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比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对高龄老年急性静脉血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利伐沙班用于治疗高龄老年急性静脉血栓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入选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经超声检查确诊为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龄老年患者82例,年龄(81.5±5.6)岁。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利伐沙班组39例,先低分子肝素联合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1 mg/kg皮下注射,1次/12 h,利伐沙班,10 mg,口服,1次/d,治疗3 d,之后单独口服利伐沙班,10 mg,1次/d;华法林组43例,给予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1 mg/kg皮下注射,1次/12 h,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稳定在1.6~2.5时停用低分子肝素,继续口服华法林,并监测INR。随访观察12个月,定期在解放军总医院行血管超声(上肢动、静脉超声和下肢动、静脉超声)、心脏超声、心电图、胸部CT、脑CT、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监测治疗前及治疗1,3,6,12个月时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肌酐(SCr),同时记录试验中发生的主要疗效终点和安全终点。结果两组患者急性血栓均消失,且均未出现新发或再发静脉血栓、肺栓塞和死亡。利伐沙班组在治疗1,3,6,12个月时平均INR分别为2.01±0.51、2.02±0.48、2.05±0.52和2.03±0.55,华法林组在治疗1,3,6,12个月时平均INR分别为1.98±0.44、2.04±0.53、2.03±0.49和2.01±0.46。随访观察期间,两组间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ALT和SCr在利伐沙班组无显著变化,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口服是治疗高龄老年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每天口服10 mg是安全有效剂量。利伐沙班疗效与华法林相当,但治疗更简便、依从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癌合并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肺癌合并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和口服华法林序贯治疗,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口服利伐沙班10 mg,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周、第1个月、第2个月的血气分析参数、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1周、第1个月、第2个月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对照组治疗后第1个月、第2个月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和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 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1周、第1个月、第2个月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右心房平均压有统计学差异(P0. 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1周右心房平均压、肺循环阻力有统计学差异(P0. 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1周右心室射血分数、肺循环阻力有统计学差异(P0. 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肺栓塞的效果优于华法林组,并且利伐沙班起效快,出血风险小,疗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肺栓塞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阜外医院住院诊断为肺栓塞并且接受华法林或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患者119例.根据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不同分为华法林组(60例)和利伐沙班组(59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特征,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出血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左心室心尖部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n=16例)患者初始治疗与低分子肝素合用,剂量2.5~3 mg,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2.0~3.0停用低分子肝素,继续维持华法林治疗,3天监测1次INR,共3次,INR稳定在2.0~3.0,以后每2周监测1次INR;利伐沙班组(n=15例)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片剂10 mg,2次/d。随访时间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消失时间、治疗期间新发血栓栓塞事件以及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血栓大小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华法林组比较,利伐沙班组的血栓消失时间缩短[(60.00±5.50)d vs(71.00±8.50)d,P0.01];两组的新发血栓栓塞事件(脑栓塞、体循环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出血事件多于利伐沙班组,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利伐沙班较华法林起效更快,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的抗凝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榆林市星元医院老年病科和普外科的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36~78岁。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各50例。华法林组患者术后2.5 mg/日华法林,利伐沙班组术后利伐沙班10 mg/日进行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统计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情况和出血情况。结果利伐沙班组治疗后INR高于华法林组[(2.6±0.4)vs.(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有41例患者达标,达标率为82.0%,华法林组有25例患者达标,达标率为50.0%,利伐沙班组达标率高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发生外周血栓栓塞1例(2.0%),轻微出血1例(2.0%)。华法林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2例(4.0%),分别为外周血栓和脑血栓,轻微出血5例,少量出血4例,严重出血1例。利伐沙班组出血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2%vs.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较华法林可显著提高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抗凝效果,降低患者出血发生率,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利伐沙班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接受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患者分为利伐沙班组(57例)和华法林组(100例)。利伐沙班组: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给予10 mg,2次/d或20 mg,1次/d口服,服用1个月后根据不同临床情况调整剂量,给予10 mg 1次/d或20 mg 1次/d再服用1个月。华法林组: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给予华法林3~6 mg/d,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控制INR在2.0~3.0,共服用2个月。所有患者从抗凝开始到抗凝结束选用同一种抗凝药物。结果 基线水平的比较除性别外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华法林组和利伐沙班组均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死亡、脑栓塞、肺栓塞、体循环栓塞)。两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不明显出血事件利伐沙班组为5%(3/57)、华法林组为11%(11/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利伐沙班用于血栓栓塞低、中危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抗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比,预防左心耳封堵器相关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AL后207例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n=104)和华法林组(n=103),术后抗凝45 d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通过术后45 d、6个月食道心脏超声监测,观察左心耳封堵器器械相关血栓发生率,随访观察患者出血事件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利伐沙班组与华法林组相比,器械相关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利伐沙班组为2例,华法林组为2例,系统性栓塞华法林组1例,利伐沙班组为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出血、颅内出血事件利伐沙班组较华法林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LAAC术后抗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片对老年肺栓塞(PTE)患者血清D-二聚体(D-D)、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等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PTE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3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华法林片、利伐沙班片治疗.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心房颤动(房颤)伴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的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有血栓形成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40例,按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20例和华法林组20例,利伐沙班组患者应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华法林组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治疗,观察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左心房血栓溶解率、血栓栓塞率及出血发生率。结果:利伐沙班组附壁血栓溶解率85.0%,华法林组附壁血栓溶解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血栓栓塞率5%,华法林组血栓栓塞率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出血率5.0%,华法林组出血率10.0%,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房颤伴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中溶解左心房血栓的疗效方面与华法林一致,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两者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与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病房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60例,患者均未服抗凝药,根据患者服药意愿分别纳入利伐沙班组80例(拜瑞妥,20mg,1次/d)和达比加群酯组80例(泰毕全,110mg,2次/d),选择本院同期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80例为华法林组,所有患者服药≥3个月,3组在年龄、性别、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及房颤射频消融术方面相匹配。随访3个月,比较3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性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栓塞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11.3%和13.8%vs 28.8%,P=0.008),利伐他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亦较华法林组低(10.0%和7.5%vs 21.3%,P=0.022)。华法林组皮疹发生率较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组高(11.3%vs 0%和2.5%,P=0.002)。结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效果优于或等同于华法林,安全性亦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肺栓塞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rt-PA组28例、UK组27例及对照组29例,rt-PA组采用小剂量rt-PA联合抗凝治疗,UK组采用尿激酶(UK)联合抗凝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抗凝治疗,比较三组疗效、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及死亡情况。结果①rt-PA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与UK组的92.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均明显增高(P0.05)。rt-PA组与UK组住院时间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rt-PA组与UK组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不良反应比较,UK组发生不良反应较rt-PA组及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A组与UK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肺栓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溶栓与单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3例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被随机分为溶栓组(n=32)与单纯抗凝组(n=31)。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动脉血气指标及右心功能指标变化,进行疗效分析。统计两组出血、血小板减少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及右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0.01);与单纯抗凝组比较,溶栓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77.8±7.3)mmHg比(83.4±8.7)mmHg]、右室前壁活动度[RVAWM,(4.9±1.7)mm比(5.8±2.2)mm]显著上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 (A-a)O2,(23.1±2.8)mmHg比(16.5±2.4)mmHg]、肺动脉收缩压[PASP,(54.6±7.9)mmHg比(34.2±7.5)mmHg]显著下降(P<0.05或<0.01)。溶栓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抗凝组(100%比80.6%,P=0.002)。两组出血发生率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改善氧合及右室功能指标,无禁忌患者可考虑优先推荐。  相似文献   

13.
曾其毅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21-2023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沐舒坦治疗肺脓肿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8例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纤支镜局部灌洗给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 3~6个月,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应用纤支镜灌洗给药治疗急性肺脓肿具有临床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使用左氧氟沙星的A组患者与使用莫西沙星的B组患者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痰菌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B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各个时间段的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莫西沙星用于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增加痰菌转阴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与安全性。方法:39例符合溶栓治疗的重症肺栓塞患者,24例(单剂量组)给予单次静推瑞替普酶18mg溶栓,15例(双倍剂量组)给予瑞替普酶18mg静推两次(两次间隔0.5h),两组患者均进行24h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溶栓前后患者的总肺阻力变化及肺动脉压、心脏指数、生命体征变化、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24h内总肺阻力均持续下降,肺动脉压、心脏指数也均有改善。两组间无显著差别。但单剂量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双倍剂量组(P〈0.05)。结论:瑞替普酶适用于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单剂量应用在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上与双倍剂量疗效相当,且安全性上优于双倍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比较硝普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6)仅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n=26)则采用硝普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3.1%)(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38.5%,46.2%,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抗凝禁忌证的肺栓塞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应用的效果。方法60例人选患者分两组,抗凝组和抗凝+IVCF组,进行1年随访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再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肺栓塞再发生率方面,抗凝组明显高于抗凝+IVCF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20%(6/30)vs.0,P〈0.05]。结论IVCF可以有效应用于无抗凝禁忌证的肺栓塞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常规疗法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疗法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法治疗.结果 观察组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TNF-α、TGF-β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72例急性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浆H-FABP、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H-FABP、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存活组治疗前血浆H-FABP、NT-proBNP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H-FABP浓度明显升高,检测血浆H-FABP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在急慢性肺栓塞中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表现及其不同之处。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01年1月到2007年3月53例住院肺栓塞患者的资料,对象被分为急性肺栓塞组(24例)及慢性肺栓塞组(29例);分析急、慢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包括右房右室大小,肺动脉压力,左房左室大小等)表现。结果:两组病人中绝大多数病人均有心电图的异常,急性组病人更多见SⅠ、QⅢ(P均〈0.05)。而慢性组心房颤动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组(P〈0.01),且RⅥ增高,RⅥ〉1.0mV例数增多(P均〈0.05);两组病人超声心动图表现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压力升高,慢性组右房、室扩大更为明显(P〈0.01,〈0.05)。结论: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在急慢性肺栓塞中表现不同,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