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患者,择期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随机分为瑞芬太尼-七氟醚组(S组)和瑞芬太尼-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记录围麻醉期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期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瑞芬太尼使用总量。结果 2组病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后30 min和术毕的平均压、心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组瑞芬太尼使用总量较P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均能快速苏醒,S组与P组的停药到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S组患者在苏醒期躁动反应发生率高于P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可以安全、有效的运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 相似文献
2.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N-4位取代的衍生物,镇痛效果是芬太尼的5~10倍,并具有起效快、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无组胺释放等特点[1]。本研究将舒芬太尼用于颌面外科患者,评价其镇痛效果和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颌面外科择期全麻手术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39.4岁,ASAⅠ~Ⅱ级,既往无药物成瘾史、癫痫病史和肝肾功能损害。病种包括颌面部骨折、颌面部畸形、颌面部肿瘤、颞颌关节病等。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uf)组和芬太尼(Fen)组,每组30例。1.2麻醉方法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哌替啶1mg/kg、异丙嗪0.5mg/kg和阿托品0.01mg… 相似文献
3.
地氟醚是一种低效卤化类的新型吸入麻醉剂。二十一世纪 6 0年代末由RossTerrell首先合成 ,1987年开始实验研究 ,1990年进入临床使用阶段。我院从 1999年始 ,将地氟醚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麻醉 313例 ,其中 4岁以下婴幼儿的麻醉 2 10例 ,均取得满意的效果。一、一般资料 :从 2 10例 4岁以下婴幼儿麻醉中 ,随机抽取 6 0例地氟醚麻醉患儿 ,其中男性患儿 38例 ,女性患儿 2 2例 ;年龄最小的是出生后 1个月 ,最大的是 4岁 ,平均年龄 1.88岁 ;体重在5 .0~ 16 .5kg之间 ,平均 11.0 7kg。手术种类 :唇腭裂修复术(包括舌腭弓及舌系带延长术 ) 4 7…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盲探插管麻醉的效果。方法:将80例口腔颌面外科气道困难病例等分为4组,均采用盲探气管插管新技术插管。插管前,组Ⅰ、组Ⅱ、组Ⅲ给予芬太尼4μg/kg,并分别按1.0μg/ml、1.5μg/ml、2.0μg/ml的靶血药浓度实施异丙酚TCI;组Ⅳ仅给予芬太尼4μg/kg。所有患者均用局麻药完善气管内表面麻醉,观察比较4组插管的麻醉效果。结果:组Ⅱ和组Ⅲ的Ramsay镇静评分较用药前明显上升,插管中其分值也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插管中,组Ⅱ和组Ⅲ的MAP、HR稳定;组Ⅰ和组Ⅳ显著上升(P<0.05);插管中,4组RR均明显下降,其中,以组Ⅲ最为明显(P<0.05),但4组的SpO2、PETCO2均无显著变化;4组的血浆PRL和血浆AⅡ插管后较插管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上升,组Ⅳ升幅明显高于组Ⅲ(P<0.05)。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有助于完善盲探插管麻醉,在控制合适靶血药浓度的前提下,这种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临床观察ClinicStudyofMecloqualoneCombinedAnesthesiainInfantOralandMaxilofacialSurgeryOperation陈彦平段玉芹滕国梁我科于198...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2006,21(3):117-118
静吸复合加局部阻滞麻醉在婴儿唇裂整复术中的应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安氟醚在口腔颌面部手术中的应用;斯康杜尼对老年人牙髓治疗的麻醉效果评价;巨大口咽癌行口、舌、咽颌面颈联合扩大根治术的麻醉处理:8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围麻醉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与患者的年龄、体重、术前用药、手术部位、麻醉方法、手术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组随机抽取140例口腔颌面外科全麻病人,分为3个年龄组,于术日晨8时至二日晨8时连续监测指端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140例,男78例,女62例,年龄9个月~73岁。全部为口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其中,口腔颌面肿物扩大切除术41例;正颌外科手术28例;腭裂修复术19例;舌颌颈、颊颌颊联合根治术18例;齿槽嵴植骨术15例;上、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9例;颞颌关节成形术3例…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2005,20(5):213-213
20051911 斯康杜尼局部浸润麻醉在牙髓炎治疗中的临床观察;20051912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盲探插管麻醉的的效果评价;20051913 复合型面裂合并困难气道患儿气管插管成功1例报道;20051914 牙龈瘤手术治疗疗效观察;20051915 下颌支一髁突联合体内镜辅助手术进展(综述);20051916碧兰麻在口腔临床的应用(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外科手术中的血容量 (人造血浆 )补充问题是麻醉科医师的重要课题之一 ,成分输血和血浆代用品的合理联合使用 ,可以达到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免疫力和凝血功能、减少并发症的目的。贺斯是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属新一代人造血浆代用品。我科自 1999年起将 6 %贺斯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病人 ,效果良好安全 ,未发现过敏样反应 ,减少了同种输血的次数及用量 ,节约了手术费用。1 材料与方法术中应用 6 %贺斯的患者为 :ASAI~II级 ,无肾脏病胰腺病变及凝血功能障碍 ;年龄 15~ 6 0岁 ;手术种类不限 ,预计… 相似文献
12.
静脉营养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的应用苗润洲许彪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创伤大,术后咀嚼器官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造成一定程度的进食困难。常规应用的胃管鼻饲,使患者感到不适,难以接受。由此导致的营养缺乏,可对术后的恢复及进一步治疗造成很大影响。作者对9例口腔颌面部大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鼻导管通气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行腮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腮腺手术的患者,ASA I~II级,年龄18~65岁,体重50~90 kg。随机分成气管插管组(A,n=30)和鼻导管通气组(B,n=30),2组均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A组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B组诱导后置入鼻导管吸氧,术中调整丙泊酚的浓度以维持麻醉深度,并记录患者基础值(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时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和麻醉后恢复的情况。结果:2组T1时BP、BIS均较T0值降低(P<0.01);与T1比较,2组T2时BP均升高(P<0.01),而在T3、T4时变化无差异(P>0.05);A组HR在T3、T4时低于T0(P<0.05或P<0.01);组间比较,B组BP、HR在T2、T3时均低于A组(P<0.01)。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动脉血气pH值和P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导管通气下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腮腺手术中能获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较气管插管组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本组年龄在1~2岁7例,3~5岁84例,6~9岁323例,10~13岁130例。其中腭裂整复术393例,颞颌关节成形术19例,颈部包块切除术11例,上颌骨切除术6例,下颌骨切除术20例,腮腺切除面神经解剖14例,甲状舌骨瘘切除术13例,舌下腺囊肿摘除术8例,颌下淋巴管瘤切除术4例。其他手术56例,麻醉时间最长5小时45分,最短50分,平均2小时35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应用小剂量氯胺酮缓解颌面部手术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全麻下颌面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n=40)和对照组(n=40),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静脉注射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和罗库溴铵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0.1-0.2ug/kg/min泵注,吸入七氟醚2%~3%,间断给予罗库溴铵维持麻醉。分别于缝皮时静脉给予0.5mg/kg氯胺酮(氯胺酮组)和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再次要求镇痛的患者例数、曲马多用量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别于苏醒后15min(T1)、30min(T2)、60min(T3)、120min(T4)进行VAS、Ramsay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要求镇痛人数(17/40)和曲马多用量(40.5mg)均低于对照组(25/40,70.6mg)(P〈0.05)。患者苏醒后15min Ramsay评分氯胺酮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30min VAS评分对照组显著高于氯胺酮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颌面部手术瑞芬太尼麻醉后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可以有效缓解瑞芬太尼所致的痛觉过敏,无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啶对口腔颌面外科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 ~65岁,随机分为3组:瑞芬太尼组(R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在手术结束10 min前,R组予以持续TCI输注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1.5 ng/mL;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C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3组患者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Ramsay镇静评分、呛咳人数、躁动人数、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组和D组心率、平均血压在拔管时显著低于C组(P<0.05);R组和D组Ramsay评分在拔管后5、10min显著高于C组,且D组显著高于R组(P<0.05);R组和D组发生呛咳和躁动的人数均显著低于C组(P<0.05),3组患者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均可明显减轻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呛咳和躁动,不延长拔管时间.右美托咪定较瑞芬太尼在苏醒期间能提供更长时间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道了70例口腔颌面创伤病人的麻醉选择,全组均采取气管内全麻,效果满意。讨论了病情判断及急救处理。根据不同年龄和病情采取不同诱导方法和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口腔治疗操作的特殊性,治疗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飞沫和气溶胶等漂浮颗粒,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关键时期内,口腔颌面外科的治疗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口腔颌面外科全身麻醉在气道管理过程中极易造成病毒播散,这也为麻醉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本文从专科角度出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颌面外科全身麻醉管理进行论述,以期为疫情期口腔颌面外科全身麻醉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手术导航系统作为现代影像技术、立体定向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就手术导航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发展情况、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患者自控镇痛 (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是一种由微电脑控制的给药装置 ,患者根据自身的镇痛需求给予镇痛药物。我院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中采用PCA的方法 ,获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 作者单位 :3 0 0 0 70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外科 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 :5 4例手术患者 ,男 31例 ,女 2 3例 ,年龄 18岁~ 75岁 ,ASAⅠ~Ⅱ级 ,手术包括腮腺肿物摘除、下颌骨肿物摘除及口角、红唇再造术等。随机将患者分为单纯局麻组、单次给药组及自控镇痛组 ,每组各 18例。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