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Arnold Chiari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ACM—SM)的I临床疗效,探讨治疗ACM—SM的有效手术方式。方法选择ACM—SM患者42例,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行后颅窝减压术治疗;B组患者行后颅窝减压+脊髓空洞切开分流+小脑扁桃体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及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为优的病例及术后脊髓空洞缩小的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结论手术治疗ACMI合并SM患者时,应首选后颅窝减压+脊髓空洞切开分流+小脑扁桃体切除治疗的方式,可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脊髓空洞症(syfingomyelia,SM)临床上较少见.现今均主张采用手术方法,以解除脊髓受压并消除症状,术后并发症中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尚未见报道,我院开展该手术后出现2例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Arnold Chiari 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ACM-SM)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ACMSM的有效手术方式.方法 选择ACM-SM患者42例,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行后颅窝减压术治疗;B组患者行后颅窝减压+脊髓空洞切开分流+小脑扁桃体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及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为优的病例及术后脊髓空洞缩小的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结论 手术治疗ACM Ⅰ合并SM患者时,应首选后颅窝减压+脊髓空洞切开分流+小脑扁桃体切除治疗的方式,可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底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方式、康复方法及术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999年9月~2003年9月26例颅底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术前脊髓功能状态、手术方式、康复方法及术后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术前JOA评分8~12分.平均9.7分。治疗后随访6—48个月.JOA评分15~17分.平均16分.恢复率80%~100%.平均93,6%。结论:颅底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长期手术效果确切;早期诊断、术前脊髓功能状态、适时外科干预、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康复手段是影响脊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ACM-SM)手术治疗的术式和注意点。方法:总结21例ACM-SM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结果:该组21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8例(85.7%),均进行3个月~2年随访,14例脊髓空洞消失,5例明显缩小。结论:后颅窝减压术 硬脑膜扩大修补术是治疗ACM-S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后颅窝减压合并枕大池重建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Ⅰ型)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采用枕后正中直切口,后颅窝小骨窗减压、硬脑膜修补合并枕大池重建术,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结果:11例患者感觉障碍均得到改善,其中7例(64%)症状改善明显,4例(36%)病情缓解。6例(55%)脊髓空洞症患者术后经4个月~4年的随访,空洞明显缩小。结论:后颅窝小骨窗减压、硬脑膜修补合并枕大池重建术,临床效果较好,是一种治疗Arnold—Chiari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脊髓空洞症简称SM。是脊髓较常见的慢性疾病,MRI对明确诊断、判断病因及疗效,选择治疗方案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我院曾诊断脊髓空洞症5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背髓空洞症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16~46岁,平均30岁。1.2临床表现:一般发病缓慢,四肢麻木,无力3例;胸背部疼痛2例,上阳段阶段性感觉障碍及感觉分离现象1例;小便障碍1例,肢体感觉障碍2例。1.3其它检查;拍平片3例均为正常。CT检查2例,其中诊断为脊髓内占位1例,空洞症1例.1.4MR设备:所用机型为LMW-400低场磁共振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单纯性脊髓空洞症患者行脊髓空洞胸腔分流(SPS)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SSS)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脊髓空洞症患者28例,其中行SPS 18例,SSS 10例,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左右复查MRI检查脊髓空洞腔明显缩小;术后早期(48 h内)9例SPS术式患者、4例SSS患者在术后早期MRI均显示空洞范围缩小,SPS术式病例中感觉症状改善15例(83.3%),无明显改善1例(5.5%),加重或其他部位出现感觉异常1例(5.5%),患侧感觉改善健侧出现感觉异常1例(5.5%);SSS术式病例中感觉症状改善8例(80.0%),无明显改善1例(10.0%),加重或其他部位出现感觉异常1例(10.0%).SPS术式术后4例患者出现少量气胸,肺压缩比均小于5%,均未行手术干预处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和胸腔积液等症状.结论 单纯性脊髓空洞症伴有症状患者适合行空洞分流手术,相对于蛛网膜下腔分流,我们认为胸腔分流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需要长期的大宗手术病例随访资料证实.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关应用核磁共振(MRI)诊断和各种手术治疗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的报道较多,但是有关其护理方面的报道甚少。通过对15例SM患者护理质量的分析可看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SM治疗效果及患者的自护能力有显著效果。1对象与方法1990~2000年收治SM患者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15~44岁,病程11月~12年,均经CT或MRI确诊为SM。其中阶段型分离性感觉障碍者14例,肢体无力萎缩者15例,由于感觉障碍曾致外伤者6例,自诉感觉缺失区烧灼样痛者4例,自诉感觉缺失区发冷者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68例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并硬脑膜重建扩容术,术中常规去除后颅窝颅骨约5cm×6cm,在显微镜下将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在软脑膜下隐性切除,使下疝部分上移,并松解小脑扁桃体与延髓的粘连以及颈、延髓周围的蛛网膜粘连,术毕应用自体筋膜行后颅窝硬脑膜扩大修补,使后颅窝扩容。结果:68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感觉障碍症状缓解者59例,有效率86.8%(59/68);根性症状恢复有效率62例,有效率91.2%(62/68):小脑和后组脑神经症状恢复有效率88.2%(60/68);肌力改善有效率76.4%(52/68);肌肉萎缩无明显变化。MRI复查脊髓空洞消失或基本消失者64例,较前缩小者3例,无改变者1例。结论: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行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并硬脑膜重建扩容术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54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本组对1998年9月至2005年9月共收治的54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入路,对颅底凹陷症采用后路减压,显微镜下行小脑扁桃体软膜下部分切除,正中孔开放手术治疗。结果:54例患者术中观察发现延髓和上颈髓明显受压和不同程度同小脑扁桃体粘连,正中孔引流不畅;随访1月~7年,术后42例症状显著改善,12例明显改善;影像学复查提示脊髓空洞明显缩小。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症行分流术患者围术期的相关护理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脊髓空洞症行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T型管空洞分流手术,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术后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2例患者空洞部位为颈段8例,胸段30例,腰段4例(均为幼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术后4例出现感染征象,1例分流管堵塞,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过系统规范化护理,心理及生理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规范化的术前、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积极治疗,以及肢体功能训练,是脊髓空洞症行分流术患者身心健康恢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底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方式,康复方法及术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6例颅底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术前脊髓功能状态、手术方式、康复方法及术后功能恢复。结果 术前JOA评分8~12分,平均9.6分。随访6—48个月,JOA评分15-17分,平均16分,恢复率80%~100%,平均93.6%。结论 颅底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长期手术效果确切;早期诊断、术前脊髓功能状态、适时外科干预、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康复手段是影响脊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动态B超评价脊髓空洞症术后疗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B超室田平,高永中本文介绍13例脊髓空洞症经“T”型管脊髓空洞-腹腔分流术(12例)和经口环枕区前减压术(1例)治疗后B超动态随访的情况。13例患者男3例,女10例,年龄19~51岁,病史1个月~...  相似文献   

15.
甲基强的松龙在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中的预防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前使用甲基强的松龙(MP)在脊髓型颈椎病(CSM)外科治疗中对颈脊髓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随机分成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颈椎前路手术减压前即开始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9例。B组:颈椎前路手术过程中未使用甲基强的松龙,18例。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2周按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分法(40分法)计算2组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复率。结果A组在术后第1天、术后2周的脊髓症状改善情况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提高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的安全性,在治疗过程中起到预防性脊髓、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小脑扁桃体下疝导致脊髓空洞症微创手术治疗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随访总结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7例小脑扁桃体下疝导致脊髓空洞症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所有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被纠正,脊髓空洞消失21例,明显缩小15例,轻微缩小1例,有效率100%.结论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导致脊髓空洞的微创手术方式及术前术后全方位的护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Chiari 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86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iari I畸形(Chiari I malformation,CM I)是一种以小脑扁桃体向下疝入枕骨大孔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为其最常见的合并症.我院1995-02~2004-05共收治86例Chiari 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以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48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背景:通过改变脊髓损伤局部环境的方法,能够促使损伤的神经修复、再生和恢复脊髓部分神经功能。嗅鞘细胞移植能够改善脊髓损伤的局部内环境。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对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及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及安全性。设计:自身对照实验。单位: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外科病房。对象:纳入山东省荣军医院外科2004—06/2005—07收住院的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7-59岁,平均36岁。方法:①细胞培养:取流产胎儿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培养纯化1-2周,最后制成单细胞混悬液。②手术及细胞移植:在全麻下进行,将纯化好的嗅鞘细胞的单细胞悬液(约0.05-0.20mL)用自制的直经0.45mm的注射器分多点注射于相应脊髓损伤处,术后10~14d伤口拆线。③脊髓功能评定:术前1d及术后2周-2个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订的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④术后3周~1年观察或电话随访48例患者脊髓功能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术后感觉功能变化。②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变化。③患者术后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①48例患者中均有脊髓功能的改善,且在术后3周~1年的观察或电话随访中仍呈继续改善的趋势。②感觉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触觉:56.9,51.2,P〈0.01;痛觉:55.2,48.3,P〈0.01),感觉功能改善以感觉平面下移最明显,一般在两个节段以上。③运动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44.8,40.7,P〈0.01),运动功能改善出现较慢。④植物神经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18.0,14.5,P〈.0.01),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如:出汗、肠蠕动增加出现最早。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晚期患者的脊髓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治疗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的MRI影像表现,评价MRI对Chiari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RI及手术证实的15例Chiari畸形的MRI表现。结果:小脑扁桃体下缘变尖12例。下疝至枕骨大孔平面下3.5~21mm,12例伴有脊髓空洞。结论:MRI能清楚显示Chiari畸形病灶的部位及形态,是其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脊髓空洞是Chiari畸形主要合并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对Arnold-Chiari畸形Ⅰ型的诊断价值。方法:21例ACMⅠ型均经MRI诊断,手术及临床证实,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13~52岁,平均38岁。结果:18例小脑扁桃体疝入枕大孔平面下5~28mm,3例2~4 mm,21例患者均伴有脊髓空洞症。结论:MR成像技术是Arnold-ChiariⅠ型畸形诊断的首选检查诊断方法,确诊后尽早行枕大池重建术能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