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吉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6,(5):636-637,72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成人肠套叠患者的CT表现。结果25例患者按套入部类型分:小肠型肠套叠4例,回结肠型6例,结肠型15例。病因分别为:结肠癌13例,淋巴瘤2例,平滑肌瘤1例,结肠息肉1例,脂肪瘤3例,肠憩室4例,术后粘连1例。CT表现:靶征20例,肾形征或彗星尾征12例,肠系膜脂肪套入形成半月征7例,肠壁增厚19例,近端肠管扩张20例。结论成人肠套叠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Ji JS  Zhang SZ  Shao CX  He J  Xie S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6):1129-1132
目的评价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并对肠套叠原发病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和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68例经手术证实为成人肠套叠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2例、女26例,年龄30-82岁(平均52.5岁),病程3d至13个月。结果68例肠套叠中,CT诊断出66例,达97.1%。主要直接征象有:(1)同心圆征或彗星尾征,66例;(2)血管卷入征,61例;(3)脂肪征,58例。主要间接征象有:(1)靶环征,19例;(2)肠梗阻,24例;(3)腹水,4例;(4)其他征象如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4例,腹膜后淋巴结增大8例。螺旋CT对肠套叠原发病诊断的准确率为72.1%。结论螺旋CT对诊断成人肠套叠及其原发病具有重要价值,诊断肠套叠的特异性征象是同心圆征、血管卷入征和脂肪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成人肠套叠的的MD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手术证实为成人肠套叠的CT影像资料共48例。观察内容主要包括肠套叠部位、数目、套叠类型及CT征象、套叠处肠壁是否增厚或肿块形成、肠壁是否水肿与坏死等。结果本组48例50处肠套叠均为顺行套入,单处肠套叠46例(位于回盲部22例、回肠10例、空肠8例、升结肠4例、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降结肠型及直肠各2例),多处肠套叠2例。MDCT示肠套叠3层肠壁结构及肠管内脂肪48例50处、杯口征及靶形征42例44处,彗星尾征32例34处,漩涡征24例26处。肠壁均匀增厚并水肿12例,其中考虑合并肠壁坏死4例;肠壁不均匀增厚或和肿块形成、不均匀强化14例;肠壁均匀增厚并轻中度均匀强化6例。套叠处见多发囊状低密度灶并囊壁均匀强化4例;套入远端圆形脂肪瘤合并肠壁坏死2例;小肠冗长2例;肠壁正常8例;其中合并肠梗阻12例,合并腹壁疝2例。结论成人肠套叠MD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三期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其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对成人肠套叠病因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MSCT诊断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CT表现与手术病理资料。结果:MSCT表现为小肠型6例,回结型13例,结结型9例;其中1例回结型为结肠癌误诊为肠套叠。所有病理诊断为肠套叠病例均发现有原发病变,其中良性病变15例,恶性病变12例。前者以炎症、息肉、脂肪瘤多见,后者以肠癌为主。小肠型、回结型、结结型良恶性病变分别占66.7%(4/6)、33.3%(2/6),58.3%(7/12)、41.7%(5/12),44.4%(4/9)、55.6%(5/9)。18例平扫病人中,病因检出率88.9%(16/18),定性诊断正确率55.6%(10/18),病因诊断正确率27.8%(5/18);10例平扫加增强病例中,1例误诊,病因检出率77.8%(7/9),定性诊断正确率66.7%(6/9),病因诊断正确率55.6%(5/9)。平扫加增强对肠套叠病因定性诊断正确率及病因诊断正确率较单纯平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平扫结合增强可以检出绝大部分成人肠套叠原发病灶,可提高定性诊断正确率和病因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理基础与CT表现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5例成人继发性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病理改变。结果 15例成人继发性肠套叠的病因分别为:结肠癌9例,淋巴瘤1例,转移瘤1例,小肠息肉2例,慢性阑尾炎2例,15例肠套叠病人的GT表现为:靶征,彗星尾征及肾形肿块。结论 CT能很好地显示肠套叠的套人部,因此可为手术者制定详尽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理基础及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2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结果 52例成人肠套叠的病因分别为:结肠癌33(63.5%)例,淋巴瘤4(7.7%)例,转移瘤1(1.9%)例,平滑肌瘤5(9.6%)例,脂肪瘤4(7.7%)例,结肠息肉3(5.8%)例,术后粘连2(3.8%)例。CT直接征象:靶征44例、肾形征7例、彗星尾征4例。CT间接征象:肠管壁增厚46例,肠梗阻43例。结论肠套叠的CT表现比较典型,其原发病变CT检出率高,部分病变可做定性诊断。因此,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理基础及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5例成人肠套叠CT表现。结果:65例成人肠套叠的病因分别为:结肠癌38例,淋巴瘤7例,平滑肌瘤6例,脂肪瘤5例,结肠息肉4例,转移瘤3例,术后粘连2例。CT直接征象:靶征49例,肾形征11例,彗星尾征5例。CT间接征象:肠管壁增厚49例,肠梗阻46例。结论:肠套叠CT表现比较典型,其原发病变CT检出率高,部分病变可做定性诊断。因此,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和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1998~2004年收治的15例成人肠套叠患者进行术前B超和CT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B超提示12例呈“套筒征,”2例为软组织肿块影,1例因肠管内容物干扰影像不清。CT检查均提示肠腔内偏心性软组织肿块影,10例呈“靶形征,”5例呈“彗星尾征”或“肾形征”。结论B超和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 sprial CT,MSCT)在肠套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证实的成人肠套叠12例的 MSCT 检查的原始资料,将轴位图像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肠套叠诊断及原发疾病的诊断能力进行分析,探讨肠套叠的CT表现,提高肠套叠病因诊断的能力.结果 12例经手术证实的肠套叠,11原发疾病,利用MSCT及MPR多方位观察正确诊断12例,其中原发疾病9例,6例定性(良恶性)诊断.结论 MSCT及MPR对成人肠套叠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并且对原发疾病有较高的发现率,对于鉴别良恶怀的诊断有较高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多排螺旋CT诊断成人肠套叠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3例成人肠套叠的多排螺旋CT表现。主要重建方法为多平面重建法(MPR)。结果主要征象有“靶征”10例,典型“剑鞘征”8例。继发明显肠梗阻6例,肠穿孔2例。合并肠道原发性病变11例。结论成人肠套叠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套叠的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 32例病人的MSCT征象表现为:靶环征、肾形肿块及彗星尾征、双管征、漩涡征。其中小肠-小肠套叠6例,小肠-结肠型套叠10例,结肠-结肠型套叠7例。良性肿瘤10例,恶性病变17例,阑尾炎3例,慢性粘连2例。结论 MS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成人鼻咽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成人鼻咽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经病理活检证实的5 0例成人鼻咽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并与5 0例鼻咽癌进行比较。结果:成人鼻咽腺样体肥大的主要CT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向腔内突起的软组织肿块,位于中线区,大多数(2 7例)前缘呈火焰山状,部分呈锯齿状(11例)及不规则状(12例) ,火焰山状及锯齿状边缘具特征性,鼻咽癌未见此征象,同时咽囊及点状钙化的显示对两者也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结论:CT扫描可清楚显示成人鼻咽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特征,对于鼻咽癌的鉴别诊断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常成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和  姚振威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569-257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结合去卷积算法在成人脑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3例正常成年人行常规头颅CT平扫后,再行CT灌注成像检查。在常规轴面CT扫描后选取基底节及其相邻层面,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同时开始连续50s的四层动态扫描,重建的198幅动态图像使用CT脑灌注软件包进行处理,获得灌注图像,测量所选脑内感兴趣区的血流量、血容量及平均通过时间,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显示正常成年人脑灰质灌注高于脑白质,脑灰质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54.7±11.3)ml/(min·100g)、(2.9±0.5)ml/100g、(3.4±0.6)s;脑白质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27.9±6.9)ml/(min·100g)、(2.4±0.4)ml/100g、(3.9±0.5)s。结论: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结合去卷积算法较其他模式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及优势,同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结合去卷积技术为测量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翁志蓬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5):721-722
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特点,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卵泡膜细胞瘤的CT征象,分析其特点。结果肿瘤形态呈类圆形、卵圆形3例,分叶状2例。肿瘤最大径范围在4.0cm~18.0cm之间。CT平扫密度均匀,CT值23~46Hu,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结论卵泡膜细胞瘤具有良性肿瘤的形态特征,增强扫描后仅轻度强化,CT能很好地显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各种特征,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V)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颌面部创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横断位容积扫描,常规层厚2mm,重建间隔1mm,螺距0.9mm,原始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VR、MIP三维重建。结果三维重建影像显示骨折范围、位置、类型、骨折线走行方向及碎骨片移位等信息方面较轴位扫描图像有显著优势。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对颌面部骨折显示良好,有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2例经手术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12例中,单发10例,多发2例,共15处病灶。8处呈团状等或稍高密度,5处病灶形态不规则,中心有低密度坏死区,2处呈沿脑室周围分布的大片的稍高密度区。增强扫描,7处病灶明显均匀强化,5处病灶呈环状强化,3处病灶呈轻中度强化。结论CT可对多数脑内原发性淋巴瘤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朱晓松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1970-1971
目的:探讨CT在三叉神经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瘤的CT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跨颅窝型8例,中颅窝型3例,后颅窝型2例。8例表现为哑铃状,3例表现为类圆形,2例表现为不规则形。肿瘤呈混杂密度、低密度或稍高密度,均无水肿及钙化。环形强化、不均匀强化或均匀强化。结论:CT是诊断三叉神经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囊型肝包虫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囊型肝包虫的CT表现特征和病理基础.方法:通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囊型肝包虫的CT平扫和增强的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囊型肝包虫因病程不同可有多种表现:单发囊性、囊内囊(子囊型),合并感染、破裂、钙化等.结论:囊型肝包虫在CT上具有特征性表现,CT可以反映其不同时期的病理大体形态.  相似文献   

19.
张小鸽  梁娜  邓珍萍  贺平 《西部医学》2009,21(12):2090-2092
目的探讨胸腺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胸腺瘤,对其CT平扫及增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侵袭性胸腺瘤13例,瘤体边缘规则,密度均匀,无纵隔胸膜和心包受侵征象。侵袭性胸腺瘤12例,瘤体边缘不规则,与心脏血管接触面大,脂肪间隙消失,有不同程度纵隔铸形改变;其中10例胸膜和心包受侵、增厚;9例有胸水和心包积液;2例侵入肺内;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腺癌1例,瘤体沿纵隔血管间隙侵润生长,伴纵隔淋巴结和胸膜转移。结论CT能清晰显示胸腺瘤形态和内部结构及周围侵犯情况,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在儿童脑结节性硬化中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35例儿童脑结节性硬化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CT特征。结果CT表现:28例为室管膜下结节;6例为皮质和皮质下结节;1例为白质结节。钙化结节CT增强扫描不强化,非钙化结节CT增强扫描可见轻至中度强化。结论儿童脑结节性硬化在CT上以室管膜下结节多见,CT表现和临床密切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