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中IL-2I、L-15和TNF-α含量的变化,探讨它们在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作用。方法留取50例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病程<4 d)患儿血清标本,留取同期21例正常儿童的血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2I、L-15及TNF-α的含量。结果50例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IL-2I、L-15及TNF-α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或P<0.005)。其中,IL-2含量与采血当日的大便量呈负相关(r=-0.286,P<0.05);呕吐组与未呕吐组比较IL-15含量明显降低(P<0.05);重型组与轻型组,发热组与未发热组比较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TNF-α含量与腹泻次数呈正相关(r=0.373,P<0.01)。结论细胞因子IL-2、IL-15和TNF-α在轮状病毒感染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且与临床症状及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的治疗方案下川崎病(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选择素(GMP-140)和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分析丹参酮IIA(TanIIA)对各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成都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KD患儿61例。将住院KD患儿随机分为TanIIA加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并与健康体检儿童作对照。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IL-1β、IL-6、IL-8、TNF-α和GMP-140,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结果 KD患儿治疗前血清IL-6、IL-8、TNF-α、GMP-140和血小板数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治疗后5~7d血小板数量明显升高,血清IL-6、IL-8、IL-1β、TNF-α、GMP-140显著降低,其中TanIIA加常规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清GMP-140、IL-6、IL-1β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nIIA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KD患者血清IL-6、IL-1β、GMP-140,从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Tourette综合征(TS)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005年5月至2005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的58例TS患儿和30名对照组健康儿童的血清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将细胞免疫异常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免疫调节剂或免疫调节剂合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S组治疗前血清IL-6和IL-8水平显著降低,TNF-α水平显著增高(P均<0.01);TS患儿治疗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P<0.05);治疗8周末,单纯采用免疫调节剂治疗组IL-8水平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患儿IL-6、IL-8和TNF-α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 TS患儿存在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单纯免疫调节治疗对免疫异常的TS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甲状腺病(AITD)儿童血清、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4、IL-6水平变化及在AIT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弥散性毒性甲状腺肿(GD)和20例桥本甲状腺炎(HT)患儿及30例对照组患儿分别检测血清IFN-γ、TNF-α、IL-4、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D患儿血清IL-4、6水平明显升高,IFN-γ/IL-4、TNF-α/IL-6值均明显下降(Pa<0.05);HT患儿(GD)IFN-γ、TNF-α水平、IFN-γ/IL-4、TNF-α/IL-6均显著升高(Pa<0.05),GD较HT患儿明显升高(P<0.05),IFN-γ水平HT较GD患儿显著升高(P<0.05)。HT组IFN-γ、TNF-α阳性表达明显高于IL-4、6,而GD组IL-4、6明显高于IFN-γ、TNF-α。结论GD患儿以分泌IL-4、6的Th2浸润为主,而HT患儿则以分泌IFN-γ、TNF-α的Th1浸润为主。儿童AITD的发病与Th1/Th2失衡及其分泌的Th1/Th2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研究其在婴儿CMV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6例CMV肝炎患儿治疗前后及健康婴儿21 例血清IL-18和TNF—α水平。结果CMV肝炎患儿血清IL—1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均与血清ALT呈显著正相关(P<0.01);阴转组治疗结束后血清IL-1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而未阴转组IL-18和TNF-α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清IL-18及TNF—α检测可作为婴儿CMV肝炎炎症活动性和肝损害程度的评判指标,并对预测药物抗病毒疗效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血病患儿药物治疗前后骨代谢情况及与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关系。方法对35例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分别测定血骨钙素(BGP)、TNF-α、尿脱氧吡啶啉(DPD)排泄率等指标,同时以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白血病患儿血BGP水平、DPD排泄率较对照组增高;治疗缓解后DPD排泄率较治疗前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前血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化疗缓解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TNF-α、BGP、DPD间呈正相关。结论白血病患儿治疗前存在骨质吸收及溶解,化疗后出现骨形成障碍,有骨质吸收现象。TNF-α有助于患者病情变化观察及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其与KD冠状动脉病变(CAD)之间的关系,采用ELISA测定KD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KD并CAD组与无CAD组进行比较。结果KD患儿血清TNF-α和IL-6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在KD并CAD组患儿亦高于无CAD组患儿(P<0.05),而IL-6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别(P>0.05)。提示TNF-α和IL-6皆参与了KD的发生,而TNF-α在KD患儿CAD中,可能起到比IL-6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及免疫球蛋白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了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20例合并肾脏损害)及43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分别对过敏性紫癜有无合并肾损害及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比较;观察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HSP患儿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无肾损害HSP组与HSPN组的血清IL-6、IL-8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HSPN组TNF-α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HSP患儿IgA、IgE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G含量下降(P<0·01),IgM无明显差别(P>0·05);无肾损害HSP组与HSPN组的IgA、IgM、Ig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HSPN组的IgE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P<0·05);HSP患儿的血清TNF-α水平与IL-8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关系(r=0·524,P<0·01)。HSP患儿的血清TNF-α水平与IL-6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关系(r=0·670,P<0·01)。结论HSP/HSPN的发病过程存在细胞因子和异常水平免疫球蛋白的参与,HSPN的发生与TNF-α异常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IL-17、IL-23和TNF-α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采用IVIG治疗后GBS患儿血清IL-17、IL-23和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将38例GBS患儿分为2组:A组,发病7 d内给予IVIG;B组,发病8~12 d给予IVIG;均给予IVIG 0.4 g·kg-1·d-1连续治疗5 d。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患儿血清IL-17、IL-23和TNF-α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17、IL-23和TNF-α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GBS患儿治疗前血清中IL-17、IL-23和TNF-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t=4.498~16.418,Pa<0.05);GBS患儿经IVIG治疗后,其血清IL-17、IL-23和TNF-α水平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a<0.05);A,B 2组治疗前血清IL-17、IL-23和TN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清IL-17、IL-23和TNF水平亦无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 GBS患儿急性期血清IL-17、IL-23和TNF-α水平升高,可能在GB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采用IVIG治疗后能有效抑制IL-17、IL-23和TNF-α分泌,从而控制GBS患儿的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围术期的变化及1,6-二磷酸果糖(FD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心脏病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CHD患儿63例.将63例CHD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3).试验组在体外循环(CPB)前一次性在预充液中加入FDP 200 mg·kg-1,对照组预充液中不加FDP.分别于术前、CPB后3 h和CPB后48 h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CHD患儿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CPB后3 h,对照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较试验组显著升高(Pa<0.05),且2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CPB后48 h,2组患儿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但较术前均仍有升高.结论 CHD患儿CPB后3 h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的重要因素,在预充液中加入FDP后,可明显减少血清TNF-α、IL-6和IL-8的释放,减轻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佐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53例MPP患儿为疾病组,将疾病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6例,随机选取同期1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笔者医院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点。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证总分变化、中医证候疗效及各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IL-17、IL-18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好转,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病证总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疾病组患儿血清中各炎症因子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各炎症因子均降低,其中IFN-γ、TNF-α、IL-4、IL-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4、IL-17、IL-18炎症因子降幅更低,其中TNF-α、IL-4、IL-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水平相对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佐治儿童MPP安全有效,可通过调节MPP患儿血清中IFN-γ、TNF-α、IL-4、IL-17、IL-18炎症因子水平,抑制MPP炎症反应,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3]的水平与肥胖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为临床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肥胖症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2~6月就诊的78例肥胖症儿童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年龄、性别等基线情况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5名儿童作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25-(OH)D3、IL-6、IL-8、IFN-γ、TNF-α。结果:肥胖组儿童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5-(OH)D3水平与BMI Z-Score呈负相关(r=-0.462,P<0.01)。按血清25-(OH)D3水平将患儿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不足组、缺乏组及严重缺乏组,各亚组间血清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L-6、IL-8、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儿童较正常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BMI有相关性,但与炎症细胞因子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ADHD与免疫的关系.方法ADHD组30例7~13岁符合DSM-ⅣADHD诊断标准的男性儿童;对照组22例同龄的正常健康男性儿童,收集外周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ADHD组CD3+和CD8+细胞数较对照组降低;ADHD组血清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而TNF-α低于对照组;TNF-α水平与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注意问题、外向性行为问题及划销测验失误率呈负相关,IL-1β与划销测验失误率呈正相关.结论ADHD存在着Ts细胞功能的低下;ADHDIL-1β的增高和TNF-α的降低可能与ADHD的神经发育异常有关;TNF可能作为ADHD遗传的一个候选基因;TNF-α降低可能是ADHD的外向性行为问题的状态标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血锌与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伴佝偻病的关系。方法将112例脑瘫伴佝偻病患儿设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脑瘫患儿94例设为脑瘫组,210例同龄正常儿童设为对照组。采末梢血进行血锌测定。结果观察组及脑瘫组血锌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轻度缺锌率低于脑瘫组,重度缺锌率高于脑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瘫伴佝偻病患儿缺锌程度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对脑性瘫痪(CP)患儿血清IL-6、TNF-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CP患儿160例,随机分为透刺组和西药组。透刺组80例,采用头部腧穴透刺治疗,百会透太阳穴;西药组80例,采用静脉滴注神经营养药物;另选门诊正常体检儿童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IL-6、TNF-α水平。用Gesell发育量表对CP患儿进行治疗前后发育龄各能区(应物能、动作能、言语能、应人能)发育商水平进行动态评估。结果透刺组治疗后显效48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西药组显效25例,有效32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71.25%,二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Z=-7.276P<0.05)。透刺组治疗后发育商DQ值为(68.04±15.54)分,西药组为(57.94±12.84)分,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透刺组治疗后IL-6水平为(91.26±32.19)ng/L,西药组为(130.53±31.24)ng/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透刺组治疗后TNF-α水平为(0.93±0.33)ng/L,西药组为(1.20±0.40)ng/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头穴透刺是促进CP患儿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可调节CP患儿的神经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6例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其中细菌性痢疾16例,病毒性肠炎10例。结果:腹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菌痢组明显高于病毒性肠炎组(P<0.001);急性期组明显高于恢复期组;提示IL-6参与了腹泻的发病过程,其含量随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而改变,测定血清IL-6含量,对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在儿童颅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标记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25例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17例结核性脑膜炎(TM),30例病毒性脑膜炎(VM)及20例正常对照儿童,分别进行血清和脑脊液TNF-α、IL-1β与IL-6水平检测。结果颅内感染患儿脑脊液TNF-α、IL-1β与IL-6水平显著高于血清水平(Pa<0.05),且血清水平与脑脊液水平呈正相关(Pa<0.05)。血清TNF-α与IL-1β在细菌性脑膜炎(BM)组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VM)组(Pa<0.05);IL-6在PM最高,结核性脑膜炎(TM)、VM次之,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脑脊液中TNF-α在PM最高,TM次之;IL-1β与IL-6在TM最高,PM、VM次之,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TNF-α、IL-1β、IL-6在颅内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对颅内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TNF-α及IL-6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42例急性期和26例恢复期MPP患儿、2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组)及3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血清MIF、TNF-α及IL-1β水平,并对急性期和恢复期MPP患儿血清MIF水平与血清TNF-α 、IL-6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PP急性期患儿血清MIF、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MPP恢复期、细菌性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05);MPP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MIF、TNF-α及IL-6水平亦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MPP急性期MIF与TNF-α、IL-6呈正相关(r=0.76、0.82,P均<0.05);恢复期MIF与TNF-α、IL-6无相关性(r=0.26、0.31,P均>0.05).结论 MIF 、TNF-α及IL-6可能参与MPP发病过程,联合检测对MPP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4、-6、-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45例HSP患儿(其中20例并肾脏损害)及43例健康儿童血清IL-4、-6、-8及TNF-α水平,比较有和无并肾损害HSP患儿及HSP患儿与健康儿童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L-4、-6、-8与TNF-α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 1.HSP患儿血清IL-4、-6、-8及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无肾损害HSP与紫癜性肾炎(HSPN)组血清IL-4、-6、-8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HSPN组TNF-α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3.HSP血清TNF-α水平与IL-4无相关(r=0.278 P>0.05);HSP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IL-8正相关(r=0.524 P<0.01).HSP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IL-6正相关(r=0.670 P<0.01).结论 细胞因子IL-4、-6、-8和TNF-α可能参与HSP/HSPN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VE)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于-1(sICAM-1)水平变化。方法VE患儿38例,对照组20例,同时收集脑脊液和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VE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脑脊液TNF-α和sICAM-1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轻症和重症VE组血清、脑脊液TNF-α和sICAM-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重症较轻症VE组明显升高(P均<0.01);治疗后重症VE组TNF-α和sICAM-1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01),轻症VE组治疗后TNF—α、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均>0.05)。结论TNF-α与sICAM-1不仅是VE发病的主要因子,也可能参与了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