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1999年3月以来,我院采取病灶清除后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结核9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6年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自体髂骨或钛笼植入、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28~76岁,平均36.8岁.病程3个月至1.5年,平均8个月.随访观察植骨融合、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1.5至5年,平均36个月.3例患者术后出现窦道,经换药后伤口均愈合.术后平均3.2个月ESR下降到正常.28例不全性截瘫患者中,27例于术后24 h至3个月感觉、肌力及括约肌功能逐渐恢复,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提高;仅1例术后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无变化.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愈合时间3~15个月,平均4.8个月.内固定物无松动、脱出及断裂.术前平均脊柱后凸度数Cobb角为41.2°,术后1周平均Cobb角为13.6°,平均矫正27.6°;末次随访平均Cobb角为15.8°,平均丢失2.2°.无脊柱结核复发.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上胸椎结核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4~67岁,中位年龄49岁;累及椎体38个,平均2.2个;术前选择异烟肼(H)、利福平(R)或利福喷丁(Rft)、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左氧氟沙星(Lfx)组成四联或五联抗结核治疗方案,抗结核治疗时间2~96周,平均10.3周;术后继续行HR(Rft) EZ或HR(Rft) EZLfx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时间12~18个月.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165~300 min,平均(224.11±41.35) min.术中失血量300~1500 ml,平均(752.94±435.70)ml.术后并发症:切口积液4例,褥疮1例.Cobb角术前(23.96±6.67)°,术后(19.21±5.97)°.随访12~30个月,平均14个月,截至末次随访胸椎结核均获得治愈,植骨融合100.00%.结核无复发.10例截瘫患者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均达D级以上.结论 上胸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行抗结核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随访时脊柱后凸角、神经功能情况、ESR、VAS评分、植骨融合情况。结果3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65~289(232.5±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0~1000(518.1±66.0)mL。随访时间为6~36(26.4±5.2)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无结核复发。9例脊髓损害患者中,8例完全恢复,1例恢复至FrankelD级。术前脊柱后凸角为20.7°±4.2°;术后3个月为8.9°±2.2°,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为8.6°±2.0°,较术后无明显丢失(P〉0.05)。术前VAS评分为(5.7±1.1)分;术后3个月降为(1.0±0.2)分,与术前比较P〈0.001;末次随访时为(0.8±0.2)分,与术后比较P〉0.05。患者术前ESR为(45.6±17.9)mm/h;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ESR均恢复正常,为(11.2±4.5)mm/h,与术前比较P〈0.001;末次随访时为(7.2±2.3)mnl/h,与术后比较P〈0.05。术后1a所有患者的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较好地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的植骨,神经功能恢复好,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对1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抗结核治疗2周,术后规则抗结核治疗1 a.随访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结果 手术顺利,术中无大血管及神经损伤,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随访时间1~3a.术后1个月ESR开始下降,术后3~6个月降至正常,植骨块术后6~7个月融合,无移位和吸收,全部骨性愈合,短期随访期间无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脱出,无结核病灶复发.末次随访融合节段后凸角4°±2.5°,与术前比较,P< 0.05.6例有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均达到E级.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病椎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在病椎局部植入钛质内固定材料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选择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及后路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3~72岁,平均(46.02±10.13)岁;胸椎结核20例,胸腰段结核10例,腰椎结核8例,腰骶段结核7例;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rankel分级、脊柱后凸角、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和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价。4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30.27±15.86)min,术中出血(489.89±35.87)ml。患者术前VAS评分为(7.50±1.13)分,术后3个月随访时降低至(0.89±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P<0.001)。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为:术前7例B级患者中,4例恢复至E级,3例恢复至D级;术前8例C级和15例D级患者全部恢复至E级。脊柱后凸角度术前为(33.93±7.01)°,术后3个月降低至(15.07±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0,P<0.001);ESR由术前的(69.75±14.62)mm/1h降低至术后3个月的(13.16±5.27)mm/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1,P<0.001)。45例患者随访24~70 个月,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植骨均获得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出现。作者认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髂骨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结核的治疗过程中脊柱不稳是临床骨科医生最关心的,也是最不好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内固定器械和临床的大胆应用,脊柱结核术后不稳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腰骶椎结核手术又是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最难的部位之一,另外重建局部脊柱稳定性也是最不理想的。近2年来我们借助ISOLA髂骨钉通过同腰椎椎弓根钉连接对6例腰骶椎结核合并脊柱不稳的患者给予结核病清植骨同时给予髂骨钉内固定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林  段永壮  杨素敏 《山东医药》2009,49(22):61-62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62例。结果随访13~26个月,平均19个月,病灶全部愈合,无复发。达到植骨融合标准者59例,虽未达到标准者3例,但疼痛消失,植骨内固定稳定,恢复日常生活。术后早期感染1例,经及时处理愈合。脊柱Cobb角较术前后平均矫正17.7°,术后1aCobb角丢失0~11°,平均丢失2.4°。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李庆涛  徐光辉  侯斌  李涛  吕明 《山东医药》2006,46(18):68-69
对14例胸腰椎结核施行患者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2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胸腰椎结核全部治愈,脊髓功能损害逐渐恢复,脊柱后突畸形得以矫正。认为本术式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防痨杂志》2005,27(5):307-309,T0002
目的 临床研究同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随访到的46例,平均随访2.5年,植骨融合按Moon观察标准为主,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进行评价.结果 胸腰椎后凸畸形全部矫正(P<0.01).平均12 d下床活动.术后3个月骨性融合率60%;6个月骨性融合率90%.31例并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3级(Frankel分级);结核治愈率98%.结论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地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可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支撑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01~2010-06收治的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支撑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根据术前、术后X片分析植骨融合情况以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结果本组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内固定无松动,1例病灶复发,经过第2次清创后,瘘口愈合,全部病例植骨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术前Cobb角平均35°,末次X片随访复查Cobb角平均16.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支撑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又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无缝隙配合模式对颈椎病患者在接受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手术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接受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配合模式实施手术配合;观察组采用无缝隙配合模式实施手术配合。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固定手术操作时间、术后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接受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护理模式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颈椎病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无缝隙配合模式对颈椎病患者在接受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手术配合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路翻修术[彻底病灶清除和(或)支撑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后路固定术后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 搜集2011年3月至2017年1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外院行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术后失败,于本院行前路翻修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手术治疗方案,以及对比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临床表现、血红细胞沉降率(ESR)、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AS)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标准、植骨融合情况(Brantigan融合标准)。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1.5~2年,随访2~2.5年,随访期间X线摄影和CT检查均未见内固定松动,植骨明显移位、破裂。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已治愈,未发现结核复发。出院时2例既往窦道较长的患者窦道口未完全愈合,经门诊换药2~3个月后窦道逐渐收敛、闭合,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32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疼痛VAS评分[(1.25±0.87)分]、ESR数值[(7.09±3.59)mm/1h]均明显低于术前[(6.06±1.60)分,(69.21±25.76)mm/1h] (t=18.004、 13.766,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分级由术前E级29例、D级1例、C级2例,改善为术后的E级29例,D级3例;椎间植骨融合情况(Brantigan融合标准)为E级31例,C级1例。结论 采用前路翻修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后路固定术后失败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To describe the retroperitoneoscopic debridement technique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tuberculosis.Twenty-eight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conventional laparoendoscopic technique (n = 17) or 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technique (n = 11). Antituberculosis chemotherapy and thoracolumbosacral orthosis were given to all patients. The clinical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with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Visual Analog Scale, and radiographs with respect to sagittal angle and fusion status.Average time of the 28 procedures was 220.6 ± 50.9 min (180–365 min). The averag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108.6 ± 95.3 mL (50–400 mL). All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ir Visual Analog Scale back pain score at follow-up and were classified as having a radiographic fusion in this study. The mean sagittal angle was 11.2 ± 3.6° before oper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o 3.7 ± 2.4° after operation. There were no recurrent infection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Complications included loosening of anterior fixation and temporary deficit of the sympathetic nerve.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approach with CO2 insufflation technique is a challenging but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lumbar spine tuberculosis. Retroperitoneal 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can be used for anterior lumbar spine surgery, offer exposure for L1 through L5.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疗效及应用指征。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腰骶段脊柱结核15例,观察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植骨融合时间。结果 15例患者术后随访1~5年,平均3年,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拍片显示植骨及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植骨均在3.5~7个月达到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Cobb角平均14°,无明显矫正角度丢失,脊髓功能恢复良好。按Frankel分级,术前C级4例,术后恢复到D级1例,E级3例;术前D级11例,术后均恢复至E级。无结核复发。结论一期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创伤小,植骨稳定,融合率高,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腰椎内固定术后发生深部感染18例的临床特点,全部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切口B超检查,明确诊断,给予病灶清除,灌洗引流及保留内固定,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 腰部切口B超检查可早期发现术后感染;所有病例1周后腰部疼痛症状减轻,2周后腰部疼痛消除.结论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可通过早期诊断,彻底清创,灌注冲洗,有效抗生素应用,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置管冲洗治疗原发性胸腰椎非特异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46例原发性胸腰椎非特异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胸椎4例,胸-腰段椎体5例,腰椎椎体33例,腰-骶段椎体4例;术前抗感染治疗时间为2~4周;手术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置管冲洗术,术后冲洗时间为3~28d,平均(14.0±4.3)d。分析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感染控制情况、术后下床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46例患者术中标本细菌培养阳性15例,阳性率为32.6%。患者术后3周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平均为(2.59±0.20)分,与术前的(7.09±0.2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5,P<0.05);术后3周血红细胞沉降率(ESR)为(43.30±3.13)mm/1h,术前ESR为(65.98±4.56)mm/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P<0.05);术后3周C-反应蛋白(CRP)为(17.15±1.10)mg/L,术前CRP为(34.54±2.4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3,P<0.05)。二次手术患者1例,二次手术率为2.2%(1/46)。术后患者佩戴支具下床时间5~21d,平均(12.6±4.7)d。12例术前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2例由术前A级分别恢复至B级和C级;2例由术前B级分别恢复至C级和D级;8例由术前C级恢复至D级3例, E级5例。46例患者椎间植骨块融合时间为3~12个月,平均(7.6±1.8)个月;按照植骨融合标准,其中优35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7%(44/46)。结论 对有手术适应证患者实施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置管冲洗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快速控制感染、解除患者疼痛、恢复神经功能、早期下床活动等优势,是治疗脊柱非特异性感染可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