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芩总黄酮提取及纯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干  何宗玉  方积年 《中成药》2006,28(11):1568-1571
目的:确定黄芩总黄酮提取及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参数。方法:以黄芩总黄酮和黄芩苷提取转移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优选。结果:黄芩总黄酮提取及纯化的最佳工艺为:取黄芩颗粒,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 h,药液浓度调整至0.25 g(生药)/mL,调pH至2,80℃保温60 m in,50%乙醇沉淀,醇液调pH至2,80℃保温60m in,静置12 h,沉淀用50%乙醇洗至pH为4.0。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交试验对黄芩甙提取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苓甙的提取方法各地均不同,我们用正交试验法对黄芩甙提取条件进行了优选。结论为:用煎煮法提取,在40℃加酸调pH1~2,保温1hr,常温放置,待沉淀完全后,过滤,可得到较高收率的黄芩甙粗品。  相似文献   

3.
根据黄芩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甙易溶于稀醇,遇酸沉淀的性质。黄芩粗粉用60%乙醇回流提取2次,减压回收尽乙醇,补足蒸馏水至药材的15倍量,加浓盐酸调PH3-4,除杂,再于40℃调PH1.5-2,保温30min,沉淀用水洗至PH6.5-7.0,干燥即得黄芩甙粗品。此法与目前常用碱酸法比较,较大地提高了黄芩甙的转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奔豚颗粒的提取工艺,并鉴定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对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3个因素取3个水平,按表安排实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通过薄层色谱法对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有效成分葛根素及芍药苷进行鉴定,确定该制剂的质量标准。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为: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2 h,2次8倍量水煎煮2 h,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浸膏。结论:最佳工艺浸出物收率稳定,说明工艺较为合理。通过对奔豚颗粒中有效成分粉葛根和白芍的薄层色谱鉴别预试验,可对该制剂的有效成分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配制黄芩滴眼液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滴眼液中黄芩苷的含量,薄层色谱法鉴别。结果:黄芩滴眼液中,主要成分黄芩苷含量达98%,符合标示量规定。薄层鉴别图谱明显。结论:实验结果可用于黄芩滴眼液的配制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咽炎胶囊的提取、精制工艺.方法 考察100℃水煎煮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3因素3水平对提取工艺的研究;考察提取液密度、醇沉浓度2因素3水平对精制工艺的影响.以黄芩苷为考察指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 根据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结果,确定最佳提取、精制工艺.结论 加6倍量水提取2次.1h/次,提取液浓缩到相对密度1.20,用70%的乙醇沉淀,提取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了水煎煮法提取黄芩中黄芩苷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黄芩苷含量为指标,考察了提取用水量、水的起始温度、调节pH后沉淀时间、洗涤的pH等因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芩苷含量。结果:确定水煎煮法提取黄芩中黄芩苷工艺的最佳条件:水量为10倍,水起始温度为100℃,调节pH1.5~2.0后沉淀时间为24h,洗涤的pH为5.0~6.0。结论:试验结果表明:以水煎煮法采用本实验结果提取黄芩苷适应产业化生产,是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配制黄芩滴眼液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滴眼液中黄芩苷的含量,薄层色谱法鉴别。结果:黄芩滴眼液中,主要成分黄芩苷含量迭98%,符合标示量规定。薄层鉴别图谱明显。结论:实验结果可用于黄芩滴眼液的配制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实验初步研究了黄芩甙提取工艺改革,认为黄芩水煎经一次酸化后,沉淀物用热水洗涤至pH5即可。此法收率高,含量达92%。经薄层分析,工艺改革前后样品斑点的颜色、位置和大小基本一致,且生产成本下降,生产周期缩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六月青多糖胶囊提取、醇沉工艺条件。方法:以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煎煮次数及煎煮时间对六月青多糖胶囊提取工艺的影响;以多糖含量及多糖收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选取醇沉时间、醇沉次数、加醇量及醇沉浓度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醇沉工艺;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结果:六月青多糖胶囊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2 h。最佳醇沉条件为水提液过滤后浓缩至0.5 g.mL-1,加7倍量95%乙醇沉淀12h,沉淀1次。醇沉后多糖纯度达71.05%,收率6.83%。结论:优选的提取及醇沉工艺条件稳定合理,可为六月青多糖胶囊的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黄芩中黄芩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选取温浸法、煎煮法、加碱温浸法中较佳方法,考察粒度、次数、提取时间和次数、分离方式等因素对黄芩苷收率的影响。结果煎煮法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煎煮法提取黄芩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度40目,煎煮2次,物料比1∶10和1∶5,时间60min和30min,双层滤布过滤再离心分离,70℃保温60min,酸沉静置3h抽滤,50%乙醇洗涤2次,干燥得黄芩苷产品。黄芩苷收率可达13.67%,其含量为85.7%,黄芩苷在pH3.98低温水浴液中性质较稳定。结论该实验结果为大规模提取生产黄芩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提取工艺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方法以丹皮酚为考察指标,采用水蒸气蒸馏方法提取牡丹皮,单因素考察加水倍数对牡丹皮的提取影响;以总黄酮和黄芩苷提取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煎煮时间、提取次数、加水倍数对水煎煮工艺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处方中的茜草、牡丹皮、黄芩等药材分别进行定性鉴别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牡丹皮提取最佳工艺为6倍量水,提取5 h。水煎煮最佳提取工艺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h;定性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线性范围0.1596~0.9576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48%,RSD为2.47%。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较好,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芩甙生产工艺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科社 《中成药》1990,12(11):2-3
实验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黄芩甙生产工艺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证明,乙醇浓度和用量对黄芩甙的收率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以5倍量70%乙醇与黄芩提取物搅匀后,沉淀2h,抽去上清液,回收乙醇,如此反复2~3次,至提取物pH值为7,80℃烘干即得。经新、旧工艺对比,具有省时、省力、质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加味黄连解毒合剂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并建立质量标准。方法:以黄芩苷含量、干膏率和澄明度为评价指标,用单因素考察方法筛选合剂纯化工艺;以干膏率、黄芩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筛选黄连解毒合剂的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连、栀子、金银花进行薄层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煎煮2次,每次加水12倍,每次煎煮1 h,滤过,滤液75℃下离心半径8 cm,4000 r/min离心20 min。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显色清晰,阴性无干扰,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所测定黄芩苷含量在1.006~5.03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n=5),平均回收率为98.39%。结论: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提取效率高,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加味黄连解毒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黄芩甙治疗传染性肝炎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从中药黄芩中提取黄芩甙(Baicalin)对传染性肝炎71例进行了治疗观察,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药物的制备及用法一、制法:取黄芩切成薄片,加10倍水煮1小时,过滤,滤渣再加6倍水煮1小时,合并滤液,稍加浓缩,加浓盐酸调 pH 1~2,加热保温于80℃左右,析出黄芩甙粗品。收  相似文献   

16.
复方乳鸽口服液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复方乳鸽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确定黄芪等植物药提取工艺为加生药量10倍重的水,煎煮3次,每次煮沸40min,第1次煎煮前先浸泡20min,提取液浓缩至含生药量0.8g/ml,醇沉浓度为48%.乳鸽的提取工艺为乳鸽量2.5倍重的水,煮沸冷至43℃以下,加1%胰酶,调pH至8.3,温度保持在43±1℃,水解4h.结论:实验结果可靠,工艺条件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制备工艺对双黄连注射液黄芩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芩甙在配制时定量加入含量稳定;用乙醇提取双黄连有效成分,提取次数及乙醇浓度对黄芩甙含量影响不大,可一次醇提。含醇量以85%为好;pH值影响较大,应控制在7.0~8.0之间;配制时,活性炭用量以0.2%为宜。  相似文献   

18.
袁精玉 《陕西中医》2009,30(1):82-83
目的:研究生黄芩与酒黄芩用不同提取方法对有效成分黄芩甙煎出量的影响。方法:对生黄芩与酒黄芩分别用热冷水投料煎煮,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煎煮液中黄芩甙含量,将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在制剂时,酒黄芩冷水投料后煎煮液中黄芩甙没有过多损失。结论:在制剂中,酒黄芩可用冷水投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莲参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野黄芩苷含量为指标,考察半枝莲在不同浸泡温度、时间下的稳定性。以野黄芩苷含量和70%乙醇浸出物重为指标,设计加水倍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莲参颗粒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半枝莲以外的药材加13倍量水浸泡1h后加热,当温度升至80℃时投入半枝莲煎煮1.5h,过滤,药渣加9倍量水煎煮1.5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于莲参颗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7,(3):237-240
目的:确定夏王散结胶囊的提取工艺,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处方中各药味有效成分的性质,分别采用煎煮法提取和乙醇回流法提取。以有效成分提取量、乙醇可溶物的量和正丁醇可溶物的量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夏枯草、王不留行、浙贝母、山慈菇、柴胡用7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分别加10倍量和8倍量溶剂,每次提取3 h;莪术、白术、香附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牡蛎、昆布加水浸泡1 h,煎煮两次,分别加8倍量和6倍量水,每次2 h。结论:确定的提取工艺较好地提取了有效成分,可保证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