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systemic organfailure,MSOF)又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也有译为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是严重感染、创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达50%~90%;经30余年的研究,诊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使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8的变化对创伤后脏器并发症的预警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白细胞介素(IL)-18血浆水平的变化规律,并评估其对创伤后脏器并发症的预警价值。方法 对2001年3月~2002年9月收治的54例创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把患者分成低ISS(L-ISS)和高ISS(H-ISS)两组,在入院当天和第4,7和14天分别采集血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IL-18水平;此外,根据病历资料对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Sepsi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的IL-18血浆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预警临界值。结果 IL-18在创伤后出现明显改变,在第4,7天达到峰值、并在第14天开始逐渐下降,其改变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发生脏器并发症的患者IL-8血浆水平相对较高,伤后7d内IL-18的水平越高,则预示伤后的脏器并发症越严重。结论 IL-18可以作为一项预测创伤后脏器并发症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现主张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近20年来危重病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到九十年代,这一领域的研究已获得重要进展,并更新了一些传统概念。1 MODS的概念和诊断标准 机体遭受重大伤害如创伤、感染、烧伤、大手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在创伤和腹部手术后危重病人中的发生率和转归。住ICU期间,168例患者中有153例(91%)至少1天符合SIRS诊断标准;全组病人住ICU总日数1796天,其中1382天(77%)符合SIRS。符合SIRS三项以上诊断标准的日数与住ICU总日数的比值依以下顺序逐渐增高:单纯SIRS,全身性感染,严重全身性感染,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存活者,MODS死亡者。结果表明,SIRS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是指机体重要器官或系统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如由于出血、感染、手术等导致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同时或相继受损,导致的功能不全。在肝硬化基础发生的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症,早期症状不典型,以原发病表现为主。病情复杂。有报道中晚期继发的MODS,以并发症表现为主,病死率高。因并发MODS的晚期常导致死亡。本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MODS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指在严重感染、大手术、创伤等致病因素基础上,同时或序贯出现二个或二个以上系统或脏器功能衰竭.MSOF的死亡率很高,据国外报道2个脏器功能不全死亡率为53~78%,3个脏器功能不全死亡率为79~96%,4个脏器功能不全死亡率则达100%.我科今年曾收治一例老年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并发MSOF的患者,经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患者转危为安,痊愈出院.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全球每年创伤的死亡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并成为45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因[1].而这些创伤患者后期大多是因并发严重脓毒症及MODS而死亡的.创伤与脓毒症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脓毒症是创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容易进一步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是创伤死亡的三个主要原因之一[2].笔者旨在观察创伤脓毒症患者血浆中IL-12p70、TNF-α、IL-1b、IL-6、IL-8、IL-10的变化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炘 《临床军医杂志》2010,38(2):261-26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标准的SIRS组和非SIRS组,比较各组血小板计数、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结果SIRS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结论血小板计数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对预测AP并发MODS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由于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烧伤、中毒、急性胰腺炎、急诊大手术等急性损伤在短时间内引起多个脏器序贯性地发生可逆性功能障碍,最后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直至死亡的一组综合征,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死因之一.CRRT作为治疗MODS的手段之一,对抢救危急重症患者和延长其生存时间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因其血流动力学稳定,能连续、相对缓慢地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清除体内毒素及炎症因子,为营养和代谢支持治疗创造条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5月-2014年6月间我们采用CRRT治疗MODS患者31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有幸拜读已故著名烧、创伤医学专家黎鳌院士主编的专著《创伤后脏器功能不全》 ,受益良多 ,深感这是创伤学界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 ,抗休克、抗感染的进步 ,早期急救措施的改进 ,ICU的建立 ,麻醉的完善 ,许多重症创伤病人得以获救 ,如大面积严重烧伤病人救治率已大大提高 ,不少方面已达国际领先水平。而在我国创伤救治过程中 ,也面临着严重创伤后多脏器功能不全 (MODS)的重大难题 ,这也是与提高我国平战时严重创伤战伤、灾害医学和危重疾病救治水平密切相关的重大课题。在我国卫生部和我军总后卫生部领导的积极支…  相似文献   

11.
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凝血紊乱及其与MOD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多器官损伤(MOD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脓毒症诊断标准,将创伤后患者分为脓毒症和非脓毒症组,每组40例,一经确诊即抽血检查凝血四项、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并对脓毒症组患者进行MODS评分.结果 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的APTT、PT显著延长,D-二聚体浓度、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纤维蛋白原浓度、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5).脓毒症组的MODS评分与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浓度显著相关性(P<0.01),与APTT、PT、纤维蛋白原浓度、白细胞、年龄等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其中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计数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例DIC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酶原时间(K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Dimer试验(D—D)和血小板(PLT)计数和临床表现,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指标(APACHEII)评分,脏器衰竭数目评定,提出治疗对策。治疗原发病,支持脏器功能,补充凝血因子,早期使用小分子肝素是治疗的关键。结果:20例DIC中,成活14例,死亡6例。20例患者在第一天均出现D1C指标的异常,每个病人脏器衰竭的数目都在2个以上,两组差别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活组APACHEII评分为(26.1±8.48)分,死亡组为(26.5±8.56)分,两组差别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病人经过治疗7天后,死亡组患者DIC指标明显恶化,6例患者均出现PLT明显下降,D—Dimer明显升高,同时FBG明显降低,PT、APTT继续延长,而成活组仅有5例上述指标异常,两组比较差别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成活组APACHEII评分下降为(17.6±5.7)分,而死亡组为(28.6±6.1)分,两组比较差别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器官衰竭数目均达到4个以上,而成活组存在3个器官衰竭的仅5例,两组比较差别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易并发DIC,尤其在高海拔地区,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受损器官的监测与支持,并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会明显提高抢救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后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 -1)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MOD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其对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预警作用. 方法 测定10例正常人与40例ALI患者伤后第1,4,7天的血清HMGB -1水平.根据MODS的诊断标准,将损伤组分为两组:MODS组13例,非MODS组27例.同时评定其MODS、APACHEⅡ分值. 结果 组间比较:非MODS组第1,4,7天HMGB -1水平的表达均高于MODS组(P<0.05);非MODS组HMGB -1水平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MODS组.组内比较:非MODS组第4天HMGB -1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第1天(P<0.01),第7天较第4天明显降低(P<0.01),甚至低于第1天.MODS组血清HMGB -1水平的表达显著升高,并延续数天,第7天较第4天有所降低,但仍高于第1天.伤后第1,4,7天MODS评分随HMGB -1水平的动态变化差异明显.伤后第1,4,7天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HMGB -1水平的表达与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 结论 (1)HMGB -1在ALI患者中呈高表达,其作为晚期炎症介质参与炎性反应往往升高较晚,且持续时间较长.(2)HMGB -1水平变化与并发MODS密切相关.(3)常规检测血清HMGB -1水平并联合评定MODS、APACHEⅡ评分有助于对创伤后脏器功能不全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名HAPC患者及同海拔健康人血液Hb(g/L),Hct(%),PC(×109//L),PT(s),APTT(s),TT(s),RT(s)进行检测对比。结果HAPC患者血液Hb(g/L)含量Hct(%)显著高于高原健康人(P<0.01),而PC(×109//L)数量明显降低(P<0.01),PT(s)APTT(s)明显延长,RT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HAPC所引起的血液化验异常可能是HAPC患者鼻出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期间凝血功能异常有无必要输冷沉淀。方法对62例患者进行152次L-Asp治疗,将用药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活性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45~240 s]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输4~6 U冷沉淀),分析应用L-Asp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即凝血酶原时间(PT)、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结果干预组给予4~6 U冷沉淀,次日复查凝血功能,93%的人正常,7%的人7 d后正常;对照组不干预观察7 d多数人正常,两组均无出血倾向。结论对L-Asp治疗后APTT在45~240 s的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暂无必要输冷沉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外周血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6例多发伤患者按照治疗过程中有无MODS发生将患者分为非MODS组和MODS组,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清PCT、CRP含量。结果对照组PCT和CRP含量在各时相点基本无变化。两组患者的PCT含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伤后第1天,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非MODS组的外周血CRP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MODS组的外周血CRP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伤后第2天,而后呈现快速下降。两组在伤后各天的CRP变化与对照组比较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对比CRP作为MODS诊断的指标,CRP效率高于PCT。结论创伤后急性期CR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继发性MODS的发生相关性高。测定严重多发伤外周血血清CRP含量对预测继发性MODS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PCT可为诊断MODS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132例重度烧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自原(Fbg)水平;用迈瑞BC-5800无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重度烧伤患者PLT、PT、TT、APTT、F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程度越重,差异越明显。结论重度烧伤患者存在的凝血系统障碍、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是严重烧伤后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重要因素,临床医生应当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不同飞行条件下飞行员飞行训练前后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以了解飞行训练对其凝血和纤溶平衡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活性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40名飞行员飞行训练前后的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和D-二聚体(D-dimer,D-D)。依不同飞行强度(1次飞行和两次飞行)、不同飞行场次(昼航和跨昼夜飞行)、不同飞行载荷(+3Gz和+5Gz)、不同飞行高度(3km和5km)分别各分为两组。另设30名场站地勤人员为对照组。比较自身飞行训练前后,及不同组间凝血善F溶指标的差异。结果飞行前飞行员组与对照组凝血一纤溶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飞行训练后PT、TT、APTT缩短、Fg、D-D升高,分别与飞行前自身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5-6.908,P〈0.01)。完成各飞行课目后分别与飞行前比较,PT、TT、APTT缩短,Fg、D-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8.717,P%0.01或P〈0.05)。第1次飞行后与第2次飞行后、昼航与跨昼夜飞行后、3km与5km飞行后比较,凝血-纤溶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Gz飞行后与+3Gz飞行后比较,TT缩短、F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5、5.772,P=0.013、0.000);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飞行员飞行训练后凝血与纤溶指标可发生改变,属于机体应激状态下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原脑水肿就地急救治疗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50年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分析高原脑水肿高原现场治疗的效果,寻找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328例高原脑水肿患者经过就地治疗,319例治愈,治愈率达到97.3%,平均住院7,1d。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多脏器功能障碍,占67%,其中56%患者伴有肺水肿,41%伴肾功能不全,14%伴心功能不全,3个以上脏器同时受损占12.5%。结论:高原脑水肿就地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高原脑水肿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及caspase-3的活性,探讨其在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多发伤患者55例,以是否发生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定量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激活的caspase-3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0的水平.并分析中性粒细胞凋亡与IL-6和IL-10的相关性.结果 多发伤患者MODS组与非MODS组相比较,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明显延迟,激活的caspase-3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MODS患者血清IL-6水平增高,IL-10水平降低.MODS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与其IL-6水平呈负相关,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caspase-3活性下降,与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相关,IL-6和IL-10参与其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