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及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小儿厌食患儿全部给予针刺四缝穴及捏脊治疗,每周针刺1次,捏脊2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食欲与食量的变化。结果显效69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无效7例,无效率7.9%。结论针刺四缝穴与捏脊疗法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厌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赖氨酸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四缝穴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55/60)和75.0%(4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院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咳喘10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四步法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以53例肌性斜颈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步法推拿治疗,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变,患侧胸锁乳突肌彩超影像变化。结果痊愈38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5%;彩超显像治疗前后患侧胸锁乳突肌包块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四步法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显著;超声检查可作为小儿肌性斜颈诊断与治疗的一种客观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专家拟定穴位组与古书所载穴位组贴药对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效果,为中药敷贴疗法合理选穴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儿童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专家拟定穴位组(简称观察组)和古书所载穴位组(简称对照组)各40例,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后主症、次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随访6个月期间内,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发作时喘息程度、平时感冒次数、鼻塞流涕程度,以及出汗、神疲懒言、形瘦纳差、面色少华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5%(P<0.05);观察组主要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次要症状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家拟定穴位组防治儿童哮喘疗效优于古书所载穴位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脏腑图点穴法治疗小儿急性胃肠炎的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40例急性胃肠炎患儿以脏腑图点穴法予以治疗3 d后,观察疗效。结果 40例患者中治愈3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脏腑图点穴法用于治疗小儿急性胃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止泻膏外敷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8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抗病毒药物,补液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止泻膏外敷穴位治疗。10d后观察两组症状恢复情况、止泻时间及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止泻时间(3.0±0.6)d,对照组为(5.8±0.8)d;观察组总有效率92.3%(48/52),显效率57.7%(30/52);对照组总有效率54.2%(26/48),显效率22.9%(11/48)。两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副反应。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贴穴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起效快,药效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尿乳糖耐受试验对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畏食症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华  徐继勋  周士伟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9):1470-1470,1518
目的通过对畏食症患儿尿乳糖耐受试验,为小儿畏食症诊断提供方便、准确检测方法。方法9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A组(36例)、B组(32例)及对照组(30例)。A组予针刺四缝穴治疗,1次/周,连续6周;治疗B组针刺四缝穴治疗,1次/2周,连续3周;对照组口服乳酸菌素片,1~2片/次,3次/d口服,4周为1个疗程。采用氧化酶法对3组患儿进行尿乳糖耐受实验。结果经针刺治疗后,治疗组尿乳糖耐受性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乳糖耐受测试可作为畏食症诊断及疗效判定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的疗效。方法对60例厌食患儿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同时通过辨证以中药制剂配合治疗,疗程7 d,观察各证型及总体疗效。结果 60例患儿痊愈43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以推拿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小儿厌食行之有效,且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门诊肌性斜颈患儿,采用推拿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32例肌性斜颈患儿,痊愈25例(78.13%),好转7例(21.87%),总有效率100%。结论推拿治疗能明显改善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3例厌食患儿采用中药经皮给药方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后3、5 d,观察患儿的食欲、食量以及呕吐、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83例病例中,痊愈48例,好转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57%。其中辨证为脾运失健43例,痊愈26例,好转16例,无效1例;脾胃气虚为37例,痊愈22例,好转12例,无效3例;脾胃阴虚为3例,均无效。结论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小儿厌食疗效显著,易被患儿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临床疗效。方法 62例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患儿中腹部中寒8例,乳食积滞25例,脏腑虚冷18例,气滞血瘀11例。均采用捏脊疗法治疗,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2例患儿治愈20例,好转34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87.09%。捏脊疗法对腹部中寒、乳食积滞、脏腑虚冷、气滞血瘀4种证型均有效,4种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6个月、~1年、>1年3个病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病程≤6个月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病程≤6个月、>1年与病程~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22,0.117)。结论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传统推拿方法结合颈肩肌群按揉牵拉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将34例肌性斜颈患儿按日龄和患儿病情配对分为观察组(传统推拿方法结合颈肩按揉牵拉)、对照组(传统推拿方法)各17例。两组患儿分别按各自推拿方法进行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儿头部运动情况,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16/17),高于对照组87.5%(1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颈肩肌群按揉牵拉的推拿方法优于单纯传统小儿肌性斜颈推拿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按揉阑门为主穴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急性腹泻病患儿,运用按揉阑门穴为主的推拿疗法,对治疗前和治疗5次后腹泻病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 d内腹泻病证候痊愈率为97.1%,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揉阑门为主穴的推拿手法技术稳定,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点穴配合按揉牵三法治疗不同证型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采用点穴及按揉牵三法等推拿手法治疗,疗程60 d,观察各证型及总体疗效。结果痊愈461例,好转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7.6%;患儿就诊时年龄越小,疗效越显著;肿块型疗效优于非肿块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点穴配按揉牵三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简便安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87例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采用四联康、思密达、叶酸及复合维生素B口服;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口服。疗程3~5 d,观察腹泻停止时间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0%(44/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0%(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4.20±1.47)d,对照组(6.15±3.7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期间未见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开博通治疗30例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是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常规治疗有洋地黄类强心药、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目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说明开搏通在短期内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改善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方法 72例秋季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根据脱水情况给予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充电解质,服用乳酸菌素及蒙脱石散,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1~5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粪便性状、大便次数、发热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粪便性状、大便次数、发热、粪便化验4项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药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以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大叶性肺炎临床特点、病原学变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特点。方法对小儿大叶性肺炎136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等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转归。结果大叶性肺炎以支原体多见,多有高热、咳嗽,早期肺部体征少,易合并胸腔积液。小婴儿以支原体和肺炎克雷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常见。结论及时行体液培养及药敏鉴定,可将MP-IgM检测作为儿科上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的常规检查,及早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原,针对性用药,抗生素应足量、足疗程联合应用,中医中药及时跟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利福平治疗小儿顽固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利福平口服治疗,并观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除少数患儿有恶心、食欲差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利福平治疗小儿顽固性痢疾疗效好而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