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珊珊  章萍  付小鸥 《江西医药》2001,36(5):397-397
穿刺后拔针方法的不同,往往会使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及血管损伤.目前,<基础护理>教材中介绍的静脉穿刺拔针法为"用消毒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11]",但对拔出针头的方法却没有明确规定.我们通过临床试验与观察,认为将头皮针的针翼逆时针转动90°,然后用消毒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手持针翼平贴皮肤快速拔出针头,病人的疼痛明显减轻,血管损伤也显著减少,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 ,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入病人体内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总结出一些经验 ,既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又能减少拔针时病人的疼痛。现介绍如下 :1 不同病人的静脉穿刺法对血管粗而又明显易固定者 ,应以 2 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 ;对皮下脂肪少 ,静脉易滑动者 ,要左手拉紧皮肤固定血管 ,以 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 ;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 ,先采用热敷方法使血管扩张 ,针头从正面以 2 5°角快速进皮…  相似文献   

3.
张颖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8):736-736
静脉穿刺、拔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但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操作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所积累的一点经验加以总结 ,供同道参考。1静脉穿刺1 1血管的选择 :应从肢体的远端到近端 ,从小静脉到大静脉 ,要做到保护血管以备必要时选用的原则。一般选择血管是从手背或脚背开始 ,大多数都是选择手背血管 ,但长期输液的患者 ,手背血管因反复使用而导致变细、发硬 ,再穿刺时就有一定难度 ,这时不妨选择手指静脉 ,因为这些静脉比手背静脉相对刺激少 ,平时大都不选用 ,手指静脉在正常情况下较手背静脉细 ,并且不太充盈 ,穿刺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后,两种不同的拔针方法对献血者造成的影响。方法A法是先用无菌棉球盖在穿刺点上,拔针时按压住穿刺点,然后迅速拔出针头。B法先用创伤愈合海绵盖在穿刺点上,不加压力,迅速拔出针头后,立即按压住穿刺点上。结果A法拔针对献血者造成的疼痛明显,出血、瘀血、血肿、渗血、血管阻塞发生明显多于B法。结论静脉穿刺后,建议用B法拔针,并用创伤愈合海绵覆盖针眼,可加速创面愈合,并起到保护针眼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静脉穿刺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静脉输液和注射均是迅速而有效的补液、抢救给药方法,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医院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拔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瘀血,使病人减轻疼痛,同时保护静脉为下一次穿刺创造条件。笔者通过十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初步克服了静脉穿刺拔针疼痛和拔针后皮下瘀血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减轻病人的疼痛和皮下淤血。方法采用一种捏管式拔针的方法,观察其效果。结果疼痛和皮下淤血与拔针速度、按压时机、部位及时间有关。结论正确的拔针方法可减轻病人疼痛,降低皮下淤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穿刺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为了减轻患者静脉穿刺拔针所致的疼痛,我们对拔针方法进行了改进,报告如下:1资料选择2004年6月 ̄12月妇科住院病人268例,年龄20 ̄46岁,平均33.4岁。行静脉穿刺1000次,全部使用一次性输液贴,穿刺针头同等型号。2方法1000次静脉穿刺分为常规拔针法、改进拔针法各500次,对两种拔针方法疼痛及渗血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常规法即当病人输液毕,用拇指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按压片刻;改进法即用拇指置于穿刺点处以上1c m,不加压,迅速拔针后立即按压片刻。3结果两种拔针方法所致疼痛、渗血比较,见表1。表1示…  相似文献   

8.
卢庆菊 《黑龙江医药》2001,14(3):248-249
关于静脉穿刺曾进行了无数探讨,但对其拔针方式却缺乏探究。为此我们对200例患者采用了先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后拔针即传统拔针方式和先拔针后用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的无痛拔针方式两种不同方法拔针。结果后一方法可明显减轻疼痛,甚至达到无痛拔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例均为近1年来接受静脉穿刺的住院或门诊清醒患者,男92例,女118例,年龄12~65岁之间。1.2 方法为避免不同的人对疼痛的耐受性不同,以及新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技术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除一次穿刺成功外,输液完毕拔针和按压技术也是护理服务水平的体现。现介绍一种拔针和按压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12.
静脉输液技术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除一次穿刺成功外,输液完毕拔针和按压技术也是护理服务水平的体现.现介绍一种拔针和按压改进方法.传统拔针和按压方法为输液完毕,关闭水止,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改进方法:在莫菲滴管内液体滴完,输液管内液面下降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胶布不分离,不关闭水止,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既刺入皮肤针眼和刺入血管针眼).一般按压时间以3~5 min为宜;凝血机制不好患者需按压15 min以上.拔下针头的手快速反折头皮针,防止液体外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24例患者血管造影静脉穿刺拔针的现宏和调查,得出拔针时轻压穿刺部位,拔出后紧压穿刺点,辅以心理护理,心理暗示,可减轻拔针疼痛或达到无痛拔针的效果.l资料与方法1.l临床资料选择199ops~1999DI受静脉推注的清醒患者324例,男128例,女196例,年龄19-68岁,随机分成两组,均为162例.1.2实验方法与判定标准两组使用相同的注射器及外头,均为_L肢前臂或子背静脉穿刺.部位的技计,操作全部由向一人进行.实验组,用右手轻利胶布,左手轻压穿刺点,并与患者交谈,分散注意力,增加信任度,快速拔出针头后,再紧压穿刺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经过临床实验,总结了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的对照.为推广新法拔针提供了明确的依据.方法通过对60例门诊静脉输液病人的观察分析比较两种拔针方法对同体上肢血管的损伤性改变.结果结果表明,"无论是疼痛反应、针眼出血、血栓形成、血管阻塞、血管周围皮下出血、血管壁完整性的破坏及血管外红细胞渗出,有时出现静脉炎,还是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增厚等."新法拔针"的病理变化明显轻于"旧法拔针".结论通过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的对照观察,从而为临床应用和推广"新法拔针"技术提供了客观的病理学依据.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由于静脉穿刺而引起的血管损伤及其并发症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文经过临床实验,总结了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的对照。为推广新法拔针提供了明确的依据。方法 通过对60例门诊静脉输液病人的现察分析比较两种拔针方法对同体上肢血管的损伤性改变。结果 结果表明,“无论是疼痛反应、针眼出血、血栓形成、血管阻塞、血管周围皮下出血、血管壁完整性的破坏及血管外红细胞渗出,有时出现静脉炎,还是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增厚等。”“新法拔针”的病理变化明显轻于“旧法拔针”。结论 通过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的对照观察,从而为临床应用和推广“新法拔针”技术提供了客观的病理学依据。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由于静脉穿刺而引起的血管损伤及其并发症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以其吸收快、作用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是临床工作中一直研究的问题,近年来,我们改进了拔针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方法 拔针时,先打开环绕胶布及固定针柄胶布,松开保护穿刺点胶布及棉球,然后用左手无名指绷紧进针前方皮肤,右手快速拔针,同时左手中指、食指依次并排按压穿刺点处棉球及上方血管3~5min即可。 2 讨论 旧法拔针有两种,第1种是先用棉签按住穿刺点然后拔针;第2种是先拔针后用棉签按穿刺点。前者拔针时针已受压,阻碍了针的拔出,使针头对血管及软组织刺激加重,疼痛…  相似文献   

17.
18.
许多护理工作者对静脉穿刺拔针方法的研究,对避免静脉穿刺后拔针不当致针眼出血、皮下出血、血肿和瘀血等局部组织血管损伤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减轻婴幼儿出血和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方法从我院儿科注射室抽取静脉穿刺拔针后的0个月~5岁婴幼儿600例,分两组,对照组300例婴幼儿使用传统方法,即拔针后给予干棉枝局部按压穿刺点。实验组300例,静脉穿刺后拔针只用保留的3L输液贴,家长用大鱼际肌在穿刺点起固定按压作用,其余四指环绕起支持作用,就象家长整只手握着患儿穿刺的手或脚,进行大面积按压,按压时间同为4min。结果实验组出血、皮下瘀血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是手、足、头等部位的拔针,实验组都能有效降低患儿出血和皮下瘀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静脉穿刺是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为广泛的一项基本技术操作,穿刺的成功使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减少了痛苦,保护了静脉。在静脉穿刺拔针时如按传统的方法可导致患者局部疼痛,有的患者针眼部流血过多,皮下形成淤血、血肿。我们经过改进后经过临床观察350例患者,无1例出现不良现象。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