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9例硬膜外阻滞失败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在应用持续硬膜外阻滞的临床实践中曾遇到过不少问题 ,现将 3年来 2 9例阻滞失败病例的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9例患者中 ,男 18例 ,女 11例 ;年龄 16~ 72岁。为腹部、盆腔及下肢手术。采用直入法穿刺硬膜外腔 ,困难者改旁入法 ,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3~ 5cm。局麻药用 1.6 %利多卡因 +0 .2 %丁卡因混合液 (内含 1∶2 0万U 肾上腺素 ) ,个别用 2 %利多卡因。1 2 阻滞失败的分类及标准 置管后注入试验剂量 3~ 5mL ,首次总量 10~ 15mL ,个别 2 0mL ,观察 2 0~ 4 0min。根据阻滞情况可分为 3类 :①阻滞…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分娩镇痛是孕妇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3cm)后,在腰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采用0.125%~0.5%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它能让孕妇在平静无痛的状态下完成分娩,提高阴道试产率,降低剖宫产等优点,我院自2010年4月实施硬膜外镇痛分娩以来,有30例孕产妇选择了无痛分娩,通过对孕妇的宣教及护理,让产妇及家属消除思想顾虑,是广泛顺利开展硬膜外分娩镇痛这一确切有效新技术的必要备件。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术8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7年 4月~ 1999年 4月 ,我院剖宫产术使用泰兴产碳酸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 ,并在术毕前 10 min硬膜外腔注入布比卡因与吗啡混合液术后止痛。取得了良好的麻醉与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本组共 80 0例 ,年龄 2 1~ 4 0岁 ,体质量 4 0~ 98kg。其中妊高征 80例 ,并发心脏病者 10例 ,其余均为健康产妇。1.2 方法 :除急症外 ,麻醉前常规禁食 4小时以上。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 0 .5mg,入室后经取L1~ 3 间隙硬膜外穿刺留管 3.5cm向头段 ,平卧后开通静脉 ,快速输入平衡液 50 0~ 10 0 0…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剖宫产术使用利多卡因进行连续硬膜外阻滞(EpiduralBlock,EB),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412例,年龄22~39岁,体质量53~89kg均为健康产妇。入室后经L2~3间隙直入法穿刺在硬膜外腔向头部置管3cm。平卧后常规将右臀部垫高15°~30°,或平卧下用机械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潜伏期电针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疗效、分娩结局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为临床分娩镇痛提供参考。方法:经阴道分娩初产妇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37例、假电针组36例、硬膜外阻滞组31例。电针组于宫口开至1 cm时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刺激双侧合谷、三阴交穴行电针镇痛直至活跃期开始(宫口3 cm);假电针组同电针组,但为假针刺激;硬膜外阻滞组无电针干预。各组均于宫口3 cm时行硬膜外阻滞及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各组患者不同时相疼痛情况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及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用量;于电针刺激1 h(T1)、电针刺激2 h(T2)、硬膜外阻滞即刻(T3)、宫口开全时(T6)抽取产妇静脉血检测β-内啡肽(β-EP)含量,记录缩宫素使用时间、出血量、新生儿状态等。结果:各组产妇电针刺激即刻(T0)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针组T1—T6各时间点与假电针组、硬膜外阻滞组相比VAS明显降低(P<0.05)。各组产妇缩宫素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电针组和硬膜外阻滞组产时及产后24 h出血量多于电针组(P<0.05)。各组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产程潜伏期电针干预对产妇应激激素水平及对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4例阴道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31例、假电针组36例和电针组37例。电针组于宫口开至1 cm时予电针刺激双侧合谷、三阴交直至活跃期开始(宫口开至3 cm时);假电针组仅轻刺不通电。各组均于宫口开至3 cm时行硬膜外阻滞及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记录电针刺激即刻、电针刺激1 h、电针刺激2 h、硬膜外阻滞即刻、硬膜外阻滞1 h、硬膜外阻滞2 h、宫口开全时各组产妇的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及PCEA使用情况;于电针刺激1 h、电针刺激2 h、硬膜外阻滞即刻、宫口开全时采用ELISA法检测产妇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含量。结果:各组产妇电针刺激即刻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硬膜外阻滞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除电针刺激即刻外,其余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 05)。与电针刺激即刻比较,电针组各时点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 05),硬膜外阻滞组、假电针组硬膜外阻滞1 h、硬膜外阻滞2 h、宫口开全时VAS评分显著降低(P<0. 05)。与电针刺激1 h比较,各组电针刺激2 h、硬膜外阻滞即刻、宫口开全时血清ACTH、COR含量显著升高(P<0. 05),且随产程进展其含量逐渐增加。与硬膜外阻滞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电针刺激2 h、硬膜外阻滞即刻、宫口开全时血清ACTH、COR含量显著降低(P<0. 05)。与硬膜外阻滞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用量及PCEA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均显著降低(P<0. 05)。结论:潜伏期电针分娩镇痛可有效减轻阴道分娩产妇疼痛,抑制产妇应激反应,加强硬膜外阻滞分娩疗效,减少硬膜外分娩镇痛药物用量,两者联合使用可安全用于全产程镇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时第二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妇100例,分两组,A组(全产程组,宫口开张1.5~3.0cm)、B组(未采用分娩镇痛组)。A组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B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给任何镇痛药物。观察A组的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镇痛满意度等;观察两组的各时间点VAS评分、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训宫产率等。结果:A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均短于B组,A组剖宫产率低于B组。结论: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能缩短第二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对产妇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分娩镇痛产妇分为3组,于宫口开大3-5cm时接受0.1%(A组)或者0.15%(B组)、0.2%(C组)罗哌卡因加芬太尼1μg/mL,行L2-3硬膜外穿刺置管,首次8mL负荷量,并采用PCEA电子泵以5mL/h持续输注。各组分别于分娩前、宫口开3cm,宫口开10cm及分娩后24h抽外周静脉血查IgA、IgG、IgM。结果临产前、镇痛前(宫口开大3cm)、镇痛后(宫口开全)及产后24h检测产妇血IgG、IgA、IgM水平,并未发现各组产妇在临产前、镇痛前和镇痛后上述指标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各组产后24h免疫学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与临产前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设定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微量芬太尼分娩镇痛,对产妇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与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观察穴位注射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的进展速度、产后母亲泌乳启动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镇痛组和穴位注射组,每组40例。于产妇宫口开至≥3cm时(即第1产程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硬膜外镇痛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给予5!g/mL舒芬太尼和0.1%罗哌卡因;穴位注射组取双侧合谷、三阴交,每穴注入0.2%罗哌卡因1mL。选择同期拒绝行分娩镇痛的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记录产妇镇痛前(T0)、镇痛后30min(T1)、宫口开全时(T2)及胎头娩出时(T3)的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记录产程时间及使用缩宫素例数,并计算各组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记录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和24h哺乳次数;检测产前及产后24h血清催乳素含量。结果:13名产妇因中转剖宫产退出试验,其中对照组4名,硬膜外镇痛组5名,穴位注射组4名,共计107名产妇完成本试验。与组内T0时或对照组比较,硬膜外镇痛组和穴位注射组T1、T2、T3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硬膜外镇痛组比较,穴位注射组T1、T2、T3的VA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硬膜外镇痛组第2产程时间延长(P0.05),应用缩宫素例数增多(P0.05);与硬膜外镇痛组比较,穴位注射组第2产程时间缩短(P0.05),应用缩宫素例数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硬膜外镇痛组和穴位注射组产后首次哺乳时间更早(P0.05),24h内哺乳次数增多(P0.05)。穴位注射组产后血清催乳素水平较对照组和硬膜外镇痛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穴位注射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不增加缩宫素的用量,不延长第2产程,且更有益于产妇产后早期实施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0.
硬—腰联合阻滞麻醉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硬—腰联合阻滞麻醉(CSEA)在妇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CSEA和CEA(连续硬膜外麻醉)两组,每组30例。CSEA组先经蛛网膜下腔注入1.5~2mL 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行腰麻(SA)成功后,于硬膜外腔置导管3cm备用;CE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cm,先注入0.5%左布比卡因3mL试验量,观察无全脊麻现象5min后追加10~15mL。结果:CSEA组神经阻滞完善,副反应发生率极低,无需辅助用药,明显优于CEA组。结论:CSEA在妇科手术中充分显示出镇痛性好、肌松满意、阻滞完善、局麻药用量少、副反应小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信赖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潜伏期电针镇痛对产妇应激激素及对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初产妇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电针 + 硬膜外阻滞)n1 = 37;B组(假电针 + 硬膜外阻滞)n2 = 36;C组(单纯硬膜外阻滞)n3 = 31。A组于宫口开至1 cm时用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刺激合谷、三阴交穴针刺镇痛直至活跃期开始(宫口3 cm);B组同A组,但为假针刺激;C组无电针干预,三组均于宫口3 cm时行硬膜外阻滞并自控硬膜外镇痛。记录电针即刻(T0)、电针后1 h(T1)、电针后2 h(T2)、硬膜外阻滞即刻(T3)、硬膜外阻滞后1 h(T4)、硬膜外阻滞后2 h(T5)、宫口开全时(T6)视觉模拟评分(VAS),于T1-T3、T6抽取产妇静脉血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浓度,记录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和总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量。结果 (1)三组T0 VAS无显著性差异(P > 0.05);(2)组间VAS比较:A组T1-T6各时间点与B组、C组相比VA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内VAS比较:A组T1-T6各时间点VAS显著低于T0,有统计学差异(P < 0.05),B、C两组T4-T6 VAS较T0明显降低,有统计有意义(P < 0.05);(4)药物用量比较:B组、C组镇痛泵有效按压和总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量均较A组产妇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ACTH、COR浓度比较:三组T2、T3、T6 ACTH、COR浓度较T1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随产程进展其浓度逐渐增加,但A组T2、T3、T6较B、C两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潜伏期电针分娩镇痛可有效减轻产妇疼痛,抑制产妇应激反应,增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疗效,减少硬膜外阻滞药物用量,两者联合使用可安全用于全产程镇痛,使潜伏期和活跃期产妇镇痛能形成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4月 ,对 10 0 0例行硬膜外麻醉的妇产科手术患者 ,术后采用硬膜外腔持续镇痛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 0 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中 ,剖宫产术6 0 0例 ,年龄 2 4~ 35岁 ;子宫切除术 4 0 0例 ,年龄 30~5 5岁。 SAS ~ 级 ,肺功能无明显异常。1.2 方法 :术中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 ,手术结束时 ,选择负荷剂量 一次性镇痛泵镇痛法作 PCA术后镇痛。药物配制及给药方式 :负荷剂量为吗啡 1mg 胃复安10 mg 麻黄素 15 mg 生理盐水共计 5 m L;镇痛泵药液为吗啡 4 mg 0 .75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产妇60例,随机均分成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组30例(A组)和单纯硬膜外麻醉CEA组30例(B组)。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mg和芬太尼25ug,然后硬膜外腔置入导管3cm,B组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1%罗哌卡因和芬太尼2ug/ml总量20ml。两组完成均经硬膜外导管接上微量泵(PCA),以6ml/h的速度0.1%罗哌卡因+芬太尼0.2mg 50ml泵入。记录镇痛效果、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产程、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对镇痛效果评估、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年龄、体重、身高、孕期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HR、MAP相同,镇痛效果A组I级多于B组(P<0.05),产妇自我评估达到I级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神经阻滞无明显差异,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1]无差异,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与单纯硬膜外(CEA)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满意,但CSEA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未采取任何镇痛方法;观察组产妇宫口开大3cm后,由麻醉医生经L2—3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后,注入0.1%罗哌卡因和芬太尼2 mg/L复合液8~12 mL,使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并连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以6 mL/h的速度注入0.1%罗哌卡因和芬太尼2 mg/L混合液,宫口开全时停用镇痛泵。记录2组产妇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镇痛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剖宫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成功率高,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娩球配合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减轻产痛的效果及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过正规产检足月妊娠拟阴道试产孕妇240例,根据产妇自愿选择的原则分为3组,每组80例。对照组分娩过程中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硬膜外组进入潜伏期后采用硬膜外置管药物镇痛分娩;导乐组在宫口开大2 cm后给予GT-4A型导乐分娩镇痛仪配合分娩球进行镇痛分娩。对比3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各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结果对照组、硬膜外组、导乐组镇痛有效率分别为19%,89%,98%,导乐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硬膜外组(P均0.05);导乐组产程时间显著短于硬膜外组(P0.05);对照组、硬膜外组、导乐组剖宫产率分别为36%,25%,12%,导乐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硬膜外组(P均0.05)。结论分娩球配合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可有效减轻产痛,并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可减轻术后不良反应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对 4 0例老年直肠癌手术患者施行了不同方式的术后镇痛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6 0~ 78岁 ;体质量 4 0~ 83kg。术前心、肝、肾功能正常。术式 :麦氏术 2 8例 ,前切除 12例。麻醉方法 :均以 2 %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 ,穿刺点T12 —L1间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 0例 ,2组一般情况相似 ,具有可比性。1 2 方法 对照组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 ,当疼痛达 3~ 4级时肌注哌替啶 5 0mg/次止痛。观察组术毕经硬膜…  相似文献   

17.
陈小涛  王特  荣伟 《中医正骨》2001,13(6):46-46
自 1995年以来 ,我们先后遇到 6例患者在行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中发生导管扭转结嵌顿现象 ,经用胶布固定持续牵引 ,将嵌顿的扭转结拔出。观察认为 ,此种方法操作简单 ,效果确切。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均为拟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 ,其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16~ 45岁 ,ASAⅠ~Ⅱ级 ;股骨干骨折 3例 ,粗隆下骨折 2例 ,髌骨骨折 1例 ;急诊手术 2例 ,伤后 6~ 9天手术 4例。按常规方法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其中 4例置管时始有阻挡感 ,稍用力后置管顺利 ,拔管使硬膜外腔留管 3cm时无法达预期要求 ,导管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并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单胎足月头位,自愿接受镇痛分娩的初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于宫口开大2~3cm时,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术,注入罗哌卡因2mg及芬太尼25μg混合液2ml,再经硬膜外导管自动持续泵入0.125%罗哌卡因8ml/h(每毫升含芬太尼2μg),镇痛维持到分娩结束。选择同期条件相同、已临产、无镇痛的6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总产程时间以及胎儿的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100%。两组相比,产程时间,产妇生命体征及胎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CSEA用于分娩镇痛起效快,效果好,可控性强,安全性高,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实验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年龄23~37岁,平均(26.4±7.2)岁。对照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方式,产妇年龄20~39岁,平均(27.7±8.3)岁。两组年龄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2麻醉方式:⑴实验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产妇取右侧卧位,与L2-L3腰椎间隙穿刺,头向置管,注入利多卡因5ml,5分钟后,确定麻醉置管与硬膜外,给予0.75%罗哌卡因5ml,将产妇转为平卧位,调节麻醉平面至T10以下。⑵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97年以来,对无硬膜外麻醉禁忌的盆腔手术病人,采用一点法硬膜外穿刺,双侧阻滞的方法,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且一般资料:全组共SO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子宫肌瘤30例,子宫癌2例,卵巢囊肿10例,宫外孕8例。病人ASAI~皿级。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肌注鲁米那钠019,阿托品0.sing。取L;~L。或L。~Ls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缺口向头端单次往药0.5%布比卡因smL,然后向尾端置管3cm,平卧,观察5分钟无异常反应,追加1.2%利多卡因与0.25%地卡因复合液,根据注药速度和体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