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患儿家长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给儿科护理工作带来较大压力,尤其对护理技术的要求更高.几年来,采用一次性输液针头进行小儿静脉采血,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如何将药物安全、准确、合理有效地注入患者体内是护理人员需要研究的重要技术课题。本文对不同抗生素静脉注射速度的认识、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丢失问题、静脉炎的预防、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方法及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和预防等问题提高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一旦遇有重症患儿,急需静脉取血化验及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为配合诊断需要,护士"一针见血"地取出血液标本提供检验.根据医嘱,得心应手地把各种药液输注患儿体内.此项技术操作工作,给儿科护士提出更高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小儿血管细小,搏动不明显,不易触摸到.年龄越小操作技术要求越高,一旦延误病情可急剧恶化,甚至猝死.以往取血部位,常规采用颈外或股静脉.而上述两处静脉旁均有大动脉并有神经伴行.如操作稍有不慎,会出现损伤及血肿.由于这些部位解剖结构特殊,皮肤松弛.如穿刺成功取血后需输液者,其固定困难,则需另换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5.
为加速输血,采用正常输血器或将输血架调高往往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我们在工作中总结出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1)方法:按常规盐水冲管排气,然后将血袋换上,在输血器与静脉留置针的延长管之间接一个三通管,放于无菌治疗单上,取一个20 ml 一次性注射器去掉针头,先调节三通管开关关闭延长管端,用注射器从输血器中快速抽血,然后关闭输血器处三通管的开关,快速将血注入人体内,如此反复,推注完毕或病人休克恢复时将三通管的帽盖拧上. 相似文献
6.
马荣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11,(9):110-111
静脉输液治疗具有一定创伤性,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因此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客观存在,据资料统计,在患者投诉中涉及静脉输液的约占28.28%[1]。因此对静脉输液治疗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对策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在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治疗中,经典的方法是浅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团切除术,效果确实。但缺点是腿部切口疤痕多,不够美观。我们自2002-09-2003-06对3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旋切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臧红平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9,21(2):135-138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留置针穿刺与表浅静脉普通穿刺输液在婴幼儿烧烫伤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婴幼儿烧烫伤早期较为理想的静脉输液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婴幼儿烧烫伤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符合课题调查研究条件者共81例,均为烧烫伤后5天之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者.根据所采取的静脉输液方法分为表浅静脉留置针组(留置针组)和表浅静脉普通穿刺组(普通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穿刺部位、穿刺成功率、输液通畅程度及治疗中的局部并发症等.结果:两组的穿刺部位、烧伤伤情及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普通组的静脉穿刺次数明显大于留置针组,即相当留置针组的5倍之多;普通组的局部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大于留置针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烧烫伤早期采用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可延长穿刺针的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增加患儿舒适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0.
张德祥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9,(2)
<正> 耳廓积液(血)是柔道、摔跤运动项目的运动损伤之一。耳廓以弹性软骨为支架,外覆皮下组织和皮肤,皮肤真皮无乳头层,皮下组织极薄,故皮肤与软骨紧密相贴,神经、血管、淋巴很丰富。由于摔跤、柔道训练比赛对抗性强,如抱头与凌空抱起头着垫子,耳廓受挤压以及反复磨擦,使耳毛细血管断裂,通透性增强,新陈代谢增高而致耳廓积液(血)。一般在损 相似文献
11.
12.
马铃薯片贴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所致局部肿胀12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穿刺输液引起静脉炎、液体外渗导致局部软组织肿胀、疼痛以往多采用如意金黄散外敷,其疗效不够理想。我院自1989年2月—2002年7月应用马铃薯片肿胀部位贴敷12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15.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是儿童时期一种主要的致残性疾病.目前国内外治疗该病方法较多,但迄今尚无特效疗法.我院从1995-10~1997-12用自血光量子血疗与东莨蓉碱治疗CP患儿32例,临床观察3个月,取得一定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体外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病人因需长期化疗 ,对外周静脉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使外周浅静脉出现严重的静脉炎 ,血管变硬 ,呈条索状 ,无法再进行化疗和进一步治疗。我科于 2 0 0 1- 0 6始采用体外中心静脉导管 (PICC)为需中长期静脉治疗导管置管 ,避免了反复穿刺、药物治疗性静脉炎和化疗渗漏等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患者 ,年龄 2 2岁~ 70岁 ,平均年龄 4 0 7岁。其中肺癌 5例 ,肝癌 3例 ,脑肿瘤 1例 ,右髋髂软骨肉瘤 1例。其中从肘正中静脉置入 3例 ,头静脉 3例 ,贵要静脉 4例。置入PICC管长度… 相似文献
17.
18.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6,(5)
正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栓塞治疗肺部动静脉畸形(PAVM)后,胸部多层螺旋CT(MDCT)平扫测量引流静脉内径对于诊断病变再灌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期随访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病人。纳入标准:肺动脉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聚多卡醇逆行性经静脉球囊栓塞(BR-TO)泡沫硬化疗法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材料与方法 2005年11月—2009年6月,16例病人(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刺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在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 10例肝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静脉穿刺的方法,实施单纯肝静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结果 10例患者在实施肝静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效果显著,肝静脉狭窄闭塞处内径较前增宽,肝静脉压力下降,由PTA前平均32.6 cmH2O降到PTA后平均16.9 cmH2O,血流通畅.手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腹水、肝功能损害、下肢水肿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经皮肝穿刺肝静脉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对肝静脉狭窄或梗阻型布-加综合征患者症状的缓解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