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扎尼定与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病人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所有病人均予以相同的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巴氯芬组加用巴氯芬治疗,替扎尼定组联合替扎尼定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替扎尼定组总有效率为89.33%,较巴氯芬组(77.33%)明显升高(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治疗后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均逐渐增加(P0.01);且与巴氯芬组同期相比,替扎尼定组治疗4周、12周后上肢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P0.01);且替扎尼定组治疗4周、12周后MBI评分较巴氯芬组同时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扎尼定组不良反应率为9.33%,较巴氯芬组(20.00%)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巴氯芬相比,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应用替扎尼定治疗在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与生存质量上优势相当,但替扎尼定更能有效缓解病人肌肉痉挛状态,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巴氯芬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侧Ashworth分级优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患侧肌张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力定型原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动力定型原理进行步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训练前及训练2个月后分别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定运动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步行能力,Ba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期、FAC、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两组间Brunnstrom分期运动功能评分、FAC及M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动力定型原理进行步行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60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60例均是中风发病时间达到30~45天,在这30~45天未接受系统针灸治疗,且偏瘫肢体尚未恢复运动功能或运动能力十分低下)随机分为温针灸观察组(n=30例)、针刺对照组(n=3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主治中风偏瘫的穴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穴的基础上再加上温灸进行治疗,均治疗6周。记录患者偏瘫侧肢体开始出现运动功能的起效时长,并用Fu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进步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偏瘫肢体开始恢复运动功能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前(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差值差异明显,观察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加针刺与康复训练加温针灸都能有效改善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但温针灸加康复训练提高得更明显,并且温针灸能迅速缩减恢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起效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瞻性观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70例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接受包括良肢位摆放、活动肩胛带、患肢负重训练、肩胛带抗阻力训练、患肢持球控制训练、肩关节无痛范围内的被动运动等康复训练3个月。以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患者自我报告系统,评价治疗期间的副作用。结果 70例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复位率35.71%,总有效率为78.57%,训练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4.41,P<0.01),上肢运动功能和肩关节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P<0.01),2例出现肩关节旋肌袖损伤,发生率2.86%。结论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肩关节半脱位,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减轻肩关节疼痛。但训练不规范可出现副作用,影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运动想象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给予体感模拟训练疗法。分析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Brunnstrom评分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上下肢及运动FMA评分、上下肢及肩Brunnstrom评分、Barthel评分、BB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训练3个月后,两组上下肢与运动FMA评分、上下肢与肩Brunnstrom评分、Barthel评分、BB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躯干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椭圆机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于我院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组(接受常规FES康复训练)与椭圆机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椭圆机康复训练),两组均训练3个月.比较两组训练前后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  相似文献   

8.
巴氯芬对脑部疾患致痉挛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巴氯芬对脑部疾患所致痉挛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 102例因脑部疾患所致痉挛状态1个月至1年者,以单药巴氯芬治疗2个月以上后评定疗效.结果巴氯芬对脑部疾患所致痉挛状态有明显改善.结论巴氯芬用于治疗脑部疾患的痉挛状态,可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纯予以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1剂/d,分3次于餐后1 h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4 w。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浆因子,并在治疗前,治疗4 w,随访第8、12周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分(FMA)量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χ~2=4.94,P=0.03);治疗4 w后,治疗组前列环素(PG)I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素(TX)A2/PGI2(T/P)、TXA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 w,随访8、16 w后,治疗组各相应时间点FMA、SSQOL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明显促进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微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之上结合针刺治疗,8 w后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各自不同开始训练时间对应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治疗后8 w,两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自不同发病到开始训练时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更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可提高临床疗效,表现为开始训练时间越早,临床疗效越理想,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