂关节(1处)和骨外(20处)有异常放射性浓聚灶。骨骼病变的性质与病灶部位有关,如病变累及椎体和(或)椎弓根,常提示肿瘤骨转移;累及椎小关节或椎体,呈“唇样”放射性浓聚,可考虑为良性病变。若平面显像呈“热区”,CT图像表现正常者,可考虑肿瘤骨转移。结论SPECT/CT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灶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患者可疑脊柱转移灶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显像对肿瘤患者可疑脊柱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6例99Tcm-MDP骨显像可疑脊柱转移灶患者,进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76例患者中,与病理(含术中病理)检查结果对照19例,与随访1年余(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患者,随访至2008年3月)结果对照14例,显像结果与CT及MRI的共同结果对照43例.结果 SPECT/CT显像诊断肿瘤脊柱转移灶的灵敏度为95.83%(23/24),特异性为90.38%(47/52),准确性为92.11%(70/76),阳性预测值为82.14%(23/28),阴性预测值为97.92%(47/48),阳性似然比为9.97,阴性似然比为0.05.结论 SPECT/CT提高了肿瘤可疑脊柱转移灶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骨显像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恶性骨肿瘤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骨显像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疗效的价值。方法:用^99Tc^m-亚甲基二膦酸(MDP)及^99Tc^m(V)-二巯基丁二酸钠(DMSA)分别对HIFU治疗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前后行全身及局部显像,观察其变化。结果:(1)常规^99Tc^m-MDP显像肿瘤部位呈异常放射性浓聚区,治疗后局部呈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病灶范围缩小,部分患者病灶周围呈放射性浓聚区;(2)部分患者^99Tc^m(V)-DMSA显像示原有病灶治疗后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出现放射性浓聚,提示其局部复发;(3)治疗前后患者局部与对侧正常部位感兴趣区(ROI)分示示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99Tc^m-MDP骨显像可灵敏地反映病灶部位、范围及HIFU的疗效;^99tc^m(V)-DMSA显像可反映局部病灶复发与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寻找影响骨转移的相关因素,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334例乳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临床分期、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数据行χ2检验.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者骨转移率71.0%(152/214),没有淋巴结转移者骨转移率为22.5%(27/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0,P=0.000) 浸润性非特殊性癌骨转移率69.0%(203/294),浸润性特殊性癌骨转移率41.7%(5/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P=0.046) 骨转移中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者占28.5%(51/179),非骨转移中ALP升高者占14.9%(11/74),两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5.25,P=0.022) 而骨转移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5-3、CA125、CA19-9]升高者占68.7%(123/179),非骨转移中肿瘤标志物升高者占27.0%(20/74)(χ2=37.03,P=0.000).结论 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与原发灶的病理类型、发病时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浸润性非特殊性癌或有淋巴结转移者骨转移率较高.动态监测血清ALP、CEA、CA15-3、CA125、CA19-9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17.
骨显像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早期与可疑AS患者和对照组均行全身、局部及断层骨显像,测定骶髂关节/骶骨(SI/S)的放射性比值.结果早期与可疑AS患者的SI/S比值分别为1.53±0.11和1.57±0.10,与对照组(1.21±0.1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分别为11.9和15.0,P均<0.01).全身骨显像显示的5例AS患者腰椎及外周关节的病变X线平片均未能发现;AS患者椎骨断层显像可准确判断病变位置,还可发现平面显像不能显示或可疑的椎骨异常浓聚灶.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测定SI/S比值发现早期AS较X线平片灵敏;全身骨显像及断层显像对了解AS病变部位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技术对其的监测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桡骨制成 15mm骨缺损。左侧植入磷酸钙人工骨 (CPC)和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复合体 ,右侧植入CPC。采用核素骨显像和γ计数定量分析于术后 4、8、12周监测骨修复情况。结果 复合骨移植较人工骨有明显的放射性聚集 ,核素骨显像的感兴趣区计数、γ计数定量分析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组织工程骨较人工骨具有更佳的修复动物骨缺损的能力 ,放射性核素技术对修复过程有比较准确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99Tcm-1-羟基-2-(1-甲基咪唑-2-基)乙烷-1,1-二膦酸(HMIBP)和鲫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的骨显像质量比较,评价99Tcm-HMIBP作为骨显像剂的可能性.方法 制备HMIBP冻干药盒,对HMIBP及SnCl2-2H2O含量、放化纯、药盒pH值及在4℃下的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测定99Tcm-HMIBP在正辛醇/水相中的分配系数(P)及血浆蛋白结合率,计算血药清除动力学方程参数.同时研究了HMIBP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新西兰兔静脉注射99Tcm-HMIBP和99Tcm-MDP后同步显像比较.结果 99Tcm-HMIBP药盒含HMIBP 5 mg,SnCl2·2H2O 0.05 mg,药盒pH值为5,标记率和放化纯均为98%;在4℃下放置180 d后标记率为96%.在pH值为7.0和7.4时,P值分别为0.0125和0.0054,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4.77%.小鼠血药清除动力学方程为C=3.0979 e-0.0721t+0.1250 e-0.0076.HMIBP的LD50为8.2 mg/kg.兔骨显像表明,99Tcm-HMIBP和99Tcm-MDP在3 h时均可获得清晰的图像.结论 99Tcm-HMIBP生物学性能优良,显像效果与99Tcm-MDP相当,可能成为集显像与治疗于一体的骨显像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