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良生育史与细胞遗传学的关系。方法对695例有自然流产、胚胎停育或生育畸形儿史的患者,通过取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695例患者中有染色体核型异常29例,异常率4.2%。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生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有不良生育史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十分必要,有利于对优生优育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及变异与不良生育史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地区1657例因不良生育史就诊者取外周血,常规培养,制片后G显带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54例,异常发生率为3.26%,染色体多态变异核型63例.变异发生率为3.80%。染色体异常率在不良生育史群体中高于一般群体(0.5%~1%)。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生育史的重要原因之一。染色体多态也与不良生育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有反复流产及生育异常儿史的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24例不良孕产史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424例患者中检出异常核型23例,检出率为5.42%;其中,2、3次及3次以上自然流产者检出率分别为5.56%、6.67%、11.11%;有异常生育史者检出率3.77%,不孕不育的检出率为4.65%。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史的重要细胞遗传学因素,进行染色体检查有助于避免缺陷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良生育史夫妇的外周血染色体异常与弓形体感染的发生率和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Giemxa染色显微镜下分析。同时对237例不良生育史妇女进行血清弓形体IgM抗体检查(ELISA)。结果:474例不良生育史夫妇中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27例,检出率为5.69%,其中世界首次报告异常染色体核型三种。在27例异常核型中,随体联合11例,平衡易位7例,臂间倒位4例,次缢痕延长2例,部分缺乏3例。在237例不良孕育史妇女血清中检出弓形体IgM阳性45例,检出率为19%。弓形体阳性患者治疗情况:一疗程转阳者38例,占84.4%,二疗程转阴者5例,三疗程已全部转为阴性。结论:对有特殊意义阳性患者,给予治疗并进行优生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Y染色体与不良妊娠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核型分析716例检测者.结果 检出异常核型124例,男性异常核型56例,大Y染色体携带者38例,占男性异常核型的67.86%,可导致其配偶发生习惯性流产、生育智力低下儿、长期不育、有死胎史、有畸形儿生育史以及新生儿死亡并流产等.结论 大Y染色体与不良妊娠有关,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携带者对生育的影响.方法:取受检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收获制片,G显带处理、分析.结果:有异常生育史的357对夫妇,染色体异常携带者27例,占受检例数的3.8%.结论:有异常生育史夫妇中染色体异常携带者发生率是一般人群发生率的8倍,因此,对这些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与不良妊娠的关系。方法:对1 086例有不良妊娠史的患者按常规技术方法制备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并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有198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异常检出率为18.23%。其中,多态性变异59例,占异常核型的19.8%,包括次缢痕增长27例,9号染色体倒位9例,D/G组随体变异7例,Y染色体变异16例。结论:染色体多态性与不良妊娠存在明显关系,不能忽视其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8.
不良妊娠包括反复流产、胚胎停育、死胎、死产、畸形儿妊娠史、生育史.本研究对203例不良妊娠夫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良妊娠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宁夏地区1344例因不良孕产史而行咨询者,取其外周血,常规培养、制片、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核型正常1303人,占96.95%;核型异常41人,占3.05%。结论:不良孕产与染色体异常有关,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史的重要细胞遗传因素。在不良孕产史夫妇中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于明确病因、生育指导以及提高我国人口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与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之间的关系,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217对不良孕产史患者的外周血,分别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做玻片和G显带后核型分析。结果217对不良孕产史夫妇中共发现染色体异常的核型9例,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为2.07%,多态性核型55例,检出率为12.67%。结论染色体异常是造成患者发生不良孕产史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对存在不良孕产史的夫妇常规开展细胞遗传学检查及适时的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1.
1 780例自然流产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良妊娠史的关系,为生殖中心自然流产病例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指导。 方法:培养淋巴细胞,常规收获制片,G显带处理,必要时加做C带分析,对1780例具有妊娠24周前自然流产史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共发现染色体异常57例,异常率为3.20%。其中平衡易位23例,罗氏易位14例,复杂易位3例,其它17例。流产1次、2次与流产3次及以上者,其染色体异常率频率分别为1.7%,2.3%和5.8%。结论:在自然流产病例的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易位是主要类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随着自然流产次数的增加而有升高的趋势。流产3次以上群体中,染色体异常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夫妇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进行染色体G带分析,并进一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染色体畸变是自然流是的一个重要原因,且大Y是其重要方面。结论:对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死胎等异常孕产史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研究结果提示对不明原因的先兆流产不要盲目保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染色体平衡易位与异常孕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G显带分析,对490对有异常孕产史的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 检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35例;常染色体相互易位25例,罗伯逊易位9例,复杂易位1例,其中3例世界首报异常核型。分别为46,XX,t(1;5)(q32;q13)、46,XY,t(3;12)(q23;q24)和46,XX,t(11,12)(q23;p13)。结论 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异常孕产以孕早期自然流产为主要表现,不平衡染色体在胚胎发育中产生遗传学的剂量效应,导致胚胎早期丢失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14.
对152对(例)自发流产夫妇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检出明显异常13例,占受检夫妇的8.56%。其中罗伯逊易位7例,其他类型易位6例。国内外罕见核型6例;46,XX.t(7;16);46,XY.t(11;19);46,XY.t(3;7);46,XX.t(5;15);46,XX.t(3;12);46,XX.t(8;21)。提示细胞遗传学对自发流产夫妇的临床诊断有很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染色体异常患者进行核型分析.为人类染色体病的研究和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500例病人采用了常规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检出异常核型123例,占受检病例的24.6%。其中智力低下70例(56.9%).流产27例(21.9%),性腺发育不全21例(17.1%),不良生育史5例(4.1%)。结论:染色体异常患者中智力低下和流产严重危害我区人口素质,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李远眺  李勇 《海南医学》2013,24(12):1775-1777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58例有自然流产史的夫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显微镜下计数20个分裂相,综合分析3~5个核型。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者,计数100个分裂相,加倍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 358例自然流产夫妇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32例,异常率为8.94%;其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常染色体异常22例,占6.14%;性染色体异常10例,占2.79%。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有自然流产史的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提供临床指导,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然流产次数与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收集因自然流产进行染色体检查的1 784对夫妇的基本信息,其中1次流产者663对,2次流产者869对,≥3次者252对,行外周血染色体分析。结果: 1次流产组检出染色体异常夫妇27对,异常率为4.07%(27/663);2次流产组检出31对,异常率3.57%(31/869);≥3次组检出18对,异常率7.14%(18/252),比较不同流产次数组染色体异常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 (χ?分别为0.252、3.639、5.922,p均>0.05);1 784对(3 568例)自然流产夫妇中共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77例,占2.16%(77/3 568),其中结构异常49例,占异常核型的63.64%(49/77),数目异常28例,占异常核型的36.36%(28/77),且结构异常多于数目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5.79,p<0.05)。结论: 自然流产次数与夫妇双方染色体异常之间无相关性,建议在1次自然流产后即行夫妇双方染色体检测。  相似文献   

18.
无精症500例患者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无精症和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并对各种类型的异常进行分析。方法:对500例无精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Giemas染色,显微镜检查染色体。结果:发现异常核型114例,其中性染色体结构、数目异常95例;性反转综合征1例;常染色体结构异常18例,结论:无精症患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对此类患者进行遗传学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自然流产、无精症和先天愚型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阐述自然流产、男性无精子症、先天愚型以及其它病症 (畸形、肥胖等 )与染色体变异的关系 ,以便做出及时、准确诊断。方法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 G显带的检测。结果 :受检5 94例中染色体异常 5 8例 (异常率 9.73% )。其中自然流产患者 2 62例 ,异常 1 8例 (异常率6.87% ) ;无精子症 2 1 5例 ,异常 2 6例 (异常率 1 2 .0 9% ) ;先天愚型 32例 ,异常 1 2例 (异常率37.5 % ) ;其它病症 (畸形、肥胖等 ) 85例 ,异常 2例 (异常率 2 .35 % )。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自然流产、男性无精症和先天愚型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