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8例)给予正规抗结核方案治疗并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观察组(n=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注射剂1.6 mg,皮下注射,2次/周。观察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情况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细胞明显下降(P0.05),而CD4+细胞和CD4+/CD8+明显上升(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及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8例)给予正规抗结核方案治疗并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观察组(n=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注射剂1.6 mg,皮下注射,2次/周.观察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情况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细胞明显下降(P〈0.05),而CD4+细胞和CD4+/CD8+明显上升(P〈0.05).结论 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及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6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动态评价血糖、肺结核病灶及痰菌培养结果的演变情况。结果(1)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以中老年多发,鲜有典型结核中毒症状,以咳嗽、咳痰、纳差、乏力、心悸气促为主要表现。(2)肺结核疗效(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阴转率):单纯肺结核组高于血糖良好组(P<0.01);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控制一般组高于血糖控制差组(P<0.05);总疗程1年组较9月组空洞闭合率及痰菌阴转率高(P<0.05)。结论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关键,长程抗结核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效果,探讨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抗结核疗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在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治疗的符合选例标准的78例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接受短程化疗的疗效。结果满疗程血糖控制良好组(Ⅰ组)痰菌阴转率92.3%,与同期接受短程化疗的单纯肺结核痰菌阴转率94.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Ⅱ组)痰菌阴转率为66.7%,Ⅰ组与Ⅱ组痰菌阴转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满疗程Ⅰ组与Ⅱ组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9.5%和52.4%(P<0.01),空洞闭合率分别为67.6%和15.4%(P<0.01),2组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结果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者采用短程化疗方案治疗,近期效果良好,血糖控制差者,疗效较差;对血糖控制不良者或满疗程肺结核仍呈活动性者,应考虑适当延长疗程;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抗结核及合理降糖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化疗对老年免疫功能低下的空洞型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64例老年免疫功能低下初治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结核方案基础上,联合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结果治疗2月末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及空洞治疗有效率,血清白蛋白,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T细胞;治疗6月末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及空洞治疗有效率,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能明显改变老年CD4+T淋巴细胞低下的初治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加快病变的吸收和痰菌的阴转速度,对结核病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263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探讨两病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263例(研究组)及单纯肺结核患者260例(对照组),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咯血、痰菌、合并空洞、合并感染的情况和住院治疗的近期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咯血上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合并空洞、痰菌阳性和合并感染等临床表现上差异显著。两组病例短期住院抗结核治疗近期病灶吸收效果、痰菌阴转差异显著。结论肺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表现上要重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经常规抗结核治疗近期胸片病灶吸收较差,痰菌阴转率低,抗结核治疗时间应比单纯肺结核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胸腺肽配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本院100例难治性结核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3AHPa Lfx ZPto/18DLfx Pto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胸腺肽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胸腺肽配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痰菌的阴转,促进肺部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两病之间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对比方法分析住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研究组)及单纯肺结核患者84例(对照组)在咯血、痰菌和合并空洞、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咯血表现上无差异,而在X线表现空洞、痰菌阳性及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的病灶吸收情况、痰菌阴转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要严重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短期病灶吸收差,痰菌阴转率低。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者要延长抗结核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要玉霞  郭慧明 《山东医药》2012,52(33):70-71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灶特点、治疗情况,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回顾性调查方法,以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8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胸部病灶均较对照组严重,糖尿病组胸部病灶的空洞形成率(32.1%)显著高于对照组(17.0%)(P<0.01),糖尿病组病灶范围多占据2个以上肺野,对照组多为一个肺野.糖尿病组强化期和疗程末痰菌阴转率、病灶显吸率、空洞闭合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糖尿病组治疗失败的原因多由于血糖控制不良,而对照组治疗失败的原因则多由于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胸部病变较单纯肺结核患者更重,疗程末的痰菌阴转率、病灶显吸率和空洞闭合率更低,提示我们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的结核病早期筛查工作,同时在抗结核的治疗过程中关注对血糖的监测和控制,以保证抗结核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效果,探讨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抗结核疗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在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治疗的符合选例标准的78例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接受短程化疗的疗效。结果满疗程血糖控制良好组(Ⅰ组)痰菌阴转率92.3%,与同期接受短程化疗的单纯肺结核痰菌阴转率94.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Ⅱ组)痰菌阴转率为66.7%,Ⅰ组与Ⅱ组痰菌阴转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满疗程Ⅰ组与Ⅱ组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9.5%和52.4%(P〈0.01),空洞闭合率分别为67.6%和15.4%(P〈0.01),2组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结果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者采用短程化疗方案治疗,近期效果良好,血糖控制差者,疗效较差;对血糖控制不良者或满疗程肺结核仍呈活动性者,应考虑适当延长疗程;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抗结核及合理降糖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治疗前后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痰结核菌培养转阴、胸片X线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率、治疗前后CD4^+,CD8^+、CD4^+/CD8^+及IFN-γ变化、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月后治疗组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率、痰结核菌培养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D4^+、CD8^+百分率、CD4^+/CD8^+和IFN-γ浓度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及其他可供使用的结核药配伍治疗耐多药结核病,能改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 年12月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的门诊2 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全部患者结核病的诊断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中所制定的标准,所有患者2型糖尿病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009年颁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所制定的标准。将120 例2 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按门诊登记的单双号数随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实验组在行常规抗结核和降糖治疗的同时加用人参多糖(隔日一次肌内注射,每次12mg),共计 180d;对照组仅行常规抗结核、降糖治疗,共计 180d。观察两组的短期治疗效果和T细胞亚群变化,并加以比较。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人参多糖辅助治疗180d后,实验组患者痰菌阴转率为95.2%(59/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3%(46/58)(χ2=6.88,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达96.8%(60/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9%(44/58)(χ2=11.34, 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液检测,CD3+为(50.00±10.42)%,治疗前为(34.89±7.2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检测为(37.46±8.96)%;实验组治疗后分别与后二者比较(t值分别为9.36、7.04,P值均<0.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液检测,CD4+为(34.88±9.96)%,治疗前为(25.89±8.6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为(25.64±9.68)%;实验组治疗后分别与后二者比较,t值分别为5.38、5.11, P值均<0.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液检测,CD4+/CD8+值为1.58±0.78,治疗前为1.15±0.4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检测值为1.20±0.62;实验组治疗后分别与后二者比较,t值分别为3.76、2.94, P值均<0.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液检测,CD8为(18.50±7.22)%,治疗前为(24.76±9.8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为(23.86±8.92)%;实验组治疗后分别与后二者比较,t值分别为4.03、3.63, P值均<0.01。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参多糖辅助治疗 2 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痰菌阴转、治疗有效率、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07-2008年期间,广西、四川、湖南三省(自治区)共6个县诊治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共观察330例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33例。使用SAS 9.2软件,分析患者体质量、CD4+ T淋巴细胞水平、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HIV感染途径、HIV感染年限、结核病类型、机会感染等因素对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状况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病死率为10.0%(33/330)。对死亡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CD4+ T淋巴细胞水平未对患者的病死率产生影响(Wald χ2=0.5774,P=0.4473,OR值0.858,95%CI值0.578~1.274);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的7.612倍(Wald χ2=14.8539,P<0.001,OR值7.612,95%CI值2.712~21.369),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性传播组病死率(6.7%,14/210)与静脉吸毒组病死率(16.1%,19/118)比较,静脉吸毒组病死率较高,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涂阳肺结核组、涂阴肺结核组、肺结核组、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组、单纯肺外结核组病死率(分别为:20.9%,18/86;8.0%,14/174;11.7%,27/230;16.7%,5/30;1.4%,1/70)比较,涂阳肺结核及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组病死率较高,χ2值分别为17.8685和7.9687,P值均<0.05。 结论 结核病变程度、患者机能状况是影响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病死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糖尿病控制水平的相关性,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内科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544例,根据入院后次日检测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分为2组:HbA1c< 7.0%(Ⅰ组),65例;HbA1c≥7.0%(Ⅱ组),479例.将同期抽取的单纯初治肺结核437例作为对照组(Ⅲ组),对3组患者的痰菌情况及胸部影像学病变特点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当方差不齐时用校正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量资料的线性依存关系.率的比较应用,检验.结果发现,HbA1c水平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存在明显的线性依存关系(P<0.01).其回归方程为:HbA1c水平=4.885 +0.24×空腹血糖+0.204×餐后2h血糖.Ⅱ组患者痰菌阳性424例,痰菌阳性率88.5%(424/479),明显高于Ⅰ组的52.3%(34/65)和Ⅲ组的50.6% (221/437)(χ^2=163.76,P<0.01).Ⅱ组患者干酪渗出性病变422例,干酪渗出性病变发现率88.1%(422/479),明显高于Ⅰ组的50.8%(33/65)和Ⅲ组的47.6% (208/437) (χ^2=180.10,P<0.01).Ⅱ组患者多发空洞病变270例,多发空洞发现率56.4% (270/479),明显高于Ⅰ组的23.1% (15/65)和Ⅲ组的22.4%(98/437)(χ^2=118.07,P<0.01).Ⅱ组患者虫蚀样空洞病变119例,虫蚀样空洞发现率24.8%(119/479),明显高于Ⅰ组的12.3%(8/65)和Ⅲ组的11.2% (49/437)(χ^2=30.34,P<0.01).Ⅱ组患者干酪性空洞病变251例,干酪性空洞发现率52.4%(251/479),明显高于Ⅰ组的21.5%(14/65)和Ⅲ组的26.3% (115/437)(χ^2=74.20,P<0.01).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糖尿病控制程度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IV感染与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肺结核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广西CDC、广西龙潭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登记的HIV感染与AIDS患者733例,采用液体培养和改良中性罗氏培养方法对患者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对CD4+ T细胞进行检测,分析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肺结核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的关系。结果HIV感染与AIDS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阳性率为16.1%(118/733)。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级为1级的痰培养阳性率为12.3%(9/73),2级为10.3%(6/58),3级为17.0%(15/88),4级为17.1%(88/514),不同CD4+ T淋巴细胞计数级别的痰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性=2.004,P=0.157);不同级别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之间具有相关性(r=-0.048,P=0.035)。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是否有咳嗽、咯痰>2周症状有关,有咳嗽、咯痰>2周症状的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1.54±0.65)lg低于无该症状的患者(1.68±0.70)lg(t=-2.621,P=0.009)。结论HIV感染与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级别与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结果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对于咳嗽、咯痰>2周的HIV感染与AIDS患者应予以重视,警惕合并肺结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95例进展期NSCLC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44例),两组均采用奥沙利铂(L-OHP)+培美曲塞(PEM)4周期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14d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化疗1周期后对比两组T细胞亚群变化,化疗结束后2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药物毒性反应。结果化疗1周期后,对照组CD+4、CD+4/CD+8下降明显,观察组CD+4(40.4±6.1)%vs(37.2±6.5)%、CD+4/CD+8(1.21±0.41)vs(1.05±0.3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结束2个月,观察组总体有效率66.7%vs47.7%、KPS评分(81.3±6.6)vs(77.6±5.9)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主要药物毒性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中心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L-OHP+PEM方案治疗进展期NSCLC能改善患者细胞免疫水平,提高化疗药物抗肿瘤功效,降低化疗药物毒性。  相似文献   

17.
化疗加免疫长疗程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化疗加免疫长疗程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3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1∶1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除采用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喷汀、左旋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Pt)、克拉霉素和阿米卡星治疗外,治疗组患者加用免疫调节剂母牛分枝杆菌菌苗(M.vaccae,微卡),对照组患者不加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疗程共18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18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痰抗酸菌涂片阴性同时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性(涂阴培阴)分别为74.5%(73/98)和72.5%(66/91),(χ2=0.09,P=0.759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影像结果表明,2组的病灶显效率分别为72.4%(71/98)和47.3%(4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P=0.0004,P>0.05);有效率分别为90.8%(89/98)和82.4%(7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0,P=0.0886,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3.3%(27/81)和22.1%(17/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F=1.52,P=0.1294,P>0.05)。免疫学指标CD8阳性原细胞在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CD3阳性原细胞治疗后与治疗前免疫指标差值在3和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CD4, CD4/CD8,NK细胞,IL-2R等免疫学指标在各治疗阶段,治疗组与对照组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所设计的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病均有明确的疗效,具有有效的杀菌、抑菌作用,加用免疫调节剂在促进病灶吸收,症状改善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肺结核患者IL-15水平及其效应性CD8^+T细胞的变化,探讨IL-15在结核病免疫保护和结核病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98例肺结核患者进行血清IL-15水平及效应性CD8^+T细胞检测,并结合痰涂片、病变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肺结核患者初治、复治组IL-15水平及效应性CD8^+T细胞的百分比计数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或P〈0.01),复治组IL-15水平及效应性CD8^+T细胞的百分比计数低于初治组(P值均〈0.01);肺结核患者重度组IL-15水平及效应性CD8^+T细胞百分比计数明显低于轻、中度组(P值均〈0.01)。痰菌阳性、痰菌阴性两组间IL-15水平及效应性CD8^+T细胞百分比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5有望为结核病病情判断、内源性复发的评估提供一个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炎症因子对冠心病(CHD)发病的影响。方法:1487例住院患者根据经冠脉造影结果分为CHD组(1017例)和非CHD对照组(470例)。详细记录病史,体检资料,检验血常规,血脂,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非CHD对照组比较,CHD组年龄[(58.01±11.15)岁比(60.18±11.85)岁],吸烟(34.5%比57.7%)、高血压(43.2%比66.6%)、糖尿病(11.5%比30.5%)所占比例,甘油三酯[(1.65±0.80)mmol/dl比(1.79±1.28)mmol/dl]、纤维蛋白原[(311.51±86.84)mg/dl比(362.38±94.73)mg/dl]水平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43±4.76)109/L比(7.18±2.64)109/L]均明显增加(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1.18±0.32)mmol/dl比(1.11±0.30)mmol/dl,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CHD组也呈增高趋势,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纤维蛋白原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CHD均有显著影响(r=1.00~2.81,P<0.05)。结论:除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外,炎症因子纤维蛋白原、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升高也是冠心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