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背景:胰腺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直接威胁着供胰和受体本身的存活,严重时可导致移植失败。缺血预处理可使靶器官在随后的缺血中得到保护,目前成为器官移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麻醉科。 材料:雄性SD大鼠70只(250~320g).3~6个月。 方法:实验于2001-09/2004—04在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实验室完成。正常大鼠6只为对照组,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24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缺血再灌注组6只和缺血预处理1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 1次)、缺血预处理2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 2次)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 3次),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均行单纯胰腺移植,24只SD大鼠为供体。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的含量、移植胰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②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m Blot法检测移植胰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①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变化: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各组较再灌注前血糖下降;缺血预处理2次组血糖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P〈0.05)。②各组大鼠再灌注后2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低(P〈0.05)。③各组大鼠再灌注后血清一氧化氮的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高;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一氧化氮含量高(P〈0.05)。④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P〈0.05)。⑤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中丙二醛和髓过氧化物酶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丙二醛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较缺血再灌注组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低。⑥各组大鼠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再灌注后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移植胰组织中凋亡指数值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显著低于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P〈0.05)。⑦各组大鼠移植胰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再灌注后缺血再灌注组胰组织Bax蛋白高表达,Bcl-2蛋白低表达.缺血预处理各组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Bax蛋白低表达,Bcl-2蛋白高表达,而缺血预处理2次组Bcl-2蛋白表达最高,Bax蛋白表达最低。 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早期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加内源性一氧化氮的合成、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和减轻多形核白细胞黏附与聚集有关;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移植胰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可能与减轻多形核白细胞黏附与聚集、减少氧自由基、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有关;缺血5min再灌注5min 2次是最佳的大鼠移植胰缺血预处理诱导办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胰腺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直接威胁着供胰和受体本身的存活,严重时可导致移植失败。缺血预处理可使靶器官在随后的缺血中得到保护,目前成为器官移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麻醉科。材料:雄性SD大鼠70只(250~320g),3~6个月。方法:实验于2001-09/2004-04在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实验室完成。正常大鼠6只为对照组,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24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缺血再灌注组6只和缺血预处理1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1次)、缺血预处理2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2次)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3次),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均行单纯胰腺移植,24只SD大鼠为供体。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的含量、移植胰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②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移植胰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变化: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各组较再灌注前血糖下降;缺血预处理2次组血糖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P<0.05)。②各组大鼠再灌注后2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低(P<0.05)。③各组大鼠再灌注后血清一氧化氮的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高;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一氧化氮含量高(P<0.05)。④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P<0.05)。⑤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中丙二醛和髓过氧化物酶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丙二醛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较缺血再灌注组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低。⑥各组大鼠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再灌注后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移植胰组织中凋亡指数值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显著低于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P<0.05)。⑦各组大鼠移植胰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再灌注后缺血再灌注组胰组织Bax蛋白高表达,Bcl-2蛋白低表达,缺血预处理各组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Bax蛋白低表达,Bcl-2蛋白高表达,而缺血预处理2次组Bcl-2蛋白表达最高,Bax蛋白表达最低。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早期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加内源性一氧化氮的合成、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和减轻多形核白细胞黏附与聚集有关;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移植胰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可能与减轻多形核白细胞黏附与聚集、减少氧自由基、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有关;缺血5min再灌注5min2次是最佳的大鼠移植胰缺血预处理诱导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腺苷是否参与了大鼠双后肢缺血预处理对移植胰保护作用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18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缺血预处理组(IPC组,n=6)和缺血预处理+8-环戊基-1,3-二丙基黄嘌呤(DPCPX)组(IPC+DPCPX组,n=6),各组大鼠均行胰腺移植。检测各组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腺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和丙二醛(MDA)含量,并利用TUNEL法检测移植胰凋亡细胞。结果再灌注后I/R组血糖、TNF-α,胰腺组织凋亡指数(AI)、MPO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IPC组(P〈0.01)和IPC+DPCPX组(P<0.01),IPC+DPCPX组与IPC组再灌注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双后肢肢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腺苷与这种保护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量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比较.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I/R)模型,分别以缺血前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NE-P),缺血预处理(IP),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换酶介导的生物素平移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心肌梗死范围.结果 I/R组细胞凋亡率[(43.33±4.92)%]较高,NE-P组及IP组虽然也有一定的心肌细胞凋亡率[(25.24±1.56)%、(24.44±2.96)%],但较I/R组明显降低(P<0.001).IP组及NE-P组心肌梗死范围较I/R组明显减少,IP组及NE-P组两项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心肌细胞凋亡,NE-P能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率,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NE-P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可能与其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ong,IP)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供肝冷保存时间150min,无肝期14min左右。80只大鼠,配成40对,配对大鼠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IP组),每组20对。对照组获取供肝前仅以4℃肝素生理盐水灌注,后获取供肝并放入4℃生理盐水中保存;IP组获取供肝前先夹闭门静脉及肝动脉,使供肝缺血10 min,再松开血管夹,恢复供肝血供10min,然后以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灌注、获取及保存供肝。各组受体的一半(n=10)用于肝移植术后采集标本:另一半(n=10)用于观察肝移植术后生存期。结果IP组大鼠肝移植术后一周生存率、胆汁分泌量高于对照组,血清AST、ALT、LDH、肝组织细胞凋亡及TNF-α低于对照组。结论缺血预处理能降低移植肝组织中TNF-α水平,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不同缺血后处理方法对大鼠胰腺移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胰腺移植后血栓形成和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冈之一,又是胰腺移植中不可避免的过程,会严重影响移植胰腺的功能.如何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移植外科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观察不同缺血后处理方法对大鼠移植胰腺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糖尿病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为4组,对照组,缺血后处理1组(再灌注30 s缺血30 s1次),缺血后处理2组(再灌注30 s/缺血30 s3次)和缺血后处理3组(再灌注30 s/缺血30 S6次),各组均行胰腺移植;48只建康SD人鼠为供体;检测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 h移植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髓过氧化物酶变化,TUNEL法检测移植胰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再灌注后缺血后处理组较对照组血糖降低(P<0.01):缺血后处理2组较缺血后处理1组和缺血后处理3组血糖低(P<0.05h再灌注后缺血后处理组较对照组移植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P<0.01),丙二醛及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低(P<0.01),缺血后处理2组较缺血后处理1组和缺血后处理3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P<0.05)、丙二醛及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低(P<0.05).再灌注后缺血后处理组较对照组移植胰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值低(P<0.01),缺血后处理2组较缺血后处理1组和缺血后处理3组细胞凋亡指数值低(P<0.05),提示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胰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可以减少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再灌注30 s/缺血30 s循环3次是最佳的大鼠移植胰缺血后处理诱导办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缺血预处理可诱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可全面有效地防治器官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在胰腺移植过程中冷、热缺血均可导致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结构及功能与胰腺病变密切相关,近些年研究发现,线粒体DNA存在修复体系,其与线粒体DNA损伤之间的平衡决定了疾病的发生和转归.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线粒体DNA修复酶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和氧化应激在其中的变化规律及可能途径.方法:纳入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其中20只为供体,10只为假手术组,另20只糖尿病造模后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只行开、关腹手术,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行异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缺血再灌注组对应供体大鼠于获取供胰前以4℃ UW液灌洗20 min:缺血预处理组对应供体大鼠于获取供胰前阻断腹上动脉5 min,再灌注5 min,共2次.供胰均控制热缺血时间为15 min,冷缺血时间为180 min.再灌注后12 h检测血浆淀粉酶活性、血糖浓度及Caspase-3,9活化水平,流式细胞法检测腺泡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二氯荧光素法检测线粒体过氧化氢产生速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线粒体DNA中8-氧鸟嘌呤质量浓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mRNA的表达,Westenn-blotting法检测细胞色素C释放、磷酸化Akt及线粒体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缺血预处理可降低线粒体氧化应激,提高Akt磷酸化水平,从而上调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表达,减少线粒体DNA氧化损伤,抑制腺泡细胞凋亡,减轻移植胰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胰腺移植再灌注后胰腺细胞凋亡发生的过程,并通过检测bax和bcl-2基因的表达,认识胰腺细胞凋亡的相关调控基因。 方法:实验于2002-09/2004-06在解放军第九十七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7组,假手术组5只,冷缺血2h组5只,冷缺血2h再灌注1,3,6,9,12h组(再灌注组每组受体5只,供体5只)。②取移植胰腺标本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及电镜观察各组的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③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胰腺细胞的凋亡百分比。④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胰腺组织中Bax,Bel-2蛋白的表达。采用Sinierope等综合计分法并加以改进进行半定量分析。每例至少选择5个高倍视野记数1000个细胞中的阳性细胞个数进行阳性细胞数计分,阳性细胞数〈5%为阴性,6%-25%为1分,26%~50%为2分。5l%-74%为3分,〉75%为4分。着色强度计分则是以多数阳性细胞呈现的染色特征计分:淡黄色为1分,黄色为2分,棕黄色为3分。阳性细胞数计分+着色强度计分即为综合得分。二三分为弱阳性(+),四五分为中等阳性(++),六七分为强阳性(+++)。 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胰腺移植后早期即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典型改变。②胰腺冷缺血再灌注后发生凋亡的高峰期为再灌注后3h,再灌注6h组较再灌注3h细胞凋亡有所减少[凋亡率分别为(12.61&;#177;2.94)%,(6.35&;#177;2.19)%,P〈0.01]。再灌注9h组及再灌注12h组细胞凋亡进一步减少[凋亡率分别为(3.67&;#177;1.44)%,(3.33&;#177;1.03)%,P〈0.05]。③假手术组与冷缺血2h组均未见Bax蛋白表达,再灌注1h组Bax(++),而未见Bcl-2蛋白表达;至再灌注3h组Bax表达增强为Bax(+++),以后各组表达有所下降。Bel-2蛋自在假手术组、冷缺血2h组及再灌注1h组均未见表达,再灌注3h组及以后各组表达为(+)。 结论:细胞凋亡是胰腺移植后的早期事件,移植胰腺冷缺血再灌注后的凋亡高峰发生在再灌注后3h;移植胰腺的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Bax基因可能促进了胰腺细胞的凋亡,而bcl-2基因可能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加川芎嗪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肺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Ⅰ组)、肠缺血-再灌注组(Ⅱ组)、川芎嗪治疗组(Ⅲ组)、缺血预处理组(Ⅳ组)和川芎嗪+缺血预处理组(Ⅴ组)5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肺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肺细胞凋亡,并测定心、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Ⅴ组心、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除Ⅰ组外的其他各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肺组织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心肌细胞Bax蛋白表达明显比Ⅱ组降低,同时Ⅴ组心、肺组织SOD活性增高,MPO活性和MDA含量降低.结论:缺血预处理与川芎嗪联合应用对抑制肠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肺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腺苷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和凋亡蛋白Bcl-2/Bax的影响.方法 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I/R)和腺苷预处理的大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凋亡蛋白Bcl-2和Bax.结果 ①缺血/再灌注组和腺苷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腺苷组凋亡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②缺血/再灌注组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而腺苷组Bcl-2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和腺苷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腺苷组Bax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和腺苷组Bcl-2/Bax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腺苷组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 腺苷预处理明显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的凋亡,并使Bcl-2/Bax比值增加.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几年来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导致细胞凋亡在细胞缺血性损害中起重要作用,成为缺血心肌的研究热点。下肢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但下肢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是否存在影响至今未知。目的:探讨下肢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兔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24只幼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仅灌注KH液180 min;缺血再灌注组心脏灌注20 min后,停灌60 min,复灌100 min;下肢缺血预处理组,反复3次阻断双下肢血流5 min/放5 min,建立Langendorff模型,然后重复缺血再灌注组方法。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GRP78、Bcl-2、Bax和Fas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下肢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Bcl-2表达明显增多,GRP78、Bax、Fas表达明显减少。结果表明下肢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调控内质网过度应激GRP78表达以及Bcl-2、Bax、Fas蛋白的表达调控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芪复方联合运动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IR)、红芪复方预处理模型组(HP)、运动预处理模型组(EP)和运动联合红芪复方预处理模型组(EHP)。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放免法检测血清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_(1α)(6-k-PGF1α)、血栓素B_2(TXB_2),用酶联免疫法(ELA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心肌丙二醛(MDA)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中钙离子(Ca~(2+))浓度。结果:(1)与IR组相比,EP组、HP组和EHP组血清cTnⅠ漏出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与EHP组相比,EP组和HP组中血清c TnⅠ值明显升高;(2)与IR组相比,EP组、HP组和EHP组心肌细胞胞浆中Ca~(2+)浓度显著降低,与EHP组相比,EP组中心肌细胞胞浆中Ca~(2+)浓度明显升高;(3)与IR组相比,EP组、HP组和EHP组血清ET明显降低,差异显著,HP组和EHP组血清TXB_2降低,有显著性差异,HP组和EHP组6-k-PGF1α显著升高,有显著性差异;与EHP组相比,EP组ET、TXB_2显著上升,EP组6-k-PGF1α明显降低;(4)与IR组相比,EP组、HP组和EHP组心肌中TNF-α和IL-6含量明显降低;与EHP组相比,HP组和EP组心肌中TNF-α和HP组IL-6含量显著上升;(5)与IR组相比,EP组、HP组和EHP组心肌中SOD活性升高,心肌中MDA下降,有显著差异;与EHP组相比,EP组心肌中SOD活性显著降低,心肌中MDA含量显著上升。结论:红芪复方联合运动预处理可通过增强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白细胞损伤,维持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改善微循环,降低钙超载,发挥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葛根素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过程中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测定葛根素干预后局灶性脑缺血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和突触体钙浓度。结果:葛根素有减少突触体钙超载和神经元阳性凋亡细胞出现率的作用。结论:葛根素有一定的抗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此效应与抑制突触体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仅行单纯缺血后再灌注;RIPC组按RIPC与脑缺血间隔时间不同分为30min及1、2、12、24和48h组,即反复3次夹闭双侧股动脉造成肢体缺血5min、再灌注5min后,分别间隔30min及1、2、12、24和48h后,行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120min、再灌注24h。对各组动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行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计算脑梗死容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IPC1、2和24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RIPC30min、12h和48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脑梗死容积百分比RIPC1h组〔(17.9±7.5)%,P=0.016〕、2h组〔(18.3±11.2)%,P=0.019〕和24h组〔(20.2±11.9)%,P=0.047〕均明显小于对照组〔(30.5±9.8)%〕;而RIPC30min、12h和48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RIPC对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时程为预处理后1~2h,24h后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后内源性阿片肽(EO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延迟性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运动预处理组(EP组)、运动预处理+纳洛酮(naloxine)组(EPN组)、运动预处理+白屈菜赤碱(chelerythrine)组(EPC)。在运动预适应模型基础上,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描记血流动力学参数,用酶联免疫法(ELA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心肌环氧化酶-2(COX-2),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心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活性,用黄嘌呤氧化法检测心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中钙离子(Ca2+)浓度。结果:1与I/R组相比,EP组在再灌注期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降低幅度明显减小(P0.05);与EP组相比,EPC组在再灌注60min后+dp/dt max值下降幅度明显,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与I/R组相比,EP组血清cTnⅠ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EP组相比,EPN组和EPC组中血清cTnⅠ值明显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与I/R组相比,EP组、EPN组和EPC组心肌中Mn-SOD、i NOS和COX-2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EP组相比,EPC组心肌COX-2和i NOS显著降低(P0.05),EPN组心肌COX-2显著降低(P0.05)。4与I/R组相比,EP组心肌细胞胞浆中Ca2+浓度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EPN组和EPC组心肌细胞胞浆中Ca2+浓度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与EP组相比,EPN组和EPC组中心肌细胞胞浆中Ca2+浓度明显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内源性阿片肽可能通过蛋白激酶C(PKC)及下游信号途径减轻心肌细胞钙超载和改善微循环,发挥延迟性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对肝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 (I R)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 IPC对 P 选择素表达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2 4只雄性肝硬化 SD大鼠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只 :假手术组 (SO组 ) ,缺血再灌注组 (I R组 ) ,缺血预处理组 (IPC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组织三磷酸腺苷 (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 (AMP)并计算能荷 (EC) ,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 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 DH) ,记录肝脏胆汁分泌量 ,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 (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 P 选择素蛋白表达 ,并计算肝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数和丙二醛含量 (TBA法 )。结果 :再灌注12 0分钟后 ,IPC组 ATP含量和 EC水平明显高于 I R组 ,AL T、AST、L DH释放受到明显抑制 (P均 <0 .0 0 1) ,肝组织胆汁分泌量明显多于 I R组 (P<0 .0 1) ,肝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数受到抑制 (P<0 .0 5 ) ,丙二醛产生明显减少 (P<0 .0 0 1)。与 I R组比较 ,IPC组肝细胞 P选择素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 (P<0 .0 5 )。结论 :缺血预处理通过抑制肝组织 P选择素的表达 ,减少中性粒细胞黏附浸润 ,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缺血预适应 (IP)模型 ,探讨IP对缺血 再灌注 (I/P)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向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素 (6 0mg/kg)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2天后 ,随机时刻测定血糖 ,将血糖≥ 13 9mmol/L定为糖尿病大鼠 2 0只 ,另外 2 0只血糖正常鼠为非糖尿病鼠。 2周后 ,麻醉大鼠 ,结扎和放松冠脉左前降支 (LAD)复制IP和I/P模型。将 40只大鼠分为IP糖尿病大鼠组 (DIP组 )、IP非糖尿病大鼠组 (NDIP组 )、非IP糖尿病大鼠组(DNIP组 )和非IP非糖尿病大鼠组 (NDNIP组 )各 10只。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取心脏切片染色 ,计算心肌缺血范围和心肌梗死范围。结果 :各组间心肌缺血范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DIP组心肌梗死范围较DNIP组明显减小 (P <0 0 1)。DNIP组室性心律失常增多 ,尤其室颤较其他各组显著增多 (P <0 0 1)。结论 :缺血预适应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随后较长时间缺血 再灌注对心肌的严重损害 ,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和降低室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MI/R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NDMI/R组)、糖尿病缺血预处理组(DMIPC组)及非糖尿病缺血预处理组(NDMIPC组)。应用2%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第10周建立离体心脏灌注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复灌后冠脉流出液肌酸激酶含量、心肌含水率变化及心排血量、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的恢复率,并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磷酸化AM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复灌后冠脉肌酸激酶含量及心肌含水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大鼠(P0.05),左室功能恢复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AMPK及磷酸化AMPK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大鼠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上述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不明显,可能与糖尿病大鼠心肌AMPK信号通路受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