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调和脾胃法在治疗失眠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失眠(Insomnia)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临床以入睡困难、睡后易醒、甚至彻夜不眠为特征,属中医学"不寐"范畴.  相似文献   

2.
失眠病因病机复杂,皆与五脏六腑有关。《黄帝内经》言"胃不和则卧不安",概括了胃不和导致不寐的病理机制。内伤脾胃,百病始生。若忧思劳倦过度伤脾,脾胃亏虚,运化失调,精微化生无源,气血虚衰,意不入舍,心失所养或宿食痰火内停,胃失和降,浊邪上扰均可导致阴不涵阳,阳不入阴,心神不安,从而导致不寐。笔者通过探讨脾胃与失眠的关系,明晰从脾胃论治失眠的机制,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3.
陈怡  茹清静 《新中医》2019,51(9):301-304
简版: [摘要]失眠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并随着人们生活作息、饮食结构而改变。临床中发现失眠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消食、和胃等法。笔者试从馈帝内经》及后世医家论述睡眠与脾胃的关系入手,探讨脾胃功能在维持睡眠状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进行阐述,并总结从调理脾胃治疗失眠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4.
陈昫  胡玲 《新中医》2011,(11):132-133
《素问·逆调论》云:“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已明确指出,胃气以下行为顺,反之则“不得安卧”的发病特点。针对于此,临床多采用健脾益气、平肝和胃之法治疗取效。然而,近年来笔者在临证中发现,慢性非萎缩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脾胃疾病患者常伴心烦易怒、夜寐不安等症,  相似文献   

5.
失眠从脾胃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称失眠为“不寐”,亦称“少寐”、“不睡”、“不眠”等,指入睡困难、浅而易醒,自觉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入睡,感到疲倦乏力、头晕思睡,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睡。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失眠不仅是一医学难题,也是社会问题。今年来,医学界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在对失眠治疗方面中医药有独特的优越性,从古到今,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当今学术界提出了“五脏皆有不寐”,“不寐从肝论治”等观点。把失眠发病的多元性,从临床实际出发归属与五脏,主张将不寐落实在脏腑辩证上,治疗以健脾、平肝、和胃为主。  相似文献   

6.
脾胃咳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姚春 《陕西中医》2001,22(10):638-638
1 脾胃咳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素问·咳论篇》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强调了脏腑功能失调 ,病及于肺 ,导致咳嗽。并且描述了脾胃咳的特征 ,“脾咳之状 ,咳则右下胁下痛 ,阴阴引肩背 ,甚则不可以动 ,动则咳剧……脾咳不已 ,则胃受之 ,胃咳之状 ,咳而呕 ,呕甚则长虫出。”由此可见 ,脾咳、胃咳之证 ,可以单独发病 ,亦可同时发病。从脾咳发展到胃咳是一个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病理表现。脾胃相为表里 ,常可互为因果 ,其咳能相互影响而加重病情 ,脾胃咳的主要病因病机是饮食不当 ,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 ,痰浊内生 ,或外感寒湿 ,…  相似文献   

7.
脾胃为后天之本 ,生化之源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 ,通篇都体现了以脾胃为本的思想。本文从病因病机、六经传变、治疗以及病情预后几个方面谈谈《伤寒论》中的脾胃观。1 从病因病机看胃为卫之本 ,脾为营之源。若脾胃运化失调则营卫不和 ,则不能外御风寒之邪 ,论中第 12条指出 :“太阳中风 ,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 ,热自发 ,阴弱者 ,汗自出。”文中所提“阳浮而阴弱”是以脉论理 ,由于患者肌腠疏松 ,卫气在外与邪相争 ,营阴不能内守则汗出 ,形成卫强营弱的太阳中风证。胃为躁土 ,得阴则安 ,热病发至阳明阶段 ,多从躁发 ,论中 181条 :“太阳…  相似文献   

8.
付焕萍 《新中医》2020,52(11):192-194
正文: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递增,治疗手段也层出不穷,而中医药在治疗肿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其理论思想中,脾胃思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付焕萍 《新中医》2020,(11):192-194
<正>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递增,治疗手段也层出不穷,而中医药在治疗肿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其理论思想中,脾胃思想尤为重要。1脾胃理论基础论脾胃学说,还需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中:"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  相似文献   

10.
总结姚魁武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的经验。姚魁武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脾调和为气机正常运转的关键,而肝脾失调为高血压伴失眠的主要病机。临床上遣方用药以调和肝脾为主线,以疏肝理气畅气机、健脾助运滋化源、气血同调和肝脾等治法为主,选用四逆散、小柴胡汤、逍遥散、芎术汤等,结合天麻、钩藤等灵活加减,收效良好。附2则验案佐证。  相似文献   

11.
尿失禁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比现代医学治疗,中医治疗具有显著优势.本文通过对尿失禁病因病机、调理脾胃法源流,以及临床辨证分型治疗的体会结合案例进行阐释,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浅谈调理脾胃治疗胸痹心痛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金匮要略》中关于胸痹心痛病的病机出发,结合经典和临床体会,探讨了脾胃在胸痹心痛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提出了调理脾胃治疗胸痹心痛的思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理论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3.
路志正调理脾胃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失调、脾胃损伤,是现代常见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痛风等疾病发病的关键因素。脾胃损伤常见气虚血少、蕴湿、痰阻、血瘀、气机紊乱等病证,辨证要着眼于发病的根源,调理脾胃是其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4.
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 ,根据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归经补泻之理 ,阐述李寿山先生调理脾胃的用药规律 ,从而确定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的辨治原则和用药大法。并以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 ,升降、纳化、燥湿、喜恶等 ,结合药物效能 ,归纳出调理脾胃具体的用药法则 ,为指导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6):548-550
结合病例介绍王灿晖老师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慢性病经验。王老师认为慢性病病程长、病机复杂,究其根本,多为正气虚弱。上下交损,当治其中,在治疗中应调理脾胃,从而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激发正气,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调理脾胃”针法治疗颈性眩晕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针灸对颈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5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以调理脾胃针法为主,药物组予静脉点滴盐酸培他啶,口服眩晕停治疗,对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主要症状进行评估,同时分别经颅脑多普勒检查,观察双侧椎动脉、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显示总有效率及颅脑多普勒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理脾胃”针法治疗颈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以背俞调节脾胃功能的“以俞调枢”理论的提出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的重要地位;总结在背俞穴处操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观点及实践成果,从而构建以背俞调节脾胃功能的"以俞调枢"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长期临床观察,参考相关文献,总结导师侯江红教授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期治疗的临床体会,提出脾胃功能紊乱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反复发生的根本原因,在治疗上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以亚康颗粒为治疗本病的基础方。  相似文献   

19.
从心与脾胃的关系、调理脾胃的角度论述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治疗及预防康复。试揭示脾胃在慢性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临床取得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孙西庆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发现,脾胃湿热是失眠的常见分型,认为脾胃湿热型失眠以脾胃内伤、运化失常为发病基础,情志过极、饮食不节为常见病因,病机关键为湿热扰神.孙西庆教授以分解湿热、治湿为重为治疗原则,综合运用疏利三焦、宣畅气机、调理中州、安神定志、兼夹同治等治疗方法,并注重择时服药,调摄身心,临床疗效显著,为中医治疗失眠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