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栓塞诊断中多项检查指标联合运用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45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病例组,5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bg)、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的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χ2=59.409、36.816、50.086,P均=0.000);D-二聚体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44%、34.00%,血浆纤维蛋白原为73.33%、48.00%,C反应蛋白为82.00%、38.00%;三个指标联合对肺栓塞进行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并且高于任意两种指标的联合作用。结论临床诊断中,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三个指标联合运用对肺栓塞进行诊断具有临床指导作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肺栓塞(PE)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70例老年CAP患者,根据CT肺动脉造影(CTPA)结果将CAP患者分为CAP合并PE组及单纯CAP组,对比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情况。结果 CAP合并PE组平均年龄比单纯CA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合并PE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单纯CAP组(P<0.001);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对老年CAP合并PE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且两者联合对老年CAP合并PE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 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老年CAP合并PE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Clauss法及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逐渐增高(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23,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判断脑梗死的发生及病情轻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急性肺栓塞时动脉血气指标Pa O2和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探讨动脉血气指标Pa O2联合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肺栓塞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性别、年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与对照组对照血浆D-二聚体值、动脉血气分析测定结果。结果临床表现为胸痛8例,咯血4例,血压降低3例,咳嗽12例,心悸3例,紫绀2例,单侧下肢水肿2例。肺栓塞组血浆中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气分析Pa O2明显低于对照组。肺栓塞组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和Pa O2分别检测与血浆D-二聚体和Pa O2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比较,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明显增高。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Pa O2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肺栓塞诊断的灵敏度,对肺栓塞的诊断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26例急诊胸痛患者(急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14例,肺栓塞32例,急性心肌梗死40例,非心源性胸痛40例)的血浆D-二聚体,同时检测其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并行WBC计数,并以20例慢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者作对照组。结果急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及肺栓塞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及对照组(P均〈0.01),急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患者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及对照组(P均〈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有助于对怀疑急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患者的排除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患者纤维蛋白原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方法分析29例经临床确诊为肺栓塞患者与30例健康人群分为两组,对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肺栓塞患者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健康人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对肺拴塞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肌腱蛋白(TN)-C和凝血功能及主动脉夹层检测风险评分(ADD-RS)在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老年AAD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ADD-RS。依据ADD-RS分为低度风险组43例、中度风险组25例及高度风险组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TN-C水平;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比较不同风险组血浆D-二聚体和TN-C水平、凝血功能水平及D-二聚体、TN-C和凝血功能联合诊断效能。结果高度风险组血浆D-二聚体和TN-C水平明显高于中度风险组和低度风险组(均P0.05);且中度风险组血浆D-二聚体和TN-C水平明显高于低度风险组(均P0.05)。高度风险组Fib、FDP、PT和APTT明显高于中度风险组和低度风险组(均P0.05);且中度风险组Fib、FDP、PT和APTT明显高于低度风险组(均P0.05)。D-二聚体、TN-C和凝血功能联合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各单项诊断。结论血浆D-二聚体、TN-C和凝血功能及ADD-RS在老年AAD患者中具有良好诊断价值,且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和血气分析测定在肺栓塞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78例为肺栓塞组,另选取本院同期进行常规健康体检人员78例为正常组,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气分析指标[血氧分压(PaO_2)]。结果肺栓塞组PaO_2≤60 mm Hg者所占比例高于正常组,PaO_2>60 mm Hg者所占比例低于正常组(P<0.05)。肺栓塞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且PaO_2≤60 mm Hg者所占比例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联合血气分析检测可有效提高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122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期、分度的COP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分析比较各组间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差异.结果 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急性加重期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在75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中,轻、中、重、极重度患者其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间相互比较(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重,对其监测和预防性使用抗凝、溶栓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沈黎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1):19-20,23
目的: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纤溶活性改变,期望为脑梗死的防治、疗效观察、判断预后寻找有效的监测方法。方法:本文选择114例脑梗死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脑梗死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轻、中、重三组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均有显著差异,且重型组的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增高最显著(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疾病诊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尘肺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尘肺患者85例(Ⅰ期41例,Ⅱ期18例,Ⅲ期26例;其中合并肺心病17例)和同期门诊无尘肺健康查体者38例。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尘肺与健康查体者以及尘肺不同分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结果尘肺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P均〈0.05);69例单纯尘肺患者中,Ⅰ、Ⅱ、Ⅲ期之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并发肺心病的尘肺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单纯尘肺患者(P均〈0.05)。结论尘肺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尘肺抗凝治疗及预防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电图与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经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经X线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心电图、D-二聚体诊断,探讨心电图、D-二聚体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诊断价值。结果心电图检测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检测阳性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慢性支气管炎检测阳性率(P0.05);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检测阳性率为89.66%,显著高于对慢性支气管炎检测阳性率(P0.05)。结论心电图与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及46例健康体验者(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病理类型、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治疗缓解组较初治组和复发难治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均有下降(P〈0.05)。结论检测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可用作判断其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预测其血栓发生的危险程度,估计病情发展状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实验组;同时间段选择82名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参照组;针对两组孕妇均展开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操作,就组间检测结果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56.29±51.03)mg/dL;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 312.16±515.25)μg/mL;参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为(165.29±51.12)mg/dL;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550.25±152.63)μg/mL;最终发现,实验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健康孕妇明显(P0.05);实验组失血量为(600.12±42.16)mL;参照组为(400.23±52.22)mL;最终发现,实验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失血量高于参照组健康孕妇明显(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于临床接受诊断期间,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工作的合理开展,可以对患者体内高凝状态以及纤溶状态进行有效判断,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疾病预后评估表现出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69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简称主动脉夹层组)、同期7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肺栓塞组)和70例因胸痛住院的其他患者(胸痛组)的血浆D-二聚体等临床资料,比较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水平差异,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均超过500μg/L,敏感性100%;死亡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高于存活患者(P〈0.05)。血浆D-二聚体浓度主动脉夹层组、肺栓塞组和胸痛组分别为(3479.2±2200.0)μg/L、(1560.7±940.0)μg/L和(179.8±167.0)txg/L,三组比较P〈0.01,每两组比较P〈0.05。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其平均浓度超过急性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阴性有助于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D二聚体升高对判断预后有-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动态监测犬肺血栓栓塞症 (PTE)后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3(L DH3)与血浆 D-二聚体的变化 ,探讨两者在急性 PT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健康杂种犬 18只 ,随机分为三组。栓塞 组采用自体血加凝血酶及人纤维蛋白原制备的自体血栓 ,由股静脉输入建立急性 PTE模型。栓塞 组不加人纤维蛋白原 ,余同栓塞 组。对照组由股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加人纤维蛋白原。三组均于栓塞前后做肺动脉造影及螺旋 CT血管造影 ,栓塞前及栓塞后多时点留取血样测 L DH3及血浆 D-二聚体浓度。结果 肺动脉造影及螺旋 CT血管造影均证实犬 PTE模型制备成功。栓塞 组血浆 D-二聚体于栓塞后 30 m in明显上升 ,2 4 h后明显下降 ,自身前后比较及与栓塞 组、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栓塞 ( 、 )组栓塞后 2 h至 4 d L DH3明显升高 ,与栓塞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血浆 D-二聚体、L DH3在急性 PTE早期有一个相对特征性的动态变化过程 ,联合检测 D-二聚体、L DH3有助于急性 PT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二聚体联合肺泡血动脉氧分压差检测在诊断全麻术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肺栓塞患者41例,并与通过肺动脉造影排除肺栓塞者40例,比较肺栓塞组与非肺栓塞组患者PA-aO_2和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不同PA-aO_2水平和不同D-二聚体水平发生肺栓塞情况。结果肺栓塞组PA-aO_2显著高于非肺栓塞组(P0.05),同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肺栓塞组(P0.05),PA-aO_250mm Hg者发生肺栓塞的比率显著高于PA-aO_250mm Hg者(P0.05),D-二聚体500 ug/L者发生肺栓塞的比率显著高于D-二聚体500 ug/L者(P0.05),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8158。结论 PA-aO_2联合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能更好的提高诊断率,尤其是对于PA-aO_2高于50mm Hg,同时D-二聚体超过500ug/L者,要提高临床重视,早期诊断肺栓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和血气分析测定在肺栓塞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78例为肺栓塞组,另选取本院同期进行常规健康体检人员78例为正常组,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气分析指标[血氧分压(PaO_2)]。结果肺栓塞组PaO_2≤60 mm Hg者所占比例高于正常组,PaO_260 mm Hg者所占比例低于正常组(P0.05)。肺栓塞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且PaO_2≤60 mm Hg者所占比例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联合血气分析检测可有效提高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秀芝 《山东医药》2010,50(33):68-69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35例AAD患者(Ⅰ型14例、Ⅱ型9例、Ⅲ型12例)和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两种疾病血清D-二聚体水平差异,并分析AAD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AAD不同分型及AAD生存与否的关系。结果 AAD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明显高于AMI患者(P〈0.05)。AADⅠ型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P〈0.05);死亡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 D-二聚体水平对于AAD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机分为疏血通组与丹参组,两周后复查Fg和D-二聚体,再次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Fg与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Fg、D-二聚体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丹参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血通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丹参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通过疏血通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