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患者根据编号信封分成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16例)。试验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mg/次,3次/日;对照组口服雷公藤片,2片/次,3次/日。两组均继续服用原有非甾体消炎药,并不服用其他改善病情药。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后的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试验组的ACR20为79.17%,对照组为43.75%,差异有显著性(P〈0.05),ACR50和AcRo7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方面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8.75%和0,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肯定,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ORA)患者治疗方案,观察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EOR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诊断为EORA的患者,随机分为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组(研究组),单用甲氨蝶呤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10 mg/次,1次/周,研究组加服雷公藤多苷,10 mg/次,3次/d,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两组疗效,随访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炎症指标改变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达到ACR 20%缓解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达到ACR 50%缓解标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关节肿胀数、ESR、CRP、RF、患者评价及医生评价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EORA安全有效,是治疗EORA较好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对老年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6月就诊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的120例老年活动性R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 雷公藤多甙以其抗炎及免疫抑制的作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将1993年元月至1997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住院治疗的6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治疗的临床疗效作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6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39.75岁。发病时间为3个月至10年,平均时间为3.85年。治疗用雷公藤多甙1~1.5mg·kg~(-1)·d~(-1),分3次口服,配合一般对症治疗,4周为一疗程。疗效结果见表1~2。 相似文献
5.
6.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 例RA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 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片、硫酸羟氯喹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2 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2 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关节症状、健康评估问卷(HAQ) 评分、抗环瓜氨酸肽(CCP) 抗体阳性率、类风湿因子(RF) 阳性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6.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关节症状压痛指数、功能障碍指数、晨僵时间、肿胀指数、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HA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HAQ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HAQ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抗CCP 抗体、RF 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抗CCP 抗体、RF 阳性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抗CCP 抗体、RF 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RA 患者,可更好地改善其症状体征、缓解疼痛、提高有效率及生活质量,降低RF 阳性率及抗CCP 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8.
雷公藤多苷不同时间给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不同时间给药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雷公藤多苷8:00+MTX组和雷公藤多苷20:00+MTX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MTX 10~15 mg每周1次口服,并分别于每天相应时间口服雷公藤多苷40 mg,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4,8,12周访视,进行临床和实验室评价,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雷公藤多苷20:00+MTX组基于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指数(DAS28-ESR)改善率为90.0%(27/30),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达标率和ACR50达标率分别为和83.3%(25/30)和40.0%(12/30),雷公藤多苷8:00+MTX组分别为66.7%(20/30),56.7%(17/30)和26.7%(8/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雷公藤多苷20:00+MTX组治疗8周、12周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雷公藤多苷8:00+MTX组(P均<0.05)。雷公藤多苷20:00+MTX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和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分别为6.7%(2/30),53.3%(16/30),雷公藤多苷8:00+MTX组分别为33.3%(10/30)和20.0%(6/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雷公藤多苷20:00给药联合MTX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优于雷公藤多苷8:00给药联合MTX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雷公藤多苷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EORA)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84例EO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微循环〔血管阻力指数(RI)、动脉舒张期峰值速度(EDV)、收缩期峰值速度(PSV)〕。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 %高于对照组的69.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RP、ESR、R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ESR、RF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血清CRP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I、EDV、PS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RI、EDV、PSV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治疗EORA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类风湿因子(RF)、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水平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7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症状体征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RF、ASO、CRP、ACC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为11.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多苷是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根部提取出的总苷,其现代制剂雷公藤多苷片在临床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有确切疗效,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多苷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研究发现雷公藤多苷治疗RA的机制包括抑制血管生成、维持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type 17,Th17)之间的平衡、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和促进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等。而其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除了调节Treg和Th17细胞之间的平衡外,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抑制多条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活化等多种途径发挥抑制RA的作用。首先回顾RA的发病机制,并重点对雷公藤多苷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抑制RA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和阐述,以期为有关雷公藤多苷抗RA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分析白芍总苷(TGP)联用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CBM全文数据库,以甲氨蝶呤或白芍总苷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为检索词;纳入自1979年至2011年10月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TGP联用MTX治疗RA的随机对照实验(RCT);采用Cochranc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使用Rev2Man4.2版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合计患者781例,试验组为428例,对照组为353例。通过选择优势比(OR)以及95%的可信区间(95%CI)比较,治疗12及24周两时点所纳入研究的总有效率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任意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GP联合MTX较单用MTX,对RA治疗早期,在总有效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起到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服雷公藤多甙治疗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ithritis,RA)的效果及对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测定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治疗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观察其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数量明显降低,致炎因子数量明显升高(P<0.05);而雷公藤治疗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异常在RA发病及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雷公藤通过恢复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免疫功能及降低致炎细胞因子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统计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雷公藤多苷片与甲氨蝶呤2年内的药物存活时间,比较两者2年药物存活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8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并符合纳入要求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观察时间2年,运用SPSS 25.0中的倾向评分匹配,配对出观察组(雷公藤组)和对照组(甲氨蝶呤组)各143例,比较两组2年药物存活率及停药原因。[结果] 1)2年药物存活率方面:雷公藤组与甲氨蝶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雷公藤组低临床疾病活动度患者2年药物存活率高于高临床疾病活动度患者(P<0.01),甲氨蝶呤组低、中临床疾病活动度患者2年药物存活率均高于高临床疾病活动度患者(P<0.05),甲氨蝶呤组2年期间未住院患者2年药物存活率高于曾住院的患者(P<0.001)。2)在停药原因方面:①雷公藤组因好转自行停药例数多于甲氨蝶呤组(P<0.01),因血液系统受损停药例数少于甲氨蝶呤组(P<0.05)。②在停药患者中,药物存活时间方面:雷公藤组因好转自行停药的时间短于甲氨蝶呤组,因控制不佳、肝功能受损、胃肠道不适的停药时间长于甲氨蝶呤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与甲氨蝶呤在实际运用中的2年药物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2年药物存活率均受入组时临床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其中甲氨蝶呤组还受入组期间是否住院的影响。在停药原因方面:雷公藤组因好转停药的例数更多,甲氨蝶呤组因血液系统受损停药的例数更多;对具体的药物存活时间分析发现,与甲氨蝶呤组相比,雷公藤组起效更快、疗效更好,在肝功能受损、胃肠道不适方面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6,(1):72-74
目的:探究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对患者血清VEGF、VEGFR2表达水平的实际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12月5日至2013年12月5日来我院接受治疗的RA患者(78例),随机分为雷公藤多苷组和美洛昔康组,各39例。雷公藤多苷组给予甲氨蝶呤12mg/周+雷公藤多苷21mg 3次/d+美洛昔康7.5mg 2次/d;美洛昔康组给予甲氨蝶呤12mg/周+美洛昔康7.5mg 2次/d。比较治疗前后有效率、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并对治疗后4、8周患者血清(VEGF)、VEGFR2水平(Elisa法)进行比较。结果:雷公藤多苷组总有效率89.7%,美洛昔康组总有效率82.1%,雷公藤多苷组在改善患者在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优于美洛昔康组(P0.05),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4周、8周的血清(VEGF)、VEGFR2水平组间比较,雷公藤多苷组患者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美洛昔康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临床针对RA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雷公藤多苷治疗RA具有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作用,且可降低RA患者的血清VEGF、VEGFR2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6.
曾贵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2):5029-503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广泛且顽固的系统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的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畸形,早期常侵犯指、趾等四肢远端的小关节或脊椎关节,并累及其他大关节。我国RA发病率为0.36%,以中年女性为多见,一般2a后即可产生不可逆病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故提倡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防止肢体残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用雷公藤多甙(每日30mg)治疗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疗程12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常规剂量(每日60mg)雷公藤多甙治疗12周的结果相比,大部分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改进在两组间无差别;而小剂量组的副作用仅有皮疹及轻微的消化道症状,较常规剂量组明显减轻,无一例因副作用而停药或减量,因而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痹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老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通痹汤合用雷公藤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 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120例老年性类风湿性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用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上加用通痹汤口服治疗, 4 周为1 疗程,共治疗4 疗程,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沉( ESR) 、C 反应蛋白(CRP) 、类风湿因子(RF) , 并观察晨僵、关节肿胀数及关节疼痛数的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后, 临床表现及ESR、RF、CRP 均有降低;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在治疗后疗效均好于对照组.结论:通痹汤和雷公藤片联合治疗老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价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多苷与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6例未接受过依那西普治疗的老年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予依那西普25mg/次,皮下注射,2次/周,3个月后依那西普减为25mg,次,皮下注射,1次,周。试验组给予口服雷公藤多苷片10mg,次,3次/天;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10mg/次,K,1次侗,疗程为24周。在治疗0、4、8、12、2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休息痛(疼痛、,AS评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评价评估问卷(HAQ)、患者对病情总体状况VAS评分(简称患者VAS评分)、医生对病情总体状况VAS评分(简称医生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ACR20、ACR50、ACR70标准来评价疗效,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任何不良事件。结果最终完成试验的有41例,脱落5例,其中试验组3例,对照组2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治疗期ACR20、ACR50和ACR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VAS评分、医生VAS评分、患者VAS评分、ESR、CRP和HAQ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RA与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的疗效相当,两者均能迅速改善与RA相关的各项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尚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