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氨的偶联酶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3组病例(结脑组51例,病脑组30例,非脑膜炎组20例)脑脊液(CSF)中腺苷脱氨酶(ADA)的活性水平和脑脊液结核抗体(PPD-IgG)的阳性率。结果研究发现结脑组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活性水平明显升高,与病脑组和非脑膜炎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病脑组与非脑膜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脑脊液中结核抗体的阳性率为80.4%(其中2周内PPD-IgG阳性率为80.4%,1周内为23.5%,其他为3.9%),在随后的临床跟踪检测中为100%。结论说明共同检测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的活性明显升高和结核抗体阳性可以作为结脑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氨的偶联酶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3组病例(结脑组51例,病脑组30例,非脑膜炎组20例)脑脊液(CSF)中腺苷脱氨酶(ADA)的活性水平和脑脊液结核抗体(PPD-IgG)的阳性率.结果 研究发现结脑组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活性水平明显升高,与病脑组和非脑膜炎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病脑组与非脑膜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脑脊液中结核抗体的阳性率为80.4%(其中2周内PPD-IgG阳性率为80.4%,1周内为23.5%,其他为3.9%),在随后的临床跟踪检测中为100%.结论 说明共同检测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的活性明显升高和结核抗体阳性可以作为结脑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由于脑脊液早期变化不典型,较难与病毒性脑膜炎(病脑)、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相鉴别。为探讨结脑早期诊断方法,我们于1987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相似文献   

4.
用固相间接血吸附试验(SPIHA)检测结核患者脑脊液、胸水和腹水标本中特异性IgM抗体,并同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做对比观察,结果显示用SPIHA检测脑脊液中特异性IgM抗体对结脑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结核性脑膜炎(下称结脑)为常见的疾病,由于本病预后与治疗早晚关系密切,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研究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水平变化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0例(结脑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8例(病脑组)以及非肿瘤非感染性头痛患者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其中结脑组患者又分为A(6例,存在意识障碍或脑实质性损伤症状)、B(4例,无意识性障碍或脑实质性损伤)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患者的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抑制剂-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通过对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22例脑脊液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后表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抑制剂-1比例均有所升高,且A组患者的升高情况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时,可参考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抑制剂-1比值,同时也可对患者预后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免疫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结核病的免疫学诊断研究,本文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一、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免疫学诊断目前多靠临床资料综合诊断结脑,免疫学技术有可能提供一种快速而可靠的方法.1983年Eduar-dos 等首次报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脑患者脑脊液中可溶性结核菌抗原.38份样品分为三组,以吸收值≥0.20时判为脑脊液中有特异性抗原存在.结果16例结脑病人平均吸收值为0.619±0.676,其中经细菌学检查已确诊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脑脊液 (CSF)中阿拉伯糖甘露糖脂IgG抗体 (LAM-IgG)和TB-DNA指标对结脑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CSF为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LAM-IgG,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B-DNA。结果 102份结脑病人CSF标本,LAM-IgG阳性率51.0% (52102),TB-DNA阳性率81.4% (83102),LAM-IgG阳性及 或TB-DNA阳性共93例 (91.2%)。40份非结核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例的CSF标本,均未检出LAM-IgG和TB-DNA.结论 LAM-IgG和TB-DNA均是诊断结脑的较好的指标,两者联检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斑点形成细胞(SFC)在结核潜伏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结核组132例,健康对照组44名,有结核暴露史的健康组55名,应用克隆表达的早期分泌抗原靶6KD/培养滤液蛋白10KD融合蛋白(ESAT-6/CFP-10融合蛋白)、早期分泌抗原靶6KD(ESAT-6)进行酶联免疫斑点实验,检测观察对象的斑点形成细胞(SFC)的数量,并对有结核暴露史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TST)。结果ESAT-6/CFP-10融合蛋白-ELISPO.r、ESAT-6-ELISPOT在结核组形成SFC数量(M分别为147.5和27.5)显著高于在有结核暴露史健康组形成的SFC数量(M分别为30和10,P分别为O000和O.003);有结核暴露史健康组形成的SFC数量(M分别为30和lO)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形成SFC的数量(M分别为10和5,均P〈005)。ESAT-6/CFP-10-ELISPOT与ESAT-6.ELISPOT比较,其与结核暴露史具有更明显的相关性(X2=6.942,P=0.008),而两种ELISPOT检测均与BCG接种无关;TST则主要受BCG接种的影响(x2=8.967,P=0.003)。结论ESAT-6/CFP-10融合蛋白-ELISPOT与TST比较,ESAT-6/CFP-10融合蛋白-ELISPOT有可能根据SFC的数量来鉴别结核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病成为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更加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脊液单核细胞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联合脑脊液阿拉伯糖甘露糖脂(LAM)抗体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49例作为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28例作为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24例作为病毒性脑膜炎组,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受检者均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生化检查,脑脊液单核细胞ESAT-6及LAM抗体检测,并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价脑脊液单核细胞ESAT-6、脑脊液LAM抗体及二者联合(并联试验)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4组受检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淋巴细胞分数及单核细胞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检者脑脊液蛋白含量、糖含量、氯化物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单核细胞ESAT-6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6〔95%CI(0.764,0.910)〕,取最佳临界值时灵敏度为89.80%、特异度为96.43%;脑脊液LAM抗体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AUC为0.852〔95%CI(0.560,0.890)〕,取最佳临界值时灵敏度为55.10%、特异度为100.00%;两者联合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AUC为0.924〔95%CI(0.850,1.000)〕,取最佳临界值时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97.30%。结论脑脊液单核细胞ESAT-6联合脑脊液LAM抗体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效能较高,有助于提高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MTB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探索其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对结核组132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对象应用PPD、克隆表达的早期分泌抗原靶6000(ESAT-6)和ESAT-6/培养滤液蛋白10 000(CFP-10)融合蛋白(简称E/C)进行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经3种抗原刺激后斑点形成细胞(SFC)的数量;对照组同时进行PPD试验.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μ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结核组PPD-ELISPOT、E/C-ELISPOT、ESAT-6-ELISPOT形成的SFC数分别为255(93~526)、148(40~354)和28(10~1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41)、10(0~20)和5(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μ值为1390.5~2510.5,均P<0.01);E/C-ELISPOT和PPD-ELISPOT的敏感度分别为90.3%和84.8%,均明显高于ESAT-6-ELISPOT(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496和28.541,均P<0.01);E/C-ELISPOT和ESAT-6-ELISPOT的特异度分别为84.4%和88.9%,均明显高于PPD-ELISPOT(6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87和10.808,P<0.05和P<0.01).结论 E/C-ELISPOT有可能作为辅助诊断结核病的方法,但其特异度易受MTB潜伏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患者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1例CNSI患者,分为病脑组(30例)、结脑组(23例)、化脑组(18例),另选取30例同期住院的疑诊为颅内感染且经过检查排除CNSI的患者为对照组。应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脑脊液中CRP含量,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脑脊液中NSE及IFN-γ含量。结果 CRP含量化脑组结脑组病脑组对照组,CRP含量化脑组和结脑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病脑组与对照组、化脑组与结脑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含量病脑组结脑组化脑组对照组,NSE含量病脑组、结脑组和化脑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脑组与结脑组和化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脑组与化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含量结脑组病脑组化脑组对照组,IFN-γ含量结脑组和病脑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脑组和病脑组与化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化脑组与对照组、结脑组与病脑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NSE及IFN-γ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诊断的重要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鉴别诊断CNSI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用间接微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森脑特异IgM抗体。在37份采自病后不同时期的森脑患者血清中,共检出25例阳性。试验发现森脑特异IgM在病后1周内即以较高滴度存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至5月后基本消失。未发现血清中同时存在的特异IgG对IgM检测有明显影响。通过对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的检测、SPA吸收试验、阻断试验、酶抗体结合物试验等,证实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这一方法简单、敏感、特异,适用于森脑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脑脊液与血清s100β蛋白检测对克-雅氏病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对克雅氏病的诊断意义。方法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3例克雅氏病患者,6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18例无痴呆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结果克雅氏病组的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β蛋白的含量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组(P<0.01)和无痴呆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P<0.01)。结论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检测可以作为克雅氏病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结合免疫学检查诊断脑型血吸虫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治疗证实的24例脑型血吸虫病的资料,均经CT和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其中,18例有脑脊液IHA(CSF IHA)及脑脊液ELISA(CSF ELISA)资料。结果21例通过CT与免疫学检查获得明确诊断,1例不能完全排除脑肿瘤通过术后病理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2例高度怀疑脑型血吸虫病通过吡喹酮诊断性治疗证实。结论CT结合IHA、ELISA及脑脊液免疫学检查诊断脑型血吸虫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血清免疫学检查方法更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应用间接血凝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3例脑性瘫痪(下称脑瘫)患儿进行弓形虫血清学调查,并与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ELISA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中囊尾蚴抗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以38例脑囊虫病人脑脊液(CSF)和26例脑部其它疾患的CSF为对照,用兔抗囊尾蚴抗血清进行了囊尾蚴抗原检测,28例呈阳性反应,阳性率73.68%;对照组26例全部为阴性。本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和敏感性较好,简单迅速,有希望用于脑囊虫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脑脊液(CSF)中阿拉伯糖甘露糖脂IgG抗体(LAM-IgG)和TB-DNA指标对结脑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CSF为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LAM-IgG,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B-DNA。结果 102份结脑病人CSF标本,LAM-IgG阳性率51.0%(52/102),TB-DNA阳性率81.4%(83/102),LAM-IgG阳性及/或TB-DNA阳性共93例(91.2%)。40份非结核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例的CSF标本,均未检出LAM-IgG和TB-DNA。结论 LAM-IgG和TB-DNA均是诊断结脑的较好的指标,两者联检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脑脊液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结脑的患者进行脑脊液动态观察,分别于发病1、2、4 w检测脑脊液常规、脑脊液单核细胞抗CD4、CD8、CD68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细胞计数.对照组为病毒性脑膜炎(病脑)30例.结果 脑脊液CD4+细胞比例在结脑病人发病第2周[(52.2±3.16)%]较第1周((51.8±3.82)%]无明显变化(t=12.573 4,P>0.05);第4周有27例病人[(43.5±3.10)%]较第1周明显下降(t=20.135 1,P<0.01),3例病人较第1周无明显变化(t值分别为10.7435、11.2437、8.5742,P>0.05),均为重症结核病人,1例合并脊髓损害、肠梗阻,2例合并脑梗死.30例结脑病人CD8+细胞在发病第2周[(24.3±1.92)%]时较第1周[(13.6±1.56)%]明显升高(t=18.5764,P<0.01).第4周[(34.1±1.62)%]较第2周亦明显升高(t=22.584 6,P<0.01);结脑病人CD68+细胞比例在第1、2、4周分别为(15.3±2.64)%,(20.2±1.64)%、(22.4±1.53)%,而病脑病人第1、2、4周CD68+细胞比例分别为(8.3±1.96)%、(7.7±1.51)%、(8.9±1.49)%,结脑病人第1、2、4周CD68+细胞比例均较病脑病人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9.520 9、25.076 1、28.269 5,P<0.01).结论 脑脊液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是常规脑脊液检查基础上结脑诊断的有益补充,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结脑的发病机制,更好地判断转归和预后;急性脑炎患者早期CD68+T细胞比例增加有助于结脑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脊液抗酸杆菌涂片、3D、PhaB和PCR检测对结脑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0例结脑和30例非结脑患者脑脊液涂片、3D、PhaB和PCR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后,评价4种方法对结脑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结脑组和其他组脑脊液涂片阳性率均为0,3D阳性率分别为23.3%和0,PhaB的阳性率分别是23.3%和26.7%,PCR的阳性率分别是6%和0,4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脊液3D灵敏度为23.3%,特异度为100%,PhaB灵敏度为23.3%,特异度为73.3%,PCR的灵敏度10%,特异度为100%。结论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涂片、3D、PhaB和PCR4种检测方法灵敏度低,积极寻找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方法和提高阳性率是实验室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