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 男,60岁。右上腹隐痛3个月,伴高热、皮肤黄染5天,于1988年3月3日入院。平时少量饮酒。体温40.7℃,消瘦,体重48kg,皮肤、巩膜黄染(卌)。右上腹压痛,肝大肋弓下3cm,胆囊肿大平脐。肠鸣音稍弱。WBC19.0×10~9/L,N89%,L11%:Hb108g/L。胆红质直接反应8.8mg/dl,间接反应2.7mg/dl。黄疸指数100u,AKP64u,GPT56u。血钙8mg/dl,白蛋白2.8g/dl,球蛋白2.4g/dl。血淀粉酶32u,尿淀粉酶128u。尿糖阴性。腹部平片:相当于L1—2水平沿胰腺走向可见四颗密度增高钙化影。PTC:肝内外胆管呈现明显扩张,胆总管下端完全性梗  相似文献   

2.
[例1] 曹××,男性,66岁。因便秘,每晚睡前服双醋酚汀3片(15mg)已2年余。近一个月感到纳差、乏力和皮肤发黄。于1979年10月5日入院。检查:全身皮肤深度黄染,心肺(一),肝上界在第六肋间,肋缘下4.5cm,剑突下6cm;脾扪及2.5cm。胆红素12.4mg%,麝浊12u,麝絮 ,锌浊20u,白蛋白2.7g%,球蛋白4.2g%,谷丙酶332u,IgG 4,550mg%,IgA 352mg%,IgM 132mg%,HBsAg(RPHA)2次(—),RF(—),AFP(—)。诊断:慢活肝(药物性)。停服双醋酚汀,每日静滴10%葡萄糖750ml,维生素C3g,肝泰乐0.266g,维生素K_1 20mg等共33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服维生素C等26天。出院前检查:肝肋缘下3cm,剑突下5cm,脾未扪及。胆红素0.75mg%,麝浊7u,麝絮 ,锌浊16u。病愈出院,随访2年,肝睥不  相似文献   

3.
患者路××,女性,22岁,住院号223285。因乏力、纳差、尿黄6天,于1991年3月12日入院。查 TB 111.15μmol/L,ALT 1705u/L。诊断: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肝炎,给吗丁啉10mg 每日3次口服,10%葡萄糖250ml 加菌栀黄20ml 静滴每日一次及肝太乐,金酸萍糖浆等护肝治疗。于16日上午诉双上肢皮肤有少许散在皮疹、轻度搔痒,17日晚躯干四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35岁。因饱餐后上腹疼痛伴呕吐3天于1992年9月12日住院。体温31.5℃,无黄疸,心肺正常,腹胀,上腹束带样压痛。血、尿淀粉酶分别为368u(温氏)及784u,腹透(一),B超示急性胰腺炎。12天后发现上腹部肿块,压痛,触之弹性感。B超探及胰体尾部10cm×6cm囊性肿块,CT显示同样结果。9月30日夜间突然剧烈腹痛,查体: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12/7.5kPa,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上腹肿块未触及,肠鸣音消失。右下腹穿刺吸出不凝血液,淀粉酶1283u。急症手术,腹内暗红色血性腹水2 000ml,胰体尾部及小网膜囊内10cm×7cm×5cm囊肿,前壁坏死破裂,内有陈旧性血块1 000ml,胃体小弯刚向前下推移。清除腹水及囊内血块,未见出血,行囊肿外引流及腹腔引流。术后2周引流管流出新鲜血液100ml,对症治疗停止,3周后逐渐拔除引流。出院时B超仍显示1cm×1.5cm囊肿,但无自觉症状。1993年2月11日大量饮酒后出现急性腹痛,B超发现胰腺囊肿(10cm×8cm)再次入院。查无黄疸,上腹触及半球形肿物,压痛,表面光  相似文献   

5.
现将我们遇到的口服里素劳致药物性肝炎2例报告如下。【例1】王某,男性,干部,58岁。患甲癣5年,于1990年5月开始服里素劳,每次0.2g,每天2次。连续服药至第3个月时,自觉食欲不佳、厌油食、恶心、腹胀及右上腹不适等症状。查体: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肝在肋下2横指,质中等。黄疸指数20u,凡登白试验直接反应,麝香草酚浊度试验6u(絮状试验 ),血清谷丙转氨酶31zu,A/G正常,HBsAg(-)。立即停用里素劳,给口服肌苷0.4g,一日3次,维生素C0.3g,一日3次。治疗2个月,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2岁。发热、恶心3天,于1985年2月24日20时入院。患者于21日前开始发热,咽痛,伴有乏力、厌油、恶心,呕吐,尿黄,否认病前肝炎接触史,驻出血热疫区。体检:T38.5℃,P92次,BP120/80,神清,呈热病容,全身皮肤及腋下可见少数出血点,巩膜黄染灯下分不清,咽部充血,肝区有叩击痛无肿大,余(一)。实验室检查:WBC8.5×10~9/L(8500/mm~3),N 76%,T 22%,E 2%。入院第2天(病程第5病日),巩膜轻度黄染,咽软腭可见散在出血点,皮肤腋下出血点增多,有的融合呈抓痕样。Hb 110g/L(11g/dl),WBC4.7×10~9/L、N 71%、L 27%、E 2%、BPC 56×10~9/L(56000/mm~3);尿蛋白(+++)尿胆元1:10(+),尿胆红索(+);黄疸指数15u、总胆红质1.5mg%,凡登白试验即刻反应,麝浊8u,麝絮(+)、SGPT30u,IgM光荧抗体1:40(++),4天后黄疸指数18u,总胆红质2.6mg%,凡登白试验双相反应,麝浊10u、  相似文献   

7.
急性黄疸型肝炎为肠道传染病之一,属中医“黄疸”范畴。自1995年以来,我们用自拟解毒退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统计的98例均依据1984年南宁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而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中药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9~58岁,平均23.5岁,病程3~20天,平均病程9.8天,甲型43例,乙型7例;西药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20~60岁,平均25.3岁,病程5~18天,平均病程10.5天,甲型肝炎40例,乙型8例。 治疗方法:中药组用解毒退黄汤治疗,方药组成:茵陈60g,泽兰30g,山栀子10g,大黄10g,桃仁10g,柴胡10g,水红花子30g,白术20g,郁金10g,板蓝根15g,五味子10g,丹参20g,山药15g,虎杖12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服。 西药组常规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维生素C 3g,维生素B_6 200mg,ATP40mg,辅酶A200u,每日1次,口服肝太乐200mg每次,每日3次,复合维生素B 2片每次,每日3次。 两组病例均连续治疗2~4周,1~2周复查肝功能1次,以评定疗效。 治疗结果: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功能检查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功能检查轻度异常。 治疗2周,中药组治愈35例,占70%,好转15例,占30%;西药组治愈23例,占48%,好转25例,占5  相似文献   

8.
笔者近日收治低血钾致四肢麻木、僵硬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学生。因腹痛、腹泻3次(大便呈水样)而就诊。就诊时患者感到口干,饮用纯净水500 ml。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0.2%的氧氟沙星注射液100 ml,2次/d,静滴;10%的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维生素C注射液2.0 g,维生素B6注射液200 mg,1次/d,静滴;第一瓶氧氟沙星注射液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维生素B6在静滴阿奇霉素时减轻其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我院住院静滴阿奇霉素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病种均以呼吸道感染为多.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溶解,配制成0.1g/ml,再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浓度为2 mg/ml的溶液,每日1次,1 h内滴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6200 mg,每日1次.结果:加入维生素B6可有效治疗由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且安全、无副作用.结论:静滴阿奇霉素加入维生素B6可以预防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维生素K3的生产工艺.方法:通过比较反应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反应条件.结果:在最佳工艺条件下(2-甲基-1,4-荼醌(2-MNQ)与NaHSO3的物质的量比为1:1.5;m(2-MNQ):V水/(g/ml)=1.5;m(2-MNQ):V乙醇/(g/ml)=4.0;反应温度为52~55℃;反应时间为1h),维生素K3的收率稳定在75%以上.结论:本研究为维生素K3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溢脂性皮炎是常见的皮肤病,从1983年初~1987年末自制脂溢性皮炎液,根据其成份不同暂定为1、2号液。共治疗400例效果均较满意。1 临床资料病例全部为头皮红斑、渗出或感染的门诊病人,随机分为A、B、C 3组,A、B组为治疗组,C为对照组,每组200例进行疗效观察。药物及配制 1号液(A组)庆大霉素液20万u/5ml、维生素B_6液250mg/5ml、氢化可的松液50mg/5ml、甘油25ml及75%酒精加至100ml;2号液(B组):氯霉素液1.25g/10ml,其余成份同前,将上述1、2号两组药液各混均即得;C组为通用的氯柳酊。用法,日外涂患处2次,7天为一疗程。同时给维生素C、B_6、赛庚啶片口服。2 治疗结果 3个疗程为判定期限。治愈瘙痒、皮疹完全消失;显效:瘙痒明显减轻,皮疹消失50%;好转:痒减轻,皮疹消失50%;无效:痒、皮疹无改善;复发:治愈2个月后,痒、皮疹又出现者。详见下表复发者再用1、2号液仍有效,均在1~2周内治愈。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C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永刚 《四川医学》2004,25(7):759-759
患者,男,6 9岁,因咳嗽、咯痰,气紧2 0余年,加重3天,于2 0 0 1年3月2 8日来我院治疗。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P 87次/min ,BP 15 0 /4 5mmHg。经X线胸片检查,结合症状体征,诊断为:①慢支炎伴感染;②肺气肿;③肺心病(失代偿)。予刺五加注射液4 0ml,氨苄西林5 .0g ,地塞米松5mg ,氨茶碱0 .2 5g ,ATP4 0mg ,辅酶A 10 0U ,维生素C 3.0g ,维生素B6 0 .3g ,肌苷0 .4g ,10 %氯化钾1ml,以5 %糖盐水和5 %糖水稀释,分5组静滴。结合低流量输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处理。当滴注到有维生素C (四川××制药:批号0 0 0 712 2 )的能量合剂时,出现气急…  相似文献   

13.
病人全部为1991年以来在我们科就诊的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将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封闭组:采用药物为洁霉素0.6g,庆大霉素8万u,DXM5mg,2%利多卡因1ml,共6ml合用.患者取坐位,自然张口,压舌板轻压舌前2/3部分以暴露扁桃体.沿舌腭弓外侧0.5cm,分上中下三点分  相似文献   

14.
男,30岁,1984年5月8日因腹痛腹泻就诊。体查:体温37.5℃,血压120/70,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脐周有压痛,无反跳病,下肢无异常。白细胞12600,小便常规阴性,尿淀粉酶16u,大便粘液少许,白细胞几粒,诊断为急性肠炎。肌注庆大霉素8万u/每天2次,阿托品0.3mg,复合维生素B溶液15ml,每天3次。上午肌注庆大霉素2小时后,患者自觉全身肌肉紧张。四肢活动不灵活,关节伸屈有一定阻力,步态幅度减少。下午4时再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天然植物中的有机锗喂养豚鼠.检测其血液中有机锗的含量和红细胞内SOD和GSH-Px的活力变化,旨在探讨锗的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实验组的有机锗在血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值为:实验组181.3±38.5μg/100Oml,对照组为2.50.12μg/100ml。而实验组的红细胞内SOD和GSH-PX的活力也明显高干对照组,平均值为实验组SOD385.2±17.8u/g Hb,GSH-Px20.6±3.4u/mg.对照组SOD为243.6±16.1u/gHb,GSH-Px11.7±2.1u/mg.  相似文献   

16.
郑某某:女,27岁.2000年2月28日由于卵巢肿瘤收住院.在完善各项检查后,于3月2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手术顺利,术毕安返病房.医嘱给0.9%生理盐水500ml、氨苄青毒素5g静滴60滴/min,10%葡萄糖500ml、维生素K130mg、维生素C3g静滴60滴/min,5%葡萄糖500ml、甲硝唑1.83g静滴60滴/min.  相似文献   

17.
本组68例,男56例,女12例,年龄4~13岁66例,14岁以上2例。单侧腮腺肿胀者41例,两侧腮腺肿胀者27例。伴有发热者62例,体温37.6~40.1℃,颈部淋巴结肿大者57例;两侧扁桃体肿大Ⅰ°~Ⅱ°者22例;呕吐者24例。查血:白细胞总数(6.8~12.4)×10~9/L者53例,其中中性0.54~0.78,淋巴0.20~0.42;白细胞总数(4.0~6.7)×10~9/L者15例,其中中性0.43~0.58,淋巴0.40~0.54。 西医治疗:68例患者均用病毒唑(三氮唑核苷)10~15mg/kg·日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其中,白细胞总数增高者,加用青霉素5~20万u/kg·日或林可霉素1万~2万u/k8·日加入5%葡萄糖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中医治疗;自拟清毒消肿汤:板蓝根12~18g、薄荷9~12g、牛蒡于6—9g、双花9~12g、连翘9~12g、浙贝6~9g、大青叶10~15g、僵蚕9~12g、桔梗10~12g、蝉衣6~9g、黄芩9~12g、生甘草3~6g,每日1剂,每剂水煎2次,共煎取500ml,分多次频服。  相似文献   

18.
<正>我院自1995年6月起,应用善得定(sandostatin)治疗胰腺外瘘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胰腺瘘较少见,1995年6月~1996年10月,我们收治胰瘘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6~50岁,平均27.5岁。胰瘘病因:继发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例;胰腺闭合性损伤4例。分别发生在术后第6、7和12天,最迟1例18天,胰瘘量:100~200ml/日1例;200~500ml/日3例;〉500ml/日2例。平均390ml/日,引流液淀粉酶测定均在1000u(苏氏)以上,最高达1600u。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2岁,因腹泻2天,于1994年6月18日上午入本诊所,主诉腹痛腹泻,头晕恶心,腰膝酸软,四肢无力。查体:重病容,贫血貌。即往贫血,近期无饮食不洁史。按急性胃肠炎处理:静脉滴入氯化钠500ml 胃复安0.2g 庆大24万u 10%氯化钾10ml;5%糖,0.9%盐 500ml VitC2g 肌苷 200mg  相似文献   

20.
庆大霉素的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和间隔时间,国内方案很多,各不相同。本文作者根据药物动力学原理对庆大霉素进行了血药浓度的计算,以探讨其最佳给药方案。其具体意见如下: 1.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剂量似乎有些偏低,采用每次80mg,1天2次,肌肉注射,其间隔时间为6~8小时,最低血药浓度分别为0.038μg/ml、0.065μg/ml。有的单位采用每次40mg,1天2次,肌注。这样,血药浓度就更低,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使细菌易产生耐药性。2.静脉滴注给药每次300mg,4~5小时滴完,血药浓度分别为13.99μg/ml;12.42μg/ml,按一般血药浓度控制在10μg/ml以下的要求,有些偏高,似应减慢滴注速度,以防产生毒性反应。3.肾功能正常的成年人(老年人除外),肌内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