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普通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的输出电压是固定的 ,而自动夺获功能起搏器 (Autocapturepace maker)能自动测定起搏阈值 ,输出最低最有效的电压 ,可节约电能。我院自2000年2月始应用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心脏起搏器11例 ,现将临床应用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1例患者中男性5例 ,女性6例 ;年龄38~83岁 ,平均 (64±14)岁。植入起搏器的指征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 ,心房颤动伴RR长间歇1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 ,因扩张型心肌病而行双腔起搏1例。为检测自动测定阈值结果的可靠性 ,作了非创伤性自动起搏阈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8例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单心腔起搏器的各种参数特点及程控功能.方法8例患者,植入RegencySC+型VVI起搏器6例,RegencySR+型VVIR起搏器2例,随访1~18个月,检查动态心电图并通过程控观察起搏阈值、ER值及极化电位的变化.结果8例患者起搏功能良好,6例ER值及极化电位良好而打开自动夺获功能,起搏阈值稳定在0.9~1.5mV间,可见后备脉冲多为融合波触发.1例因ER值较低(1.8mV),另1例ER值偏低(3.3mV)且极化电位大于ER的60%,未能打开自动夺获功能.结论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起搏器安全可靠,但有赖于良好的ER值、极化电位和感知安全度.ER值可能与心肌病变有关.调整ER感知灵敏度可能获得较好的ER信号及感知安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自动夺获型心室起搏器的功效和安全性。方法:8 例患者,5 例三度房室阻滞,2 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 例慢性心房颤动伴RR 长间歇。均植入Regency SC+ 2402L(VVI) 起搏器。结果:起搏器植入后随访1 ~6 个月,起搏器工作良好,QRS(R) 振幅10-21 ±3-41 m V,ER 振幅8-45 ±2-21 m V,两者相关系数(r) 为0-21(n = 60) 。应用VARIO 方法和自动夺获法测定的起搏阈值均为0-9 ~1-5 V 之间,两者相关系数为0-92(n = 51) 。极化电位低于1 m V 者占全部测定例次的25 % ,高于1 m V 的极化电位振幅为1-35 ±0-15 m V(n = 40) 。结论: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起搏器寿命长,起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具有自动夺获功能心室起搏器的植入方法及各项参数的测试。方法:6例患者植入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心室起搏器,术中打开起搏器的自动夺获功能,测试参数。术后1周和1个月分别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测试各项参数。结果:植入时起搏阈值(0.37±0.08)V,R波斜率(0.97±0.32)V/s,阻抗(605±59.58)Ω。自动夺获阈值(0.40±0.15)V,R波振幅(1.26±3.89)mV,ER振幅(9.93±3.56)mV,极化电位振幅(1.32±0.34)mV,VARIO测试自动夺获阈值(0.40±0.15)V。术后1周及1个月测试的自动夺获阈值明显升高(P<0.05),R波振幅、ER振幅和极化电位振幅均无显著变化(P>0.05),起搏器各项功能运行良好。结论:植入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心室起搏器时,除满足心室起搏的常规参数外,术中还应满足起搏器自动夺获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4岁,常规体检查心电图。既往因病窦综合征,房颤于10a前行DDD起搏器植入术至今,无不良反映。查体:心率72次/min,听诊双肺及心各瓣膜区无异常。查心电图提示:双腔起搏心电图起搏器自动阈值夺获(见图1)。图中第2、4搏S1为起搏脉冲信号的发放,因某种原因起搏阈值增高,起搏电压相应降低,未能夺获心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起搏器植入术后参数变化及起搏器安全性。方法:植入具有心室自动阈值夺获功能起搏器患者40例,观察起搏器植入术中、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起搏阈值、阻抗、心腔内R波幅度、ER波振幅及心室极化电位、起搏阈值曲线、输出电压参数,并行动态心电图观察有无心室起搏失夺获。结果:心室起搏阈值于术后1周达最大值,由术中的(0.43±0.08)V到术后1周的(0.73±0.22)V,1周后阈值逐渐下降并稳定。术后起搏器的平均输出电压一般在0.73~1.06V,明显低于常规起搏器输出电压程控水平(约2.5~4.5V)。在患者程控随访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过程中,所有未夺获心室的脉冲后均有后备起搏脉冲出现,无失夺获现象。术中ER波幅值与R波幅度未有相关性。结论:具有心室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起搏器可根据阈值自动调整输出电压,可减少起搏器电池能量消耗,况且低输出电压状态下工作是安全可靠的。术中ER波振幅测试对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起搏器是必须的,因为术中ER波振幅与R波幅度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和自动模式转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的有效性及随访情况。方法  2 1例患者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和自动模式转换功能的PacesetterENTITYTMModelDC 5 2 2 6型双腔起搏器 ,其中 15例有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随访 3月~ 2年 ,测试植入术中及术后的起搏阈值 ,阻抗 ,心室除极波 (evokedresponse ,ER) ,极化电位 ,术后 3d心电监护 ,结合EKG和HOLTER检查 ,回顾自动模式转换功能 (AMS)的启动情况。结果 除 1例外其余 2 0例自动阈值夺获 (autocapture,AC)功能运行良好。应用EKG ,HOLTER评价AMS工作情况 ,15例患者术后 3d 5 13次启动了自动模式转换 (automaticmodeswitch ,AMS)功能 ,总检测失败率为 4 .87% (2 6 / 5 34) ,误检率 0 .97% (5 / 5 13)。发现AMS功能误检率低 ,成功率高 ,安全可靠。结论 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和自动模式转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安全 ,可靠 ,使用寿命长 ,尤适用于伴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慢—快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参数变化,提取储存数据协助临床诊断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2001年12月-2002年10月植入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20例,观察术中、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参数,包括心室阈值、输出电压、阻抗、心室除极波的感知值(ER振幅)、极化电位,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心率事件统计,睡眠功能等。结果 18例能打开自动阈值夺获功能,使输出电压在0.96±0.18 v左右,6个月中各项参数变化平稳,随访期间功能正常,无起搏脱落现象;1例术中极化电位正常,能打开这一功能,术后一周发现极化电位升高,以后未能打开这项功能;1例频发室早、房颤,心房感知不良。6例发生房颤,持续时间1min至3h不等,均转为DDI模式;观察到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良10例;静息频率工作状态时患者无不适。结论 自动阈值夺获功能双腔起搏器节约能量寿命延长,安全可靠,符合患者生理需要;具有多种功能,提供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比较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和不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心脏起搏器(VVI型)使用寿命,以总结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心脏起搏器对延长使用寿命的价值.方法 将74例患者按照心脏起搏器是否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分为普通组和观察组.普通组心脏起搏器不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共48例,观察组使用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心脏起搏器,共26例,观察组患者的VVI型起搏器具备自动阈值夺获功能,能够在预设的时间内自动测量阈值并自动相应调整输出电压,保证以大于阈值0.3V的电压输出实现人工心脏起搏.比较2组的有关参数、使用寿命.结果 (1)普通组平均工作电压为(2.8±0.4)V,观察组平均工作电压为(1.1±0.4)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寿命为(12.59±0.55)a,普通组为(6.74±1.12)a,其使用寿命较普通组延长了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起搏器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可以更好的保障起搏器的安全,在同等使用条件下,还可以延长心脏起搏器的使用寿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腔心室自动闽值夺获起搏器的长期各参数变化,节能功能及起搏安全性。方法:对65例患者植入具有AC功能双腔起搏器,观察术中、术后6个月心室起搏阈值,输出电压,ER振幅,阻抗和极化电位及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结果:术后心室起搏阈值早期升高1.10V±0.18V以后逐渐稳定,长期心室起搏电压仅在0.45V±0.13V。63例在术后测定各参数即刻启动AC功能并于术后1周及6个月随访心室各参数变化。1例术中R波振幅15.2mV,ER值为10.4mV,极化电位0.4mV,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给普罗帕酮600mg转律,测试时发现AC功能自动关闭,当时ER值9.4mV,极化电位0.8mV,再测ER值10.2mV,极化电位0.4mV,AC功能可以打开并工作正常。比较术中、术后1周起搏阈值升高,P〈0.05,术后一周与6个月相比起搏阈值下降,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高效能保护起搏电压,耗能低而且安全性好,能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  相似文献   

11.
对CT和手术证实的三组颅内占位病变测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16例病程中出现小脑幕裂孔下疝(DTH)的幕上病变,BAEP和SLSEP均异常。36例出现假性定位体征的幕上病变,BAEP异常35例,SLSEP异常33例。BAEP异常主要为v波峰潜伏期(PL),Ⅰ~Ⅴ、Ⅲ~Ⅴ峰间潜伏期(IPr)延迟;SLSEP以P(14),波异常及N(13)~N(20)IPL延迟为主。14例幕下病变所致的枕骨大孔疝,BAEP和SLSEP均异常,其中6例病程中复查了诱发电位。结果提示,BAEP和SLSEP可作为DTH患者脑干功能损害的客观指标,且可用于评价未出现DTH患者的脑干功能。BAEP和单次SLSEP测试对枕骨大孔疝的诊断意义不大,后颅窝病变进行SLSEP动态观察,对枕骨大孔疝的早期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病人体感诱发电位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P对13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健、患侧的P15、P25、P40。结果:SEP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P<0.01)。SEP与治疗效果有关联(P<0.05)。结论:SEP客观反映脑梗死患者中枢感觉传导通路功能受损情况,并帮助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植入起搏器患者的安全 ,通常需将起搏器输出电压设置为高于起搏阈值 2~ 3倍的水平 ,为此起搏器将无谓消耗大量的电能。近年来一种带有自动测试起搏阈值并以高出后者 0 .3V能量起搏心室的自动夺获 (autocapture)起搏器问世 ,命名能耗大大降低。对象和方法对象  1997年 4月~ 1999年 12月本院收治的14例病人 ,男 8例 ,女 6例 ,13~ 69岁 ,平均年龄( 50 .1± 19.1)岁。植入起搏器适应证为高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5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9例。植入后随访 1月~ 2年 9个月。内容有 :①应用APSμ32 50型程控仪进行遥测和程…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Twenty-seven in-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following brain injury were studied by using up per extremity median nerve somatosensory evoked patentials (SVEP), Brunnstrom assessment in hemiplegic hand and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s‘ activities of daily lioing (ADL) (Barthel index). The upper extremity median nerve SEP on the affected and normal sides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Kovin dba standard, upper extremity median nerve SEP was graded in accordance with N20. The correla 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ces of SEP N20 amplitude and the latencies on the both sides and the Barthel index scores was analyzed. A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made between the median nerve SEP N20 grades and Brunnstrom stages in hand or ADL on the affected si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p per extremity median nerve SEP grad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the Brunnstrom stages in hand (r1 =0. 6925, P1<0. 01).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EP N20 grades and patients‘ ADL grades was r2= 0. 5015, P2<0.01. It was concluded that upper extremity median nerve SEP could be used as a sensitive electrophysiological predictor to clinically assess hemiplegic hand function. SEP N20 might play a role in predicting the ADL of th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to some extent, but could not be used as a sensitive predictor to directly observe and predict the ADL of th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运动神经中枢及神经根、周围神经的功能。方法应用经皮质、脊髓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50例DM患者进行观察。结果DM组异常率82%(41/50);表现为皮质、脊髓刺激MEP潜伏期延迟、波形分化欠佳,部分伴有中枢传导时间(CMCT)异常。MEP异常率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空腹血糖水平对MEP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DM患者的锥体束及神经根、周围神经功能均存在明显异常。MEP结合神经电图(ENG)、体感诱发电位(SEP)等可对DM的神经系统功能提供全面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桥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急性桥脑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针刺组每周针刺5次,共3周,同时静脉滴注丹参、甘露醇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维亚脑卒中评定量表(MESSS)评估神经功能,并检测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结果:治疗3周后,针刺组患者MESSS评分降低,SLSEP中枢感觉传导时间(N13-20IPL)明显缩短,P40波幅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对急性桥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40—Hz听觉稳态反应电位指数用于监测靶控输注异丙酚静脉全麻诱导过程对患者镇静深度的可行性。方法选ASAI级且听力正常的患者30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诱导,按顺序维持7种目标浓度:0.5、1.0、115、20、25、3.0、3.5和4.0ug/ml。每一浓度均与效应室浓度平衡2分钟后顺次记录脑电双频指数(BIS)、40-HzASSR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OAA/S镇静评分。结果40—HzASSR指数、BIS与OAA/S镇静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6(r2=0.587;P〈0.001)和0856(r2=0.761;P〈0.001)。40-HzASSR指数、BIS和OAA/S与目标血浆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3,0.851和0893(P〈0.001)。当患者意识消失时,OAA/S镇静评分由3分到2分,BIS降到60左右,40-HzASSR指数降到20左右,与意识消失前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40-HzASSR指数在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全麻诱导过程中,可以反映患者镇静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