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峰  王洪白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14-1114,1124
针刺的深浅,是针灸取效的关键。《素问·刺要论》指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针刺深浅不可偏废就已引起人们重视。然后世较少论及浅刺,故笔者试就《内经》有关浅刺法的内容论及如下。  相似文献   

2.
围绕《内经》病"不已",针对是否可针刺、针刺治法变换、针刺穴位灵活运用及针刺治则正确把握4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从更深层面阐述《内经》针刺之道,为临床针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内经》中“治神”一词只出现在《素问·宝命全形论》中,但现代论及治神理论时多归结于《内经》,其原因在于《内经》中有很多篇章都讨论了针刺治疗过程中如何治神守神,并阐明了治神与针刺治疗之间存在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载有"各至其理,无过其道""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适其至所"以及"衰其大半而止"等体现针刺、药食量效关系的诸多内容。《黄帝内经》中针刺量效关系主要体现在针刺深度、留针时间、手法和刺激量、得气与否、针刺的次数等与效应的关系。虽然《黄帝内经》的十三方中半数存在药物用量的说明,但是《黄帝内经》药食量效关系主要体现在药食气味适量与否和中病即止等方面。针对针刺量效、药食量效及艾灸量效探讨《黄帝内经》中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玉莹 《河南中医》1994,14(1):41-42
针刺治疗肠痈经验撷要马玉莹武汉市职工医学院(430016)主题词肠痈/针灸疗法关于肠痈的针灸治疗,《针灸大成》中取太白、陷谷、大肠俞。《千金方》中灸时尖锐骨各百壮。针灸治疗肠痈古代虽有记载,但只是介绍了针刺俞穴,而未论及针刺手法,然而针刺手法又是决定...  相似文献   

6.
所谓用针之道,主要指针刺过程中的手法。古人对各种针刺手法已有很多精辟阐述,特别推崇调气与治神的用针之道。《灵枢·官能》篇说:“工(医工)之用针也”要“明于调气”,又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可见调气和治神乃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1以正气为本针灸治病,不外乎补、泻两类手法。医者临证须观察病人神气所现,精心分析,了解病证虚实。正如《灵枢·邪客》所谓“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先知虚实而行疾除”。针刺治病,应以气为本。正如《类经》所云:“用针之道,以气为主,知虚知实方可无误”。气在人体内周流运转,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整…  相似文献   

7.
田苗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11):768-769
因时针刺是重要的治则之一,《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提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灵枢·四时气》云:“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明确提出医者一定要掌握天时的顺逆、宜忌,择时、选穴,再施针刺,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老子《道德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是道家首推的经典。据《史记》记载,老子较孔子年长几十岁,基本上是同代人,生于春秋末期,距今266多年。《道德经》全书550多字,后人一般定为八十一章,论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思想影响非常深远。无疑,这是一部用修道者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书,论及“道”和“德”的篇章尤其突出,其中开篇第一章就是论道,原文如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用现代…  相似文献   

9.
林文佳 《光明中医》2016,(2):184-186
目的探究《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的具体内涵以及指导意义、实践途径。方法主要通过检索历代注家相关注释、古汉语字义,并结合《黄帝内经》原文中的相关内容来探讨经文原意。结果前人从"间不容发"角度对该经文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确实阐明其本义,并且令之难以践行。《黄帝内经》原文实际是以使用弩机为喻,指出了用针重视机宜的重要性。结论依据《黄帝内经》的启示,把握用针机宜是正确施用针刺补泻手法的重要基础,脉诊以及押手的运用或许是准确判断针刺时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凡刺之"一词在《黄帝内经》中出现15次,其中《素问》出现4次,《灵枢》出现11次。凡,有凡是、一切之意。"凡刺之"后接的名词分别是"理""法""道""方""术""真""要""属""禁""害",这些条文论述的均是与针刺治疗密切相关的纲领提要性内容,散见于各篇之中。试对这些条文进行分类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逐一进行分析,探求其内涵,以揭示《黄帝内经》的刺法治疗思想,为针刺治疗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有较多篇章论述针刺之理与法、针刺之道与术。因为去今已远、专业性强等原因,针刺篇章中很多词语较难理解。从秦汉时期的历史文化语境出发,对比《黄帝内经》与《太素》异文,综合考辨,认为"匀"为""之形误,意为目动。《素问·宝命全形论》之"针耀而匀",当为"针耀而",也即《太素》之"针耀而眴"。"静意视义"之"义"为目标义。"是谓冥冥"之"冥冥"指代道。"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乌乌""稷稷"杨上善注"凤凰之声",并非无据;说其为雌雄之声,却失准确。"从"为随从义,可译为"随之"。"谁"应为"雜",形近而讹。"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意思是说听见凤鸣,随即看见凤形,而并未有其他杂象的干扰,即只现祥瑞之征象。  相似文献   

12.
针刺得气的重要意义,早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灵枢·终始》又说:“凡刺之道,气调而止”。就是说,如气不至即可手不离针,进行捻转提插,不徐不疾的“无问其数”,以达到“气调而止”。历代医家还有许多促使针刺得气的方法,如候气、催气等。这些都只强调了针刺手法对得气的作用。我们认为,除此以外,对熟练地循经取穴,掌握针刺方向、角度以及病人机体强弱亦不应忽视。现分述如下: 一、以捻转为主达到针刺得气针刺捻转手法,是最基本的单式手法之一。它早见于《灵枢·官针》:“恢刺者,直刺傍之,  相似文献   

13.
治神,即针刺过程中医患双方对精神、心理、意识的调治.治神要求医生澄心静虑,意系病者,体察经络穴位的阴阳气血变化,从而施用正确的针刺手法;要求患者安神志定,注意针感,体察经气.如此,才能取得好的针灸疗效,避免盲目针刺造成经气逆乱. 1治神的重要意义 治神,是针刺的基本原则,是提高针灸疗效的重要内容.《内经》多次强调治神守气是针刺的基本原则.对于针灸医生的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日:"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经气已至,慎守勿失",又说"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日治神……";《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灵枢·官能》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相似文献   

14.
《旧唐书·经籍志》中的《玉房指要》论及房事,曰:“凡交接之道,务先徐徐嬉戏,使神和意感,良久,乃可交接。”寥寥数语,描画出房事前奏曲的全貌。核心是“戏”。不是可有可无的“戏”,也不是随便应付的“戏”。应该是有步骤的、运用多种方法的、达到一定目标的“戏”——“戏道”。《玉房指要》讲究房中养生:“戏”要在性器官交接之先;“戏”要徐徐嬉耍;“戏”要使双方都进入神和  相似文献   

15.
针刺时间疗法最早应溯源于《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载有“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灵枢·四时气》日:“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腧,邪在府,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说明《内经》奠定了针刺时间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难经·七十难》“春夏刺浅、秋冬刺深”等观点,也是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四时八正之气的变化,以及月之盈亏的周期改变,对人体气血的盛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刺深浅,是针刺手法中的一种。通常为多种因素所决定,用之不当,直接影响疗效。《素问·刺要论》曰:“深浅不得,反为大贼。”指出了针刺深浅的重要性。笔者不揣浅陋,就《内经》论述针刺深浅的几个问题,略叙己见,以就正于同道。一、以气候时令决定针刺深浅《素问·诊要经终论》曰:“春夏秋冬,各有所刺。”人的生命活动,受着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一四时变化规律,适合于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规律,  相似文献   

17.
《素问·宝命全形篇》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这是说针刺治病的关键,一定要先聚精会神,了解五脏的虚实,掌握三部九候的脉象,然后再行针刺。《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  相似文献   

18.
《灵枢·邪客》云:“持针之道……左手持骨,右手循之……辅针导气,真气得居。”其中“辅针”即指针刺辅助手法而言,它在针刺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而目前许多同道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真正能在临床上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的人很少,故撰写此文浅谈笔者对针刺辅助手法的认识,以期为提高针刺临床疗效提供相关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病,首重于气。正如明·张景岳《类经》所云:“用针之道,以气为主,知虚知实,方可无误。”笔者试就针刺与气的关系,略陈梗概。针刺立法以气为本气是人体内最原始、最根本的精微物质和各种复杂的功能,它周流运转,维持人体的正  相似文献   

20.
针刺疗法是以“道”为基础的。《内经》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道”是一切事物产生的根源,是一切现象的基础。“道”通过所谓阴和阳这种本质上相反相成的两极能力的动态平衡作用而表现于一切事物之中。正如《内经》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没有绝对的阴或阳,每方都相对于另一方而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