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许俊  朱洪  唐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9):749-750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人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2005年由南京市社会救助站送入我院的流浪精神病人29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病人病种多、诊断难、病情重,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伴随躯体疾病多,疗效相对差,社会危害大.结论对流浪精神病人应多方协作,加强管理及投入,促进病人康复,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El收住院的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统计一般人口学资料,精神疾病诊断及症状学诊断,肇事肇祸发生及危险性等级评估。结果:流浪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患者为文化程度低,未婚或离异,农民或无职业的青壮年为主,以精神分裂症者为多,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旅途精神障碍占一定比例,肇事肇祸多在精神症状指引下,无自知力时发生,肇事肇祸行为多为伤人毁物及扰乱交通安全,危险行为为高风险接近50%。结论:管理好重性精神病人,减少流浪率,减少流浪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发生,对维护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流浪精神病人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流浪精神病人现状,探讨解决问题的出路。方法:通过社会调查和文献调研,探讨对流浪精神病人的诊治与救助。结果:对流浪精神病人的救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多个部门联合救助。结论: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贫穷和流浪精神病人救助基金”是解决和帮助贫穷、流浪精神病人走出困境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流浪救助对象精神病人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8,他引:17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人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6月~2003年5月间由原苏州市收容遣送站送入我院的流浪精神病人4l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病人遭受生活事件较多,病情较重,肇事率较高,人院时表现以阴性症状为主,但总体疗效较好。结论:对流浪精神病人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管理,促进病人康复和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5.
海口地区流浪精神病227例临床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何永平 《中国热带医学》2008,8(7):1221-1222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和现状,为政府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06年以来收治的227名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结果227例患者,男性占59.00%,青壮年多,单身占95.60%,有肇事行为的占73.56%。病情重、诊断难,症状以阴性症状多,伴随躯体疾病多、疗效差,对自身及社会危害大。结论精神病复发、家庭监护不利、社会支持缺乏和精神病管理相关法律不健全是导致精神病人流浪的危险因素和原因。应制定相关法律,在政府主导下,协调和完善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助、诊治和护送工作,加强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流浪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分析流浪精神病人的特点及其存在护理风险的原因,为改进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近几年流浪精神病人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回顾相关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结果: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慎独精神,增强了识别流浪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的能力,规范了护理行为,使流浪精神病人的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逐渐减少,提高了流浪精神病人的回归社会率。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是回避护理风险,减少流浪精神病人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卫雪兴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495-496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人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特殊性和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方法:自制病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收治174例流浪精神病人的诊断、治疗等情况。结果:流浪精神病人病情复杂,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均不同于一般社会病人。结论:对流浪精神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均需谨慎,注意详细的体格检查,并应强化法律意识,防范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模式,探讨流浪精神病人的临床护理对策,为今后提高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入院的215例流浪精神病人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并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年来所救助的流浪精神病人(215例)占同期住院精神病人(5535)的比例为4%,所有病人均受到规范的精神科医疗救助,未出现任何医疗意外及事故。结论:精神病人流浪在街头,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由于救助的病人无病史和个人资料,背景复杂,精神病的表现各不相同,加大了护理难度,给精神病院增加了新的课题,同时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精神卫生的工作人员加强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治疗与护理,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孙远  罗炳华  刘成华  黄群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0):407-407,403,408
目的:了解贵阳市住院城市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现状,探索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办法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1996年6月~2006年8月入院的l078例流浪精神病人进行回顾性一般情况调查,统计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人来源、入住原因、合并躯体疾病、诊断、出院方式等,采用CCMD-Ⅲ诊断标准,并对城市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住院流浪精神病人(1078例),占lO年来住院患者的比例为8.84%,其中男性(550例)稍高于女性(528例),平均年龄为37.7岁,由公安送入者占95%,救助站送入者占5%。入院原因依次为流浪街头、行为紊乱、伤人毁物、赤身裸体等。1078例经治疗1~2周后出院,出院方式几乎均为送交送入单位。所有病人中,合并躯体性疾病158例(占14.7%),诊断精神分裂症居多(718例,占67%),其次为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应激障碍、癫痫等(360例,占33%)。所有病例均受到规范化培训的精神专科医疗救助,未出现任何医疗意外事故,并且探索出了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模式。由于多种原因,不少精神病人流浪街头,严重影响正常社会秩序及城市容貌,不但给社会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而且给本人、家庭、社会造成严重负担。在流浪精神病人救助过程中,遇到医疗、法律、社会、经济方面的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现行法规中难以找到解决依据。结论:加强对这些弱势群体管理,需政府、公安、司法、财政等多系统、多部门协同解决,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造福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示精神卫生立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流浪精神病人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逐年增多,流浪精神病人也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他们不仅给当地社会环境造成影响,而且也给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等带来巨大威胁,所以受到各国政府和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由于流浪精神病人的特殊性,他们无认知能力,不会主动寻求救助,大多病史不明,症状复杂,故其诊断、治疗等有别于一般社会病人.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对流浪精神病人的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特征、用药特点、疗效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伴发躯体疾病的住院流浪精神病人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发躯体疾病的住院流浪精神病人临床特征。方法:将228例住院流浪精神病人按伴发躯体疾病与否分为研究组(伴发躯体疾病)和对照组,用自编《住院流浪精神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及分析。结果:躯体疾病以皮肤软组织损伤、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传染病、骨折等占前几位。研究组:各项目资料不全者比例较高(P〈0.05);由慢性病防治院送入方式较多(P〈0.01);入院直接原因以脏臭流浪、少语少动、扰乱交通较多,而在言语紊乱包括骂人高歌方面较少(P〈0.05);医疗费用由慢性病防治院记帐付费较多,但家属付费者更少(P〈0.01)。精神病院总体亏损明显。结论:流浪精神病人伴发各种躯体疾病多见,对自身及社会危害大。应引起有关决策部门重视及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入院方式的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将228例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按入院方式的不同分为二组:公安系统110组和卫生系统120组,用自编《住院流浪精神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及分析。结果:公安110组精神病复发者多见,占38%(P〈0.01);卫生120组伴发各种严重躯体疾病者较多(P〈0.05);公安组以骂人高歌乱舞等阳性症状为主,卫生组则以少语少动等阴性症状为主(P〈0.01);医疗费用方面公安110组精神病院亏损更明显,达70%(P〈0.01)。结论:不同人院方式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处理应有差别。流浪精神病患者医疗干预问题突出,建议精神卫生立法多部门协同解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有关技能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技能训练1年后,患者ADL、SDSS评分较训练前好转,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及自理能力等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技能训练帮助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促进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闵行区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点,为社会相关部门提供建议。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收入我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收入我院的非流浪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点等情况进行统计,并作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年龄显著较小,外地籍贯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人院多因自语吵闹和违反社会治安等原因人院,并伴有多种躯体异常情况。结论:当一部分精神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成为流浪精神病患者时,不仅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伤害,同时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因此患者家属和社会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减少他们再次流浪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杨泗学  杨绪理 《河北医学》2008,14(12):1438-1442
目的:探索出国劳工罹患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发病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登记表,对56名在国外打工的出国劳工罹患精神障碍的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出国劳工罹患精神障碍多与应激有关,大多数出国劳工在发病前遭受过各种各样的精神应激。结论:应激是出国劳工罹患精神障碍极其重要的发病诱因或原因,长期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以及不利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成为疾病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入了解精神病自杀人群的社会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与自杀行为的关系。结果: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与性别,婚姻状况,发病年龄,疾病类型和负性生活事件有关。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自杀组患者的已婚率高于未自杀组,且平均发病年龄高于未自杀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与自杀关系较为密切的精神疾患。结论:已婚和负性生活事件是精神疾病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也是自杀行为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量表对201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时间>1年的125例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多数姓名、年龄、既往史和籍贯不详;滞留在院人数自2005年后逐年增加,至今仍滞留在院107人(其中2005年后入院的人数为104),占85.6%;入院直接原因以脏臭流浪、赤身裸体、伤人毁物、扰乱交通、问话不答为主;存在言语功能障碍者占85.6%、生活自理能力差者占82.4%、智能低下或无法检查者占88%、精神疾病无法确诊者占43.2%;住院后常伴发各种皮肤病、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和躯体疾病,死亡率高。结论:长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多存在言语功能障碍,难以获得有效信息,诊断和治疗难度大,常合并多种躯体疾病,死亡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多部门协作救助。  相似文献   

18.
王红 《吉林医学》2010,31(21):3555-3555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巧及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1名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特点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得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流浪精神病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结论:根据流浪精神病患者不同阶段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徐州市区精神残疾及智力残疾的残疾分布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市2008年至2010年的精神残疾及智力残疾1 201例鉴定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发育迟滞756例(62.95%);精神分裂症321例(26.73%);癫痫及癫痫所致精神障碍55例(4.58%),情感性精神障碍25例(2.08%);器质性精神障碍21例(1.75%);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0例(1.67%);癔症性精神障碍3例(0.25%)。结论:提示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分裂症是残疾鉴定中的主要病种,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是精神疾病中导致个体职业功能及社会功能受损的主要疾病,是精神病防治及康复工作中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寻负性情绪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简AMI)的病因相关因素。方法:对91例AMI患者和90例正常人应用SCL-90,LES,SSRS,HAMD,HAMA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对照调查。结果:与正常人对照:AMI组发作前有明显心理刺激因素的有73例(80.22%)。心理健康状态方面:AMI组SCL-90的总分、阳性项目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人际、偏执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AMI患者存在更多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状态较差。AMI组负性生活事件分更高(P<0.01),社会支持度更低(P<0.01)。负性情绪方面:AMI组在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绝望、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多发,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较差的心理健康状态和更多的负性情绪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