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消毒方法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效果,选择最佳消毒方案。方法采用棉拭涂抹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 ,对臭氧高强紫外线消毒法和消毒液浸泡法消毒氧气湿化瓶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经清洗干燥后的氧气湿化瓶在臭氧高强紫外线消毒柜消毒50 min,检测130件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平均合格率为96.92%。将清洗后的氧气湿化瓶置于含有效氯250 mg/L含氯消毒剂溶液中浸泡30 min,检测130件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平均合格率为70%。结论紫外线消毒柜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明显优于消毒液浸泡法,且前者易于保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存放于南昌地区医疗机构室内常温下的纸塑袋包装消毒氧气湿化瓶有效期进行研究,以明确其保存期限。方法春夏季和秋冬季分别将120个纸塑袋包装消毒氧气湿化瓶存放于两个病区治疗室,保存时间为6个月,每天监测室内温湿度,每月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两批次消毒后氧气湿化瓶保存30 d、60 d、90 d、120 d、150 d、180 d,细菌监测结果均≤20 cfu/件,未检出致病菌,合格率100%。结论南昌地区医疗机构室内常温存放纸塑包装消毒氧气湿化瓶,保存期限最少180 d。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集中机械清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使用后的湿化瓶采取由供应室统一回收—机械清洗—烘干—包装的处理方法。分别在湿化瓶保存7、14、21、28、35d对其瓶壁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湿化瓶在保存7、14、21、28、35d其细菌监测合格率均为100.0%。结论氧气湿化瓶集中由供应室回收—机械清洗—烘干—包装的处理方法,保证了氧气湿化瓶的清洁和消毒质量,避免了由氧气湿化瓶消毒不彻底而引起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消毒方法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及时效,探寻最佳的消毒运行流程。方法选取该医院临床上患者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210个,分成A、B、C、D共4组,采用不同的清洗消毒方法进行处理,于消毒后第7 d、15 d、30 d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在保存第7 d时采样,4种消毒方法消毒效果合格率100%,第15 d时仅B组消毒方法合格率100%,第30 d时B组消毒方法合格率最高为98%。结论 B组消毒方法手工清洗、湿热消毒、烘干机干燥,为氧气湿化瓶的最佳的消毒运行流程,时效为15 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化学消毒后经干燥柜55℃烘干后的效果。方法将从病房回收的氧气湿化瓶统一消毒冲洗干净后,置于温度为55℃的干燥柜内烘干4h,并于每月随机抽取20个消毒后保存7天的氧气湿化瓶,进行湿化瓶内壁及内芯的细菌学检查。结果消毒后的湿化瓶经过干燥柜55℃烘干后湿化瓶完整无变形,且密封包装后第7天细菌培养阴性率100%。结论消毒后的湿化瓶用干燥柜以55℃烘干,既能保障消毒效果,又减少物品的变形损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行改良设计的氧气湿化瓶通气管清洗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目测法和细菌培养的方法,对自行设计制作的氧气湿化瓶清洗架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改良清洗架组清洗后的湿化瓶及其通气管干燥合格率达98.8%,清洗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经培养无菌生长;原清洗架组清洗后的湿化瓶及其通气管干燥合格率仅9.2%,清洗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经培养细菌生长阳性率为6.7%。结论自行改良设计的氧气湿化瓶通气管清洗架能明显提高干燥效果,确保清洗消毒质量,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氧气湿化瓶化学消毒后保存期进行研究,以明确其保存有效期。方法将240个氧气湿化瓶化学消毒后分别保存于5个临床科室,保存时间180 d,每月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氧气湿化瓶化学消毒后保存30、60、90、120、150、180 d细菌监测结果均≤20 CFU/件,未检出致病菌,合格率100%。结论氧气湿化瓶化学消毒后用保鲜袋单独包装,做好保存环境管理,其保存期最少6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的包装及效期。[方法]把回收的湿化瓶经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干燥柜干燥后,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自封袋包装,研究其包装的可行性及在每个时段的细菌学监测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从而确定其包装及效期。[结果]采用LDPE自封袋包装的氧气湿化瓶在消毒后即刻及存放1周、2周、3周、4周、5周内包装均保持完好,且细菌检测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结论]LDPE自封袋可作为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后氧气湿化瓶的包装材料,且在保存的5周内细菌学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5周可以作为消毒后氧气湿化瓶的保存期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清洗方法改进的效果和保存期限,为医院制定有效的氧气湿化瓶消毒保存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实验组湿化瓶用除锈剂浸泡后消毒,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即清水清洗后消毒,分别于消毒后第1、3、5、7天4个时间段进行肉眼观察和细菌学检测.结果 两组湿化瓶4个时间段的肉眼观察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湿化瓶在消毒后第1天细菌学检测均无细菌生长,实验组在消毒后3、5、7d细菌总数均<10 cfu/件,且未检出致病菌,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湿化瓶经除锈剂液清洗消毒后确保了消毒效果和保存期限,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消毒后备用湿化瓶的干燥方法及存放时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毒后备用湿化瓶干燥方法及存放时间,为其妥善保存提供依据,减少因湿化瓶保存不当而污染造成的医院内感染。方法对消毒后的84个氧气湿化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个,分别采用自然晾干和氧气吹干2种不同的干燥方法,在不同月份连续7d进行细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氧气吹干法的湿化瓶比自然晾干法的湿化瓶可多保存1d。结论消毒后备用湿化瓶的保存时间,应根据季节不同,干燥方法不同,确定不同的有效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经常规消毒后加用75%酒精浸泡的消毒效果和保存期限。方法实验组湿化瓶用过氧乙酸消毒并予以灭菌蒸馏水冲净后加用75%酒精浸泡15min,然后自然晾干,对照组常规采用过氧乙酸消毒并予以灭菌蒸馏水冲净晾干,分别于消毒后30min、1d、3d、5d和7d5个时间段进行肉眼观察和细菌学检测。结果2组湿化瓶5个时间段的肉眼观察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湿化瓶在消毒后30min细菌学检测均无细菌生长,实验组在消毒后1d、3d和5d细菌总数均〈10cfu/件,且未检出致病菌,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湿化瓶经常规消毒后加用75%酒精浸泡有效地确保了消毒效果和保存期限,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不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个氧气湿化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供应室集中消毒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浸泡消毒法。分别于消毒后的第1、3、5、7 d的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观察组在消毒后3、5、7 d的细菌总数均小于对照组。结论中心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可以保证消毒效果,防止由氧气湿化瓶污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储存时间对消毒后氧气湿化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存放不同时间卫生质量变化,为其科学存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检测方法 ,对存放不同时间的消毒后备用氧气湿化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在夏季,消毒后氧气湿化瓶室温下存放5 d,合格率为100%,第6天合格率下降至76.25%。在冬季,消毒后氧气湿化瓶储存7 d,合格率100%,第8天合格率下降至89.38%。污染湿化瓶检出的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夏季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结论消毒后氧气湿化瓶夏秋季可储存5 d,冬春季可储存7 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碱性清洗剂联合中性清洗剂清洗氧气湿化瓶的效果。[方法]将40个回收氧气湿化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清洗流程:将湿化瓶置于碱性清洗剂中刷洗→清水冲洗→多酶清洗液浸泡5min→清洗后消毒;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清洗后消毒,分别于7d进行目测和细菌学检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清洗后的氧气湿化瓶残留物检出率分别为5.0%、80.0%,观察组透明度、外观光洁度为95.0%、100.0%,对照组为65.0%、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P3(P0.05);观察组湿化瓶储存7d细菌总数≤20cfu/cm2,细菌监测合格率为100.0%,对照组储存7d细菌总数≤20cfu/cm2,细菌监测合格率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碱性清洗剂联合中性多酶清洗液清洗氧气湿化瓶效果理想,安全可靠,提高了氧气湿化瓶的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15.
4种氧气湿化瓶和通气管干燥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各临床科室的备用氧气湿化瓶及通气管在有效期内细菌学检查合格率达到100%,符合《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预防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方法在不同的时间段采用4种不同的干燥方法:干燥箱烘干法、无菌纱布擦干法和高压气枪吹干法、高压蒸汽灭菌锅余热干燥法,分别对500个氧气湿化瓶、通气管进行处理,观察其成本、时间、优缺点,并通过细菌学检验4种方法的处理效果。结果在4种干燥方法中,高压蒸汽灭菌锅余热干燥法价格低廉,取材方便,干燥彻底,保障了消毒氧气湿化瓶及通气管的消毒效果,经比较,细菌值少于其它3种干燥法(p〈0.05);经细菌学检查,经处理的备用氧气湿化瓶及通气管在有效期内的细菌值均为0,合格率为100%。结论由于改进了消毒氧气湿化瓶及通气管的干燥方法,使氧气湿化瓶干燥彻底,避免了消毒后氧气湿化瓶及通气管的再次污染,同时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了氧气湿化瓶的干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以防止氧气湿化瓶污染,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方法:统一收集处理院内的氧气湿化瓶,分别采用传统消毒方法及改进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对比分析两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两种氧气湿化瓶消毒方式均能达到消毒效果;消毒后第7天检测对照组合格率53.33%,观察组合格率为98.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增加物理烘干及采用无纺布包装,能够增强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效果,延长存放时间,对减少氧气湿化瓶污染,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用乙醇用于湿化瓶干燥法操作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00 mL~200 mL医用95%乙醇灌入清洗干净后的湿化瓶内充分摇匀后再倒入下一个湿化瓶内,此法直到最后一个湿化瓶,用Y型架晾干.[结果]有效缩短了湿化瓶的干燥时间,且干燥彻底,便于及时密封包装保存,大大减少了湿化瓶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保障了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效果,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结论]医用95%乙醇用于湿化瓶干燥,可以缩短湿化瓶的自然晾干时间,便于后期的保存.  相似文献   

18.
冯曰珍  姜丽莎  黄颖 《护理研究》2014,(11):1390-1391
[目的]探讨系统化管理在氧气吸入疗法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氧气吸入疗法的操作、消毒、保存、监管等作为一个整体,制定系统化管理方法。选取呼吸科病房需行长期氧疗的肺结核病人50例,分别采用系统化管理与常规管理两种方法,对使用后更换前的湿化液和消毒后使用前的湿化瓶进行细菌检测。[结果]应用系统化管理的湿化液合格率为94%,污染率为24%,应用常规管理的湿化液合格率为80%,污染率为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应用系统化管理的湿化瓶合格率为100%,污染率为6%,应用常规管理的湿化瓶合格率为88%,污染率为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系统化管理弥补了护理教科书中氧气吸入疗法对感染控制要求方面的缺失,规范了湿化装置使用后清洗消毒和保存要求,规范了监测要求,使临床上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得到了有效监控,保证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中性清洗剂联合碱性清洗剂清洗氧气湿化瓶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个氧气湿化瓶,根据采用清洁剂的种类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个,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清洗并消毒,观察组采用中性清洗剂联合碱性清洗剂清洗并消毒,比较两组清洗质量目测结果,并于消毒后第1,7~12,13~30 d分别抽取5个、35个、60个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三次合格率以及两组总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总合格率为72.0%,高于对照组的57.0%;虽然消毒后第1,7~12天两组合格率均为100.0%,但13~30 d观察组合格率为5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33%,P<0.05.结论 与常规清洗相比,采用中性清洗剂联合碱性清洗剂清洗氧气湿化瓶可提高清洗质量与消毒效果,延长保存时间,减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碱性清洗剂联合中性清洗剂清洗氧气湿化瓶的效果.[方法]将40个回收氧气湿化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清洗流程:将湿化瓶置于碱性清洗剂中刷洗→清水冲洗→多酶清洗液浸泡5 min→清洗后消毒;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清洗后消毒,分别于7d进行目测和细菌学检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清洗后的氧气湿化瓶残留物检出率分别为5.0%、80.0%,观察组透明度、外观光洁度为95.0%、100.0%,对照组为65.0%、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P3(P<0.05);观察组湿化瓶储存7d细菌总数≤20 du/cm2,细菌监测合格率为100.0%,对照组储存7d细菌总数≤20 cfu/cm2,细菌监测合格率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碱性清洗剂联合中性多酶清洗液清洗氧气湿化瓶效果理想,安全可靠,提高了氧气湿化瓶的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